宋仁宗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黨項族在我國西北部建立了西夏政權,並在首領元昊的統領之下,勢力逐漸強盛起來。元昊撕毀了他父親德明在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與宋朝訂立的接受宋朝冊封的和議,公開稱帝,不斷進犯北宋疆土。宋朝因為軍政腐敗,屢吃敗仗,不得不大量增兵支援,一部分宮廷衛士也被派到前線。宮廷衛兵狄青在這時被派到延州(今陝西延安)擔任指揮使,指揮一支大約有五百人的軍隊。
狄青精於騎射,驍勇善戰。從軍西征後,他與畏敵避戰的大多數將士不同,每次臨陣作戰,都披頭散發,戴著猙獰的銅麵具,隻露出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身先士卒,出入敵陣,所向披靡,被西夏兵稱為“天使”。他在延州共四年,前後共參加大小戰鬥二十五次,其中有八次負傷,但仍堅持戰鬥。狄青勇猛頑強的作戰精神深受當時主持陝西對西夏防禦戰爭的大臣們的讚賞。有一次,陝西經略判官尹洙召見狄青,同他談論兵事。狄青講起帶兵打仗來頭頭是道,得到尹洙的好評。尹洙便向經略使韓琦、範仲淹推薦,說:“狄青乃良將之材”。韓琦、範仲淹遂召見狄青,詢問戰略,狄青對答如流,韓、範二人非常高興,認為他是位難得的人才。範仲淹送給狄青一部《左氏春秋》,對他說:“為將若不知古今,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勸他認真讀書。狄青深受感動,從此便經常利用戰爭的間歇時間刻苦攻讀兵書,悉心研究秦、漢以來的將帥兵法,終於成為一位既能勇猛地衝鋒陷陣,又精通兵法的將領。
狄青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他因功累升為西上閣門副使、秦州(今甘肅天水)刺使、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副使、都指揮使。後來西夏稱臣,西部平靜,狄青奉召為侍衛步軍殿前虞侯。這時狄青雖身為大將,但臉上仍留著當士卒時刺下的字(目的是防止士兵逃亡)。有一次,宋仁宗對他說:“你身為大將,臉上還有刺字,這很不體麵,你還是想法敷藥除去”。狄青說:“皇上不嫌臣出身卑微,按戰功提拔臣為大將。臣如果沒有臉上這兩行字,怎麽能到達這樣的高位呢?臣願意留著刺字,以激勵士卒上進。”仁宗說:“你說得有道理,隨你自便吧。”狄青被授為彰化軍節度使,兼知延州後又擢升為樞密副使。
宋仁宗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廣源州部族首領儂智高叛命自立,僭稱南天國,並率兵功破邕州(今廣西南寧南),又沿江東下,連陷數州,且一度包圍宋朝最重要的海外貿易港廣州,嶺南地區為之震動。宋仁宗屢派中文世前往負責討伐,但均無成效。剛剛升任樞密副使的狄青毅然挺身而出,自請披甲出征。狄青滿懷信心地對宋仁宗說:“臣起於行伍,若不從事戰伐就無以報國。臣願得蕃落(陝西邊境少數民族)騎兵數百騎,再增禁兵萬人,足可破敵。”仁宗聽後,格外高興,立即委派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製廣南盜賊事,讓他率軍討伐儂智高。宋仁宗還打破宋朝以往不專任武將掌兵、以文官牽製武將的慣例,沒有給狄青配備副手,授予狄青統一指揮嶺南宋軍討伐儂智高的全權,並下令嶺南諸軍將領都受狄青統轄節製。
狄青受命啟程後,一方麵先令前線各將士,不得妄與敵軍作戰,要占據要地,等候命令,一麵率軍馳赴嶺南。狄青到賓州(今廣西賓陽),會集孫沔、餘靖各軍,設立營柵,駐紮下來。在狄青未至之前,廣西宋將陳曙,不顧狄青之命,擅自率兵出擊,結果在昆侖關(今廣西南寧西北昆侖山上)大敗,部將袁用等人都狼狽逃遁。狄青聞陳曙潰敗,勃然說道:“號令不齊,怎得不敗?”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正月初八清晨,他召集諸將,當場把陳曙、袁用等三十名對兵敗負有直接責任的大小將官抓了起來,按軍法論罪,推出軍門處斬。諸將相顧失色,不敢仰視,軍中肅然。從此軍中令必行,禁必止,晝夜戒備,壁壘一新。
在誅殺陳曙等敗軍之將後,狄青並沒有急於向敵軍發動進攻,而是下令休息十日,兵士們都挺納悶,敵方探子以為宋軍不能進發,便報告了儂智高。其實,這是狄青迷惑敵軍之計。正月十五日清晨,狄青下令全軍迅速向昆侖關挺進,他親自率領前軍,讓孫沔率次軍,餘靖率末軍殿後,在當天晚上就全軍抵達昆侖關下,並連夜奪取了昆侖關。儂智高聽說宋軍已向邕州撲來,一時亂了陣腳,慌忙派兵迎戰。
先鋒孫節與敵軍先遇,展開搏鬥。敵軍來勢凶猛,孫節不敵,中槍殞命。孫沔、餘靖已率軍趕到,遙見孫節陣亡,不覺大驚失色。正在這時,突然鼓聲大震,隻見狄青銀盔銅麵,手執白旗,指揮騎兵從兩翼迅猛殺出,衝入敵陣,猶如蛟龍,忽縱忽橫,忽開忽合,隊伍井然有序,殺得敵軍東倒西歪,作鳥獸散。孫沔、餘靖見之,慨歎說:“狄青真乃名將,名不虛傳,你看他的部下將士,生龍活虎,奮勇殺敵,我等趕快上去。”他們率軍兵加入戰陣。敵軍大潰,狄青揮軍追奔五十餘裏,斬首數千級,殺敵將及官屬一百五十七人,生擒敵人五百餘人。儂智高見大勢已去,也不得不乘夜縱火焚城,逃出邕州,直奔大理(今屬雲南)。當時狄青不知儂智高已逃往大理,下令在邕州城查覓其下落。宋兵發現有一具著金龍衣的敵屍,眾人認為是儂智高,準備上報朝廷。狄青卻說:“怎麽知道這不是詐謀呢?我寧可失去殺死儂智高之功,也不能貪功而欺騙朝廷。”於是便如實上報。
在廣南肆橫達一年之久的儂智高侵擾事件,因狄青善於用兵,很快便平息了。宋仁宗為了表彰狄青的功績,不顧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對,擢升他為樞密使,掌管全國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