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根基很不穩固。唐玄宗以後,是肅宗、代宗、德宗三個皇帝相繼統治。統治階級由於政治措施不得當,國家越來越衰落了。
貞元21年(公元805年)正月,德宗皇帝李適病死了,太子李誦即位,就是唐順宗,年號改為永貞元年。李誦是德宗的長子,他為人寬厚,尤其尊重師長,見了老師總是先行禮。他喜歡作詩寫字,棋也下得不錯。集賢院侍讀王叔文,善於下棋,李誦把他召到東宮。詩詔翰林王(音pī)思想先進,經常給他講一些民間疾苦的事,對當時朝廷內外的一些弊端也評論得很有見解。這兩人都是很正直的人,太子也是個有正義感的人。所以,太子對他倆十分器重。
順宗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王叔文和王封為翰林學士,讓他們革新朝政。他原先是想派“二王”當宰相的,但考慮他們以前的官階太低,一下子提拔那麽高,怕別人不服,所以讓他們當翰林學士,而讓聲望較高的韋執誼當宰相。
王叔文等既得新皇帝的信任,便把誌同道合的好朋友柳宗元、劉禹錫、韓曄、韓泰、程異、陳諫,淩準等安排了重要職位,以便實行他們的革新計劃。君臣之間有了共同願望,革新派的手中又有權力,因此他們就大刀闊斧地幹了起來。
他們先來解決宦官的問題,首先是取消“宮市”,不準太監們自己到外邊買東西。把“五坊”也解散了,讓那些橫行街市的“五坊小兒”統統當宮中的雜役。又把久閉深宮的年長的宮女和教坊女妓600人,釋放回家。他們還通過唐順宗發布命令,廢除百姓積欠官府的一部分租稅,停止地方官的進奉,減低鹽價。單這幾項,就大大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對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革新派采取措施,加以限製和削弱。劍南四川節度使韋皋派劉辟到長安,對王叔文進行威脅利誘,想要完全控製四川地方,來擴大割據的地盤。王叔文拒絕了韋皋的要求,下令殺劉辟。劉辟嚇得狼狽地逃回了四川。王叔文選拔老將範希朝統率禁軍,並且擔任京城以西各城鎮行營的節度使,派韓泰為行軍司馬,接管宦官的兵權。可惜這一條重要措施被宦官暗中破壞,沒能實現。
對於貪官汙吏,革新派嚴加懲罰。京兆尹李實肆意地搜刮民脂民膏。他原先在外地作官的時候,就因為克扣軍餉,引起軍士們的憤怒。軍士們打算刺殺他。他嚇得連夜從城牆上用繩子吊下逃走,後來他當了京兆尹。有一年,他不管天旱歉收,依舊逼迫老百姓完糧納稅。窮苦的市民被迫拆掉房子,賣掉磚瓦木料;被迫賣掉青苗(還沒有成熟的莊稼)湊錢交納賦稅。到處一片慘狀。李實把不擇手段搜刮來的昧心錢,拿出一部分進奉給唐順宗。其他大部分都裝進了他自己的錢袋。他足足聚斂了30萬貫錢的財富!對這麽個吸血鬼,王叔文果斷地宣布了他的貪汙罪行,把他貶到外地去。長安市民聽到這個消息,莫不拍手稱快。許多人揣著磚瓦石塊,準備攔截他痛打一頓。李實聽說,不敢等到第二天,當天晚上就偷偷地從長安逃走了。
王叔文等知道,要想使革新有保障,就必須有軍隊作後盾。那時長安的防務,是由神策軍負責的。神策軍的總部設在奉天,稱為神策軍西行營,由太監楊誌廉、孫榮義分任左、右中尉。王叔文建議順宗派宿將範希朝為神策軍京西兵馬節度使,派韓泰作副使,想使軍隊脫離宦官統轄。太監總管俱文珍知道新朝要奪宦官的兵權,吩咐神策軍的將領拒絕服從朝廷命令。待到範希朝和韓泰來到奉天行營,召見諸將時,將領們竟一個也不來報到。範、韓隻好回去告訴王叔文。王叔文也沒有辦法。
王叔文實行改革,不但一批宦官恨他,有不少大臣也嫌王叔文地位低,辦事專斷,對他不滿。太監們已經意識到革新將帶給他們的危險,便去跟那些看不起王叔文的大官僚黃裳、袁茲等人聯合,共同來對付革新派。那時順宗患了風疾,說不出話來。而王叔文因為母親死了,按例要告假回家守喪,王也突然患了中風,革新派失去了中堅力量。太監們便在當年7月,逼著順宗讓太子李純代理朝政;8月,硬逼他下詔讓位給太子,李誦自己退做太上皇,並改元“永貞”。第二年的正月,順宗李誦便因病去世了。這位46歲的皇帝在位僅僅8個月。
李純是順宗的長子,史書上稱為“憲宗”。他是在太監和官僚的擁戴下當皇帝的,還沒等正式登基便下令貶王為開州司馬,王叔文為渝州司戶。王帶病,勉強掙紮著到了貶所,不久便死了。過了一年,太監們對王叔文不放心,又讓憲宗下一道詔書,在渝州把王叔文殺害了。
柳宗元、劉禹錫、韋執誼等8人,原先是貶謫為邊遠州郡刺史的,還沒到任,就又再貶為州司馬。一場革新運動,隻進行了146天,就曇花一現的夭折了。史書上把這件事稱為“二王八司馬”事件。革新雖然失敗了,王叔文等革新派的一係列措施,給廣大窮苦百姓帶來了好處,有力地抑製了宦官和官僚們的利益。這件事因為發生在唐順宗永貞年間,所以又稱“永貞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