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七節 李白蔑視權貴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一位大詩人。公元701年出生於碎葉城(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境內的巴爾喀什湖之南,唐代屬安西都護府)。5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今四川省江油縣)。在那裏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李白自幼博學廣覽,讀了很多的書,並能寫作出色的文章。他性格開朗豪放,富於正義感和遠大的抱負。

  李白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曆史時期,當時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和鬥爭,使得他對唐王朝的腐朽政治逐漸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開始擔憂國家的前途命運。

  李白的青年時代,正值唐玄宗統治的“開元之治”的盛世時期。玄宗繼位之初,曾有所作為,他大力改革吏治,整頓綱紀,改變了前朝存在的官爵冗濫,奸佞得寵,以及僧尼眾多、宮廷荒淫奢侈的腐敗風氣。同時任命有才幹、敢於進諫、肯於負責的姚崇、宋為宰相,改變了過去“重京官,輕外任”的做法,而采取了定期輪換京官和地方官的辦法。有著遠大政治抱負的李白,決心為國家的繁榮幹一番事業。

  在李白26歲的時候,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斐長史書》)希望在漫遊中,遇到知己的提拔和得到宦途的出路,以實現他平素濟國利民的思想。在長期的漫遊中,大江南北,北國邊疆,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李白42歲時,由其友人、道士吳筠的推薦,才被玄宗召到長安,成為翰林供奉。唐玄宗隻不過是把他當成禦用文人,要他寫些點綴太平的宮廷詩詞。此時的唐玄宗已不勤於政事,朝政大事完全由李林甫掌握。李白目睹奸臣當道,忠良受害,政治黑暗的場麵,十分苦悶和失望,為國家建立功業的理想和抱負也成為泡影。麵對這樣的處境,李白並不屈膝低頭,他在詩中公開寫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也曾“敢進興亡言”,(《書情贈蔡舍人雄》)與玄宗的腐朽黑暗統治進行過鬥爭。他鄙視朝廷中的那些腐朽的權貴,對他們嘻笑怒罵,“謔浪赤墀青鎖緊”。(《玉過吟》)他因此成了權貴們的眼中釘,為此受到宦官高力士、駙馬張泊和楊貴妃等人的讒言誹謗,於天寶三年(744年)為唐玄宗放逐而離開了長安。李白被逐出長安,感到十分憤慨,他在《行路難》一詩中,以“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抱負不能實現,受權臣惡勢力排擠的苦悶心情。但對未來仍抱有幻想,還用“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之句,表達自己仍要為國建功的迫切願望,並開始了他第二次長期南北漫遊的生活。

  天寶十年(751年),李白應在北地節度軍中任職的友人何昌浩邀請,決定北行幽州。那時候,安祿山已經兼領了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的節度使,其權勢日愈強大,蓄意奪取唐王朝的天下。這年的深秋,李白由開封啟程,一路上且行且停,途經鄴郡(今河北省臨漳)、邯鄲、廣平(今河北省永年),於752年10月到達幽州,並在幽州渡過了一個冬天。在幽州,李白目睹了安祿山的軍隊,戈戟星羅棋布,人民罹於兵禍,《北風行》一詩記述了北方一婦女對丈夫戰死的悲憤心情和淒慘境遇,反映了人民對安祿山的統治不滿。李白也感歎自己徒有才幹,雖憂念唐王朝的前途,而又報國無門,一籌莫展。

  在國家動亂的歲月裏,李白“中夜四五歎,常為大國憂”,並以“誓欲清幽燕,不惜微軀捐”(《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郎》),表示以身許國的壯誌。安祿山攻破長安以後,他出於愛國熱情,參加了鎮守南方的李幕府,後來由於爭奪帝位的鬥爭,李被他的哥哥唐肅宗李亨打敗,李白也被捕判罪,流放夜郎(今貴州省遵義附近),在流放途中遇赦,回到長江下遊。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聽說李光弼帶兵東征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於是又北上參軍,不幸路途病倒,62歲的李白於次年死在長江邊上的當塗。

  李白的詩歌流傳後世的約近一千首。李白詩中,不少是揭露和抨擊唐朝統治集團的黑暗統治。李白從自己被排擠的切身感受中,更是認識到賢才受辱,開明進步的政治勢力受到壓抑。李白揭露這種不正常的局麵是“群沙穢明珠,眾草淩孤芳”(《古風》其三十七)。辛辣地譏諷唐玄宗是“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其十五)在李白的不少詩歌中,對於那些腐朽的封建權貴,反映出一種嫉惡如仇、鄙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李白是繼屈原之後,中國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那爭取個性自由、蔑視權貴和同社會抗爭的精神,令世人敬佩。他因此獲得“詩仙”的稱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