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節 李密咎由自取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2月,強大的瓦崗軍正式建立統一的政權。屢建戰功的李密擔任了魏公兼行軍元帥,翟讓任司徒。建立政權後的瓦崗軍,吸引了南北許多小股起義軍,他們紛紛前來歸附,李密成了中原起義軍的領袖。

  李密、翟讓領導的瓦崗軍,殺富濟貧,縱橫千裏,與腐敗的朝廷對抗,使隋朝皇帝害怕,老百姓歡迎,其中名將程咬金、秦瓊、單雄信等一些膾灸人口的故事至今還在民間流傳。

  占據中原的瓦崗軍,極有可能奪取全國的勝利。但是起義軍內部發生了一起流血事件,動搖了瓦崗軍的基礎。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11月,瓦崗軍與王世充帶領的隋兵交戰,取得勝利,李密設宴為主將們慶功,將翟讓、翟弘、單雄信、徐世績等人請至帥營。幾位將領剛剛坐下,衛士們站在身後,李密就讓自己的衛士下去喝酒,隻留下一名叫蔡建德的隨從,左長史房彥藻建議翟讓的衛士也到外麵去喝酒,翟讓同意了。

  營帳內,酒喝到高潮之處,李密讓翟讓鑒賞一下新買的弓。翟讓站起身,接過弓,兩臂用力將弓拉圓,就在此時,蔡建德突然揮刀向翟讓砍去,翟讓慘叫一聲,倒地而亡。李密埋伏在帳後的殺手一擁而出,將翟弘、王儒信等人殺死,對單雄信、徐世績等將領予以保留。

  翟讓等高級將領被殺以後,從表麵看,李密的統治地位更牢固了,實際卻相反,一些將士心灰意冷,同他離心離德了。

  隋朝皇帝楊廣被殺死以後,朝廷大權落在禁軍統領宇文化及手中,他將皇室宗親不管老弱婦孺,統統追殺,又借肖皇後名義立楊浩為皇帝,他自己任仆射,下令江者的朝廷官員、兵士全部出動,奔赴長安。

  宇文化及一行5萬人馬,走到滑台(今河南省滑縣),所帶糧食快沒了,正在著急之時,得到消息,滑台附近的黎陽有個糧倉,但被瓦崗軍占據,宇文化及當即決定,帶領3萬人馬去打黎陽。

  他來到黎陽,才知糧食不在黎陽而在黎陽附近的倉城,他立即率大軍直赴倉城。黎陽守軍由瓦崗軍大將徐世績統領,他原本屬於翟讓麾下,李密殺翟讓時,沒有殺他。此時聽到宇文化及要來奪糧,徐世績考慮兵馬不多,便放棄黎陽,全力保衛倉城,又派人去向主帥李密報告,李密派秦瓊、程咬金為先頭部隊,自己隨後,共有兩萬兵馬,來倉城救援。

  宇文化及來到倉城下,指揮禁軍攻城,禁軍個個武藝超眾,作戰勇敢,很快衝上城頭。但瓦崗軍毫無懼色,拚力抵抗,將撲上城頭的禁軍打下城去。

  就在宇文化及指揮攻城之際,遠處殺來一支人馬,在宇文化及大軍的背後開戰,為首的兩員大將,一個是手執長槊的秦叔寶,一個是手舞雙斧的程咬金。宇文化及見狀,急忙迎上去與二將廝殺,大戰數十回合,漸漸力不能支,幸虧禁軍人多,才沒有吃大虧。此時天色已晚,雙方隻好休戰。

  第二天,宇文化及繼續指揮禁軍攻城,幾乎同時,瓦崗軍又在背後殺來,宇文化及無奈,再回過頭來迎戰秦叔寶和程咬金。李密大軍這時也趕到澌水河邊。李密和宇文化及都不願戀戰,怕被夾擊。宇文化及怕李密大軍和倉城之中徐民績大軍夾擊;李密怕宇文化及和洛陽城內隋軍的夾擊。

  洛陽城由越王楊侗和王世充留守,王世充與李密多次交鋒,勝少負多。他聽到楊廣被殺的消息,便立越王楊侗為皇帝,改元皇泰,王世充為鄭國公。

  洛陽城中官員也人心惶惶,害怕李密與宇文化及聯合起來攻打洛陽,一位叫蓋宗的出了個主意:招降李密,讓李密繼續與宇文化及鬥,等到一方敗退、一方疲憊時,再乘虛而入,定可取勝。官員們都讚成這個計策,所謂的皇帝楊侗派蓋琮帶著他的詔書去招降李密。

  李密見到詔書非常高興,認為這樣就解除了後顧之憂,馬上表示同意。於是,他專心對付宇文化及了,他知道宇文化及缺糧,便假裝與他講和,並說送他3500車糧食。

  宇文化及對李密的建議正求之不得,立即答應講和退兵。想到馬上就有了糧食,便讓將士們吃頓飽飯,將剩餘的糧食一掃而光。但是,預定交糧的時間過了,糧食不見送來,派使者催問,使者一去不返,宇文化及這才知道上當,不由大怒,命令全軍與李密決鬥。

  戰鬥在童山下展開,從清晨打到下午,雙方傷亡慘重,李密被一箭射中,倒在馬上,大將秦叔寶揮舞一支長槊,像無數長蛇,擊敗李密身邊的禁軍,將昏迷的李密到自己馬上,殺出重圍。

  戰鬥結束以後,真正是兩敗俱傷,宇文化及隻剩五分之一(一萬)人馬,逃往魏郡(今河南省安陽)。李密則率領疲憊不堪的瓦崗軍,去歸順洛陽皇泰帝楊侗。走到半路,得到洛陽發生宮廷政變的消息:王世充殺死幾位重臣,軟禁了楊侗,自己主持朝政。李密這才有所醒悟,不能去洛陽,返回金鏞城,準備休息整頓之後再說。但是,王世充不給李密喘息的機會,按照蓋琮的計策趁瓦崗軍剛進行完一場惡戰需要補充與休整之際,發兵討伐。

  李密召集軍事會議,研究抗敵之策。老將裴仁基說:“王世充率大軍離開洛陽,洛城必然空虛,我軍可兵分兩路,一路守在他進軍的重要通路;一路繞道去攻洛陽。當王世充回軍救助洛陽時,我軍剛撤兵;王世充再來進攻時,我軍又去攻打洛陽……如此三番兩次,王世充兩頭奔命,這時我軍全麵出擊,便可獲勝。”

  這是一條非常英明的計策,然而,多數將領卻不同意,認為王世充如在城內不出,難以攻下,如今傾城而出,正是殲滅的好機會。單雄信積極要求出戰,投降瓦崗軍的禁軍陳智略、樊文超也要求當先鋒。在這種情形之下,李密決定親率大軍,與隋軍正麵決戰。

  這天,隋軍趕來,王世充派幾百騎兵先去攻打先頭部隊單雄信。李密讓裴行儼、程咬金去支援單雄信。二人走到途中,遇到隋軍,一箭射中裴行儼,掉在馬下。隋軍衝過來,程咬金掄起兩把大斧,殺開隋軍,把裴行儼救到馬上便往回撤。就在此時,一名隋將追來,猛刺一槊。程咬金不慌不忙,躲過長槊,左手順勢抓住槊杆,一用力,居然將槊杆折斷,右手大斧一掠,隋將慘叫一聲掉到馬下。其餘隋軍驚得目瞪口呆,不敢再追,程咬金平安地救回裴行儼。

  以前李密多次戰勝王世充,所以這次相遇,仍不把他放在眼裏,不認真思考戰略戰術,認為正麵決戰便可獲勝;而王世充做了充分準備,又設伏兵用巧計,首先在戰略上勝出一籌。

  第二天,王世充帶著一位麵貌酷似李密的兵士,向瓦崗軍進攻,李密指揮大軍與隋軍展開激烈交戰,你來我往,殺聲震天,正在這時,隋軍大喊:“李密被抓住啦!”瓦崗軍循聲一看,果然有一人被綁在馬上,很像李密,便信以為真,頓時慌亂起來。就在這時,隋軍號炮大響,伏兵出擊,進攻瓦崗軍的後陣,並放火燒了李密大營。李密指揮不靈,隻好率軍退到路口,當初積極請戰的陳智略等卻投降了。

  洛口守將是瓦崗軍邴元真,他對李密殺翟讓一向很不滿,此時見李密兵敗來到洛口,便悄悄派人與王世充聯絡,裏應外和。

  王世充大軍渡過洛水,直逼洛口李密。單雄信見李密有難也不去救,因為他也對李密殺翟讓心懷憤恨。此時此刻,李密才意識到,當初殺翟讓是不應該的。

  瓦崗軍兩年多時間,發展到數十萬人,威震四方,使隋朝統治者恐懼。然而北邙山一仗,竟然徹底瓦解。李密還想重整旗鼓,但所剩將士心灰意冷,他隻好帶領兩萬人馬去投奔李淵。從此,做為獨立的瓦崗軍,已經不複存在了。

  李密帶領剩餘的二萬瓦崗軍,投奔李淵,受到熱烈歡迎,李淵封他為刑國公,開口則以兄弟相稱,還把表妹獨孤氏嫁給他。但是,卻不給兵權,僅讓他作光祿卿,屬於從三品的官,李密心中不滿,因為以前李淵與他通信,都稱李密為盟主,那時李淵才3萬人馬,而李密在瓦崗寨已有十幾萬兵馬。今非昔比,李密心中很不是滋味兒。不由得對昔日副將王伯當說:“唉!想不到我會落到今天這種地步!”王伯當也為李密感到不平。

  在唐朝時最出名的敢於直諫皇帝的魏征,當時隨同李密一起來長安投奔李淵,他心懷坦蕩,處處為公。剛到長安就向李淵上書,應該招撫仍守在黎陽的瓦崗軍大將徐世績。李淵覺得魏征的建議很對,便封他為秘書丞,帶著詔書去招降徐世績。徐世績也有投靠李淵的意思,得知魏征的來意,就與長史郭孝恪商議。郭孝恪問徐世績是怎麽想的,徐世績說:“黎陽的民眾和土地,當初均為魏公李密所轄,我不願直接將其獻給李淵皇帝而討功受賞。還是將這裏的土地人口、兵馬等登記造冊,送給魏公,讓他自己去獻吧!”

  郭孝恪很讚成這種做法,帶著圖冊來長安,交給李密。

  李密與郭孝恪帶著圖冊,來見李淵,講明徐世績的態度,李淵十分佩服徐世績這種義舉,封他為國公,任其為黎陽總管,並賜“李”姓,即與皇帝同姓。此後,徐世績就變成李世績了。郭孝恪也得到好處,被任命為京州(今河北省商丘市)刺史。

  然而,唯獨那親自獻出圖冊的李密,沒有得到封賞,他越想越覺得受了侮辱,於心不甘,決定離開長安。

  這天,李密去見李淵,說:“臣虛蒙恩寵,安坐京都,無法報效朝廷,心中不忍,今聞山東臣舊時部下大多對王世充不服,臣願去山東收撫他們,共同征討王世充。”

  李淵也不多想就同意了,還答應賈閏甫和王伯當做李密的副將。李密率領李淵給的一萬人馬,離開長安東去。這一萬人馬,是兩個月前李密投李淵時所帶的兩萬人馬的一半。其中有一位李密的親信部下叫張寶德,最了解李密的為人,他認為李密此去山東,肯定有個野心,非重新開辟地盤與李淵做對不可。張寶德怕跟著李密弄不好要掉腦袋,於是離開長安不久,又偷著跑回來,向李淵密報。李淵大驚,忙下令招回李密。

  李密離開長安,猶如困龍掙脫了羈絆,確實不想再回長安,在李淵手下稱臣。可是,剛走到稠桑(今河南省靈寶以北),禦史從後麵快馬追來,傳達皇帝旨意,讓李密自己回京,說有要事商量,兵馬交給王伯當,繼續東行。

  李密的確精明,一猜就知有人在李淵身邊說了他的壞話。當即與王伯當、賈閏甫商量對策。

  李密說:“此事突然生變,肯定有人跟皇上說了我的壞話,如若回去凶多吉少。”王伯當說:“皇上沒召回大軍,可能是有要事同您商議。”李密說:“我了解李淵的為人,表麵一套,背後一套。好像對我挺親熱,卻隻讓我作個光祿卿,沒有一點實權。此次中途變卦,是怕我不甘臣服,要加害與我。這裏是桃林縣(今河南省靈寶縣)境內,我們幹脆攻破桃林,奪取糧食,然後去黎陽,在山東地區重整旗鼓。”

  賈閏甫卻不同意李密的意見,認為一旦舉事,區區一萬兵馬,不堪一擊。李密對賈閏甫很惱火,竟然聲稱再有二心便殺之。賈閏甫流著淚說:“眼下是強者為雄,敗者為寇。明公處於流亡之中,誰還肯馴服?況且自從翟讓被害之後,很多人都認為明公忘恩負義,恐怕再無人將兵權拱手相送了……今直言相告,望明公三思。”

  殺翟讓的事,是李密的一塊心病。今賈閏甫舊事重提,使其惱羞成怒,拔刀要砍賈閏甫,被王伯當拉住。賈閏甫憤憤出了營帳,獨自騎馬奔熊州去了。

  王伯當也不讚成起事,但李密已鬼迷心竅,聽不進反麵意見,王伯當無奈,隻好說:“我王伯當既與你以義相交,則生死不變,將來同歸於盡不足惜,隻是沒有價值呀!”

  李密帶人攻進桃林縣城,殺死縣令,消息傳到熊州,唐右翊衛將軍史萬寶和行軍總管盛彥師商量對付李密的辦法,他怕李密來攻打熊州。盛彥師仿佛胸有成竹地說:“您盡管放心,李密誌在占據山東,攻熊州沒有用,給我5000兵馬,就可取下他的頭來!”史萬寶半信半疑,詢問盛彥師有什麽妙計,盛彥師一笑了之,認為現在還不能說破。

  盛彥師率5000人進入熊州城南熊耳山,在一處峽穀兩側埋伏下來。一位部下不解用意,問道:“李密聲稱要去黎陽投徐世績,我們不在通往黎陽的大路上阻截他,反而鑽進深山老林裏,有什麽用呢?”

  盛彥師答道:“李密要去黎陽不假,但走大路去黎陽需經洛陽,洛陽守將王世充與李密是老對手,豈能讓他過去?而襄城守將張善相是李密的老部下,李密肯定先去襄城,而後繞道去黎陽。去襄城必然要走熊耳山,所以我們在這裏埋伏,正好以逸待勞,居高臨下,戰而勝之。”

  果然不出盛彥師所料,第二天,李密、王伯當率領一萬人馬到了熊耳山。進入埋伏圈後,盛彥師一聲令下,穀上亂箭齊發,殺聲震徹山穀,李密的兵士猝不及防,慌做一團,紛紛中箭倒下,沒中箭的隻顧逃命,失去了戰鬥力。

  李密萬沒想到這裏會有伏兵,想組織反抗,身中數箭,落馬而亡,年僅三十七歲。可憐王伯當,也中箭身亡,陪著他同赴黃泉,正如王伯當所說:死得毫無意義。

  在黎陽的李世績(即徐世績),雖然歸順李淵,但念在舊情份上,將李密和王伯當安葬在黎陽山上,而且舉行了規模盛大的殯葬儀式,親自為李密戴孝。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