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隋文帝勵精圖治

  隋朝(581~618)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短暫的統一王朝。公元581年由楊堅(隋文帝)建立。隋的統一,結束了自西晉滅亡以來,南北270餘年的分裂局麵。

  隋朝曆史雖然僅有38年,但在中國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隋文帝統治時期以及隋煬帝楊廣統治前期,隋朝進行了一係列有利於統一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改革,建立三省六部製、科舉製、中央任命地方官製度,改革府兵製、賦役製和戶籍管理法,並製定《開皇律》和鑄造新五銖錢,對後世王朝產生了巨大影響。

  隋朝初年疆域遼闊,經濟繁榮,全國人口增加到4600萬,倉庫充實,手工業、商業發達。隋煬帝即位後,開鑿溝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興建舉世聞名的首都大興城(後為唐代都城長安)。

  隋代的對外貿易分海陸兩路,西北陸上貿易尤為發達,遠及歐洲東部。海路可通南洋、日本等國,與日本的貿易和友好關係尤為密切。

  隋煬帝統治中後期荒淫無度,政治腐敗,對外連年征戰,賦稅繁重,刑罰嚴酷,在隋末農民大起義下滅亡。

  隋朝的統一推動了文化科學的發展,哲學、文學、音樂、美術等出現南北交流,共同發展的局麵。隋朝工匠李春在趙州河上修建趙州橋,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單孔弧券大石橋,並采用空腔式拱式結構,比歐洲同類橋梁的出現要早700多年,顯示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隋朝是我國曆史上短命但又影響深遠的朝代,隋朝的建立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它是繼承北周而建立的。北周武帝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在曆史上以滅佛而聞名,然而繼他之後的宣帝、靜帝沒什麽本事,軍政大權掌握在左大丞相楊堅手中。

  楊堅是北周的皇親國戚。他的妻子是鮮卑大家族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楊堅祖父為漢族人楊元壽,是北魏武川鎮的司馬,楊堅的父親楊忠是鮮卑大貴族獨孤信的得力部下,後從宇文泰起兵,以戰功封隋國公,任宰相,掌握軍政大權,聲名顯赫。楊堅的女兒嫁給周宣帝為妻,成了皇後,所生之子成為後來的周靜帝,所以,楊堅既是周宣帝的嶽父,又是周靜帝的外公,在北周的身份很不一般,身為宰相,權傾北周朝野。

  楊堅總攬國家大權後,在漢族官僚們的支持下,積極布置奪取帝位,周靜帝形同傀儡。

  楊堅篡位之心漸漸被人識破,親近北周皇族的勢力紛紛起兵反對楊堅。首先發難的是相州(今河南安陽)總管尉遲迥,同時,鄖州(今湖北安樂)總管司馬消難,益州(今四川成都)總管王廉也相應起兵,楊堅針鋒相對,毫不示弱。部將高挺身而出,主動要求率兵前去鎮壓,他與眾軍團結一致,浴血奮戰,很快就把尉遲迥的部隊鎮壓下去了。

  尉遲迥是北周舊勢力最有力的代表,他一垮,其它幾股反楊勢力也就相繼衰敗。接著,羽翼已豐的楊堅開始大殺北周的皇族,北周宗室子孫死亡殆盡,周靜帝成了孤家寡人,徹底無助。公元580年,楊堅自稱隋王。次年2月,周靜帝被迫讓位,楊堅稱帝,即隋文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公元589年,隋軍平定南陳,結束了中國曆史上400多年的長期分裂局麵,隋文帝統一了全國。

  作為開國之君,隋文帝吸取了曆代因奢侈而亡國之帝王們的教訓,他以節儉著稱於世,與民同甘共苦。有一年,關中鬧饑荒,他得知百姓吃糠拌豆粉,就命人拿給大臣們看,責備自己沒有治理好國家,下令饑荒期間,百官一律禁吃酒肉,包括他自己。他平時的生活也很儉樸,他的車馬用具壞了,從不讓換新的,派人修補之後接著再用。有一次,他配止瀉藥,要用一兩胡粉,找遍宮中也沒有;還有一次,他的衣領實在是破舊得無法再穿,他想找一條織成的衣領,宮中也沒有。可見,他平素是不允許宮中為他儲備許多日常用品的。

  嚴於律己的隋文帝同樣也不允許皇後與皇子們有任何奢侈的舉動。皇後有一次去庫中領一條繡帶被他發現,毫不留情地訓斥了皇後一通,皇後愧然地將繡帶又交還庫中。

  太子楊勇喜好奢華,有一次,他又大擺宴席,歌舞彈唱,美姬如雲,隋文帝得知以後,斷然廢除了楊勇的太子之位,立了平素總是顯得異常儉樸的晉王楊廣為太子。楊廣攻於心計,知曉隋文帝的喜好,所以將自己裝扮成樸素的樣子。

  三兒子秦王楊俊自恃滅陳時立下戰功,生活也越來越奢侈。他模仿皇宮建造自己的宮殿,還從民間搜羅許多美女,日夜尋歡作樂。隋文帝知道以後,毫不留情地下令罷免了楊俊的官職,並將他幽禁起來。許多大臣都為楊俊說情,覺得楊俊不過是將房屋修飾得稍微華麗了一些,文帝的處罰未免太重了,隋文帝根本不聽大臣們的求情。又悔又怕的楊俊沒過幾天竟然病死了。有人請求為他立個石碑,隋文帝不允,並且命令將楊俊府中奢侈豪華的裝飾全部拆毀。

  對待自己以及皇室成員、文武百官如此嚴格的隋文帝,卻廢除了過去嚴苛的法律,製定了新律,即開皇律,減輕了刑罰,取消了宮刑、轅刑、梟首、鞭刑和孥戮連坐等酷刑。新律“以輕代重,化死為生”,比以前的法律和緩許多。在法律訟訴程序上麵,也作了有利於百姓的改動。即使對待罪犯,他也讚成用感化的方式教育他們。

  勤政愛民的隋文帝深知暴虐的統治不得人心的道理,他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減輕人民的負擔。首先,他減輕封建剝削,縮短農民服兵役和徭役的年限。原來18歲的男子就要服兵役或徭役,被隋文帝改為21歲。並且50歲的男子可以用交納絹帛來免除徭役。其次,他減少了農民的服役時間,以前成年男子每年必須服役30天到45天,隋文帝減為20天,比北朝的減少了一半左右。

  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朝廷府庫堆滿了糧食,文帝下詔,令河北、山東當年的田租減收一份。5年以後,全國的府庫無不盈積穀糧,文帝再次下詔,令全國當年的賦稅全免,以獎賜黎民百姓。在封建社會裏,一般逢到災年荒歲,政府才會減免賦稅,而隋文帝卻能在平時減稅,充分說明了在他的統治之下,全國農業生產的恢複和發展以及國庫的充盈。

  農業的發展使隋朝的糧食儲備大增,設在各地的官倉,倉倉糧滿。庫藏之多,亙古未有,直到隋煬帝初年,洛陽的布帛,已堆積如山,太原的糧儲可支10年,而全國所有的糧食儲備可應五六十年之久。隋朝滅亡了20年,他們所儲備的糧食、布帛還沒被用完。

  居安思危,開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國設置義倉,作為救災之用。在風調雨順的年份,農民交納一些糧食,放在義倉,由本地官員管理,一旦災荒出現,便開倉放糧,這樣,無論年景的好壞,百姓的生活都有保障。

  在實施了一係列政治、經濟改革的同時,隋文帝還統一了貨幣與度量衡。南北分裂之時,錢幣輕重極端紊亂,文帝即位後,還漸廢除了各種標準不一的舊錢,新鑄一種五銖錢,作為標準貨幣,流通全國。南北朝時期的度量衡混亂不堪,隋文帝規定以古尺的一尺二寸為一尺,以古鬥的三升為一升,以古秤的三斤為一斤,統一了度量衡。這兩項措施促使商業進一步發展,城市更加繁榮。

  隋文帝還有一項重大的貢獻,就是創立了科舉製度。隋以前一直奉行漢代的九品中正製,開皇年間,取消了九品中正製,實行科舉,即用分科考試方式選拔官員,而不像以前那樣推薦的方式選取官員。這項偉大的創舉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中國奉行了1000餘年,直到清末才被廢止。科舉製決定了封建社會文人的命運。

  經過隋文帝的勵精圖治,隋朝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全國人口呈持續增長的趨勢,國庫充盈,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另外,隋文帝製定的一係列政治、經濟製度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製度,後世的許多製度都是由此沿襲而來。隋朝的社會發展為此後我國的封建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一點上,隋文帝楊堅可謂功不可沒。

  隋文帝雖然極會治國,卻不善於治家,他去世後不久,由於隋煬帝的暴政,隋朝很快便滅亡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