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七節 陶淵明淡泊名利

  東晉末年,出現了一位在中國詩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詩人。他以平淡、樸素而又富有情趣的筆墨,多方麵地描寫田園風光,抒發他在農村的真切感受。以前詩人忽視的田園景物第一次被他描繪得那樣美妙動人,情味雋永,因此後人稱他為“田園詩人”。他,就是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曾祖父陶侃因軍功官至大司馬。陶淵明的祖父、父親雖然作過太守一類的官職,但到了陶淵明的時候,家境早已破敗。少年時陶淵明就喜好六經,有大濟蒼生的宏願;又厭惡世俗,熱愛田園生活。

  陶淵明29歲走上仕途。起初作州祭酒,不能忍耐。沒多久,自動辭官歸田;州官召他為主簿,他不接受,寧願躬耕自資;此後,作過如鎮軍、建威參軍一類小官。他還被人舉薦去作彭澤縣(今江西省湖口縣)的縣令。有一次,郡裏派督郵來彭澤,手下人告訴他:那是上麵派下來的人,你應當穿戴齊整,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後,歎了一口氣,說:“我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人!”言下之意,不願為了小小縣令的五鬥米薪俸,低聲下氣地向這些鄙俗之人獻殷勤。當天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這個彭澤令,他才當了80多天。他從此不再踏入黑暗醜惡的官場。這一年,陶淵明41歲。為這一次永遠的辭仕歸隱,他寫了一篇賦:《歸去來辭》,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人生理想。在文章中,他以無限喜悅的心情,想象了歸家後田園躬耕生活的無數樂趣。

  回家之後,陶淵明在自己家門前種了五棵柳樹,自稱“五柳先生”。並作《五柳先生傳》。《五柳先生傳》寥寥百餘字,一位貧苦而有操守、不拘禮法而自得其樂的知識分子典型形象便呼之欲出。《五柳先生傳》和《歸去來辭》成為千百年來傳誦不絕的名作。北宋文豪歐陽修甚至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辭》一篇而已。”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最著名的作品,文中設計了一個“桃花園”的理想社會,這是“避秦時亂的農人們開辟出來的一個新世界。它與世隔絕,這裏的人”不知有漢“更”無論魏晉。人人平等地參加勞動,得到收獲沒有人向他們征稅,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全文300字,它所展現的生活場景,令人悠然神往。

  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和其序《桃花源記》,是一部引起曆代爭議、眾說紛紜的奇詩奇文。關於它的取材與主題,有人以為寫的是實地實事;有人以為是憤世之作,有人以為其中寄寓著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這是它擁有經久不衰藝術魅力的根源。但無論如何,它充滿了對汙濁社會的憎惡和對淡泊生活的熱愛。

  陶淵明自歸居田園後的22年間,雖然生活窘困,但以耕讀自娛,詩酒為伴,直至終老。享年63歲。

  從陶淵明的詩文和行跡,可以看出,他的棄官歸隱不僅絕無半點虛情假意,而且對自己的認識轉變過程,都有十分真誠的坦露。無疑,在他身上,我們能看到偉大詩人屈原的影子。相較而言,他比屈原似乎多了一些普通人的情懷。在“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這樣的句子中,可以感受到屈原式的高潔孤傲,但少了屈原式的絕望。陶淵明之所以是陶淵明,是因為他發現了田園,從而在優美的田園中發現了希望。

  陶淵明歸隱之後,親事耕作,不僅體察了勞動的艱辛,而且還獲得了不計收獲的快樂,這在士大夫“恥涉務農”的時代,確實難能可貴。有其《歸園田居》詩為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文中寫早出晚歸的勞動生活和詩人對勞動的真切感受,遠非以前的士大夫或詩人文人所能達到。

  詩、酒、田園,在陶淵明的生活中融為一體,酒不單可以忘憂避禍,而且可以使人遺落世事,返樸歸真,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417年秋冬之際,53歲的陶淵明酒後題詠,寫《飲酒》詩20首。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第五首: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鳥日出而出,日夕而返,完全順應自然,那麽我像飛鳥一樣,縱身在大自然中,也不欣然自得嗎?

  與陶潛同一時代還有兩位名人,一是周續入廬山學佛,二是劉遺民隱居醫山,他們三人被稱做“潯陽三隱”。

  陶淵明所處的晉宋之際,詩歌作風已經開始慢慢趨向浮靡,但他平淡醇美、質樸深邃的田園詩,無疑是這一時代中國詩歌的奇跡。也正因此,陶淵明詩的價值並未為當時人所重視,到了唐代,陶詩的光芒為人發現;從此以後,其地位漸次上升。甚至有人將陶淵明與杜甫兩人並列為“詩聖”。

  南北朝

  南北朝是從公元420年東晉滅亡至589年隋朝統一全國的170年間,中國曆史上形成的南北對峙局麵。

  北朝曆時142年,其間曆經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王朝。其中以北魏統治時間最長、疆域最為遼闊。北魏孝文帝當政時進行改革,確立均田製、實行漢化、遷都等一係列變革,促進了社會生產的恢複發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北魏末年,內亂不止,北魏分裂為幅度高歡控製的東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以後東魏被北齊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周武帝又攻滅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周武帝死後,政權落入外戚楊堅手中,581年2月,楊堅奪取攻權,自立為帝,國號隋,北周滅亡。

  鮮卑族對北方的統治使北朝的科技文化發展形成了鮮明特征,出現了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酈道元的《水經注》等著名的科學著作,產生《木蘭詩》等民歌代表作。北朝雕塑藝術發達,遺留至今的雲崗石窟、龍門石窟、敦煌石窟等為馳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南朝以劉裕代晉開始,至隋軍攻滅陳朝止,曆時170年,其間曆經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四個王朝均建都於建康(今江蘇南京),其疆域以宋最廣,陳最為狹小。梁武帝統治時期,爆發侯景叛亂,此後南朝日益衰落。陳後主統治時,荒淫奢侈,政治黑暗,隋軍於公元589年越過長江,攻入建康,南朝滅亡,全國歸於統一。

  南朝文化在各方麵勝過北朝,且獨具特色。謝靈運的山水詩、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皆為傳世之作;史書重要著作有《後漢書》、《南齊書》等,南朝科學頗具成就,宋齊時人祖衝之在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即3.1415926至3.1415927之間,對世界很有影響。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