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決定發兵二十多萬,分幾路進攻東吳國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鎮南大將軍杜預打中路,向江陵進兵;安東將軍王渾打東路,向橫江(在今安徽省)進軍;還有一路水軍,由益州刺史王濬(音jùn)率領,沿著大江,順流向東進攻。
王濬是個有能耐的將軍。他早就作了伐吳的準備,在益州督造大批戰船。這種戰船很大,能容納兩千多人。船上還造了城牆城樓,人站在上麵,可以四麵望。所以也稱作樓船。
為了不讓東吳發覺,造船是秘密進行的。但是日子一久,難免有許多削下的碎木片掉在江裏。木片順水漂流,一直漂到東吳的地界。東吳有個太守吾彥,發現了這件事,連忙向吳主孫皓報告,說:“這些木片一定是晉軍造船時劈下來的。晉軍在上遊造船,看來是要進攻東吳,我們要早作防守的準備。”可是孫皓滿不在乎地說:“怕什麽!我不去打他,他們還敢來侵犯我!”吾彥沒有辦法,但是覺得不防備總不放心。他想出一個辦法,在江麵險要的地方打了不少大木樁,釘上大鐵鏈,把大江攔腰截住,又把一丈多高的鐵錐安在水麵下,好像無數的暗礁,使晉國水軍沒法通過。
公元280年,打中路的杜預和打東路的王渾兩路人馬都節節勝利。隻有王濬的水軍,到了秭歸,因為樓船被鐵鏈和鐵錐阻攔,不能前進。
王濬很聰明,他吩咐晉兵造了幾十隻很大的木筏,每個木筏上麵放著一些草人,披上盔甲,手拿刀槍。他又派幾個水性好的兵士帶領這一隊木筏隨流而下。這些木筏碰到鐵錐,那些鐵錐的尖頭就紮在木筏子底下,被木筏掃掉了。王濬又在木筏上架著一個個很大的火炬。這些火炬都灌足了麻油,一點就著。他讓這些裝著大火炬的木筏駛在戰船前麵,遇到鐵鏈,就燒起熊熊大火,時間一長,那些鐵鏈鐵鎖都被燒斷了。
王濬的水軍掃除了水底下的鐵錐和江麵上的鐵鏈,大隊戰船就順利地打進東吳地界,很快就和杜預中路的大軍會師。杜預竭力支持王濬帶領水軍直撲東吳國都建業。
這時候,東路王渾率領的晉軍也逼近了建業。孫皓派丞相張悌率領三萬吳兵渡江去迎戰,被晉軍全部消滅。
王濬的樓船順流東下,聲勢浩大。吳主孫皓派將軍張象帶領水軍一萬人去抵抗。張象的將士一看,滿江都是王濬的戰船,無數麵的旌旗迎風飄揚。東吳水軍長期沒有訓練,看到晉軍這個來勢,驚嚇得沒有打就投降了。
東吳將軍陶濬,在這時候去找孫皓。孫皓問他水軍的消息。這個陶濬很能自誇,他說:“益州水軍的船都小得很。陛下隻要給我兩萬水兵,把大號的戰船用上,準能夠把晉軍打敗。”孫皓馬上封他為大將,把節杖交給他,叫他指揮水軍。陶濬向將士下了命令,第二天一早就出發跟晉軍作戰。吳國將士可不願送死,當天晚上,就逃得一幹二淨。
王濬的水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一帆風順地到了建業。建業附近一百裏江麵,全是晉軍的戰船,王濬率領水軍將士八萬人上岸,在雷鳴般的鼓噪聲中進了建業城。
孫皓讓人反綁了雙手,帶領一批東吳大臣,到王濬的軍營前投降。這樣,從曹丕稱帝(公元220年)開始的三國分立時期宣告結束,晉朝統一了全國。
晉武帝要封賞平吳的功臣。沒料到,王濬和王渾卻陷入一場爭奪平吳首功的鬥爭裏。其實,王濬確是第一個攻入建業的,第二天,王渾的軍隊才渡過長江。王濬部下有一個叫何攀的謀士,提議把捉到的吳帝孫皓送給王渾,兩人劍拔弩張的矛盾才得到緩解。
晉武帝給王渾晉升為公爵卻給王濬任命為輔國大將軍,官在王渾之下。王濬不太服氣,心裏總是不舒服。每次晉見皇帝,都要說起這件不平之事,有時就很憤怒,竟會不告辭而出。
當然,人們的心裏還是有一杆秤。許多人認為王濬功勳卓著,但賞賜甚小,替他鳴不平。博士秦秀等人也上表為他申訴,晉武帝才升遷他為鎮軍大將軍。其實,對於當時的王濬來說,封官進爵是最好的表彰;但對於曆史上的王濬來說,後人的崇敬才是對他最好的回報。唐朝詩人劉禹錫憑吊古跡,感歎孫吳滅亡之速,讚賞王濬所建立的奇功時寫道: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裏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王濬樓船下江東,將孫吳統治的江東揚州、荊州、交州、廣州四州共43郡313個縣並入西晉的版圖。西晉滅吳,結束了東漢末以來長達近100年的分裂割據局麵,全國重新統一。
晉武帝在滅吳的第2個月,改元太康。太康十年(280~290年)間,由於戰爭狀態的徹底結束,人心安定,生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社會經濟一度出現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