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魏國平定蜀漢,延續數十年的天下三分之勢,演變成魏、吳兩國南北對抗的格局。兩年後,司馬炎取代魏國,建立晉國。司馬炎盱衡天下,南望長江,立下了統一天下的宏偉大誌。司馬炎作了相應的戰略部署,調中軍將軍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羊祜出生名門,祖上九世做官,皆以清德著稱。
羊祜到荊州前線後,認真分析了東吳政權的政治、軍事狀況。從政治上看,梟雄一世的東吳國主孫權,已經逝世了,孫皓繼任後,政治逐漸走向腐敗;從軍事上看,東吳一代名將陸遜、程普等都相繼逝世,但陸遜的兒子陸抗卻仍有乃父遺風,才略不減前人。東吳擁有軍隊二十萬,善於水戰,憑借長江天險與晉國抗衡,是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考慮到這些,羊祜暗暗定下了爭取民心的策略。
羊祜出鎮南夏,開墾土地,開設學校,訪貧問苦,救濟危難,做了許多利民便民的好事,深得江漢人心。羊祜還對東吳開誠布公。每次與東吳軍隊交戰,他都事先通知對方,從來不偷襲掩殺。吳國士兵投降晉國後,如果願意還鄉,羊祜隨時放他們回鄉。一天,晉軍士兵抓來兩個俘虜,羊祜了解到他們是一對兄弟,家中還有年邁的父親,便立即把他釋放了,不久,吳軍將領夏祥、邵鎧率領部下投降,那對被釋放的兄弟的父親,帶領全族的人跟隨降軍向晉國投誠。
秋天來了,晉軍為了儲存冬季的糧草,進入吳國境內收糧割草,羊祜要求全軍在收割糧草時必須嚴格遵守紀律,認真計算糧草的數量,並以同等價值的絲絹償還農戶。當時,食品非常匱乏,晉軍的將領們經常帶領士兵們打獵,羊祜嚴令各軍,隻能在晉國地盤上射獵,不準擅自進入吳國境內。有時,士兵們眼睜睜地看著帶傷的獵物逃入吳國境內,卻不得不停止追擊。然而,對吳國士兵打傷而逃入晉國境內的禽獸,羊祜則規定必須歸還吳國士兵。於是,吳國人心悅誠服,感恩戴德。江漢一帶的百姓,都稱羊祜為“羊公”,卻忘記了他的名字。
陸抗是東吳末年難得的優秀將領,他雖然與羊祜隔界對抗,以兵戈相見,但內心十分敬佩羊祜,暗自歎服道:“羊公的德量,即使是樂毅、諸葛亮也未必能夠超過。”一次,陸抗生了病,羊祜知道後,便派人前去看望,還送去一罐湯藥,陸抗端起藥就要喝,左右的人忙製止道:“晉國人送的藥,哪裏能隨便喝呢?”陸抗卻說:“羊公怎麽會在藥裏下毒呢?”於是將藥一飲而盡。
此時,東吳政權日趨腐敗,孫皓荒淫驕虐,殘害忠良,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陸抗痛感國事日非,卻無回天之力。孫皓多次下詔催促陸抗發兵攻晉,陸抗上書道:“即使是在一個鄉邑,對百姓都不能不講恩義,何況作為一個大國呢?我如果勞師興眾,對羊祜實際上並不會有什麽傷害,反而張揚了他的恩德。”陸抗堅持約兵自衛,吳晉兩國軍隊相安無事。
公元277年,羊祜得了重病,他感到時間已不多了,便請求入朝謁見晉武帝司馬炎,麵陳伐吳之計。司馬炎因羊祜染病不宜入宮,特地派遣中書令張華前往南夏,聽取籌策。
當時,對進兵江南,朝廷中有不少官員持反對態度,羊祜對張華說:“天下不如意的事十居七八,機遇是不多的。現在吳國虐政日甚一日,而陸抗已去世三年,這真是天賜良機,如果出兵,可以不戰而克。蒼天給予而我們卻不取,將來是要後悔的。假如孫皓不幸而死,吳國人更立明主,到那時,即使有百萬甲兵,也難以越過長江,還會給子孫後代留下後患。”張華深表讚同,對羊祜說:“聖上進軍江南的決心已定,並決定由你擔任征南軍隊的統師,你可以坐臥在車船之上,指揮諸軍作戰。”羊祜答道:“收取江南不一定非要我親自去做,立功揚名的事,我不敢自居。”他推薦杜預擔任統帥,並一再告誡張華說:“平定江南易如反掌,這件事聖上不用操心。但在平定吳國後,將軍們可能會爭功,這件事一定要處理得當。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還要慎重地選擇輔國的人才,這些都有勞聖慮了。”
第二年,羊祜病逝,晉國舉國哀悼。大殯的那天,司馬炎身著素服,親自送殯。當時正值嚴寒的冬季,司馬炎久久不願離去,悲傷的涕淚灑在須發上,全部凝結成冰粒。江漢的百姓得知羊祜病逝的消息,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趕集的人自動罷市,哭聲響成一片,連吳國守邊的將士們都流下傷心的眼淚。
百姓們為了紀念羊祜,在硯山上為他建碑立廟,清明時節,成千上萬的人來到硯山緬懷羊祜。見到羊公碑,人們沒有不落淚的。因此,後人把羊公碑改稱“墜淚碑”。
羊祜逝世後,司馬炎任命杜預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公元279年,也就是羊祜逝世後一年,晉國軍隊分三路大舉伐吳,杜預攻占了東鄉(今湖北鬆滋縣東),吳國軍民投降萬餘人。接著,杜預又攻占了江陵(今湖北枝江、潛江縣一帶),於是,湘江、沅江以南,直至交州、廣州(相當今天廣東的大部、廣西的一部分,越南東北部的地帶),吳國的大小郡邑都望風歸命,紛紛投降,局勢很快就穩定下來。第二年,晉國將軍王濬,指揮水軍攻克石頭城(今江蘇南京市),孫皓投降,立國五十七年的東吳從此滅亡。
捷報傳到晉國朝廷,文武群臣都來向司馬炎祝賀。司馬炎手執酒杯,流著淚對群臣說:“這都是羊將軍的功勞啊!”接著,司馬炎帶領文武大臣到羊祜的墓前去祭奠,把勝利的喜訊告慰已經長眠地下的羊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