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戰國(2)

  神醫扁鵲

  我國的醫學有獨到的診治疾病的方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很高的醫治水平了。被稱為“開山祖師”的扁鵲就是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的最有名的醫生。

  扁鵲,本來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名醫。到春秋後期,有個叫秦越人的醫生,因為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就被人們以“扁鵲”相稱,他的真名卻被一般人忘記了。扁鵲是齊國人,年輕的時候當過客店掌櫃,後來得到老名醫長桑君的指點,學會了看病治病,就開始行醫了。

  扁鵲是齊國渤海郡人,他在北方各地走過許多地方,到了一個地方就給當地人看病,對於普通百姓,尤其關心。老人、婦女、兒童的病,他都治得好。這樣,他的名聲漸漸傳開了,人們都很尊敬他。

  有一次,扁鵲到了虢(虢音ɡuó),走到國君的宮殿門口,聽說太子剛剛死了,就急忙打聽是得了什麽病。有人告訴他:“太子是氣血不順,內髒受害,突然氣絕身亡的。”扁鵲又詳細問起病人是什麽時候死的,收殮了沒有。然後,他鄭重地說:“請轉告貴國大王,我可以把太子救活。”那人不相信,扁鵲告訴他:“我看病,向來是以表知裏,以裏知表的。剛才聽你說的這些症狀,我就知道,太子沒有真死,他現在下半截身子肯定還是溫熱的。”國君聽說名醫扁鵲來了,親自出來迎接,愁眉苦臉地請他為兒子看病。扁鵲來到太子跟前,為他切脈,又檢查了各個部位,然後安慰國君說:“太子的病叫‘屍厥’,是陰陽失調的結果。其實沒有死,隻是一種假死。不要緊,我能治好。”說完,扁鵲讓弟子們用針刺太子的幾個穴位。不一會,太子果真蘇醒了。扁鵲又用灸燒燎他的兩肋,太子就能坐起來了。再服湯藥,又過了十多天,太子完全複元了。

  扁鵲還擅長望診和切脈。他給齊國國君桓公午看病的事,就證明了這一點。那一次,扁鵲見到桓公午,觀察了一會兒,說:“大王已經有病了,如果不治就會加重的。”桓公午卻不高興地說:“我沒什麽不舒服的感覺,怎麽會有病呢?”過了五天,扁鵲又見到桓公午,看過以後有些著急地說:“您的病已經進入血脈了,要趕緊治好才行。”桓公午更有些生氣了。又過了幾天,扁鵲第三次到見到桓公午,吃驚地說:“您的病已經進入腸胃,再不治就危險啦!”桓公午聽著厭煩,理也不理。兩個人第四次見麵的時候,扁鵲看了桓公午一眼,不說話,扭頭就走。桓公午覺得奇怪,忙派人追上他問原因。扁鵲說:“大王的病,一開始在皮膚上,後來發展到血脈,又進了內髒,這些都可以熱敷、紮針、吃藥的辦法治好,可今天,我看他的病已進入骨髓,沒法醫治了。所以我隻好離開。”

  過了幾天,桓公午果然發病,再派人去請扁鵲,他已經離開了齊國。桓公午不久就死了。

  扁鵲行醫,不但會用藥物、針灸,還特別重視病人的心理狀態,他認為有些病主要不是肌體的毛病,而是人的心理和生活失調。像為人驕傲任性,拚命追求財富,不鍛煉身體等都對人體有害,遇到這樣的病人,他是不給治的。特別是對那些相信迷信巫術的人,他堅決不治。

  扁鵲晚年,曾到秦國行醫。秦武王想請他看病,可秦國醫官李醯(音xī)非常忌妒扁鵲,怕他給國君治好了病,影響自己的聲譽和地位,竟派人把一代名醫扁鵲刺殺了。

  扁鵲的醫術代表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醫療水平,也奠定了我國傳統醫學的基礎。到今天,“望、聞、問、切”,針灸,湯藥,仍然是中醫診斷的基本手段。傳說他的著作有《扁鵲內經》等書,可惜現在已經失傳了。

  孫龐較智

  春秋時著名軍事家孫武死後100多年,至戰國中期又出現了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孫臏。他出生於齊國,是孫武的後世子孫。在年輕時,他與魏國人龐涓都求教於當時的著名學者鬼穀子學習兵法戰策,以兄弟相稱。孫臏年長為兄,龐涓稍幼為弟。

  其時,魏惠王正大肆張榜禮聘天下豪傑,也要學秦孝公那樣,要找一個商鞅式的人才。龐涓對孫臏說:“老師傳授我們本領,為的是使我們報效君王。我乃魏人,正當為國效力,兄長雖齊人,如不棄,待我得意之時,當接兄長下山共事魏王。”

  不久,龐涓果得魏王賞識,拜為將軍,連破衛、宋,又摒齊於國門之外,一時名聲大震。孫臏則一邊認真研習其祖孫武留下的兵法,一邊耐心等待龐涓的消息。終於,龐涓書信傳來,邀孫臏趕赴魏國。其實,龐涓深知孫臏才能遠勝於己,本不想引薦他,無奈有好事的禽滑厘(墨子的徒弟)極力向魏惠王推薦。惠王責備下來,龐涓不得已而為之。

  龐涓不想讓孫臏出頭,故而在魏惠王麵前假意曲說,隻讓孫臏當了有職無權的客卿。孫臏渾然不覺,還真心感激師弟龐涓的巧妙安排,不斷托龐涓向魏惠王獻計,卻都被龐涓扣壓住。龐涓知道長此下去不是辦法,於是想出一條陷害孫臏的毒計。

  一日,孫臏正在館驛讀書,忽有一位說齊國口音的漢子求見,帶來孫臏失散多年的堂兄家信,信中盡訴離別之情,並勸孫臏一同回齊國效力。孫臏認為受龐涓照顧多日,沒能報答恩情,實在過意不去,預備替龐涓為魏惠王出些好計謀後再回齊國不遲。他把這想法寫信告訴了堂兄,並托送信人帶回。送信人並未將信帶給孫臏的堂兄,而是交給了龐涓。原來這正是龐涓想出的毒計。龐涓拿到孫臏的家信,立即命人以此筆體偽造了一封孫臏急欲棄魏歸齊內容的信,由龐涓密呈給了魏惠王。

  龐涓對魏惠王說:“孫臏乃奇才,如被齊國重用,必對魏國不利。為了國家的利益,我忍痛請求大王您將孫臏處死吧。”

  魏惠王思忖良久說:“不可!孫臏本是我請來的,現在卻要殺了他,天下人會恥笑我的。”龐涓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對魏惠王說:“不如我先去勸勸他,他若肯留,則請大王重用他;如他堅持要走,請大王允許我來處理他的問題吧。”魏惠王允諾。

  龐涓來到孫臏處,閑扯家常時談起孫臏收到家書的事,龐涓建議他向魏王告假省親。孫臏言道:“我剛到魏國,寸功未立,就提出省親,怕不妥吧?”龐涓答道:“兄長請放心,魏王那裏自有小弟擔待,隻需過幾日呈上告假奏章即可。”

  離開孫臏居所,龐涓又來見魏王,說:“啟奏大王,孫臏去意已定。”不幾日,魏惠王果然接孫臏的告假奏章,龐涓的話完全應驗了。惠王不由大怒,下旨意拿下孫臏,刀斧手手起刀落,剜去了孫臏的兩個膝蓋骨,孫臏慘叫一聲,昏死過去。刀斧手乘機又在孫臏的臉上刺了字。

  待孫臏再醒來的時候,已是躺在龐涓家裏了。龐涓兩眼含淚親自給孫臏上藥,把孫臏感動得熱淚漣漣。他想:師弟對我恩重如山,本想重重報答,可惜身體已壞,看來惟有將先祖傳下來的兵法13篇默寫出來贈給師弟作為報答了。

  孫臏強撐起殘軀,伏在書案上吃力地刻寫起來。既要回憶,又要刻寫,重傷在身的孫臏工作的速度自然很慢。龐涓漸漸有些不耐煩了。侍奉孫臏的小書僮看出來了,悄悄一打聽,才知龐涓隻因為要得到孫臏所學的兵法才留他一條命。

  小書僮於心不忍,將所聽到的一切都告訴了孫臏。聞聽此言,孫臏如雷轟頂,想想前後的經曆,猛然醒悟過來:這禽獸一樣的龐涓,兵書絕不能傳給他!可不刻寫,龐涓是不會放過自己的,怎麽辦?孫臏陷入沉思中。

  孫臏忽然瘋了!龐涓不信,認為孫臏是裝瘋。他急忙來到孫臏的居室,看到孫臏衣服髒破,發髻散亂,跪在地上像牛馬一樣地轉圈。“你要幹什麽!”龐涓喝斥道。孫臏抬頭見是龐涓,“蹭蹭蹭”地爬過來抱住龐涓的腿,喃喃地說:“鬼穀老師,你可來救我了,這下魏王不能把我怎麽樣了。”邊說邊用流著口水的嘴去親吻龐涓的鞋子。龐涓厭惡地一腳將孫臏踢開:“你是個瘋子。來人,把他拖到豬圈去。”

  龐涓並不相信孫臏真瘋了,他派人到豬圈去打探。派去的回來說,孫臏整天在豬圈裏爬來爬去,餓了抓起豬糞就在嘴裏塞,困了倒頭便睡,龐涓這才有些相信了。

  漸漸地,龐涓對孫臏的戒備鬆懈了,不僅允許他常爬到大街上去曬太陽,甚至有時一連二三天也忘了查問孫臏的行為舉止。

  一直暗中關心孫臏動向的禽滑厘終於等到了機會。趁齊國派使臣訪魏的機會,他說服齊使,悄悄地將孫臏藏帶出魏國。

  因為接待齊國特使,龐涓忙得好幾天都沒功夫過問孫臏的事。送走齊使,一天早上梳妝時,龐涓問手下人孫臏的近況。手下人答道:“幾日沒見孫臏的麵了,有人說他掉到河裏淹死了。”“真死了嗎?”龐涓輕描淡寫地問了一句,沒往深裏追究。

  孫臏到了齊國,沐浴換裝,麵貌一新。齊王早知孫臏的大名,如今一見,真是相見恨晚,當時就要不顧“刑徒”終身不能為官的禮製,賜孫臏高官厚祿。孫臏言道:“大王不可,我寸功未立,不能受賞。再者,如龐涓知道我還活著,一定會來攻打齊國。不如請您允許我藏而不露,待到國家有事時,我再效全力不遲。”齊王允諾。

  公元前353年,龐涓領魏惠王命率大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王向孫臏問計,孫臏認為應該出兵。齊王想拜孫臏為大將領兵救趙,孫臏說:“我乃刑餘之人,領兵帶隊恐辱大王臉麵,不如請田忌大夫為大將,我輔佐他好了。”齊王就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

  孫臏向田忌建議道:“我料趙軍非龐涓對手,如按原計劃救趙,恐怕我們還未到時,邯鄲就已被魏軍攻破了。不如我們聲東擊西,直接攻打魏國的都城安邑,這樣,龐涓必定回兵救援,我們再在半路上埋伏好,打龐涓一個措手不及。既解了趙國之圍,又可打擊魏國的氣焰,減少它對齊國的威脅。不知將軍意下如何?”田忌說:“就依先生。”

  龐涓包圍了邯鄲,正得意之時,忽有探馬來報說齊國攻打安邑。龐涓一愣,心想齊國必藏有高人,才能想出如此妙策。他顧不得休整部隊,急忙回師救援。聽說國都危難,魏軍人人心亂,加上連日征戰,人馬未歇,此時回援的魏軍,丟盔卸甲,士氣低落,猶如失敗之師。

  好容易回到魏國,看看離國都已不太遠,龐涓剛想喘口氣,卻不料在桂陵地方中了齊軍的埋伏。由於事出意外,魏軍毫無防備,被齊軍殺得大敗。敗走間,龐涓遠遠看見齊軍陣中大旗上鬥大的“孫”字,心中大驚,暗道:莫非是那瘸子不成?遂急令撤兵。龐涓敗回,多方打探,知孫臏確在齊國效力,大呼上當,一時不敢輕易犯齊境。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令太子申與龐涓領兵伐韓國。龐涓接受從前攻趙的教訓,勸說魏王留下足夠的兵力守國,免得像上次那樣被孫臏鑽了空子。

  魏國的大軍去攻韓國,齊國的軍隊果然如龐涓所料故伎重演又出兵去圍攻魏國的都城了。龐涓聞報,急令大軍回師合圍齊軍。龐涓的打算,早在孫臏預料之中,他對齊軍主帥田忌說:“龐涓此來,必有防備,我們隻有使他驕傲輕敵,才能出其不意戰勝他。”田忌素知孫臏才能,便依計而行。

  剛入魏境,龐涓即探知圍魏都的齊軍已向東撤退,心中大喜,認為孫臏內心已怯,此時正是殲滅齊軍的好機會,便指揮大隊人馬加快步伐向東追趕。走了一天,來到一個丘陵地帶,發現地上密密麻麻全是燒火做飯的土灶。龐涓派人數了數,約有10萬眼之多。追到第二天,發現齊軍埋鍋造飯的土灶減少了近一半;再追下去,灶眼越來越少,到第三天下午,快追到邊境的時候,齊軍的灶眼竟隻剩了3萬眼。龐涓大喜,對太子申說:“齊軍膽怯,望風而逃,10萬大軍逃得隻剩3萬人了。請太子允許我帶精兵輕裝先行,爭取一舉追上並消滅齊軍。”

  龐涓哪裏想得到,這減灶正是孫臏為引他上鉤所設的巧計。馬陵道上,孫臏對田忌說:“我算準今夜龐涓必至,可令一萬弓箭手埋伏在山道兩側,一見火光,即行放箭,定使龐涓死無葬身之地。”遂命令士兵將林木盡數砍去,隻在道中留一高大粗壯之樹刮去樹皮一段,上寫大字:龐涓死此樹下。

  不出孫臏所料,龐涓率精兵天擦黑時追至馬陵道。龐涓本欲止軍紮營,但殺孫臏心切,又看到山道上樹木橫放堵塞道路,料想齊軍已無心戀戰,故放下心來揮兵追擊。入穀已深,魏軍發現孤樹,忙報之龐涓。龐涓命舉火來照,發現樹幹上的大字,還未等怒氣發作,卻聞聽四處一陣梆聲,箭矢如雨點般射來。龐涓突然明白過來,大叫:“孫臏,又中爾詭計!”急令撤退,卻為時已晚,自己已身中數箭。龐涓看看大勢已去,長歎一聲:“今番倒成就了孫臏這瘸子的名聲!”說罷,拔劍自刎。

  龐涓死後,孫臏也沒了豪情逸誌,他婉言謝絕了齊王的封賞,隱居民間,專心寫作其兵法心得《孫臏兵法》。《孫臏兵法》一直流傳到現在。

  蘇秦合縱張儀拆盟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勢漸盛,成為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是聯合抗秦,還是與秦修好,已成為其他六國麵臨的迫切問題。於是出現了“合縱”、“連橫”兩種主張。專門遊說“合縱”、“連橫”主張的“說客”史稱“縱橫家”,蘇秦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洛陽軒裏人(今河南省洛陽),他和魏國人張儀是同學,也是好朋友,二人皆出身寒微,學習刻苦,且善口才。

  學習結束後蘇秦外出闖蕩,決心謀取一官半職。但是走了許多國家都未被任用。兩年後,衣衫襤褸、狼狽不堪的蘇秦隻好回到家中。家裏人見他如此落魄,都不理他,認為他不務實,是個遊手好閑的人。他的嫂子明知他腹中饑餓,也不肯給他做飯。

  蘇秦並未灰心,而是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從此蘇秦日夜苦讀,不思食宿。有時讀到半夜實在太困了,就用繩子把頭發拴起來係在梁上,這樣打瞌睡時一低頭,會被繩子拽醒;有時人雖然醒著,精神卻振作不起來,他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強迫自己振作精神。“頭懸梁、錐刺股”就是從此而來的。經過一番苦學,蘇秦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天文、地理、醫藥、軍事、古今法令、各國概況均熟記於胸。於是他再次離開家鄉,謀求仕途。

  公元前334年,蘇秦來到燕國,受到燕文公禮遇。他與燕文公分析當前形勢:當今秦國最強,時有吞並各國的野心。燕國之所以未受侵擾,因為趙國抵擋在前,燕國要想永保太平,隻有與趙國交好,聯合中原各國共同抗秦。燕文公深有同感,便派蘇秦合縱燕、趙、韓、魏、齊、楚六國。

  蘇秦首先到了趙國,向趙肅侯說明合縱之計的好處。趙肅侯完全同意,當下拜他為相國,給他大量財物,請他聯合其他四國。蘇秦憑借自己出色的口才與智慧很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國君歃血為盟。封蘇秦為“縱約長”,掛六國相印,掌管聯盟之事。

  蘇秦掛六國相印榮歸故裏,所到之處均盛情接待,鄉親及家人更是誠惶誠恐,他的嫂子跪地磕頭不起,蘇秦心中感慨萬千。

  公元前333年,燕文公去世,燕易公繼位,齊國乘燕國辦喪事之機,奪走了燕國十幾座城池,從此齊燕兩國結下深仇。

  秦王聽說六國合縱之事,決心拆散聯盟,首先將魏國奪來的土地又退還回去,然後又將女兒許配給燕太子。魏國和燕國同秦國好起來。蘇秦得到消息來到燕國。燕易王對他說了齊國有違盟約的舉動。蘇秦決定替燕國要回城池,又到了齊國。見到齊威王,蘇秦說:“一個人無論有多饑餓,也不會吃烏頭籽,因為烏頭籽會加速人的死亡。如今齊國就吃了烏頭籽。燕國與秦國已聯姻,您若占了燕國城池,秦國必然出兵,到那時齊國豈不危險!”齊威王覺得很有道理,燕國不費一兵一卒收複了城池。燕易公並沒有消除心頭之恨,便派蘇秦到齊國去,想辦法削弱齊國的力量。蘇秦佯裝得罪燕王,逃到齊國。

  公元前320年,齊威王去世,齊宣王即位,齊宣王是喜財好色之徒。為了投其所好,蘇秦大建宮殿,廣羅美女獻給齊宣王,齊國的國庫漸漸虛空,百姓的賦稅大大增加,全國上下怨聲載道。許多大臣進諫,勸齊宣王遠離蘇秦。齊宣王根本聽不進去。不久,蘇秦遇刺身亡。

  此時張儀已到了秦國,得到秦惠文王重用,被拜為相國。在蘇秦任縱約長時,張儀曾前去投奔,蘇秦激勵他應該有所作為,不要心存依賴思想。張儀茅塞頓開,隻身去了魏國,在那裏並未得到重視,於是又到了楚國,做了昭陽公門客。由於張儀出身卑微很受岐視,一次昭陽的“和氏璧”被偷,大家懷疑是張儀所為,將他打得半死。傷好後,張儀在蘇秦的幫助下,來到秦國。

  蘇秦死後,六國合縱漸漸解散,各國相互征戰搶奪地盤。楚懷王見張儀作了秦國相國,擔心他會尋機報“和氏璧”之仇,便重新聯合六國攻打秦國,幾次交鋒,六國均慘敗而歸。

  為了拆散聯盟,張儀對秦王說,目前齊、楚兩國是強國,若拆散這兩國的聯盟,剩下的一切就迎刃而解了。秦王將此事交由張儀辦理。

  張儀到了楚國,首先買通了楚懷王的龐臣靳尚,然後見楚懷王,並對他說,如果楚國跟齊國斷交,秦國將跟楚國交好,同時把商於一帶600裏的土地歸還楚國。有靳尚在旁慫恿,楚懷王欣然同意。大臣陳軫看出這是騙局,勸楚懷王不要上當,遭到楚懷王斥責。

  楚國跟齊國斷交後,派使者去鹹陽接收商於。張儀拿著地圖對使者說:“你們大概聽錯了吧。秦國的土地怎好輕易送人呢?我說的是將我自己的封地拿出6裏給楚國,而不是秦國的600裏。”使者忍氣吞聲回到楚國。楚懷王氣得渾身發抖,立即發兵十萬攻打秦國。秦國早有準備,和齊國聯手抗楚。楚國腹背受敵,十萬人馬葬送了七八萬。不但商於600裏土地沒有得到,本國漢中一帶的600裏土地又被搶走。萬般無奈,楚懷王隻好委屈求全向秦國求和。至此楚國一蹶不振。

  張儀用欺騙手段征服楚國之後,又到其他各國遊說,使他們同意“連橫”親秦。蘇秦費盡口舌建立的合縱聯盟,被張儀的巧嘴尖舌拆散了。

  蘇秦和張儀做為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不辭勞苦遊說各國,充分顯示了他們卓越的才華。

  狡兔三窟

  在戰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交和收養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並借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嚐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收養的門客都很多,人們稱他們為“四公子”,這裏我們給大家說說齊國的孟嚐君的故事。

  孟嚐君名叫田文,是田嬰的兒子。田嬰在孫臏指揮的馬陵戰役中擔任過副將,因作戰有功,齊國把他封於薛地(今山東滕縣東南),稱為薛公。田嬰死了以後,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官位和封地,號稱孟嚐君。

  孟嚐君是齊國很有威望的大臣,當年刺殺蘇秦的人就是他派去的。孟嚐君懂得,收養大量門客,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這對於取得名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於是他到處搜羅人才,不論貴賤,隻要有一技之長,都以禮相待。這樣,他愛慕賢人的名聲就慢慢傳開了。別的國家的一些豪傑之士,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來投奔他,把他當作知己朋友,為他辦事。

  有一次,一個叫馮諼的人來投奔孟嚐君。孟嚐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腳穿草鞋,腰裏係著一把劍,連劍鞘也沒有,知道是個窮苦人,就問他:“你有什麽本事呢?”“我什麽本領也沒有。”孟嚐君笑了起來,說:“那你就先住下吧。”孟嚐君手下的人看馮諼這麽窮,又沒本領,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間裏住,天天給他粗飯吃。沒過幾天,馮諼拿著那把劍邊彈還邊唱:“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

  孟嚐君覺得這話傳出去,自己沒臉麵,就讓人把馮諼搬到中等房間裏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少日子,馮諼又唱了:“劍啊咱們回去吧,這裏出門沒車馬。”有人把這話報了孟嚐君,孟嚐君吩咐再給他一套車馬。誰知沒過多久,有人又來反映說:馮諼仍舊天天唱哩,什麽“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活家”。孟嚐君挺生氣,心想,這個窮鬼怎麽這樣不知足呢。不過,為了籠絡更多的人,他還是派人經常給馮諼的老母親送錢用。馮諼這才不彈不唱了。

  過了一年光景,孟嚐君名氣越來越大,當上了齊國的相國。這時候,他的門客已經有三千人了。養活這麽一大幫人,耗資非常大。盡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從心。他想來想去,想到在薛城還放了一大筆高利貸,已經多年沒收上利息來了,決定派人去收一下。這收債可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還得懂一套會計業務,門客沒人願意去,倒叫孟嚐君作了難。有人推薦馮諼。孟嚐君就把馮諼找來,馮諼很爽快地答應了。帶著債券,就出發了。

  馮諼到了薛城,那些比較寬裕的人跑來還了利錢,那些還不起債的窮人家早躲得無影無蹤了。馮諼很同情他們,便將債戶召集在一起,核對債券,然後又以孟嚐君的名義將債券燒掉,告訴他們所有債務全免。債戶們感激涕零。

  孟嚐君聽到馮諼焚燒債券的消息,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把馮諼叫回來。馮諼卻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公子您別急!請您想一想,不辦酒席怎麽能把債戶全都找來呢?債戶不來,怎麽知道誰付得起利錢,誰又付不起呢?現在,付得起的,已經定好期限,到期準能交上。付不起的,就是再過十年八年,他還是付不起。逼急了,他索性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那些債券還有什麽用處呢?您要是硬逼著他們,得錢不多,倒落個不好的名聲,這劃得來嗎?我把這些沒用的債券燒了,使薛城百姓對您感恩戴德,到處頌揚您的美名,這不是大好的事情嗎?我看您這兒金銀財寶,山珍海味,什麽都不缺,唯獨缺少對窮苦人的情義。所以我就把情義給您買回來了。”孟嚐君聽了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隻好說:“算了,算了,先生休息吧。”從此,對馮諼又冷淡了。

  後來齊王聽信了秦楚兩國製造的謠言,怕孟嚐君功高欺主,構成對自己的威脅,就免去了他的相國職務。那些門客一看主人失了勢,紛紛離去,隻有馮諼還一心一意地跟著他。孟嚐君隻得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去閑居。他還沒進城,老遠就看見人們扶老攜幼,夾道歡迎他,不由得掉下淚來,對馮諼說:“先生給我買的,今天我感受到了。”馮諼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保證它的安全呢;現在您隻有薛城一個安身地方,哪兒夠啊?我再給您找兩個安身之處吧:一個在秦國的鹹陽,一個就在咱們齊國的都城臨淄。”於是,孟嚐君給他好多車馬和金子做費用,馮諼就到秦國去了。

  這時候,秦國的相國死了,位子空著。秦昭襄王一向很佩服孟嚐君,當初就想要拜他為相國,後來散布謠言中傷孟嚐君,也為的是把他逼到自己這裏來。馮諼就利用這一點來遊說秦昭襄王。他一見到秦王就問:“大王聽說齊王把孟嚐君革職的事嗎?”秦王說:“聽說了。”馮諼說:“齊國能夠治理得這麽強大,全是孟嚐君的功勞。今天齊王這麽對待他,他怎麽能不怨恨呢?齊國的人事、機密等種種情況,孟嚐君都一清二楚,如果讓他來投奔秦國,大王就可以拿下齊國,稱雄天下了。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呀!希望大王趕快下手,不然,齊王覺悟過來,重新任用了孟嚐君,齊國可又要跟大王較量高低了。”秦王聽了很高興,立刻派遣使者帶了黃金千斤、彩車百輛的厚禮,前往聘請孟嚐君。

  這時候,馮諼又搶先趕到齊國都城臨淄,求見齊王,氣喘籲籲地說:“大王聽說秦國要把孟嚐君接去當相國的消息嗎?”齊王說:“還沒聽說,是真的嗎?”馮諼說:“我親眼看見他們派彩車百輛,帶著黃金千斤往咱們這裏來了。孟嚐君不去還好,真要當上秦國的相國,咱們齊國不就完了嗎?大王應該馬上重新任用他為相國,再多給他點封地。他是齊國的老臣,不會不答應的。到那個時候,秦國雖然強大,也不能拉走人家的相國呀?”齊王一聽,半信半疑,派人去察看秦國的使臣是不是真的來了,等到聽說已經入境,這才慌了手腳,連忙派人把孟嚐君接來,重新拜他為相國,又另外給他一千戶的俸祿。秦國的使者趕到薛城,撲了個空,知道孟嚐君重新當了齊國的相國,也無可奈何,隻好空手回國去了。

  那些走掉的門客聽說孟嚐君重新當上了相國,又來投奔他。孟嚐君很惱火,對馮諼說:“我失勢的時候,他們不幫助我,都溜了。多虧先生竭力奔走,我才得以重新擔任相國。他們有什麽臉再來見我呢?”馮諼說:“公子大可不必這樣做。您現在做相國正需要大家扶持,可不能賭氣,把賓客趕走了,那樣誰還給您辦事呐?不如還像當初一樣熱情地招待他們,也顯得您的度量大。”孟嚐君說:“先生的話,我敢不聽嗎?”由於得到許多門客的支持,孟嚐君又穩穩當當做了好幾年相國。

  馮諼燒債券的故事說明,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高利貸。當時,商業有了很大發展,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已經廣泛使用貨幣。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趙國東北與東胡、燕國接壤;東與中山國、齊國接壤;北、西北與胡林、樓煩、匈奴接壤;西南、南與秦和中原國家接壤。戰國以來,趙國經常遭受強國以及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淩。特別是趙武靈王繼位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日益強大,並且不斷蠶食鄰近各國的土地,把矛盾也指向了趙國。麵對這種不利的戰略態勢,趙武靈王決心實行軍事改革,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國家的安全,擴大趙國的勢力。

  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正月,群臣朝拜信宮後,趙武靈王召大臣肥義共同商討天下大事,五日而畢。接著,趙武靈王在北方邊界巡視了中山國的一些地方,還親自登上了黃華山。趙武靈王感慨萬千:既想到先輩們為了國家的生存和發展所作出的不懈鬥爭,也想到了目前在軍事上的困境。

  他召大臣樓緩共同謀劃國家的未來,並對他說:中山國處於我國腹心之邊,北有燕,東有胡,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但我國沒有衛疆之兵,這是要亡國的呀!雖然有高世之名,也不免要受流俗的束縛。我想推行胡服。樓緩說:這樣好極了。然而,群臣都反對這一做法。

  春秋以來,騎兵雖已出現,但數量很少,在軍隊中不占什麽地位。然而騎兵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兵種,特別是北方少數民族擅長騎射,他們對趙國的威脅也很大。因此,趙武靈王希望發展騎兵,但是趙國傳統服裝是寬袍大袖,不適於騎射,而胡人服飾短裝緊身,整裝皮帶,穿皮靴,很適合馬上訓練、作戰。他於是大力提倡改穿胡服。

  一天,趙武靈王又與大臣肥義共同謀劃推行胡服騎射,以教化百姓。他對肥義說:“凡為人臣,有孝悌長幼順明之節者,得貴寵;有補民益主之功業者,為達理。如今,我欲繼承先王趙簡子、趙襄子的事業,拓疆辟地,但世間並沒有見到有補民益主的忠臣。如果我們推行胡服騎射,敵人必困弱,這樣耗力少而功大,也可以少讓百姓受累。有獨到見解的人,必然會遭到傲慢之民的責備怨恨。我現在準備實行胡服騎射,以教化百姓,天下人必然會議論我,怎麽辦?”肥義回答說:“大王既然決心不顧衣冠禮義的習欲,就不要擔心天下人的議論。常言道,有高尚道德的人是不會隨波逐流的,成就大業者絕不會人雲亦雲。愚頑之輩是預見不到成功的大事,而智者則可以預見,大王有什麽擔心的呢?”於是,在肥義等忠臣的鼓勵下,趙武靈王帶頭穿上了胡服。

  盡管如此,趙國上下都不願改穿胡服,認為這樣有傷風化,趙武靈王的叔父公子成則幹脆稱病不來上朝。趙王便派人去傳達自己的旨意說:“在家裏聽從父親,在朝中聽從國君,這是古今之公理。現在我決定變易服飾而叔父大人卻不肯更換,我擔心天下人會因此而議論我。治國有常規,就是要以利民為本;參政也有原則,就是要積極執行上麵下達的政令。現在我要推行胡服,並不是為了養欲樂誌,而是要幹一番大事業。況且我聽說,‘事利國者行無邪,因貴戚者名不累’因此我想仰仗叔父的威望,來成就胡服騎射的大業。”趙武靈王的慷慨陳辭,使公子成心悅誠服,第二天便身著胡服上朝。

  公子成是趙國很有影響的人物,他對胡服騎射改革的支持,使趙武靈王有信心和能力將這一改革堅定不移地貫徹下去。於是,他向全國發布改穿胡服的命令。

  趙武靈王通過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為趙國的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趙武靈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趙軍攻略林胡、樓煩,辟地千裏,建立雲中郡、雁門郡。次年,趙國大舉進攻中山,攻取許多土地。趙武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3年),趙國再度進攻中山國。戰國後期,趙國之所以發展成為唯一能夠與秦國抗衡的強國,是與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密不可分的。戰國後期各國逐步以騎兵代替車兵成為軍隊主力,也是深受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影響。到了實行胡服騎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樓煩都被收服了,還擴大了好多土地。趙武靈王就打算同秦國比個高低啦。

  趙武靈王經常帶兵在外打仗,把國內的事交給兒子管。公元前299年,他正式傳位給兒子,就是趙惠文王。武靈王自己改稱主父(意思是國君的父親)。

  趙主父為了要打敗秦國,把國內的事安排好以後,決心親自到秦國去考察一番地形,並且觀察一下秦昭襄王的為人。他打扮成趙國的一名使臣,帶著幾個手下人,上秦國去。

  到了鹹陽,趙主父以使臣的身份拜見秦昭襄王,還向他報告了趙武靈王傳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接見了那個假“使臣”後,覺得那個“使臣”的態度舉止,既大方,又威嚴,不像個普通人,心裏有點犯疑。過了幾天,秦照襄王又派人去請他,發現那個“使臣”已經不告而別了。客館裏留著一個趙國來的手下人。秦昭襄王把他找來一問,才知道他接見的原來就是有名的趙主父。秦昭襄王大吃一驚,立刻叫大將白起帶領精兵,連夜追趕。追兵到函穀關,趙主父已經出關三天了。

  趙武靈王這一趟秦國行,徹底摸清了秦昭襄王的底細,為趙國今後的發展製定了切合實際的部署。過了幾年,趙國就成功地崛起了,成為原來“三晉”中最有實力的大國。

  將相和

  秦昭襄王聽說趙惠文王得了無價之寶“和氏璧”,又從一位玉工的口中了解到,和氏璧不但隱藏了一段卞和哭玉的故事,而且此玉顏色光潤,純潔無瑕,夜間生光,冬季溫暖,近旁可以不生火爐,夏季涼爽,百步之內不近蚊蠅。他就很想將和氏璧占為己有,其中自然含有他的政治目的。

  公元前283年,秦王派使者帶國書去趙國。國書大意是秦國以15城池換取和氏璧,希望趙王答應。

  趙王召眾臣商議。大家普遍認為:送去和氏璧,恐怕不會得到15座城池;不送和氏璧怕秦王怪罪,惹他不起。隻能派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帶上和氏璧去秦國,等得到城池後再交出玉璧。一個叫繆賢的大臣向趙王推薦他的門客藺相如。

  趙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說:“秦國以15座城池換一塊玉璧,出價夠高了。如果趙國不答應,趙國理虧。大王若把玉璧送去,秦國不交城池,秦國理虧。我們寧可讓秦國占理虧的一麵。”趙王點點頭說:“如果秦王不講信用,我們怎麽辦?”藺相如堅定地說:“秦國交出城池,我就留下和氏璧;如果秦國失信,我會將和氏璧完好無損地護送回國。”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來到鹹陽。他呈上和氏璧。秦王接過璧玉,愛不釋手,自己看了半天又交給近侍傳看。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很久,見秦王隻字不提交出城池之事,知道秦王並無誠意。可是璧已在對方手中,又不能硬搶,怎麽辦呢?藺相如急中生智,對秦王說,“此璧有個微小的斑點,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王並未發現斑點,很想知道在哪兒,便將璧玉交給藺相如。藺相如將和氏璧拿在手中,往後退了幾步,靠在一根柱子上,怒氣衝衝地說:“趙王誠意派我將璧送來,大王卻沒有交換的誠意。如今璧在我手中,大王若再相逼,我的頭和璧玉將一起撞碎在石柱上!”說著,便將和氏璧舉起來。

  秦王慌忙解釋說:“先生誤會了,我怎麽沒有誠意呢?”接著命人拿過地圖,將準備給趙國的城池指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說:“趙王送玉之前,齋戒5天,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大王若誠意換玉,也應齋戒5天,再舉行接玉儀式。”秦王滿口答應。

  藺相如回到館舍,將和氏璧包好交給隨從,化妝後偷偷跑回趙國。5天後,秦王在鹹陽召集有關大臣舉行接璧儀式。藺相如上前施禮道:“秦國自穆公以來,先後20幾個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義的,就在前不久,張儀又騙了楚國。我也怕受到欺騙,所以把璧玉送回趙國了。”

  秦王一聽勃然大怒:“你讓我齋戒五天,舉行接璧儀式,我一切聽你的,你卻把璧送回趙國,這分明是戲弄於我!”

  藺相如從容地回答:“眾所周知,秦強趙弱。隻有秦國欺負趙國,而趙國絕不敢欺負秦國。倘若秦國真的誠意以城換玉,那麽請先交出15座城池。我立即回國取回和氏璧,決不敢背信棄義!”

  秦王見藺相如又正辭嚴,悻悻地說:“無非是一塊璧,不要傷了兩家的和氣。”

  秦王放回藺相如。他並不真心想以城換璧,隻不過想借此試探一下趙國的態度和力量。藺相如完璧歸趙,趙惠文王很高興,拜他為上卿,處理國事。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占了一些地方。在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送信給趙惠文王,約請他到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境)會麵,簽署修好條約。

  趙王有些猶豫,就召集眾臣商議,有人說秦國向來不講信用,此行恐有詐,不去為好。

  藺相如、廉頗主張去,不然會叫秦國看不起,還給他找到進攻的理由。趙王隻好硬著頭皮去冒險。為防萬一,廉頗輔助太子留守本國,大將李牧率5000人馬與趙王同行,平原君帶5000精兵在澠池30裏外接應,藺相如隨駕前往赴會。

  會上,秦王一副盛氣淩人的樣子,他命人取來一張瑟遞到趙王麵前,說:“聽說趙王通曉音律,請彈奏一曲為大會助興。”趙王感到很難堪,但懾於秦王的威嚴,隻得勉強彈奏一曲。曲罷,秦王命禦史記錄:“秦昭襄王二十八年,趙王為秦王鼓瑟。”趙王麵紅耳赤,大臣們麵麵相覷。

  藺相如不慌不忙站起來,將一個瓦盆遞給秦王說:“秦王擅長秦國的樂器,請大王擊缶與大家同樂。”秦王麵露慍色,不去理他。藺相如很氣憤,他大義凜然地說:“秦國未免太欺負人了,你們國家雖然強大,但在五步之內,我可以把自己的血濺到大王身上。”秦王見藺相如怒發衝冠,咄咄逼人,隻好隨便地敲了一下瓦盆。藺相如命趙國禦史記錄:“趙惠文王二十年,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沒有占到什麽便宜,高聲說:“請趙國割15座城池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不甘示弱,朗聲道:“請秦國把鹹陽獻給趙王祝壽!”

  秦王早就領教過藺相如的厲害,知道再下去也不會有什麽結果,想翻臉,趙國又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做後盾。百般無奈,隻好與趙國簽訂了友好協定。

  趙王見藺相如為他爭足了麵子,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便拜他為相國。

  廉頗見藺相如僅憑一張嘴,眨眼間職位就爬到他的頭上,而自己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卻位居他下,心裏很不服氣,決定找機會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處處躲著廉頗,有時還稱病不肯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門客出去,看見廉頗的車迎麵而來,忙將自己的車退進小巷裏,讓廉頗的車過去。藺相如的門客覺得憋氣,埋怨藺相如不該膽小怕事。

  藺相如笑笑說:“你們說廉將軍跟秦王比,誰的勢力大?”門客答:“當然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接著說:“天下諸侯都懼怕秦王,而我卻敢當麵責備他,秦國之所以不侵犯趙國,就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在,倘若我與廉將軍不和,秦國定會趁機來犯,所以我情願忍讓廉將軍。”

  後來,藺相如的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裏,廉頗感到無地自容。

  一天,藺相如正在書房讀書,一門客急匆匆地跑來說:“廉將軍找上門來了。”藺相如愣住了,不知廉將軍此來何意,忙出門迎接。

  廉頗裸著上身,背上綁了一根荊條,見到藺相如便雙膝跪倒,說道:“我心胸狹窄,請相國責罰我吧。”藺相如慌忙扶起他,二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藺相如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涼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怎麽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人都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從此,二人齊心協力,共同保衛國家,秦國十幾年不敢侵犯趙國。

  範雎的遠交近攻策略

  藺相如和廉頗同心協力保衛趙國,秦國不敢輕易去侵犯。可是秦國從楚國和魏國卻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時候,秦國的實權操在秦國的太後和她的兄弟穰(音rán)侯魏冉手裏。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齊國。

  正在這時候,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落名叫張祿,說有重要的事求見。

  張祿原是魏國人,原名叫範雎。本來是魏國大夫須賈的門客。有一回,須賈帶著範雎出使齊國。齊襄王聽說範雎挺有才幹,背地裏派人去見範雎,送給他一份厚禮,範雎堅決推辭了。這件事讓須賈知道了,須賈懷疑他私通齊國。回到魏國以後,向相國魏齊告發。魏齊將範雎嚴刑拷問,打得他幾乎斷了氣,肋骨被打折,門牙也打掉了兩顆。最後,魏齊叫人用破席把他裹起來,扔在廁所裏。天黑下來,範雎才從昏迷中醒過來,隻見一個兵士守著他,範雎懇求他幫助。那個守兵偷偷地放走了他,卻向魏齊回報,說範雎已經死了。

  為了怕魏齊追捕,範雎更名換姓,自稱張祿。那時候,正好秦國有個使者到魏國去,範雎偷偷地去見使者。使者就把他帶到秦國。

  範雎到了秦國,給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昭襄王約定日子,在離宮接見他。到那天,範雎上離宮去,在宮內的半道上,碰見秦昭襄王坐著車子來了。範雎故意裝作不知道是秦王,也不躲避。

  秦王的侍從大聲吆喝:“大王來了。”

  範雎冷淡地說:“什麽,秦國還有大王嗎?”

  正在爭吵的時候,秦昭襄王到了,隻聽見範雎還在那兒嘟囔:“隻聽說秦國有太後、穰侯,哪兒有什麽大王?”

  這句話正說到秦王的心坎上。他急忙把範雎請到離宮,命令左右退出,單獨接見範雎。秦昭襄王說:“我誠懇地請先生指教。不管牽涉到誰,上到太後,下至朝廷百官,先生隻管直說。”

  範雎就議論開了。他說:“秦國土地廣大,士卒勇猛,要統治諸侯,本來是很容易辦到的事,可是十五年來沒有什麽成就。這不能不說相國(指穰侯)對秦國沒有忠心辦事,大王也有失策的地方。”

  秦昭襄王說:“你說我失策在什麽地方?”

  範雎說:“齊國離秦國很遠,中間還隔著韓國和魏國。大王要出兵打齊國,就算一帆風順把齊國打敗了,大王也沒法把齊國和秦國連接起來。我替大王著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遠交近攻。對離我們遠的齊國要暫時穩住,先把一些臨近的國家攻下來。這樣就能夠擴大秦國的地盤。打下一寸就是一寸,打下一尺就是一尺。把韓、魏兩國先兼並了,齊國也就保不住了。”

  秦昭襄王點頭稱是,說:“秦國要真能打下六國,統一中原,全靠先生遠交近攻的計策了。”

  秦昭襄王就拜範雎為客卿,並且按照他的計策,把韓國、魏國作為主要的進攻目標。過了幾年,秦昭襄王把相國穰侯撤了職,又不讓太後參預朝政,正式拜範雎為丞相。

  魏王受到秦國的威脅,十分驚慌。相國魏齊聽說秦國的丞相是魏國人,就派須賈到秦國去求和。

  範雎聽到須賈到了秦國,換了一身破舊衣服,到客館裏去見他。須賈一見範雎還活著,驚訝地問:“你現在在幹什麽?”範雎說:“我就在這兒給人家當個使喚人。”

  須賈見他身上穿得單薄,凍得打哆嗦,就拿出一件繭綢大褂來,送給範雎,並且留住他一起吃飯。

  須賈說:“聽說秦王非常重用丞相張祿。我很想見見他,不知有沒有人能夠給我引見?”

  範雎說:“我的主人倒跟丞相相識。大夫要見丞相,我就伺候你去見他吧。”

  範雎陪須賈到了相府門口,對須賈說:“大夫等一會兒,我去通報一下。”範雎進去不久,裏麵傳出命令:丞相升堂,叫須賈進去。須賈問守門的侍者說:“剛才同我一塊兒來的範叔,怎麽還不出來?”守門的說:“哪兒來的範叔,剛才進去的不就是咱們的丞相嗎?”

  須賈這才知道丞相張祿就是範雎,嚇得一身冷汗。他進去後,跪在地上爬到範雎麵前,連連磕頭,說:“我須賈瞎了眼睛,得罪了丞相,請丞相把我治罪吧。”

  範雎把須賈狠狠地數落了一頓,接著說:“你今天見了我,給我這件綢袍子,總算還有點人味兒。看在這個份上,我饒了你的命。”接著,他又叫須賈捎信給魏王,要魏王殺了魏齊,才允許魏國割地求和。

  須賈回到魏國,把範雎的話回報了魏王,魏王情願割地求和。魏齊走投無路,隻好自殺。魏國求和,秦國就按照範雎遠交近攻的計策,先向韓國進攻。

  燕昭王求賢

  孟嚐君被撤了相位以後,齊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麵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國本來也是個大國。後來傳到燕王噲手裏,竟學起傳說中堯舜讓位的辦法來,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燕國將軍和太子平進攻子之,燕國發生大亂。齊國借機打進燕國,燕國險些亡國。後來燕國軍民奮起反抗,把齊國軍隊趕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誌使燕國強大起來,下決心物色治國的人才,可是沒找到合適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挺有見識,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現在燕國國力弱小,還不能報這個仇。你能不能推薦賢人來助我雪恥呢?”

  郭隗沉思了一下說:“要推薦現在的人才,我也說不上,請允許我先說個故事吧。”接著,他就說了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國君,最愛千裏馬。他派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都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遠處某個地方有一匹名貴的千裏馬,就跟國君說,隻要給他一千兩金子,準能把千裏馬買回來。那個國君挺高興,就派侍臣帶了一千兩金去買。沒料到侍臣到了那裏,千裏馬已經害病死了。侍臣想,空著雙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帶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馬骨買了回來。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說:“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錢把沒用的馬骨買回來?”侍臣不慌不忙地說:“人家聽說你肯花錢買死馬,還怕沒有人把活馬送上來?”國君將信將疑,也不再責備侍臣。這個消息一傳開,大家都認為那位國君真愛惜千裏馬。不出一年,果然從四麵八方送來了好幾匹千裏馬。郭隗說完這個故事,說:“大王一定要征求賢才,就不妨把我當馬骨來試一試吧。”

  燕昭王聽了大受啟發,便拜郭隗做老師。各國有才幹的人聽到燕昭王這樣真心實意招請人才,紛紛趕到燕國來求見。其中最出名的是趙國人樂毅。燕昭王拜樂毅為亞卿,請他整頓國政,訓練兵馬,燕國果然一天天強大起來。

  這時候,燕昭王看到齊王驕橫自大,不得人心,就對樂毅說準備伐齊。樂毅勸道:“齊國地廣人多,靠我們一個國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齊國,一定要跟別的國家聯合起來。”

  燕昭王就派樂毅到趙國跟趙惠文王接上了頭,另派人跟韓、魏兩國取得聯絡,還叫趙國去聯絡秦國。這些國家看不慣齊國的霸道,都願意跟燕國一起發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奔齊國。齊王聽說五國聯軍打過來,也著了慌,把全國兵馬集中起來抵抗聯軍,在濟水的西麵打了一仗。由於樂毅善於指揮,五國人馬士氣旺盛,把齊國軍隊打得一敗塗地,齊王逃回臨淄去了。

  趙、韓、秦、魏的將士打了勝仗,各自占領了齊國的幾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隻有樂毅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打下了齊國都城臨淄。齊王不得不出走,最後在莒城被人殺死。

  燕昭王認為樂毅立了大功,親自到濟水邊犒勞大軍,論功行賞,封樂毅為昌國君。

  田單臨危救國

  自公元前386年形成了七雄相互對抗的局麵,各國間的兼並戰爭劇烈、頻繁,直到戰國中期齊國仍然是勢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在齊王時期,齊國因連年征伐,國力衰退,百姓怨聲載道。齊王驕傲自大,不理國政,戒備鬆懈。燕昭王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趙、魏、韓、秦等國,大舉伐齊。以燕軍為首的聯軍長驅直入,大破齊軍,連克七十餘城,隻剩下莒和即墨沒有攻破。

  在齊都臨淄被攻破時,齊王出奔安平,在擁擠、混亂不堪的途中,田單發現車軸外過長,行動不靈活,而且易被折斷,於是他讓家人把車軸兩端突出部分鋸掉,並用鐵皮包住軸頭。不久,燕軍攻破平安,百姓爭相逃命,路上車輛奪道而行,以至於車軸撞斷,無法行走,隻好束手就擒。唯有田單家族的車輛經過改造,順利逃到即墨。從此,田單的名字便在即墨傳開了。足智多謀、諳熟兵法的田單很快被推舉為守城將領。

  田單走馬上任後便采取了新對策。他認為敵強我弱,隻能采取守勢以勞其師,不能輕易與燕軍交鋒。在田單的有力指揮下,危在旦夕的即墨一變而為堅強的堡壘。樂毅圍攻兩年不克,隻好撤圍,後退九裏紮營對峙。不久燕王病故,燕惠王即位。燕昭王在世之時,對樂毅絕對信任,言聽計從,相處甚好。而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就與樂毅不和,現在繼位了,對樂毅更不放心。因此,當田單得知惠王繼位後欣喜若狂,認為機不可失,決定利用反間計造成燕惠王與樂毅徹底決裂。

  田單派齊國間諜到燕國,到處散布謠言。有人說:“當初樂毅力主攻齊國,就心懷叵測,想占領齊國的土地,而自己稱王,齊國七十餘座城既然都被他輕而易舉地攻下,而今隻剩下莒和即墨遲遲沒有攻下,這並不是齊軍有什麽抵抗力,而是由於樂毅故意拖延時間,以待局勢變化。現在新王即位,樂毅知道自己曾得罪過他,不敢回國,所以有意不克兩城,以擁兵自重,統治齊國,南麵稱王。”也有人說:“齊國不畏樂毅,而是怕其他齊國將領;如能另派將領,即墨會被夷為平地。”

  惠王聽了這些謠言後勃然大怒,決計要撤換“這種不忠於國家的妄人”,派一位親信充當燕軍主帥。惠王選擇了騎劫。樂毅得知被革職,自知惠王對自己嫉恨在心,便從齊國逃到趙國。燕軍自從大將樂毅被撤換後,士氣低落,軍心渙散。這就為田單全麵反攻燕軍創造了條件。

  雖然田單認為時機已到,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了,但他不急於與騎劫交手,而是積蓄力量,製造假象,麻痹敵人。田單先告訴即墨百姓說:“為了紀念祖先,我們每天吃飯時,必須在院子裏當空奠祭一番,以求祖先默佑。”城中百姓自然遵照他的話去做。每當他們在庭院中當空祭奠之時,四處飛鳥見有食可吃,都按時紛紛飛來。城外燕軍見狀,以為一定是城中百姓因饑餓而大批死亡,飛鳥便群至啄食死屍,因而斷定城破在即,不勝歡喜。田單又向外放風說:“齊國人最怕燕割掉降卒的鼻子,如果要把俘虜的齊兵的鼻子割掉,交戰時放在最前列,齊軍必將驚恐而降,即墨便不攻自破。”“齊國人最怕燕軍挖他們的祖墳,毀壞他們祖先的屍骨,那樣,即墨人會寒心的,也無心守城。”騎劫聽後十分高興。為了鎮住齊軍,解心頭之恨,他如法炮製,割掉被俘齊兵的鼻子,掘墳燒屍。齊守軍見燕軍如此殘暴,憤慨不已,決心死守,決不投降。

  這時,田單乃召集全體軍民宣布:“報仇雪恥是我們大家的事,隻要你們聽從指揮,不但先祖之仇可報,已失去的國土亦可全部收複,成敗就在此一舉了。”於是,田單把全城男女老幼全部組織起來,他的妻子兒女也都編入軍隊,準備出擊。同時,他又讓人在城牆上豎起白旗,派幾位富豪攜帶十萬兩金子到燕營去,佯稱“即墨的壯士都死光了,糧食也早完了,我們實在不願被活活餓死,決心投降,謹獻上全城所剩的財物,請將軍大發慈悲,饒我們一命。”騎劫向來輕視齊軍,便信以為真,約定三天之後進城受降。全體燕軍無不為此而歡欣雀躍,痛飲狂歡,毫無戒備。

  而在即墨城裏,田單正在巧設火牛陣。他在城內收集了千餘頭牛,牛身上披著五彩龍紋的紅綢,牛角上綁著兩把尖刀,牛尾巴上紮著浸油脂的芒葦,並在城牆根挖了幾十個洞口,把牛伏在裏麵。田單又挑選了五千名壯士,手持鋒利的兵器,身著五彩花衣,臉上塗上奇怪花紋。到半夜時,田單下令全麵出擊,把牛尾上的蘆葦點燃,牛尾被燒,發怒地直奔燕軍,五千多凶神似的壯士跟在牛後,一齊向燕軍軍營殺去。燕軍在睡夢中驚醒,被這一群群凶猛的怪獸嚇得魂不附體,四處亂竄。這時,城中百姓也擊盆敲鼓助威。一時間,刀光火影,金鼓齊鳴,驚天動地,燕軍來不及抵抗,潰不成軍,主將騎劫也死於齊軍亂刀之下。田單乘勝追擊,一舉收複被燕軍奪去的七十餘座城,把燕軍趕出了國境。

  田單收複田土,報仇雪恥之後,又親自到莒城去迎接在那裏避難的齊襄王,請他還都臨淄,主持國政。為表彰他的卓越戰功,齊襄王封他為安平君。

  齊國從幾乎亡國的境地中恢複過來,從此轉危為安,但國力已衰,再也無法與秦國爭霸天下了。

  趙括兵敗長平

  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為趙國帶來了十幾年的和平生活。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為趙孝成王。孝成王4年,秦軍進攻韓國,包圍了上黨。上黨守將馮亭無力抵抗,心想,若被秦破城,不如投降趙國,與趙國聯合攻秦。便遣人獻上上黨地圖給趙王。

  趙孝成王見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上黨地區的17座城池,欣喜異常,連大臣們警惕的忠告也聽不進去,忙著命人登記造冊,準備接收上黨地區,仍命馮亭為太守。

  秦王聽說馮亭已將上黨地區獻與趙國,氣得要死,命令秦軍加緊進攻。這樣一來,秦對韓國的進攻,變成了秦國對趙國的進攻了,趙國不得不派兵守衛上黨。馮亭借獻城以逼趙抗秦救韓的計策得以實現。

  趙孝成王派去上黨的守軍,是由廉頗老將軍率領的20萬人馬。秦趙兩軍剛一交戰,趙軍即告失利。廉頗深知秦軍目前士氣正旺,不可正麵決戰,遂引軍退守長平,深溝築壘,堅守不出。

  秦軍圍長平二年不克,加之糧草給養要靠國內派人跋山涉水遠道送來,十分不便,將士倦怠情緒日重。

  秦昭襄王知道廉頗會用兵,要想拿下上黨,必須施“反間計”,使趙國將廉頗撤換掉才行。於是,他派心腹之人偷偷潛入趙國的國都邯鄲,以重金收買了趙王身邊的親信,通過他們傳言給趙孝成王說:“廉頗將軍太老了,已沒有殲敵的士氣。還是讓年輕有為的趙括將軍去替換他來擊敗秦軍吧。”

  趙孝成王本來就對廉頗守城不戰不滿,現在聽寵臣一說,便立刻將趙括召來問道:“寡人欲使你替換廉頗老將軍,不知你能否有把握打敗秦軍?”趙括微微一笑說:“秦國名將白起前來,還能跟我能打兩下,現在既然是他告老稱病,其他秦將沒什麽。待我率軍出擊,定能將秦軍打跑!”趙孝成王一聽,非常高興,當即決定再派20萬大軍到長平,交由趙括統一指揮,一舉擊退秦軍。

  趙括的父親趙奢,本是與廉頗齊名的同輩將領,趙括從小就跟父親讀兵書,學兵法。由於他聰明、記性好,居然背會了不少兵法戰策,跟他父親議論起用兵打仗來,頭頭是道。到後來,連趙奢也難不倒他了,趙括的名聲,也因此漸漸大起來。

  聽說趙王任用趙括為大將替換廉頗,趙括年邁的母親求見趙孝成王,對他說:“趙括的父親趙奢臨死前再三囑咐,說:‘打仗用兵是最危險的事,它關係到生死存亡。我打了這麽多年的仗,每回出征,還如履薄冰,絲毫不敢大意。趙括目空一切,隻會誇誇其談,要是真讓他去領兵打仗,非葬送趙國的軍隊不可。’亡夫遺訓,不敢忘記,我請大王慎重考慮,不要派趙括去領兵打仗吧。”趙孝成王說:“此事已定,勿再多言。”趙括母親歎息而退。

  病重臥床在家的藺相如也派家人向趙孝成王遞上奏折,稱趙括並無實戰經驗,此戰替換廉頗,恐怕趙國凶多吉少。但趙孝成王決心已定,命趙括帶20萬大軍進駐長平。

  趙括與廉頗辦完交接手續,趙括下了一道命令:“秦國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一定要把他們殺得片甲不留。”他將所帶的20萬人馬與原來駐守長平的20萬人馬合兵一處,日日操練進攻戰法。看到“反間計”成功,秦王即刻派武安君白起到前線擔任總指揮。為了麻痹趙括,還特別下令:“有敢泄露武安君為帥者,斬!”

  白起秘密到達長平,立即布置人馬到趙營前試探。他命令領兵將領想方設法激怒趙軍出戰,且隻許敗不許勝。

  趙括在城上看見幾千秦軍在長平關前又叫又罵,非常氣惱,立即親率一萬軍隊出城迎戰。秦軍且走且敗,讓趙括興奮得不行。這樣幾次,趙括急躁起來,派人去秦營下戰書,要求同不中用的秦軍決戰一場,讓自己早些成就功名。

  白起以前隻是耳聞趙括談兵侃侃而無實戰經驗,此番幾回試探,方知此言不差。又見趙括遣人來下戰書,不由心中大喜,順水推舟答應下來。白起為趙軍布置了一個“口袋”,隻等趙軍來鑽。口袋底是秦軍主力,口袋兩邊,埋伏著精兵2萬多人,口袋前麵,1萬人馬作引子,用來誘惑趙括,另有5千騎兵,埋伏在道路兩旁,預備衝入趙軍中間,將他們前後割斷。趙括也作了戰前總動員,號召趙國士兵奮勇殺敵,乘勝追擊,將秦軍全部消滅。

  兩軍一交戰,秦軍沒幾個回合就開始敗退,趙括遣軍追趕。正追趕間,斜刺裏又衝出一隊秦軍攔住交戰,沒幾個回合又退,如此這般,趙軍已追出數十裏。上黨太守馮亭等疑秦軍有詐,勸說趙括不要再追。趙括哈哈大笑著說:“秦軍怯陣,我正當揚名,焉有窮寇不追之理?諸位請放寬心,擊殺秦軍就在此役。”言畢,指揮大軍繼續追殺過去。到了一座大山前,猛聽得四周鼓號齊鳴,無數的秦軍從四麵八方向趙軍殺來,旗幟上鬥大的“白”字使趙軍膽喪。趙括這才知上了秦軍的大當,急令撤軍,卻如何走得脫?一直殺到天黑,人困馬乏,卻依然在秦軍的包圍之中。

  秦昭襄王得知白起已將趙軍40萬圍在長平,便發大軍趕往長平助戰,切斷了被圍趙軍與趙國間的聯係。趙括現在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部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完全陷入絕境。

  這樣被圍了46天,趙括看看援兵沒有指望,兵士們又餓到了互相殘殺吃肉的地步,便決定突圍。他將軍隊分成四部分,向四方突圍。怎奈麵黃饑瘦的趙軍根本不是兵精糧足的秦軍的對手,連著幾次突圍都沒成功。趙括絕望了,他挑出一隊還能跑路的兵士作為敢死隊,殺了幾匹馬,讓他們充饑,隨後,率領他們拚死衝鋒,作最後一搏。

  這最後的突圍很快就失敗了,趙括自己也戰死了。聽說主將已死,早已餓得打晃的趙軍士兵,紛紛扔下武器投降了。如何處置這40萬之眾的降軍,成了白起的一大難題。他思忖良久,終於下定決心:全部殺掉!

  當天晚間,趙軍將士人人分到了一份紅燒牛肉,一大碗白酒。一個多月來從未吃飽飯的趙軍將士一見如此美食,個個笑逐言開,拚命吃喝起來,有許多人未能盡興,還又去討要了一些酒肉。夜深了,趙軍將士酒足飯飽都已酣然入睡。三更時分,他們突然被一陣疼痛驚醒,睜眼一看,自己已被秦軍捆綁起來。原來,秦軍趁趙軍將士狂飲之際,已悄悄挖好了一些大坑,將要把他們活埋掉。

  公元前260年,戰國史上最大的一次戰役——長平之戰,也是戰國史上最殘酷的一次屠殺,秦將白起,將投降他的趙軍將士40萬人,全部坑殺了!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率兵繼續向趙國腹地攻擊,大軍直指趙國的國都邯鄲。

  白起的卓著戰功,給自己引來了災禍。因聽信饞言,秦昭襄王將白起撤回,使秦國失去了消滅趙國的好機會。昭襄王雖不久即悔悟,但為時已晚,白起也不願再領兵出戰,加之不斷有人進饞言陷害,公元258年11月,秦昭襄王終於賜劍讓白起自盡。死前,白起望著天空,喃喃地說:“這是報應,是我坑殺40萬趙軍的報應!”說完,刎頸而亡。長平之戰的勝利者和失敗者,都沒落得好結果。

  毛遂自薦

  長平之戰,由於趙括紙上談兵致使40萬大軍被活埋,從此,趙國一蹶不振。過了兩年,秦軍又向趙國發起進攻,占領了很多地方,連趙國國都邯鄲也給包圍了。形勢十分危急,趙國的國君孝成王見國都被圍,又急又怕,就忙著把平原君找來想對策。

  平原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他叫趙勝,是趙惠文王的弟弟,趙孝成王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