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章 春秋爭霸(2)

  齊桓公九合諸侯

  齊桓公幫助燕國打敗山戎以後,邢國也遭到另一個部落狄人的侵犯。齊桓公又帶著人馬去趕跑了狄人,幫助邢國重築了城牆。接著,狄人又侵犯衛國,齊國又幫助衛國重建家園。

  這時,隻有南方的楚國(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不但不服齊國,還跟齊國對立起來,要跟齊國比個高低。

  楚國在中國南部,向來不和中原諸侯來往。那時候,中原諸侯把楚國當做“蠻子”看待。但是,楚國人開墾南方的土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一些部落,慢慢地變成了大國。後來,幹脆自稱楚王,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裏。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約會了宋、魯、陳、衛、鄭、曹、許七國軍隊,聯合進攻楚國。

  楚成王得知消息,也集合了人馬準備抵抗。他派的使者去見齊桓公,說:“我們大王叫我來請問,齊國在北麵,楚國在南麵,兩國素不往來,真叫做風馬牛不相及。為什麽你們的兵馬要跑到這兒來呢?”

  管仲責問說:“我們兩國雖然相隔很遠,但都是周天子封的。當初齊國太公受封的時候,曾經接受一個命令:誰要是不服從天子,齊國有權征討。你們楚國本來每年向天子進貢包茅(用來濾酒的一種青茅),為什麽現在不進貢呢?”

  使者說:“沒進貢包茅,這是我們的不是,以後一定進貢。”

  使者走後,齊國和諸侯聯軍又拔營前進,一直到達召陵(今河南郾城縣,“召”音shào)。

  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問。齊桓公為了顯示自己的軍威,請屈完一起坐上車去看中原來的各路兵馬。屈完一看,果然軍容整齊,兵強馬壯。

  齊桓公趾高氣揚地對屈完說:“你瞧瞧,這樣強大的兵馬,誰能抵擋得了?”

  屈完淡淡地笑了笑,說:“君侯協助天子,講道義,扶助弱小,人家才佩服你。要是光憑武力的話,那麽,咱們國力雖不強,但是用方城(楚國所築的長城,在今河南方城北至泌陽東北)作城牆,用漢水作壕溝。您就是再多帶些人馬來,也未必能打得進去。”

  齊桓公聽屈完說得挺強硬,估計也未必能輕易打敗楚國,而且楚國既然已經認了錯,答應進貢包茅,也算有了麵子。就這樣,中原八國諸侯和楚國一起在召陵訂立了盟約,各自回國去了。

  後來,周王室發生糾紛,齊桓公又幫助太子姬鄭鞏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後,就是周襄王。周襄王為了報答齊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廟的祭肉送給齊桓公,算是一份厚禮。

  齊桓公趁此機會,又在宋國的葵丘(今河南蘭考東)會合諸侯,招待天子使者。並且訂立了一個盟約,主要內容是:修水利,防水患,不準把鄰國作為水坑;鄰國有災荒來買糧食,不應該禁止;凡是同盟的諸侯,在訂立盟約以後,都要友好相待。

  這是齊桓公最後一次會合諸侯。像這樣大的會合,一共有許多次,曆史上稱做“九合諸侯”。

  公元前1645年,管仲病死。齊桓公請鮑叔牙作了齊國的相,他繼續施行管仲的政策,齊國還能保持霸主的地位。過了兩年,齊桓公也死去。齊桓公一死,他的五個兒子搶奪君位,齊國發生了內亂,公子昭逃到宋國。齊國的霸主地位也就結束了。

  唇亡齒寒

  齊國的西北邊是晉國,晉的南麵有兩個小國家,一個叫虞(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一個叫虢(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南)。這兩個國家山水相連,他們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處得十分和睦。可是虢國的國君不自量力,經常到晉國邊界鬧事,侵犯晉國。晉獻公一直想發兵討伐虢君,總沒找到機會。

  後來,晉獻公聽從大夫荀息的建議,給喜歡玩樂的虢公送去一些美女,又給貪財的虞公送去一份厚禮,以此來離間兩國的關係。接著,荀息又出主意讓一些人去虢國北部邊界鬧事。晉獻公就照荀息的主意辦。虢國守邊的官吏果然派人來質問。晉獻公看到第一步成功了,就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國。

  荀息見了虞公,先送上一雙名貴的玉璧和一匹千裏馬。虞公是個貪心很重的人,見了禮物,眉開眼笑。他問荀息是否有事需要他幫助。荀息說:“敝國國君,很想和您結交,這點薄禮隻是表示一點心意。順便有點小事求您幫個忙。虢人多次侵犯我們邊界,我們打算懲罰他們,貴國可不可以借一條道,讓我們過去?如果僥幸打贏了,所有繳獲,都送給您。”虞公高興地答應了。送走荀息後,大夫宮之奇說:“虢虞兩國好比嘴唇和牙齒,俗話說‘唇亡齒寒’。如果沒了嘴唇,牙齒就會受凍。虢國滅了,咱們虞國還能夠生存嗎?”虞公對他的話毫不理會。

  宮之奇還想勸他幾句,被大夫百裏奚止住了。退朝以後,宮之奇問百裏奚:“您不幫我說幾句,怎麽反而勸阻我呢?”百裏奚說:“咳!給糊塗人出主意,好比把珍珠扔在道路上。國君是不會聽的,再勸下去,說不定您還會有生命危險哪。”宮之奇料到虞國一定要滅亡,就帶著全家老小悄悄地跑了。

  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晉獻公派大將裏克和荀息去討伐虢國,當晉國的兵車經過虞國的時候,虞公對荀息說:“為了報答貴國,我情願率兵助戰。”荀息說:“您與其派兵助戰,不如將下陽關獻給我們。”虞公莫明其妙地說:“下陽是虢國的土地,我哪有權獻給你呢?”荀息說:“我聽說虢公正和犬戎交戰,勝負未定,您假裝前去助戰,他們一定會放您進去。您把兵車都裝上我們晉兵,隻要他們一開城門,下陽關不就是我們的了嗎?”虞公言聽計從,果然幫助晉軍拿下了下陽關。晉軍又乘勝前進,在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滅了虢國。裏克將俘獲的歌女和搶來的財寶分了一些送給虞公,虞公更高興了。裏克把大軍駐紮在虞國都城外,說休息幾天再回去。

  一天,忽然守門的人跑來報告:“晉侯來了,正在城外。”虞公急忙備車,到城外歡迎。晉侯約虞公到箕山打獵,虞公為了顯示自己的排場,將城中的兵馬全部調出,跟隨自己去打獵。正玩得高興,百裏奚氣喘籲籲地跑來說:“城裏出事了,您趕快回去吧。”虞公剛到城邊,隻見城樓上一員大將,威風凜凜,朝虞公喊道:“您好啊!前次蒙您借給我們一條路,這次又蒙您借給我們一個國家,謝謝您了!”虞公大怒,便想攻城。不料城頭上箭如雨下。這時候,虞公如夢初醒,悔恨交加,回頭看到百裏奚還跟著自己,便說:“當初您怎麽也不勸勸我呢?”百裏奚說:“你連宮之奇的話都聽不進去,還能聽我的嗎?”

  愚昧而貪婪的虞公就這樣把國家斷送了,自己也沒了自由。忠臣百裏奚跟著虞公一塊當了晉國的俘虜,押往晉國。

  百裏奚白發識明主

  晉獻公滅了虞國以後,聽說百裏奚是個很有才能的人,善於為主謀劃,就想重用他,派了好幾個人去勸說,可百裏奚就是不肯為晉國做事。他說:“君子身處逆境時,本不應到敵國去。我即使想做官,也決不在晉國供職。”

  晉獻公心裏暗自想到:“百裏奚不願為我做事,留在身邊也是個禍害。”周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55年),正逢秦晉聯姻,秦穆公派公子縶來迎接晉國公主去秦國完婚,百裏奚作為陪嫁的奴仆遣送到秦國去了。百裏奚當了俘虜就一肚子氣,現在又被充當陪嫁的奴仆,更是無法忍受,於是,在半路上趁人不注意就溜了。誰想到他才跑到楚國,就被當作奸細抓了起來,後來又被流放到南海去牧馬。

  秦穆公完婚以後,才發現陪嫁奴仆名單上一個叫做百裏奚的不見了,就問晉國來的公孫枝是否知道百裏奚。公孫枝說:“這人本是虞國的大夫,很有才能。虞國亡後,他陪虞君一道當了俘虜。晉公原想重用他,但他死活不肯在晉國當官。這人既忠君,又有計謀,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隻可惜沒遇到明主。”秦穆公這時已有稱霸中原的念頭,正在四處招賢納才,聽了公孫枝的介紹,恨不得馬上找到百裏奚。於是,他馬上派人去打聽百裏奚的下落。後來得知百裏奚在為楚國牧馬,秦穆公就要派使者帶著厚禮去見楚成王,把百裏奚贖回來。

  公孫枝在一邊急忙勸阻道:“主公要是用這麽貴重的禮物去贖百裏奚,他反而回不來了。”秦穆公一聽很奇怪,就問為什麽。公孫枝不慌不忙地說:“楚國派百裏奚去做牧馬人,正說明他們不了解百裏奚的才能,主公現在用這樣貴重的禮物去換他,不正告訴楚王百裏奚是個人才嗎,到那時楚王還會放他回來嗎?”秦穆公一聽才明白過來,便依照當時買賣奴仆的一般價格,派人帶著五張羊皮去贖百裏奚。

  秦國的使者到了楚國,對楚成王說:“我們一個叫百裏奚的奴隸,偷跑到貴國了。我們國君想把他贖回去,當眾治罪,嚇嚇別的奴隸,讓他們以後聽話一點。”說著就獻上五張羊皮,楚成王認為百裏奚隻不過是一個一般奴隸,也不在意,就讓人把百裏奚從南海帶回,交給秦國的使者。

  百裏奚被帶到秦國邊境時,公孫枝早已奉命在那等候多時了。第二天,公孫枝就帶百裏奚去見秦穆公了。剛一見麵,秦穆公見百裏奚已經是一位滿頭白發的老者,心中不禁失望,隨口問道:“你多大年紀了?”百裏奚道:“已經70多歲了。”秦穆公歎息道:“可惜太老了。”百裏奚說:“那要看做什麽事了。主公如果讓我去追趕飛鳥,或者捕捉猛獸,那確實老矣。如果是讓我為國出謀劃策,運籌帷幄,那還正當年呢。豈不知當年薑太公80歲,還為周武王奪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呢,我比薑太公還年輕10歲。難道就沒用了嗎?”秦穆公聽了這番話,覺得百裏奚說得確實在理,是個人才,就向他請教富國強兵的方法。百裏奚有問必答,說得頭頭是道。秦穆公越聽越興奮,不覺興奮地說:“天助我矣!天助我矣!我有了先生,如同齊君有了管仲啊!”說罷就拜百裏奚為相。可百裏奚說什麽也不肯接受。他對秦穆公說:“我的本事和才華遠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公主若真想實現稱霸中原的願望,就應該拜蹇叔為相。”秦穆公一聽,立即派人去蹇叔隱居的地方,請蹇叔出山。

  公子縶找到蹇叔的住處,見到蹇叔,恭恭敬敬地呈上書信。蹇叔看完信說:“當時虞君不信任百裏奚,不聽忠言,招致敗亡。現在秦公若真能慧目識賢人,一個百裏奚也足夠了。我已隱居多年,不想再出去做事了,請回去代我向秦公致謝吧。”公子縶一聽就慌了,急忙說道:“百裏奚大夫說過,如果你不去秦國,他也不願一個在那。”蹇叔一聽此話,無可奈何地說:“為了成全百裏奚,我也就隻好走一趟了。”

  蹇叔到了秦國,秦穆公向他請教治國圖霸的良計。蹇叔侃侃而談:“秦與西戎相接,百姓久與戎民雜居,多數不懂禮教,不明法理。應當加強教育,並對犯罪者懲之以刑罰,使百姓自己明白什麽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是榮耀,什麽為恥辱。隻要國家風氣正了,什麽事都好辦。”秦穆公又問:“我想稱霸諸侯,依先生見,我該從哪做起呢?”蹇叔略加思索便答道:“首先要做到三戒:一戒貪圖小利,二戒氣憤蠻幹,三戒急於求成。”他還進一步解釋說:“貪圖小便宜往往要吃大虧,憤怒時不知忍耐就會失去理智,急於求成則難免有失誤,隻有一步一步地把每件事都做好,才能為富國圖霸打下牢固的基礎。基礎好了,統一諸侯就有了牢固的根基。”

  秦穆公聽了蹇叔的一番話,覺得極有道理,真是相見恨晚,連聲道:“我得蹇叔和百裏奚,如同又增左右臂。”第二天就拜蹇叔為右庶長,百裏奚為左庶長,都屬上卿職務,當時稱為“二相”。從那以後,秦穆公在蹇叔和百裏奚的輔助下,興利除弊實施變革,秦國很快地強大起來了,為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秦穆公的善舉

  秦穆公是一位有作為、廣施仁德的國君,在他執政期間曾經曆過一件令人稱奇又感動不已的事。

  有一次,秦穆公和大臣去梁山打獵,由於天色已晚,便就地支上帳逢過夜,可到了半夜時分,發現少了幾匹馬,便派人四處尋找。找到山下時,發現一群蓬頭垢麵相貌凶猛的人,正圍著火堆烤馬肉吃。他們忙回去報告秦穆公,請求出兵捉拿這些刁蠻山民。秦穆公沉吟片刻,歎了口氣說:“如此饑荒年月,缺衣少食,他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於是派人送去酒菜和糧食。

  這些山民原本對秦穆公充滿敵意,如今見他這麽寬厚待人,不禁大受感動,他們向著秦穆公所在的方向恭恭敬敬地拜了幾拜。秦穆公未曾料到,就是因為這一善舉,才使他在幾年後被晉軍團團圍住時,撿回了一條命。

  這還得從晉國接連兩位國君被殺說起。奚齊、卓子先後被殺死後,晉人便想迎重耳回國繼位,遭到重耳拒絕。而夷吾為了能夠回國繼位,他請人捎話給秦穆公,如果能助他回國,情願把黃河外的5座城池作為謝禮,接著又派人找到裏克、丕鄭父幫忙,許諾如果成功,給裏克土地100萬畝,給丕鄭父土地70萬畝。

  公元前650年,夷吾在百裏奚、公孫枝護送下,回國當了國君,他就是晉惠公。晉惠公目的達到了,卻忘了當初的諾言,他派人給秦穆公送去一封信,大意是:關於割讓五座城池的事,許多大臣反對,容以後慢慢定奪。秦穆公很生氣。至於對裏克、丕鄭父的許諾,晉惠公不但不想兌現,反而設計殺了他們,同時被殺的還有另外七位前朝重臣。丕鄭父的兒子逃到秦國,作了大夫。

  晉惠公繼位後,糧食連年歉收,公元前647年,晉國遭到百年未遇的大災荒,全國百姓餓死、病死無數。情急之下,晉惠公隻好厚著臉皮向連年豐收的秦國借糧,秦穆公本不想借糧給他,但念在晉國百姓無辜,便下令由水路運糧給晉國,路線是從渭水到黃河再到汾水,糧船首尾相接,綿延幾百裏,非常壯觀。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泛舟之役。”

  第二年,秦國又鬧災荒,糧食幾乎絕收。而晉國卻是大豐收。秦穆公派人向晉國借糧。誰知晉國不但不肯借,反而乘人之危派兵攻打秦國。秦穆公肺都要氣炸了,立即調兵遣將,親自迎戰晉國。兩軍在龍門山(今陝西韓城縣境內)相遇。

  秦穆公揮刀陷陣,與晉將韓簡廝殺一處。西乞術為保護秦穆公也與韓簡大戰起來,這時晉國又一名大將率隊趕來,將西乞術圍住,並刺於馬下。眾人又將秦穆公團團圍住。秦穆公漸漸體力不支,忽聽不遠處殺聲震天,隻見一群赤腳露肩的人手拿大刀衝殺而來,見到晉軍不容分說揮刀就砍,晉軍見來勢凶猛,紛紛逃避。

  晉惠公也披掛上陣,但是給他駕車的是一匹隻供觀賞的小馬,一到戰場就嚇得亂蹦亂跳,結果晉惠公被公孫枝俘虜。

  秦穆公得救了,經過詢問才知道救他的正是當年盜馬的山民。秦穆公拉著他們的手感動得不知說什麽好。秦穆公要他們留下來作官,他們婉言謝絕,秦穆公又拿出財寶衣帛送給他們,他們看也沒看,隻是拱拱手,便頭也不回地去了。秦穆公望著他們的背影,感慨萬千,心想,得天下,必先得民心哪!

  憑著同情和仁慈的胸懷,秦穆公的善舉得到了回報。正是深知民心無價,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極有威望的一個。

  糊塗的宋襄公

  英明一世的齊桓公死後,易牙、豎刁、開方三個奸臣廢了原來應當繼位的公子昭,而讓聽他們話的公子無虧當了國君,齊桓公的幾個兒子不服,為爭奪王位打了起來。公子昭為躲災禍,就跑到宋國去了。

  宋襄公見齊國發生內亂,就通知各國諸侯,請他們共同護送公子昭到齊國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號召力不大,多數諸侯把宋國的通知擱在一邊,隻有衛、曹、邾三個小國帶了點人馬前來護送。

  宋襄公率領四國的兵馬打到齊國去。齊國一批大臣一見四國人馬打來,就投降了宋國,迎接公子昭即位。這就是齊孝公。

  齊國本來是諸侯的盟主國,如今齊孝公靠宋國幫助得了君位,宋國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主事業。這次他約會諸侯,隻有三個小國聽從他的命令,幾個中原大國沒理他。宋襄公想借大國去壓服小國,就決定去聯絡楚國。他認為要是楚國能跟他合作的話,那麽在楚國勢力底下的那些國家自然也都歸服他了。

  宋襄公把這個主張告訴了大臣們,大臣公子目夷不讚成這麽辦。他認為宋國是個小國,想要當盟主,不會有什麽好處。宋襄公哪裏肯聽他的話,他邀請楚成王和齊孝公先在宋國開個會,商議會合諸侯訂立盟約的事。楚成王、齊孝公都同意,決定公元前639年七月約各國諸侯在宋國盂(今河南睢西北)地方開大會。

  到了七月,宋襄公駕著車去開大會。公子目夷說:“萬一楚君不懷好意,可怎麽辦?主公還得多帶些兵馬去。”

  宋襄公說:“那不行,我們為了不再打仗才開大會,怎麽自己倒帶兵馬去呢?”

  公子目夷怎麽也說不服他,隻好空著手跟著去。

  約定開會的日子到了,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之君都到了,隻有齊孝公和魯國君未到。

  果然,在開大會的時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當盟主,爭鬧起來。楚國的勢力大,依附楚國的諸侯多。宋襄公氣呼呼地還想爭論,隻見楚國的一班隨從官員立即脫了外衣,露出一身亮堂堂的鎧甲,一窩蜂地把宋襄公逮了去。後來,經過調解,讓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後,怎麽也不服氣,特別是鄰近的鄭國國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對他,更加使他惱恨。宋襄公為了出這口氣,決定先征伐鄭國。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成王很厲害,他不去救鄭國,反倒派大將帶領大隊人馬直接去打宋國。宋襄公沒提防這一著,連忙趕回來,宋軍在泓水(在河南柘城西北)的南岸,駐紮下來。

  兩軍隔岸對陣以後,楚軍開始渡過泓水,進攻宋軍。公子目夷瞧見楚人忙著過河,就對宋襄公說:“楚國仗著他們人多兵強,白天渡河,不把咱們放在眼裏。咱們趁他們還沒渡完的時候,迎頭打過去,一定能打個勝仗。”

  宋襄公說:“不行!咱們是講仁義的國家。敵人渡河還沒有結束,咱們就打過去,還算什麽仁義呢?”

  說著說著,全部楚軍已經渡河上岸,正在亂哄哄地排隊擺陣勢。公子目夷心裏著急,又對宋襄公說:“這會兒可不能再等了!趁他們還沒擺好陣勢,咱們趕快打過去,還能抵擋一陣。要是再不動手,就來不及了。”

  宋襄公責備他說:“你太不講仁義了!人家隊伍都沒有排好,怎麽可以打呢。”話還沒說完,楚國的兵馬已經擺好陣勢。一陣戰鼓響,楚軍像大水衝堤壩那樣,嘩啦啦地直衝過來。宋國軍隊哪兒擋得住,紛紛敗下陣來。

  宋襄公剛想親自督陣進攻,還沒來得及抵抗,就被楚軍圍住。大腿上已經中了一箭。還虧得宋國的將軍帶著一部分兵馬,拚著命保護宋襄公逃跑,保住了他的命。等他逃命回來,兵馬、糧草全被楚軍搶走。

  宋襄公逃回國都商丘,宋國人議論紛紛,都埋怨他不該跟楚國人打仗,更不該那麽打法。

  公子目夷把大家的議論告訴宋襄公。宋襄公揉著受傷的大腿,說:“依我說,講仁義的人就應該這樣打仗。比如說,見到已經受了傷的人,就別再去傷害他;對頭發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當俘虜。”

  公子目夷真的耐不住了,他氣憤地說:“打仗就為了打勝敵人。如果怕傷害敵人,那還不如不打;如果碰到頭發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幹脆讓人家抓走。”

  宋襄公受了重傷,過了一年死了。臨死時,他囑咐太子說:“楚國是我們的仇人,要報這個仇。我看晉國(都城在今山西翼城東南)的公子重耳是個有誌氣的人,將來一定是個霸主。你有困難的時候,找他準沒錯兒。”

  宋襄公的“仁義”雖然成笑柄,但他愚笨之餘,還能識別人才,在他養傷期間,曾派人熱情招待了落難來宋的重耳,這不能不讓後來稱霸中原的晉文公感激涕零。

  重耳率眾流亡

  在春秋爭霸中,宋襄公隻不過是個曇花一現的人物,真正接替齊桓公稱霸的是晉文公。

  晉文公名字叫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晉獻公在他夫人死了以後,把他最寵愛的驪姬立為夫人。驪姬想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就逼死了太子申生,並且要陰謀殺害比奚齊年長的公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隻得分別逃到國外去避難。

  晉獻公死後,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於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回國當了國君,就是晉惠公。

  晉惠公在執政的第十四個年頭時得了重病,不能臨朝。留在秦國做人質的太子圉聽到這個消息,生怕君位被人搶走,乘天黑逃回晉國。晉惠公也擔心公子重耳回國搶奪君位,弄得寢食不安。大夫郤芮獻策說:“重耳流落在外,終歸是個禍害,不如想法把他殺了。”晉惠公就派一個叫勃鞮的人去刺殺重耳。

  重耳逃離晉國以後,一直在狄國避難,前後有十二年光景。晉國有才能的人,像狐毛、狐偃、趙衰(cuī)、介子推等人都跟隨他。一天,狐毛、狐偃兄弟倆接到父親狐突的信,信上寫道:“勃鞮三日內即去謀刺公子,速作準備。”他們趕快告訴重耳。大家商量準備逃到齊國去。要從狄國到齊國去,必須經過衛國。衛文公怕得罪晉惠公,不但不接待,還不放重耳進城。沒有辦法,重耳等人隻好繞著道走。一路上無依無靠,又沒有幹糧,隻好沿路乞討。

  一天,他們走了幾十裏路不見人煙,太陽當頭了,還沒吃早飯,肚子餓得咕咕叫,看到遠處大樹下一夥農夫正在吃飯,高興極了。重耳叫孤偃向他們要點吃的。衣不蔽體的農夫們望著這群貴族打扮的人說:“我們哪裏有吃的!連野菜都吃不飽,哪有多餘的送人呢?”另一個農夫從田裏捧起一大塊泥土,送到重耳麵前說:“這個給你吧。”重耳大怒,拿過馬鞭,就要打那個農夫。狐偃看到農夫們一個個怒目相視,急忙勸阻說:“要弄點糧食不難,要弄塊土地恐怕就難了。老百姓送給我們泥土是好兆頭啊!這是上天借他們的手給我們的恩賜,得土意味著得國啊!”重耳隻好忍氣上車,向前趕路。他們風餐露宿,經曆了數不盡的辛苦,花費了一年左右時間,終於到了齊國。

  齊桓公聽說重耳前來投奔,馬上派人去迎接,給他們安排住處,供給車馬,送米送肉,招待十分周到,還把本家的一個美女齊薑嫁給重耳作夫人。重耳非常感激,更加敬佩齊桓公。他們在齊國一住就是七年。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齊桓公死了,齊國的五個公子爭奪君位,國勢漸漸衰落下來。跟隨重耳的幾個人商量要離開齊國。

  可是,重耳迷戀眼前的安逸生活,整天廝守著齊薑,再也不想離開齊國了。狐毛等人想見到他都很不容易。一天,大家湊在一塊說起這事,都十分焦慮。狐偃說:“諸位不要著急。要讓公子振作起來,我倒有個辦法。”趙衰說:“你有什麽妙計?”狐偃說:“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便拉著他們幾個人,來到城外桑樹林的深處,大家圍坐在地上。狐偃說:“現在不離開這裏不行了!大家回去把行李準備好,等公子一出來,咱們就說請他去郊外打獵,出了城,咱們趕車就跑,他還有什麽辦法?隻是不知上哪國去好。”趙衰說:“宋國總想作霸主,他們很需要人,咱們投奔宋襄公試試。萬一不行,再回秦國或者楚國去。”狐偃又說:“宋國大司馬公孫固是我的朋友,我看可以到宋國去。”這幾個人以為,他們的話沒有人聽見,商量完了就分頭去準備。哪料到齊薑的幾個使女正在樹上采桑葉,偷聽了他們的談話,回去後就一五一十告訴了齊薑。

  第二天天剛亮,趙衰、狐偃來叫重耳。重耳還在酣睡。齊薑把狐偃叫了進來,問他有什麽事。狐偃說:“公子過去在狄國,天天乘車馳騁,現在長久不出去活動,我們怕他悶壞了,想請他去打獵。”齊薑笑著說:“你別說笑話,打一次獵,哪裏會去那麽遠呢!你們不要瞞我了。你們商量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很敬佩你們一片忠心,這次,我一定幫助你們。今天晚上,我請公子喝酒,將他灌醉。你們乘天黑,把他拉出城去。”狐偃見齊薑是不同尋常的女子,不禁肅然起敬。

  當天晚上,齊薑在宮中擺下酒席,請公子喝酒。重耳問道:“今天晚上為麽這樣大擺酒席啊?”齊薑說:“我聽說公子將要遠行,特地設宴送行。”重耳說:“人生有限,隻要舒適如意,何必再想別的事呢?”齊薑說;“公子應該有誌氣,聽從手下人的忠告,離開齊國。”重耳很生氣,放下酒杯不喝了。齊薑怕事情弄僵,笑著說:“算了,算了,要是走呢,那是公子的誌氣,這酒就算送行;要是不走呢,那是公子對我的一片深情,這酒就算表示我對您的感謝。來,讓我們開懷暢飲吧!”重耳轉怒為喜,一杯接一杯地喝起來,加上齊薑不斷勸酒,不一會兒就醉得不省人事了。齊薑急忙派人去叫狐偃。

  狐偃等人七手八腳地把重耳抬上車,連夜出城。他們一氣跑了五六十裏,才放慢了腳步。這時候正值雄雞啼曉,東方發白。重耳翻了翻身,感到搖晃得厲害,睜開眼一看,才知道自己是睡在車上,又不知到了哪兒,頓時大怒,罵道:“你們想造反嗎?為什麽不和我商量就把我弄出了城?”說罷,從魏仇手裏奪過戈就向狐偃刺去。狐偃急忙跳下車,重耳又下車追趕。大家趕忙婉言相勸。趙衰勸道:“我們之所以忍受骨肉離散的痛苦追隨主公,是因為主公是有大誌的人,如今齊國內亂不止,我們不適合在此立足,這是我們大家意思,你不要隻怪狐偃。”

  事到如今,重耳也無可奈何,隻好和大家一起上路。重耳一行人到了曹國,曹君得知他們從齊國逃出本不想接待他們,但因大夫僖負羈請求才不情願地打開城門,而且對他們非常無禮,還不安排飯食。僖負羈感到過意不去,再加上夫人勸說,就在晚間給重耳等人送去豐盛的飯菜及禮物。重耳等人非常感激,他們將飯菜吃掉,卻退回了禮物。

  第二天,重耳等人離開曹國,僖負羈望著他們的背影,暗想:這些人困難時期卻不貪圖錢財,將來定能成大事。

  重耳等人一路顛簸到了宋國,宋襄公此時正重病在床,隻好派公孫固出城迎接。狐偃本打算留在宋國,但公孫固向他如實介紹了宋國目前的情況,狐偃打消了這個念頭。幾天後,重耳決定繼續前行。宋襄公送來許多必備的馬匹、衣物等。

  重耳及隨從們踏上了去楚國的路途。不久,就到楚國。對重耳很尊敬。楚成王用招待國君的禮節招待他。重耳跟住在齊國時大不一樣,他現在經常想要回晉國這件大事。

  一天,楚成王問重耳:“公子如果回到晉國,怎樣報答我呢?”重耳想了想,說:“如果我能回晉國,一定和楚國和睦相處,將來萬一兩國打起仗來,我一定命令晉軍退避三舍,來報答您的恩情。”古時候行軍,三十裏為一舍,退避三舍,就是後退九十裏。楚成王隻當重耳是說笑話,對他依然敬重。

  當年晉惠公背信棄義攻打秦國,被秦穆公俘虜,因姐姐求請才被放回晉國。為了向秦穆公表示誠意,將公子圉送到秦國作人質。公元前637年,晉惠公病死。公子圉背著秦穆公偷偷回晉國作了國君,而且與秦國繼絕了關係,他就是晉懷公。

  秦穆公得知此事,既氣憤又傷心。想想自己對他們父子倆真是以誠相待真心相助,而這二人一個忘恩負義一個過河拆橋。秦穆公越想越後悔,假如當時護送重耳回國,一定不會是現在的局麵。秦穆公打定主意,決定迎接重耳回晉國稱君。

  一天,秦國使臣求見楚成王,向他說明秦穆公希望重耳能到秦國去。楚成王征求重耳的意見,重耳決定接受秦國的邀請。

  重耳到了秦國,秦穆公和夫人都很高興,決定將女兒懷嬴嫁給他。這個主意令重耳、懷嬴均感到難為情。原來懷嬴曾是公子圉的妻子,也就是重耳的侄媳婦。懷嬴本不想答應這門婚事,一來輩份有差別,二來重耳的年齡已是61歲了。但是這個婚姻含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她隻有默認了。重耳也覺得不合適,便讓趙衰幫忙回絕。趙衰卻勸說道:“主公千萬不要拒絕,曆來兩國修好,都是靠聯姻維係,這門婚事已經和我們能否回晉國聯係起來了,所以主公應該答應。”於是,重耳成了秦穆公的女婿。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親率大軍護送重耳等人回國。到了黃河,秦穆公派兩員大將率一部分軍隊送重耳過河,自己率部分軍隊在河邊駐紮,以便接應。重耳與秦穆公灑淚而別。

  重耳上船後,發現船上堆滿了過去用過的舊物品和穿過的舊衣物,有的已經破得不成樣子,感到很滑稽。就說:“我們這次回晉國,吃穿用度會應有盡有,還留這些破東西幹什麽?”說完便命人將破爛兒扔掉。這些東西都是壺叔弄到船上的,他從重耳逃離翟國時就跟隨他,替大家管理物品,如今回國,想想從前所受的磨難,看看這個,摸摸那個,什麽也舍不得扔。聽了重耳的話他不禁呆住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一切均被狐偃看在眼裏,他的心裏也有些酸溜溜的。他覺得是該向重耳表明心跡的時候了。於是跪在重耳麵前說:“主公就要成功了,我繼續留下來也沒有什麽用了,隻能像那堆破爛兒一樣。我這兒有一塊秦穆公送的白玉,轉送給您作個紀念……”重耳聽了狐偃的話,頓時醒悟過來,慌忙扶起狐偃,流著淚說:“如果沒有你們陪我受盡千辛萬苦,哪有我重耳的今天。我知道錯了,隻是請你不要再有這種想法……”說罷便令人將丟掉的東西撿回,又向壺叔賠了不是。

  重耳過了黃河,秦軍一鼓作氣接連攻下幾座城池。晉軍守將本不願為晉懷公拚命,所以逃的逃,降的降。晉懷公早已眾叛親離,他見大勢已去,就在勃鞮的保護下逃走了。呂飴甥、郤芮曾與晉惠公夷吾同謀刺殺重耳,見晉懷公已私自逃走,隻好向重耳叩頭請罪,重耳卻沒有責怪他們的意思。

  重耳從逃到翟國時算起,在外飄蕩了整整19年,終於在62歲做了國君,他就是晉文公。晉文公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派人殺了懷公。懷公的被殺,深深觸動了呂飴甥、郤芮。他們越想越害怕,認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他們定下一條毒計,讓前後兩次追殺文公的勃鞮去實行。

  勃鞮並沒有聽從他們的安排。勃鞮是個非常忠君的人,當年晉獻公經不住驪姬的挑唆,派勃鞮追殺重耳,勃鞮斬斷了重耳的一截袍袖;後來又受晉惠公之命到翟國刺殺重耳,勃鞮領命而去,結果重耳逃走,這次呂、郤二人讓他殺重耳,他猶豫了,國君讓他殺任何人,他都會服從命令,而今要殺重耳是殺國君啊,是與前兩次意義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半夜時分他請求狐偃帶他見晉文公。晉文公不願見他,他苦求三次,終於見到晉文公。呂、郤芮二人為此丟了性命。

  這件事使晉文公的地位得到了鞏固,同時晉文公還任用了一個人,這就是當年拐走重耳出逃時全部財物的頭須。他現在的任務,仍然是管理財物,而且經常同文公坐在一輛車上,說說笑笑,十分融洽。

  跟隨重耳一起逃亡的有位賢人叫介子推,他是對國家有功之人。當晉文公獎勵有功之臣的時候,他卻躲在鄉村裏,不肯受封賞,後來幹脆和母親躲進深山老林。從此以後,人們再也沒有看到他了。晉文公知道這件事後,心裏非常難受,就派人去山中請他,但是找不到他的下落。有人說介子推躲進了綿山,但是這兒仍不見他的蹤跡。於是晉文公就把綿山封給介子推,將綿山改名為介山,他說:“這介山的名字記載了我的過失,也記載了人間的一個善人。”

  晉文公退避三舍

  晉文公即位以後,整頓內政,發展生產,晉國漸漸強盛起來。他也想能像齊桓公那樣,做個中原的霸主。

  這時候,齊國已經衰落,南邊的楚國卻強大起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都成為楚國的勢力範圍,楚成王還不斷把自己的勢力向北滲透。這樣以來,晉楚兩國的矛盾和衝突就變得越來越尖銳。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年),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來討救兵。周襄王有個異母兄弟叫太叔帶,聯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國借兵,奪了王位。周襄王帶著幾十個隨從逃到鄭國。他發出命令,要求各國諸侯護送他回洛邑去。列國諸侯有派人去慰問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沒有人願意發兵打狄人。

  有人對周襄王說:“現在諸侯當中,隻有秦、晉兩國有力量打退狄人,別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發使者去請晉文公護送他回朝。

  晉文公馬上發兵往東打過去,把狄人打敗,又殺了太叔帶和他的隨從,護送天子回到京城。

  過了兩年,又有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說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大臣們都說:“楚國總是欺負中原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建立霸業,這可是時候啦。”

  晉文公早就看出,要當上中原霸主,就得打敗楚國。於是他就擴充隊伍,建立了三個軍,浩浩蕩蕩去救宋國。

  公元前632年,晉軍打下了歸附楚國的兩個小國——曹國和衛國,把兩國國君都俘虜了。這時晉軍的力量稍弱於楚軍,且又遠離本國作戰,但已占領曹、衛兩國作為前進的基地,況且齊、秦已與他結成聯盟,從而很有實力。

  楚成王本來並不想同晉文公交戰,聽到晉國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為宋國遲早可以拿下來,不肯半途而廢。他派部將去對楚成王說:“我雖然不敢說一定打勝仗,也要拚一個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隻派了少量兵力歸成得臣指揮。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晉軍,要他們釋放衛、曹兩國國君。晉文公卻暗地通知這兩國國君,答應恢複他們的君位,但是要他們先跟楚國斷交。曹、衛兩國真的按晉文公的意思辦了。

  成得臣本想救這兩個國家,不料他們倒先來跟楚國絕交。這一來,真氣得他雙腳直跳。他嚷著說:“這分明是重耳這個老賊逼他們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紮的地方去。

  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後撤。晉軍中有些將士可想不開啦,說:“我們的統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兒?”

  狐偃解釋說:“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就壯。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麵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今天後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麽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

  晉軍一口氣後撤了九十裏,到了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才停下來,布置好了陣勢。

  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後撤,想停止進攻。可是成得臣卻不答應,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晉軍遙遙相對。

  成得臣還派人向晉文公下戰書,措詞十分傲慢。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貴國的恩惠,我們從來都不敢忘記,所以退讓到這兒。現在既然你們不肯諒解,那麽隻好在戰場上比個高低啦。”

  大戰展開了。才一交手,晉國的將軍用兩麵大旗,指揮軍隊向後撤退。他們還在戰車後麵拖著伐下的樹枝,戰車後退時,地下揚起一陣陣的塵土,顯出十分慌亂的模樣。

  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不把晉人放在眼裏。他不顧前後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晉軍的中軍精銳,猛衝過來,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前後夾擊,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

  晉文公連忙下令,吩咐將士們隻要把楚軍趕跑就是了,不再追殺。成得臣帶了殘兵敗將回到半路上,自己覺得沒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殺了。其實,楚成王並沒有懲辦他的意思,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晉軍占領了楚國營地。把楚軍遺棄下來的糧食吃了三天,才凱旋回國。

  晉國打敗楚國的消息傳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還親自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慰勞晉軍。晉文公趁此機會,在踐土給天子造了一座新宮,還約了各國諸侯開個大會,訂立盟約。這樣,晉文公就當上了中原的霸主。

  秦晉大戰崤山

  秦國是當時諸侯之爭中的強國,自從得到了百裏奚和蹇叔以後,國家的事業如日中天,秦穆公又是一個深謀遠慮的國君,他治理國家講信修義,與諸侯相交,也多為人所敬重。他向西成為西戎地區的霸主,向東收服了大大小小的諸侯。

  但是,秦穆公最大的心腹之患就是晉國,晉國在文公的手上迅速地發達,成為東方的霸主,晉國的朝廷謀士林立,戰將如雲。晉文公又十分會用人,所以晉國上下一氣,固若金湯,秦穆公想撼動它談何容易。

  公元前627年,正當晉國的事業蒸蒸日上之時,晉文公和幾個重要大臣狐偃、狐毛先後去世。這就給秦國圖謀戰勝晉國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機會。

  晉國知道周圍的一些國家都想削弱晉國的力量,於是決定暫時在曲沃這個地將文公殯葬起來,等到合適的機會再重新大葬。

  這一年,鄭文公也去世了。鄭國曾迫於晉國的壓力,加入了晉國為盟主的中原聯盟。後來,鄭國死心踏地跟隨晉國,秦國對鄭大為不滿。鄭國有一個叛臣叫繒賀想投靠秦國,就偷偷地跑到秦國,告訴了秦國一些秘密。秦穆公決定討伐鄭國,便就此事詢問蹇權和百裏奚,出乎他意料之外,兩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一致認為害多利少。蹇叔說伐鄭勝則利小,敗則害大,再說乘人喪亂而攻之,是不講仁義的。兩人堅決進諫,懇求穆公放棄伐鄭,千萬不要出兵。

  秦穆公說:“我心已定,不論你們同意還是不同意,我一定要和他們決一雌雄。”於是發兵去攻打鄭國。

  穆公派百裏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還有白乙丙三人統帥大軍,發兵那日,在東門舉行誓師大會,蹇叔和百裏奚倆卻對著出兵的部隊痛哭,蹇叔邊哭邊說:“孩子們,我看到你們今天出去也許盼不到你們回來。”

  秦穆公當時非常生氣,他這時正坐在台上,蹇叔正在台下,他大怒地說:“你們為什麽哀哭寡人的軍隊?你們是要動搖軍心嗎?”蹇叔回答道:“臣子不是哭君主的軍隊,而是痛哭自己的兒子!”

  部隊就這樣出發了,蹇叔還趕上大路,哭著送自己的兒子西乞術,對他說:“晉國人一定會在崤這個地方陳兵等候你們,這個地方兩麵靠山,中間是個大峽穀,你們一定會死在那裏,我等著到那裏收你們屍骨。”

  第二年春天,秦軍通過晉國的地方,走到周朝都城北門時,周朝的王孫滿看到他們部隊的情況說:“秦軍必敗,看他們那副傲慢的神氣,這樣的軍隊不失敗才怪哩。”

  秦國的大軍一路浩浩蕩蕩向前開去,來到了滑這個地方,這裏已經離鄭國的國都不遠了,但是到這時,鄭國還蒙在鼓裏。恰好在這裏遇到了鄭國的一個商人弦高要到周去賣東西,他一看到秦國的大軍黑壓壓地開過來,不禁抽了一股涼氣,心想,我們鄭國要遭大禍了。他是有愛國心的人,同時,他還有智慧,勇敢而又冷靜,就是這位商人免除了鄭國的一次滅頂之災。

  弦高很冷靜地走上前去,先送上四張熟牛皮作為先行禮物,又將自己準備趕到周朝國都去賣的十二頭牛送上前去,以犒勞秦軍,隻見他不慌不忙地對秦軍統帥說:我們鄭國國君聽說你們秦軍要從老遠的地方到我們鄭國來,特派我來給你們送上一些禮物,以慰勞貴軍,我們鄭國不是很富有,但我們還是能準備一些東西來侍候你們的。

  秦軍的三位主帥聽到後,麵麵相覷,鄭國已經知道了,他們的一切計謀都被打破了,孟明視說:“鄭國已有防備,我們不可輕易向前推進,他們有準備,我們要急攻是攻不下的,這樣我們又怎麽能勝呢,不如班師回朝。”其他幾位大將覺得也隻能如此。他們命令大軍停止前進。後來秦軍滅了滑國,就開始向後撤兵。

  這時,弦高派人騎快馬到鄭國國都報告,鄭國的君臣才知道秦軍來進犯。一個商人的愛國行動救了他們的國家。

  晉國風聞秦軍這番行動,就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先軫說:“秦軍勞師遠征,無功而返,士氣一定很低沉,我們這個時候去攻打,一定會取勝。”但是大臣欒枝卻不同意這樣做,他說:“秦國有恩於我們先主,我們未報答他們,反而去攻打,恐怕不好吧?”

  先軫說:“話也不能這樣說,我們國家有喪事,他們不但不來吊喪,反而來攻打我們,滑就被他們攻取了,這還說什麽人情。我常聽人說,敵人不可縱,一日縱之,將會後患無窮。”晉國內部意見一致後,就發兵迎擊秦軍。

  這時文公的兒子襄公還沒有繼位,他還在服喪,穿著一身的白衣服,戴著白帽子,大臣們覺得這樣不吉利,就把他的白衣服全部染黑,將士們也同樣做了,襄公親自率領軍隊出征。

  晉軍果然將部隊駐紮在崤山,因為這是個戰略要地。秦國部隊回師正是從這裏經過,當秦軍走到這深深的峽穀時,晉軍一起進發,徹底摧毀了秦軍,這時西乞術和孟明視才想起了他們父親所說的話。

  秦軍的三位大將都被俘虜,部隊得勝而歸。於是,晉人才開始安葬他們所尊敬的文公,按平常,葬禮上,人們都要穿白色的衣服,但是,晉人這次葬禮,人們一律都穿著黑色的衣服,從此以後,晉人就以黑色為他們的喪服。

  今天,我們的民俗中,既有以白色為喪服,又有以黑色為喪服,可能就受到晉文公葬禮的影響。

  晉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國的宗室,她看到秦國的三員猛將被俘虜,就去請求把他們放了,她說:“穆公對這三個人可以說恨入骨髓,我請求你們把他們放了,讓穆公親自把他們煮死。”晉國的國君襄公就聽從文嬴的話,把他們放了。

  第二天,先軫上朝,問秦國的囚犯,襄公說:“夫人請求把他們放了,我覺得她說得有道理,就放了他們。”

  先軫大怒,道:“武士好不容易在戰場上把他們捉住,而你憑婦人一句話就把他們放了。這種做法實在是滅我們的誌氣,長敵人的威風,像這樣下去,國家不亡才怪呢?”說罷,頭也不回,就憤憤地離開了。

  襄公也覺得自己做錯了,就派陽處父去追他們,他們一直追到黃河邊,這時,孟明視他們已經坐著船,行到水中央了。

  這時,陽處父在岸上叫道:“喂,秦國的將軍們,我家國君送給你們幾匹寶馬,請你們回來取去。”說著,就解下左邊的馬。隻見那孟明視在河當中雙手一拱,道:“太感謝了,承蒙你家大王的好意,沒有殺我們,放我們回去,如果穆公殺了我們,我們死而無憾,如果主上饒我們不死,幾年後,我們一定當麵來感謝你們。”言下之意,是說幾年後,一定來報此大仇。

  孟明視三位將軍回到秦國,秦穆公穿著白色的衣服,親自到郊外去迎接他們,他見後,放聲大哭道:“我沒有采用蹇叔和百裏奚的意見,使你們蒙此大辱,這全是我的過錯。你們沒有任何過錯。”照樣保留他們原來的官位。孟明視繼續掌握兵權,這使他十分感動,他變賣家產、撫恤陣亡將士家屬,親自操練軍隊,與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

  公元前624年,秦軍經過孟明視的嚴格訓練,已經是一支兵精將廣的軍隊了。經過充分準備,由秦穆公親自掛帥,孟明視任先鋒率大軍奔向晉國,一路上勢如破竹,沒幾天就把過去被晉國搶去的城池收了回來,晉國都城一片慌亂。

  秦穆公見失地已收,也打下了晉國的威風,就率領大軍到崤山,將上次陣亡將士的屍骨埋好,並親自祭奠了一番。

  楚莊王一鳴驚人

  楚國在城濮之戰敗給晉國以後不久,頗有作為的楚成王就被他的兒子商臣害死了。商臣當了國君,就是楚穆王。楚穆王不甘心失敗,加緊操練兵馬,發誓要和晉國決一雌雄。他首先把附近的幾個小國兼並了,又把中原的陳、鄭等國拉了過去,周頃王六年(公元前613年),楚穆王正在雄心勃勃、發憤大幹的時候,突然得暴病死了,他的兒子旅即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楚莊王。

  晉國見楚國忙於辦喪事,又重新會合諸侯,訂立盟約,隨後,把楚國拉過去的陳、鄭等國,又拉回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這一來,楚國的大臣們都心急如焚,要和晉國決戰。可是,楚莊王卻無動於衷。即位三年以來,他整天喝酒、打獵,不問政事,還在宮門口掛上塊大牌子,上麵寫著:勸諫者,死無赦!誰願意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呢?大臣們不敢上諫,隻能看著楚莊王整日無所事事。

  一天,大夫申無畏來見楚王,讓楚王猜個謎語。申無畏說:“楚國京城,有隻大鳥,五彩繽紛,整整三年,不飛不叫,滿朝文武,莫名其妙。請您猜猜看,這究竟是隻什麽鳥?”楚莊王一聽,笑著說:“我猜到了。這可不是隻普通的鳥。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等著看吧。”申無畏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他高興地退了出去。

  又過了幾個月,楚莊王這隻大鳥依然如故,既不“飛”,也不“鳴”,照舊喝酒、打獵、欣賞歌舞。大夫蘇從忍耐不住了,便去見莊王。他一進宮門,就大哭起來。楚莊王說:“先生,什麽事這麽傷心啊?”蘇從回答說:“我為自己就要死去傷心,也為楚國即將滅亡傷心。我想勸諫您,你不聽,一定要殺死我。您整天打獵遊玩,不理朝政,楚國的滅亡不就在眼前了嗎?”楚莊王突然站起來,激動地說:“大夫的話全是忠言,我一定照你說的辦。”隨後,他便下令解散了樂隊,遣散了舞女,決心要幹一番事業。

  楚莊王先是整頓內政,起用有作為的人,把申無畏、蘇從提拔到關鍵的職位上去。當時楚國的令尹鬥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權。楚莊王便任命了三個大臣協助令尹工作,削弱了令尹的權力,防止鬥越椒叛亂。

  楚莊王一麵改革政治,一麵擴充軍隊,加強訓練,準備和晉國決戰,報城濮之戰的仇。他即位的第六年,出兵滅了庸國(今湖北省竹山縣一帶);第六年,打敗了宋國;第八年,又打敗了陸渾(今河南省嵩縣北部)的戎族。楚莊王還在周朝的邊界上閱兵示威,嚇得周定王趕忙派大臣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見了王孫滿,頭一句話問周朝京城宗廟裏的九鼎有多重。這九鼎是天子權力的象征,問九鼎的重量,實際上就是對周天王地位的威脅。

  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5年),楚莊王討伐了陸渾的戎族,在回來的路上,突然發現叛賊鬥越椒發兵攔截,想把楚莊王消滅在郢城之外。楚莊王見鬥越椒人多勢眾,自己帶的兵剛剛打完仗回來,疲憊不堪,知道硬拚對自己不利,便說:“鬥氏一家對楚國有大功,寧肯讓越椒負我,我不能負越椒。”便派蘇從前去講和,鬥越椒沒有答應。到了晚上,楚莊王假裝退兵,卻把軍隊埋伏在漳水東岸,又派一隊士兵在本岸活動,引誘鬥越椒過河。自己則帶著少數士兵,躲在河橋的下麵。第二天早上,鬥越椒看到河對岸有楚兵,果然追過河去,等發現中了計,想往回撤退,橋已經被拆毀了。鬥越椒驚慌失措,急忙命令士兵涉水過河。士兵們正要下水,隻聽對岸一員楚將大聲喊:“大將樂伯在此,鬥越椒快快投降!”說完,命令士兵奮力射箭。鬥越椒也急令士兵向對岸射箭。在雙方對射之中,樂伯手下的神箭手養由基一箭射死了鬥越椒。鬥家將士見主將身亡,便四下逃散,楚軍分頭追剿,取得了全勝。

  楚莊王平定了內亂,又經過多年的準備,決定揮兵北上,同晉國爭霸。

  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98年),楚莊王趁陳國內亂的機會,派兵降服了陳國。第二年,楚莊王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鄭國。陳、鄭都是晉國的保護國,楚國出兵陳、鄭就是向晉國挑戰。

  晉國當然不甘示弱。這一年的夏天,晉景公派荀林父為大將,先軫的孫子先彀(音hú)為副將,率領六百輛兵車,去援救鄭國。大隊人馬到了黃河邊上,探子報告,鄭國已經投降,楚國正在往回撤兵。荀林父本來就不願意打仗,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決定退兵。先彀堅決不同意,帶著自己的一隊兵車,渡過黃河追擊楚軍去了。趙同、趙括也認為自己父兄勞苦功高,也不聽荀林父的將令,帶上隊伍跟著先彀過河去了。荀林父沒有辦法,隻好下令全軍過河。

  楚莊王聽說晉軍已經渡過黃河,便召集部將們商量對策。令尹孫叔敖主張同晉軍講和,然後退兵;一批年輕的將士都主張開戰。楚莊王一時拿不定主意,有一個叫伍參的小臣說:“晉軍主將荀林父剛掌大權,沒有威信,副將先彀倚仗先人的功勞,瞧不起荀林父,三軍的將領想要主動出擊,又沒有權力;士兵們不知道聽誰的,晉軍上下不同心,恐怕有傷我們楚國的尊嚴吧?”楚莊王聽伍參分析得入情入理,便下令楚軍擺開陣勢,將戰車一律朝向北方,準備出擊。

  孫叔敖見晉軍有六百輛兵車,實力雄厚,總是放心不下,他對楚莊王說:“我看不如先派人去講和,他們如果不同意和,非要打,我們再迎戰也不遲。那時候,理就在我們這邊了。”楚莊王接受了這個建議,派蔡鳩居出使晉軍。荀林父派人接待蔡鳩居,表示同意講和,並且提出雙方同時退兵。蔡鳩居完成了使命,準備返回楚營。誰知先彀早就在營帳外麵等著,他見蔡鳩居出來,一把攔住道:“你回去告訴你們國君,我們這次來,不把你們殺個落花流水,決不收兵!”蔡鳩居十分氣憤,沒有答理先彀,繼續往外走,剛到軍營口,又碰上了趙同、趙括。這兩個人拿弓點著蔡鳩居的頭大罵不止。

  蔡鳩居跑回楚營,把他受侮辱的情況向楚莊王講了一遍。莊王大怒,問:“誰敢打頭陣,給晉軍點厲害瞧瞧?”大將樂伯挺身而出,跨上戰車,直奔晉軍大營,戰車沒跑多遠,樂伯就碰上了十幾個巡邏的晉兵。樂伯也不說話,一箭一個,一連射倒三個晉兵,又下車活捉一人,然後跳上車,往回便走。晉軍看到楚將殺人,分三路追來。樂伯毫不畏懼,他放聲大喊:“晉將小心,我左邊射馬,右邊射人,看箭!”說完左一箭,右一箭地射起來。果然箭無虛發,左邊射倒三、四匹馬,右邊射傷三、四個人,嚇得晉軍誰也不敢再追。

  荀林父見楚軍來挑戰,急忙又派魏錡去講和。魏錡就是跟隨晉文公重耳逃難的魏仇的兒子。魏錡想當大夫,沒有當上,一直不滿,恨不得晉軍失敗。荀林父派他去講和,他卻下了戰書。回來後對荀林父說:“楚王不同意講和,一定要決一勝負。”

  晉將趙旃認為自己的本事高強,總想露一手給主將看看。到晚上,他乘著天黑帶領部下去偷襲楚營,不小心被楚兵發覺。楚莊王駕車就追。楚軍將領見莊王親自出擊,紛紛跟了上去。孫叔敖對莊王說:“晉軍欺人太甚,既然眾將都出來了,咱們不如乘其不備,殺過去!”這時候,天還不亮,楚莊王下令出擊。霎時間,鼓聲如雷,車馬飛馳,楚軍將士爭先向晉國軍營衝去。晉軍將士睡得正酣,一點沒有準備。荀林父聽到鼓聲,急忙下令抵抗。兩國軍隊在邲(bì)城(鄭地,今河南省鄭州東)郊外大戰起來。晉兵士氣不振,指揮不靈,抵抗不力。而楚軍一鼓作氣,往來衝殺,沒多大功夫,就把晉軍打得潰不成軍了。

  楚莊王率領楚軍開進邲城。有人請他乘勝追擊。楚莊王說:“楚國自從城濮之戰敗給晉軍,就不敢和晉國爭鋒,這次勝利,可以洗掉恥辱啦。晉國楚國都是大國,早晚總得講和,何必多殺人呢?”於是,下令楚軍立即收兵,放晉國官兵渡河回去。

  邲城一戰,擁有六百輛兵車的晉國大軍,一夜之間,幾乎全軍覆滅。三年不鳴的楚莊王終於一鳴驚人,他繼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之後,也當上了諸侯霸主。

  晏嬰出使楚國

  晏嬰,名嬰,字平仲,春秋時期在齊國任相國。晏嬰原是齊國人,他為人正直清廉,敢於進諫,能言善辯,處處替百姓著想,很受齊景公賞識。

  有一年齊國鬧旱災,齊景公決定向百姓征稅求雨,晏嬰反對說,求人不如求己,此時不但不應該征稅,還應打開糧倉救濟災民,並號召他們打井挖泉,種田澆苗。齊景公采納了他的建議,齊國百姓齊心協力,共同度過了難關。

  齊景公的刑罰很重,常常對犯罪的人施用刖刑,也就是砍掉他們的腳。晏嬰決定找機會勸諫他。一次齊景公問晏嬰市場什麽東西最貴,什麽東西最便宜。“晏嬰回答:假腳最貴,鞋子最便宜。齊景公不解。”晏嬰解釋道:百姓的腳被砍掉了,沒必要穿鞋,而且爭著買假腳。齊景公明白晏嬰的意思,便下令不準再濫用刖刑。

  由於晏嬰處處替百姓著想,深受百姓愛戴,齊景公也越來越信任他。

  春秋時期,諸侯爭當霸主。齊景公時代,楚國威鎮諸侯,各國都很怕它,紛紛派使者同楚修好。

  當時楚國是一個大國,齊景公想跟楚國建立友好關係,就派晏嬰出使楚國。同時想了解楚國的實力,齊景公也夢想著恢複齊桓公時代的霸主地位。

  楚國當時正在鼎盛時期,根本不把齊國看在眼裏。楚靈王聽說齊國使臣晏嬰求見,按說,晏子當時任相國,訪楚表示友好,按諸侯公卿互訪禮節,楚國也該派相應官員出城迎接。但楚靈王又得知他身材矮小,決定戲耍他一番,就下令緊閉城門,隻在旁邊開一個5尺高的小洞,讓晏嬰進來,晏嬰說:“到狗國去才鑽狗洞,請問你們大王,這是什麽國?”楚靈王無話可說,討了個沒趣,隻得打開城門迎接晏子入城。

  晏子來到楚王宮廷門前,遇見楚國許多官員,一個個衣冠鮮明,等候朝見楚王。晏子下車,不卑不亢,與他們施禮相見。其中有個大夫對晏子訪楚極力進行挖苦和諷刺。這個大夫滿以為可以羞辱晏子,顯示楚國威風,卻未料到晏子口若懸河,對答如流,駁得他啞口無言。

  有人見晏子穿著樸素,便恥笑他是一毛不拔的“鄙吝之徒”。他說:“大丈夫貴為相國,服飾應當豪華,車馬應當盛裝,才能顯出君主的恩寵和重視。你出使外邦,穿著破舊的皮裘,拉車的馬很瘦,難道你的俸祿很少?”

  晏子譏笑他說:“你的見解太膚淺了。我自從當相國以來,父族皆穿皮裘,母族都能吃肉,妻族也無凍餒之慮。民間之士,靠我晏嬰維持生活的有70多家。我家生活儉仆,但三族人的生活比較富裕;我穿著簡樸,看起來鄙吝,但我周圍的親友都豐衣足食。這正好顯示了君主的恩寵,難道不好嗎?”

  正在晏子舌戰楚國臣僚方酣之際,楚靈王升殿,宣召晏子進見。楚王存心要再奚落他,第一句話就問:“齊國難道缺人嗎?”

  晏子說:“齊國人多得很,哈氣成雲,揮汗如雨,行人摩肩,怎麽能說缺人。”

  楚靈王說:“既然有人,為什麽派一個小矮子來訪問我國呢?”晏子見楚王抓住他身材矮小的缺陷不斷奚落,便反唇相譏:“敝國派出使者有個規定,賢士出使賢國,非賢士出使非賢國。大高個兒出使大國,小矮個兒出使小國。我個兒矮小,又不是賢士,故派來楚國。”

  楚靈王見晏子唇槍舌劍,能言善辯,無法難倒他,心中暗自吃驚,但也無法奈何他。

  臨到設宴相待時,楚國還安排了一幕醜劇來侮辱齊國人。宴會進行不久,忽然有武士三四人,捆著一個囚徒從殿下走過。楚靈王故意發問:“囚犯是哪裏人?”武士答道:“齊國人。”靈王問:“犯什麽罪?”武士答道:“當強盜,搶劫。”靈王便轉過身來問晏子:“齊國人當強盜,是不是習以為常,成了習慣?”

  晏子明知楚王故意侮辱他和齊國,把他作為嘲弄和開心的笑柄,便反守為攻,對楚王進行反諷刺。晏子說:“大王聽說過沒有?淮南的橘柑種到淮北,就會變成枳,味道也由甜變苦。為什麽會變呢?因為南北水土氣候都不相同。同樣的道理可以用來解釋大王提出的問題。齊國人出生在齊國,安居樂業,奉公守法,是很好的臣民。但是,到了楚國就變了,不是當竊賊,就是當強盜,這也許是由於水土不同而造成的結果。”

  楚靈王聽了晏子的回答,沉默了很久未說話,心中感到很不是味兒。但他最後由怒變喜,稱讚晏子說:“早聽說你博學多才,善於對應,今日寡人目睹,果然名不虛傳,令人敬佩。”

  楚王給晏子送了一份厚禮,熱烈送他回國。

  晏子回到齊國後對齊景公說:“楚國現在雖然強大,但是,楚靈王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朝中文武多是平庸之輩,沒有什麽可怕。陛下隻要勤政愛民,選賢任能,遠離小人,齊國一定會強盛起來,趕上和超過楚國。”

  齊景公在晏子的忠心輔佐下,使齊國很快又強盛起來,雖然沒有完全恢複齊桓公時代的霸主地位,但中原諸侯不敢再小看齊國了。

  二桃殺三士

  在齊景公的時候,齊國有三個勇士,一個個力大無比,他們一個叫古冶子,一個叫田開疆,另一個叫公孫接。

  這三個人雖然有一身好力氣,但是非常缺乏教養,他們橫行鄉裏,危害百姓,誰也不敢惹他們。他們動不動就要殺人,老百姓怕他們,就是官府也不敢對他們怎樣。

  更可恨的是他們和朝廷中的一些奸臣勾結,齊國當時有一個大夫叫梁據,專會使詭計,陷害忠良,他要是對誰不好,就叫這三個人下手除掉,為此,齊國在短短的幾年中不知死了多少好人。

  當時齊國人就把這三個人稱為“三害”。後來他三個人幹脆就在朝廷裏,遇到什麽事,他們都喜歡攪和,鬧得朝廷也不得安寧。齊景公看他們有力氣,卻很信任他們,一些重要的場合就叫他們三人作衛士,陪伴在左右。

  晏子當時是齊國的相國,這三個惡人有幾次想謀害他,均未得逞。晏子為不能很快製服這些惡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