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迎難而上講“雙法”

  1970年4月的一天清晨,華羅庚拄著拐杖興衝衝地跑到計雷家,他一邊敲門,一邊喊:

  “計雷!計雷!快,快,我們去陳德泉家。”

  計雷打開門,看見華羅庚一臉興奮地站在門口,他睡眼惺忪地問道:

  “這麽早您怎麽來了?有事您叫我們過去不就得了。”

  華羅庚催促道:

  “快點收拾一下,我們去陳德泉家,上麵指示我們要為國務院各部委負責人作統籌報告。”

  計雷聽到這個消息,睡意頓時全無,他急忙進屋收拾了一下,就和華羅庚一起去了陳德泉家。

  一邊走,兩個人一邊興奮地交談著。

  計雷說:

  “終於我們又有了用武之地了。”

  華羅庚笑著說:

  “是啊,這次的報告如果得到了那些負責人的認可,我們的統籌法就能夠更加深入到實踐中了。”

  計雷頑皮地和華羅庚說:“讓我們加油!”接著他做了個“加油”的手勢。

  華羅庚看後,爽朗地笑了,學著計雷的姿勢也做了個“加油”的動作。

  接著華羅庚鄭重地說:

  “如果這次報告成功,我們可能會到祖國的各地去,那時不僅有離開家人的思念,還有身處異地的艱辛,這些你都能夠承受嗎?”

  計雷堅定地說:

  “我不怕,跟您在一起,我覺得自己渾身都是力氣,您就是我的榜樣。”

  “我這個榜樣可決定這樣奔波一輩子,難道你也跟我一輩子?你和我不一樣,你的孩子還小,父母也需要你照顧。”

  計雷聽見華羅庚這關心的話語,心情更加激動,他說道:

  “我的家人需要我在身邊照顧,但是您都這麽大的年紀了,還在生產的第一線奔波,我有什麽理由為了自己的小家而放棄呢?”

  華羅庚拍了拍計雷的肩膀,肯定地點了點頭,豎起了大拇指。

  1970年4月20日,華羅庚在國務院各部委負責人會議上介紹了統籌法和優選法。他的報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像他所料的那樣,各部長紛紛邀請他去自己的單位搞試點。

  不久,華羅庚接到上海煉油廠的來信,邀請他前去幫助解決該廠的一個煉油塔的改建、擴建工程,要把舊的設備拆掉,改建一個新的,要求停產時間越短越好。

  這時的華羅庚已經61歲了,但他仍然神采奕奕,精神十足,他興奮地對兩名學生說:

  “終於又能夠到群眾中去了,咱們又有大展拳腳的地方了。”

  計雷和陳德泉也非常高興,他倆摩拳擦掌地說:

  “這次到上海,一定要大幹一場,把過去幾年失去的時間找回來!”

  看著這兩名和自己始終並肩作戰的弟子,華羅庚感到由衷的欣慰,對這次上海之行也充滿了信心。

  當華羅庚三人下了飛機,負責接待他們的人說:

  “華教授,實在對不起啊,我們領導出差了,最近不在廠裏,你們先在賓館裏等幾天,等領導回來,我們立刻安排你們進廠。”

  華羅庚問道:

  “難道一定要你們領導批準才能進廠嗎?別人批準不行嗎?”

  “實在不好意思,您也知道我們廠子的重要性,沒有領導的批準,誰也做不了主的。”

  聽了這話,華羅庚他們隻好無奈地住進賓館,等候消息。

  7月的上海驕陽似火,旅館瀕臨黃浦江的窗子大開著,仍然透不進一絲清涼的風。華羅庚焦急地在房間裏等候著去工廠的消息。

  到了傍晚時分,滿頭大汗的計雷和陳德泉垂頭喪氣地走了進來。

  華羅庚忙問:“怎麽樣了?去工廠的事情有眉目了嗎?”

  計雷搖搖頭,說道:“還要再等兩天。”

  聽了這話,華羅庚失望地一頭躺在了床上,連晚飯也不吃了。

  陳德泉小聲和計雷說:“你看華老師這兩天都急出痱子來了,他這麽大的年紀,天氣又這麽熱,我真擔心這樣下去他會吃不消的。”

  計雷點點頭,說:“咱們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華羅庚雖然躺在床上,但哪裏睡得著,他在盤算著:

  這樣耽擱下去,任務完不成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國家會因此損失多少資金啊!這怎麽行呢?

  想到這裏,華羅庚猛地坐了起來,和計雷他倆說道:

  “不要再等了,求人不如求己,你們準備準備,明天一早咱們直接過去。”

  第二天,師生三人帶著洗漱用具來到了工廠。華羅庚對接待他們的人說:“你們不讓我們進廠有你們的理由,我們理解,你們可不可以給我們在附近找個住的地方,讓廠裏的技術員出來,我們給他們講統籌法啊?”

  接待的人為難地說:

  “這裏遠離市區,環境也不太好,你們還是再等等吧。”

  “我們的要求不高,隻要能睡覺就行。”

  “可您這年紀、這身體,受得了嗎?”

  華羅庚拍拍胸脯說:

  “別看我年紀大了,但是身體棒著呢!”

  接待的人敬佩地看了看華羅庚,想了想說:

  “那好吧,我安排你們住在附近的一個小倉庫裏,那裏條件不是太好,你們先湊合吧。”

  就這樣,工人們將工廠旁邊的一間倉庫騰了出來,改建成辦公室兼居室,師生三人住了進去。廠裏的師傅分成幾個小組,每天來這裏,聽華羅庚給他們講統籌法。

  當時科學並不普及,即使是工廠的技術員,文化水平也不高,給他們講起課來要比在學校的難度相對大得多,但是華羅庚耐著性子,一遍又一遍地給他們反複地講,直到每個人都明白為止。

  就這樣過了幾天,廠裏的領導回來了,華羅庚他們才進行實地考察。華羅庚還讓計雷和陳德泉下車間和工人們一起勞動,及時了解生產情況。

  經過仔細的考察和認真的分析後,這個本來要求15天內完成的任務,華羅庚他們計劃10天就能完成。

  華羅庚他們解決問題時采用的是“依靠群眾集思廣益,先解決主要矛盾,等次要矛盾轉化為主要矛盾了再想辦法解決”的思路。

  在開始時,第一個主要矛盾是起重工,在以前他們給吊裝工安排任務的時候,總是說“明天上午你來”,或者是說“明天下午你來”,以半天為期。

  經過了解,華羅庚得知工作量其實每次隻有20~30分鍾。這樣一來,華羅庚把時間進行了重新分配,將上午分成8時至10時,10時至12時兩個時間段;同樣,把下午也分成了兩個時間段。什麽時間需要就什麽時間來。這樣這個問題就不再是主要矛盾了。

  這時候因為爐工砌爐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又轉化為了主要矛盾。一個年輕好學的爐工根據華羅庚的統籌法自行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解決了,撬水泥地基又演變成了主要矛盾。原計劃是到時候科室的人員全部出動,停止辦公,大家都去幹。

  可是結合現場一畫統籌圖,發現水泥地基的麵積不是很大。如果大家都去連站的地方都沒有了。經研究,華羅庚果斷地改變了策略,要求能先撬的就先撬,這樣,這個矛盾就分散了,科室人員也不用停止辦公了。

  這3個主要矛盾解決後,10天的計劃就訂出來了。看到這樣的成績,工人們紛紛提出要求學習統籌法。

  他們說,統籌法是老華專門為減輕我們工人的勞動研究出來的。工廠看見這種情況,對華羅庚他們提出,如果能夠將工作縮短至7天完成,那麽就考慮讓工人們都學統籌法。

  華羅庚認為這是一個宣傳統籌法的好機會,於是他滿口答應了下來,但要求先試講一次。

  工廠答應了華羅庚的請求,安排星期六晚上讓華羅庚講課。

  天公不作美,臨到晚上,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

  計雷和陳德泉看了看外邊電閃雷鳴的場麵,對華羅庚說:

  “您腿腳不好,要不就別去了。反正今天是試講,讓我們兩個替您去吧。”

  華羅庚堅決地搖搖頭,說道:

  “那可不行,我答應了工人們要親自給他們講統籌法,即使天上下的是刀子,我也得去。”

  計雷他倆知道華羅庚向來說一不二,沒辦法隻得冒著大雨和他一起去了會場。

  一路上,大家的心裏都在嘀咕,這樣的鬼天氣到底能去幾個人。

  到了會場,師生三人就被那黑壓壓的人群給鎮住了。別說會場裏,就連會場外都裏三層外三層地擠滿了人,甚至有的人嫌打傘礙事,把傘一扔,隻在頭上頂個塑料袋就來聽課了。

  “心有一善,人必從之啊。”華羅庚的內心無限感慨。

  望著這張張淳樸、善良的臉龐,華羅庚覺得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是值得的。

  他一瘸一拐地走上講台,深入淺出,結合生產實際娓娓道來。那深奧的數學概念仿佛變成了日常生活中人們所熟悉的件件小事。

  工人們聽了,茅塞頓開,他們頻頻點頭:“哦,原來這些事情還可以這樣安排。”

  “天啊,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竟然浪費了那麽多的時間!”

  報告結束了,雷鳴般的掌聲蓋過窗外雨水的喧鬧,久久不能平息。

  幾名前排的工人望了望華羅庚的病腿,什麽話也沒說,一起走到講台前,把兩鬢垂霜的華羅庚抬了起來。

  看到這場麵,圍得水泄不通的人群,自動讓開了一條小路,這幾名工人踏著沒膝深的積水,一直把華羅庚抬到汽車上。

  汽車徐徐開動,華羅庚透過雨霧望著站在雨裏和他揮手告別的工人們,眼睛模糊了……

  經過這次報告,大家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第二天一大早,華羅庚的那間小辦公室外,就來了好多人,他們都是來和華羅庚一起談論關於7天完成工作的計劃的。

  看到這個喜人的場麵,華羅庚的幹勁更足了。他和工人們圍在一起,開始了熱烈地討論。

  很快要7天完成任務的主要矛盾暴露了出來,那就是冷作工。煉油塔旁邊有扶梯、有平台欄杆等,都要冷作工來做。沒有煉油塔,這些活不能搞,沒有扶梯、平台,管工和電工也不能工作。

  這個問題涉及麵較廣,大家討論來討論去,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這時,有人提出:“冷作工是不是可以給別人創造條件,讓別人也先幹呢?”

  冷作工師傅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還保證他們兩天可以完工。

  大家有些意外,這個冷作工師傅可是工廠裏有名的“磨蹭大王”,他怎麽有把握兩天就完成呢?

  冷作工師傅看見大家一臉迷惑,笑著說:

  “你們不用懷疑,我說到做到。我搞平台、扶梯,不一定一氣搞完別的工再上去,我可以先搞好一層別人就可以開始工作了。當然,還有一個安全問題,這個大家也不用擔心,你們在這邊幹活,我在上麵的另一邊幹,保證遵守安全措施。”

  大家聽了這話都讚成地點了點頭,有的人還豎起了大拇指,誇道:

  “行啊,一天沒見,你的學問就猛漲啊!”

  那個冷作工師傅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衝大家說道:

  “這多虧了老華,昨天他的課把我講開竅了變成七竅全開了!”

  聽了這話,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就這樣,7天的計劃訂了出來。大家一鼓作氣在短短6天時間裏就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

  華羅庚高興地對大家說:“你們廠的設備提前1分鍾投產,就能多生產1噸航空汽油,估算一下,提前1天就是20萬。10天變成6天,提前4天,就是80萬。如果按15天算,那是多少?”

  有人喊道:“180萬!”

  “對,180萬!各位師傅們,你們為國家整整創造了180萬的財富啊!”

  聽到這個數字,大家高興得跳了起來。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全國人民都知道了統籌法,知道了華羅庚,大家都紛紛行動了起來,邀請華羅庚前去宣傳“雙法”。

  華羅庚在《要使數學更好地為四個現代化服務》一文中寫道:

  工農群眾一旦掌握了科學技術,就能夠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雙法”一到了群眾手裏,其發展之快、成效之大是驚人的。“雙法”在化工、電子、冶金、煤炭、石油、電力、機械製造、輕工、交通運輸、建工建材、醫藥衛生以及農業、林業等各行各業的推廣,都取得了成果,為國家創造了大量財富。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當人們一旦掌握了“雙法”這樣的科學工具,就會在社會實踐中更主動地揭示出生產的客觀規律,進而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就有力地顯示了科學作為生產力所起到的作用。

  華羅庚他們師生三人在上海待了3個月,這3個月裏,他們用統籌法為人們解決了許多實際的問題,同時也用優選法為人民排憂解難。

  一天陳德泉的一個老同學裘履正憂心忡忡地來找陳德泉,一見麵就向他訴苦:

  “哎,單位領導交給了我一項任務,讓我把儀器零件上的氧化膜去掉。但是我做了很多次試驗,就是去不掉。原來單位領導見我總是樂嗬嗬的,現在看見我總是黑著臉,見麵就一句話:‘小裘啊,試驗做得怎麽樣了?’我現在看見領導就躲,就跟耗子見到貓一樣。老同學,這次一定要幫幫我啊!”

  陳德泉沉思了一會兒,說道:“我覺得用優選法應該能夠幫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具體的還要和華老師商量商量。”

  裘履正聽完這話,臉上的愁雲立刻消失了,他高興地催促著:“那咱們快走,去問問華教授。”

  陳德泉故意氣他說:“等等,華教授那麽忙,我可不敢肯定他有時間答理你啊。”

  一聽這話,裘履正又成了霜打的茄子——蔫了,“唉,那怎麽辦啊?”

  陳德泉笑著拍了一下裘履正的肩膀,說道:“快走吧,和你開玩笑呢。華教授就是再忙,遇見問題他也會抽出時間幫你解決的。”

  華羅庚聽了裘履正的敘述,當即答應幫助他研究用優選法解決,並和他們一起用優選法研究出8個試驗方案。

  在做試驗的當天,華羅庚還特意放下手頭的工作,親自進行指導。結果,大家驚喜地發現用其中的一個方案,隻需要1分鍾就能夠把儀器零件上的氧化膜去掉。

  這次的成功深深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氣,不久他們又用優選法解決了潤滑油在零下40度不凝固的問題。

  當時煉油廠的一名工程師通過有關部門找到華羅庚,和他說:“我們的潤滑油是用在坦克上的,希望能在零下40度時不凝固,但是我已經做了137次試驗了,卻隻能在降到零下37度的時候不凝固。我現在是黔驢技窮了,您看您能不能幫我們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華羅庚說:“你能不能把過去的數據給我看看?”

  看完試驗數據,華羅庚用優選法中的“陡度法”進行了計算,然後請那位工程師用他計算的數據再做配方試驗。

  結果,沒過多久那位工程師就興衝衝地跑來向華羅庚道喜:“華教授,您太厲害了,我用您的配方,隻試驗了一次就成功了,而且在零下42度的時候,潤滑油還沒凝固呢!”

  華羅庚謙虛地說:“這不全是我的功勞,沒有你的那137次的試驗,我也不可能一次就找對配方。”

  這兩次使用優選法的成功案例,使人們對應用數學的認識不僅僅局限在統籌法上。大家的視野開闊了,能運用的方法多了,為國家節省的能源、創造的財富也多了起來。

  §§第五章 晚年貢獻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