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組建普及小分隊

  華羅庚是舉世聞名的大數學家,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夠成功。在剛開始推行“兩法”的時候,華羅庚帶領大家到了北京電子管廠,一住就是大半年,可是這大半年裏,取得的成效甚微。

  當時學術界流傳著兩條鞭子的說法:一種是拿著理論的鞭子打應用,另一種是拿著應用的鞭子打理論。華羅庚曾多次批評這些舉著鞭子的人都是既不懂理論也不懂應用的人。

  華羅庚在電子管廠的第一槍沒有打響,這些舉著鞭子的人聯合了起來,將矛頭全指向了華羅庚。

  有的說他:“好好的理論研究不去搞,偏要去下工廠上車間,這樣是沽名釣譽,嘩眾取寵。”

  有的說他:“理論知識知道的不少,但是該實幹了卻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華羅庚聽到大家的議論並沒有氣餒,而是靜下心仔細地查找自己的失誤之處。後來他發現自己缺乏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經驗,思想上還不夠解放。

  華羅庚鼓起勇氣,給毛澤東寄去了一封信,信的大意就是下決心,走出象牙塔,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為社會為經濟建設服務。

  毛澤東在1964年3月18日回了信:“壯誌淩雲,可喜可賀。”短短8個字堅定了華羅庚的想法,讓其深受鼓舞。從此,他有了一種當仁不讓的氣魄,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了實踐中。

  1965年3月,華羅庚經過長時間思考、提煉、凝縮的《統籌方法平話》初稿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油印。6月5日,全文登載在《人民日報》上。

  華羅庚就“如何才能使群眾掌握這種數學方法”說:

  開始時,我們雖然下去了,但和工農群眾缺少共同的語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平話”的方式出現了。

  平話者平常講話之意也。不用“洋腔”,也不用“學究腔”,而是把理論上站得住腳的、群眾能廣泛用得上的對生產能立即見效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並且通過試點先是一個一個項目,再是一個一個車間進行試驗,證明工人能懂,會用,見成效,然後逐步推廣。“平話”起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1965年4月,華羅庚接受國家科委張有萱、彭敏兩位副主任的建議和邀請,在艾提、沈國鈞、王柱三人陪同下,以人大常委的身份去西南三線鐵路建設隧道工地前沿視察,並講授統籌方法。在安順場鐵建指揮部還舉辦了第一個“三結合”的培訓班。

  回來之後,有件事一直在華羅庚的腦海裏盤旋著,揮之不去。

  那是一個部隊在進行爆破任務的過程中,當他們在掌子麵上點燃最後一個雷管的時候,發現引線潮了。班長一麵下令大家快快退出現場,一麵剪短引線。這時候,一名小戰士衝了上去,把引線再次點燃。

  這次爆炸成功了。但是班長和那名戰士沒來得及躲閃,壯烈犧牲了。

  華羅庚他們一行人恰巧趕上了那兩名戰士的追悼會。華羅庚在被那英雄的壯舉深深地感動的同時,不得不進一步思考這兩個年輕人的死因。

  他們追求的是什麽?算一算:上級規定的爆破成功率為95%,也就是爆破100次隻允許有5次不成功。爆破100次要用2200個雷管,如果其中有5個廢品,那就不能完成任務。因此雷管的廢品率不能超過5/2200=0.227%。從這點來講,兩名戰士犧牲性命換得了廢品率不超過2‰。

  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去驗證雷管的質量是不是代價太高了些呢?用什麽辦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數學,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數學!隻有用科學的辦法合理地抽樣檢驗,才能夠既避免浪費又能夠解決生產的漏洞。

  華羅庚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又重了,但這是自己的責任,是自己的義務,是必須完成的使命。

  1965年7月,毛澤東再次親筆寫信給華羅庚,信上寫道:

  你現在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十分歡迎。聽到你到西南視察,並講學,大有收獲,極為慶幸。

  從此以後,華羅庚越發堅信自己開始注重應用數學的研究推廣是對的,在學術上做這樣的戰略轉移是完全正確的。他覺得自己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充實得多了,開始覺得這樣才無愧於應用科學家的稱號。

  11月,華羅庚再次去了西南。先後在成昆線北段、重慶、成都、昆明等地推廣統籌方法。

  華羅庚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受到那裏群眾的熱烈歡迎,因為他們知道,華羅庚的到來代表了他們的工作效率會有提高,勞動強度能夠減弱……

  華羅庚一改往日在大學課堂裏的那種溫文爾雅的風姿,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講解道:“事實上,統籌法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應用。譬如,早晨起來煮牛奶喝,火已經生了,牛奶也拿來了,大家說應該怎樣安排省時間?”

  這時,大家都躍躍欲試,但是在大數學家麵前,豈敢班門弄斧,大家又默不做聲。

  華羅庚接著說:“我現提供兩種辦法,第一種辦法是先洗好鍋,便煮奶,此時一邊刷牙、洗臉,一邊在旁邊等候,等奶煮好了,便可享用。第二種辦法是先刷牙、洗臉,等這些做完了,再洗鍋、煮奶,等候奶煮好。哪一種辦法省時間?”

  大家不約而同地說道:“第一種辦法省時間。”

  華羅庚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問道:“大家想一想,能不能把第一種辦法再改進一下,讓它變得更有效呢?”

  大家立刻安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華羅庚,等待著這位大師的新招。

  華羅庚說道:“咱們按著第一種辦法,牛奶煮好了,太熱,需要再放上一會兒,晾涼點再喝。我們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去準備上班用的物品,當一切都收拾妥當後,奶也涼了。我們喝完奶後,就可以高高興興地上班了。”

  這時,大家才鬆了一口氣,並小聲議論著:“華教授真了不起,這些瑣碎的事情也能安排得井井有條。”

  “那當然了,要不他怎麽能夠取得那麽大的成績呢!”

  華羅庚說:“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吧,‘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這句話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同時也要合理地利用時間。從這件日常的小事,可以引出一項生產管理等方麵有用的方法來。”

  接著華羅庚便將第一種方法編匯成“箭頭程序圖”掛在提前安置好的黑板上,由此而引申到運用統籌法去解決生產流程、工程建設、運輸調度、礦產采掘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這次報告講了將近3個小時,華羅庚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沒有絲毫倦意。講完了,他又耐心地詢問大家的看法,一一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會後,大家組成了統籌施工戰鬥組和統籌運輸戰鬥組。而華羅庚帶來的那些學生,也根據自己的專長紛紛加入了進去,大家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當時西南的環境很惡劣,這裏所謂的路,就是人們在懸崖峭壁陡直的山腰裏挖鑿的槽,汽車行駛在上麵,如同走鋼絲,稍不小心,掉下去就會粉身碎骨。

  除了出行危險外,這裏的生活條件與北京比起來也是天壤之別。就拿上廁所來說,華羅庚他們居住在帳篷裏,上廁所隻能在傾斜的山坡上就地解決。而華羅庚的腿有病,不能下蹲,在山坡上方便時都必須有人拉住他,其中的辛苦真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有的人不理解地說道:“華羅庚這麽大的數學家不在北京享福到這窮鄉僻壤吃苦受罪,圖啥呀?”

  “聽說他就這個脾氣,年輕的時候放著美國的洋樓不要,非得回國受罪。”

  “這呀,全是因為他想為國家多出點力啊。”

  “還出力呢。我聽說上次在山道上汽車走著走著突然來了個急刹車,差一點就要連車帶人一起掉入萬丈深淵了。當時華教授還在給人講統籌學,愣是不知道剛才已經上鬼門關走了一回了。”

  “真的啊,多危險啊!那他還敢在這裏待著啊?”

  “當時有人問他害不害怕,你猜他說什麽?”

  大家都被這個說話的人吸引住了,急著問:“快說,他說什麽了?”

  “華教授沉吟了一會兒,微微一笑說:‘這要是在北京的話,我害怕,我會覺得非常危險。現在和工人同誌們在一起,看到他們,我就覺得我們的貢獻太少了,所以也就不害怕了。’”

  聽了這話,在場的人都被華羅庚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深深感動了。

  不知道誰帶頭喊了一句:“走啊,哥兒幾個,華教授為了咱們連死都不怕,咱們還在這裏歇著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大家一窩蜂地奔向了工地,賣力地幹了起來。

  就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華羅庚身先士卒,帶領大家走遍了一個個地方,解決了一個個難題。

  當華羅庚一行人圓滿地完成任務回到北京時,到站迎接的人幾乎都不認識他們了,有人笑著說:“哪裏來的一群非洲人啊?”

  同學們聽到這樣的比喻不僅不生氣而且充滿了自豪,因為在西南的奔波勞碌雖然使他們變得又黑又瘦,但是因為他們的工作使鐵路的施工進度大大加快了,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資金,變相地為國家創造了大量利潤。

  1966年,華羅庚帶領中國科技大學的王柱、計雷、徐森林等在南京各高校,特別是南京師院數學係師生的積極參加、配合下,江蘇省南京市、無錫市等地組成了許多“普及小分隊”推廣統籌法,活躍在大江南北。

  他們同心協力為祖國的富強、國民經濟的提高服務,取得了顯著的效益,同時培養了一支出色的科技隊伍。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