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別具一格的學者

  1936年,華羅庚同李旭旦和周培源一起赴英國劍橋大學學習。他們同乘火車從北京出發,經過西伯利亞、莫斯科、柏林,同行幾萬公裏,最後到達英國劍橋大學。一路上大家彼此相互照顧,促膝談心,從而加深了相互了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當他們踏上劍橋大學——這座古老而聞名的科學殿堂時,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激動。

  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為躲避爭鬥而從牛津大學逃離出來的老師建立的。亨利三世國王在1231年授予劍橋大學教學壟斷權。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齊名,為英國的兩所最優秀的大學,被合稱為“Oxbridge”,是世界十大名校之一,有81位諾貝爾獎得主出自此校。

  劍橋大學所處的劍橋鎮是一個擁有10萬居民的英格蘭小鎮,距英國首都倫敦不到100公裏,絕大多數的學院、研究所、圖書館和實驗室都在這個鎮上,此外還有20多所教堂。

  劍橋大學的許多地方保留著中世紀以來的風貌,到處可見幾百年來不斷按原樣精心維修的古城建築,許多校舍的門廊、牆壁上仍然裝飾著古樸莊嚴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麗的畫麵。

  華羅庚等三人踏上這片土地,不禁自豪地高呼:“劍橋,我們來了,中華大地的兒女來了!”

  此時的劍橋大學,正值它的鼎盛時期,被譽為“數學家搖籃”。在這座綠蔭覆蓋的世界著名學府裏,英國著名數學家哈代坐在當年萬有引力定律的發明者牛頓坐過的高背椅子上,主宰著數學領域的一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學精英們,慕名到此切磋學問,交流經驗,也通過劍橋大學的各種學術活動,彼此檢驗水平,比試高低。

  此時中國的數學已經沉默了很多年。據史書記載,中國數學家對人類所作出的貢獻可以追溯至1300年,那時中國數學家發明的二項式係數的巴士卡三角形、逼近多項式根的方法,以及四次方程的聯立方程組的技巧和著名的“中國餘數定理”,都曾為各國數學家稱道,並被廣泛采用。

  可是明朝以後,數學的發展就停滯不前了,思想不活躍,創造發明也極少,甚至早先的發現,像解四次方程的方法,也都被人遺忘了。從那時至1900年以前,中國的數學研究可以說是沒有生氣的。

  直至20世紀初,中國的數學家才開始研究、繼承過去的數學貢獻,同時努力吸收西方數學的長處。一些中國學生奔赴歐洲和美國的各個大學留學,並且開始在國際上發表論文,研究的領域涉及數論的各個方麵。

  總體上講,中國的數學是落後的。當房東知道華羅庚是從中國來的,而且是研究數學的時候,驚訝地瞪大了眼睛,“Mr。華,你真厲害,你以前在哪所大學讀書?”

  華羅庚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我隻是一名學徒。”

  “什麽?你隻是一名學徒?太不可思議了!”

  是啊,以前的房客有德國人、美國人、法國人……從來沒有中國人,更沒見過一個學徒出身的人,尤其還是身體上有些殘疾的人。這一切都讓房東感到驚奇。

  讓房東感到驚奇的還在後麵,就是這個貌不出眾的中國人,受到了當時聲名顯赫的數學大師哈代的特別關照。

  原來在華羅庚進入劍橋大學這座金碧輝煌的科學大廈時,哈代正離英赴美。哈代在華羅庚到來之前就已經看過他的論文,對這位自學成才的學者甚為欣賞,於是在臨走之前,讓人傳話給華羅庚,告訴他如果他願意,兩年之內就能獲得博士學位。

  這種待遇在劍橋大學也是少之又少的,通常奔向劍橋大學的博士之路,至少也要曆時三年,而哈代說華羅庚“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可見他對華羅庚是另眼相看的。

  哈代的做法已經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了,但是華羅庚的選擇更令人瞠目結舌。他婉言謝絕了哈代的好意,表示自己不想獲得博士學位,隻要求做一個訪問者。

  當時很多的人都說華羅庚傻,“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但是華羅庚並不這樣認為,在他的眼裏,要獲得博士學位就意味著放棄太多的學習機會,博士的束縛性太大,他想利用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盡可能多地獵取知識。而“訪問者”,就可以衝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

  華羅庚作為訪問者,在一個世界著名的數論學家小組工作。同在一起研究數論問題的全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其中有哈羅爾德、達凡波特、哈代、李特伍德、埃斯特曼、漢斯·海爾勃洛恩等人。

  華羅庚在研究小組爭取一切機會,聽取多種門類的課程,抄寫尚未開課的講義,博采世界諸家成果。遇到問題,他虛心向人請教,共同討論。

  華羅庚是別具一格的學者,他不光能駕馭知識,還能駕馭獲得知識的方法,他善於抓住眾人成果的核心,掌握了20世紀數論的所有尖端觀點,他將這些觀點進行改進和提高,從而形成自己的東西。在劍橋的兩年中,他贏得了“將歐洲同事的工作包羅殆盡”的美譽。

  在劍橋大學的這兩年裏,華羅庚的成績是巨大的。他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哥德巴赫問題”共寫了18篇論文,先後發表在英、蘇、德、法和印度等國的數學雜誌上,對當時數學領域一些懸而未決的難題連連取得突破。權威、學者們讀過他那堪與博士論文媲美的大作,大為驚歎地說:“這是劍橋大學的光榮。”

  其中《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計問題》,更像一顆璀璨的新星,將19世紀歐洲數學之王高斯提出的問題徹底解決了。數學是一項接力賽跑,各項研究,總是被後來者居上而超過。春蘭秋菊,各為一時之秀。而華羅庚對高斯問題的研究,被公認為是該項研究的最佳成果。

  這時,哈代已經完成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巨著《數論導引》,他看見了“他利問題”的“華氏定理”之後,高興地說:“好啊,我的著作又得修改了!”

  華羅庚的這些成績與他的勤奮好學是分不開的,他的房東形容這個中國小夥子時說:

  這個年輕人,衣著簡單、樸素,很少睡覺,甚至通宵不眠,他的手邊總是拿著書、筆和演算紙。他總是不停地在想問題,有的時候吃著吃著飯,他就開始在紙上演算了起來,而這個過程往往持續到下頓飯的時候。

  “Mr。華很少出門,每當他去遊覽劍橋的名勝古跡的時候,也就是他想問題想得頭大的時候,他往往需要借助那教堂古老的鍾聲才能夠讓自己的思維有所突破……”

  就在華羅庚在數學的殿堂不斷攀登的時候,令世界震驚的“七七事變”爆發了。隨著日軍侵華腳步的邁進,華羅庚在劍橋這片和平的土地上再也待不住了。

  “我要回去,回到祖國的懷抱!國難當頭,作為中國人,我責無旁貸,必須回到母親的懷抱,盡我微薄之力!”

  懷著崇高的愛國情懷,華羅庚於1938年取道倫敦,途經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第三章 艱難歲月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