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詩”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階呈現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曆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賞析”此詩寫詩人尋諸葛祠之感。全詩圍繞一個“尋”字展開。
首聯寫探尋:詩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郊外翠柏森森的地方。
頷聯寫細尋:尋祠堂是為了尋丞相,祠堂既已尋得,但隻見碧草迎春、階前綠滿,但荒無人跡;一句話,隻有祠堂而無丞相。
頸聯寫追尋。丞相既不複能見,隻能追尋其當年功業。當年劉備曾三顧茅廬,致使諸葛亮創立“三分天下”之功業。此中也寄寓了詩人的感慨:詩人此時也經曆了玄、肅兩朝,但遭放逐受棄捐,難邀君王一顧。
末聯寫推尋。諸葛才略過人,惜天不假年,大功未竟身先死;倘天假以年,則何功而不成?緬懷諸葛,後代英雄都會無限感慨、淚濕衣襟。此中也寄予了杜甫對於自身遭遇的深沉感歎。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譯詩”草堂的南北漲滿了春水,隻見鷗群日日結隊飛來。老夫不曾為客掃過花徑,今天才為您掃,這柴門不曾為客開過,今天為您打開。離市太遠盤中沒好菜肴,家底太薄隻有陳酒招待。若肯邀請隔壁的老翁一同對飲,隔著籬笆喚來喝盡餘杯!
“賞析”詩人久經離亂,安居成都後草堂落成,心裏自然很高興,前二句描寫居處的景色,清麗疏淡,與山水鷗鳥為伍,顯出與世相隔的心境;後麵寫有客來訪的欣喜以及誠懇待客,呼喚鄰翁對飲的場景,表現出賓主之間無拘無束的情誼,詩人為人的誠樸厚道躍然紙上。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譯詩”我獨自登上高樓,我孤獨的雙眼癡望著苦難的大地。雖然眼前一片繁花似錦,可我的心,卻更加悲哀。錦江秀麗的春色,是天地的造化,年年常新。玉壘山漂浮的白雲,不管歲月的流逝,依舊漂忽,依舊變化無定。聖朝的氣運,不會改變,就像永恒的北極星,永遠光耀無比。而邊陲的寇盜,縱然垂涎我大好河山,終歸是徒勞的覬覦。可憐昏庸的劉禪,誤了國家,誤了天下,隻留下空空的祠廟。悲歎呀,英雄的業績,早已過去。我隻有,反複吟誦高潔的《梁甫吟》,排遣我心中的幽憤。在這日暮的黃昏,在這悲傷的時刻。
“鑒賞”這首詩作於代宗二年(764年),這時吐蕃已攻陷西川的鬆、維、保三州及雲山新築二城,又多了一層憂國憂民之感,但還是對唐王朝存有信心。全詩寫景寫情,雄闊深遠,末聯委婉含諷。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庭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譯詩”清冷的秋風,吹落梧桐,一片淒寒,隻有蠟燭的殘光,照著我,宦海的憂患,漂流的孤單,長夜難明,號角聲聲,訴說著無盡的傷感,明月高掛,誰與我分享,誰與我同看,光陰荏苒,哪裏尋覓親人的音信?關塞一片蕭條,迢迢千裏路,哪裏是我的故鄉,我已經忍受了十年的漂零,可我還要繼續漂零,漂零在一個個,一個個棲身的地方。
“鑒賞”詩作於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時詩人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但很受拘束,又受到僚屬間的猜忌,感到很不順心。不久,就回到他的草堂去了。
閣夜
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幾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譯詩”陰陽交替,催逼著殘冬短促的白晝。霜雪初霽,寒夜籠罩著荒遠的天涯。破曉時分軍營中鼓角回響,聲音多麽悲壯;碧淨的夜空星光映在三峽,是水流把它們的影子蕩漾。是什麽牽連著千家萬戶,牽連著荒野中揪心的痛哭,是可怕的戰爭,是人為的血流。是何處傳來外族的歌聲,在水畔山中響起,陣陣起伏。賢臣諸葛亮與叛臣公孫述都成了黃土。我何必介意,書信的寂寥,人間的蕭落。
“鑒賞”本詩作於代宗大曆元年(766年),時蜀中有崔盱、郭英義等互相殘殺,更使百姓遭殃,詩中的“野哭千家”就是這次戰禍的寫照。杜甫在四川所寫的詩中,經常懷思起諸葛亮,這是他從內心崇敬的一位賢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