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山海經》一書的歸類,古今的差距很大,分歧也更多。最早給它分類並劃定歸屬的,當屬漢代班固撰寫的《漢書·藝文誌》,他把《山海經》歸為在數術略中的那種根據地域、人、物等形狀判斷其吉凶貴賤的“形法類”的第一本書籍。
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它卻又被歸為經典的地理書。到了清代學者編修《四庫全書》時,《山海經》已經被歸為小說,而且是最古老小說。這裏提到的“小說”並非今日狹義的小說,而是指中國古代廣義的小說。同時,道教徒們一直把《山海經》看做神仙方士之言,並把它收入《道藏》。
進入20世紀後,學者們開始用新的眼光來考察《山海經》。茅盾認為《山海經》是“一部雜亂無章的神話總集”。而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的《神話與傳說》篇中則幹脆把《山海經》歸為古代封建迷信的書。有人則兼顧兩派觀點指出:《山海經》“是一部巫術性的地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