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節 火攻篇

  一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

  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

  “譯文”

  實施火攻必須具備條件,火攻器材必須平時即有準備。放火要看準天時,起火要選好日子。所謂天時是指氣候幹燥,所謂日子是指在月亮行經“箕”、“壁”、“算”、“軫”四個星宿位置的時候。凡是月亮經過這四個星宿的時候,就是起風的日子。用火攻,必須根據五種火攻所引起的不同變化,靈活機動部署兵力進行配合策應。

  “心得”

  孫子在這裏指出火攻必須具備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易燃的物質、幹燥的天氣和有利的風向,還有做內應的奸細等。古代利用火功取得勝利的戰例很多。

  唐朝大將哥舒翰向東追趕崔幹佑軍,追至一條險要的狹穀。崔軍占據高處,以滾木壘石打擊唐軍,唐軍傷亡甚眾。哥舒翰令士卒用氈毯保護頭部,用柴草蓋著車馬向前衝,眼看就要衝出狹穀,卻在此時刮起強勁的東風。崔幹佑見唐軍逆風而來,並采用易燃物資遮護人馬車輛,隨即采用火攻,向穀中投入火種,一時濃煙滾滾,烈火熊熊,撲向唐軍,唐兵不戰自亂,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二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譯文”

  如果從敵人營內放火,就要及時用兵在外麵策應。火已經燒起來,敵人仍然保持鎮靜的,就應略作等待,不要馬上發動攻擊。在火勢很旺時,還應看情況,可以進攻就進攻,不可以進攻就停止。火可以從外麵放,這時就不必等待內應,按時放火就行了。從上風時,不要在下風進攻。白天風刮久了,晚上風就容易停止。軍隊必須懂得這五種火攻方法的變化運用,而等待時機到來時實施火攻。

  “心得”

  火攻應注意內外結合,在實施火攻的過程中,應視敵人的表現情況或攻或止,如果不辨敵情,勢必損兵折將。

  301年,益州剌史羅尚,準備夜間火攻起義軍李特兵營。李特事先得知了消息,便嚴加戒備,並設有伏兵。待官軍到達後,義軍按兵不動,官軍縱火,義軍仍然鎮靜。羅尚貿然發起進攻,於是義軍伏兵齊出,內外夾攻,大敗官軍。

  三不修其攻者,凶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攻者,凶,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

  “譯文”

  凡打了勝仗,攻取了土地城邑,而不能及時論功行賞,鞏固其勝利成果,就必定會有危險,這種情況叫作“費留”。所以說,明智的國君要慎重地考慮這個問題,賢良的將帥也應當要認真地處理好這個問題。

  “心得”

  孫子在這裏強調要及時鞏固勝利果實。如果勝利得不到鞏固,就會導致失敗。

  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領大軍進入北京,秋毫無犯,法令嚴明,使北京秩序很快恢複正常,不出一日,接管全國地方政權一半以上。大好形勢讓義軍將帥衝昏了頭,牛金星忙於應酬,劉宗敏忙於催餉,而李自成霸占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激起天怒人怨。

  本已答應歸降的吳三桂,立即叛變,占領山海關,引清軍入關進入北京。李自成出戰失敗,劉宗敏迎戰再次失敗,這支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軍入城僅42天,便又急忙地撤出北京。

  四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譯文”

  沒有利益就不行動,不能取得勝利就不用兵,不是危及國家存亡就不可輕易開戰。國君不可因一時憤怒而發動戰爭,將帥不可因一時的怨憤而出陣求戰。符合國家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國家利益即應停止作戰。

  “心得”

  這是孫子的慎戰原則: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穩操勝券,或對我方有利,或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不要輕易發動戰爭。否則,就會自食惡果。

  隋朝末年,煬帝非危而戰,三征高麗,生靈塗炭,天怒人怨,不久便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李密、翟讓、竇建德、李淵父子從四麵八方殺出,中原大亂。煬帝逃向江都,仍然沈醉於酒色之中。一日,一群叛軍持刀進入宮中,殺死守軍,圍住煬帝。

  煬帝說:“我有何罪?”

  叛軍頭目馬文舉厲聲說道:“你窮奢極侈,輕為幹戈,萬民塗炭”。

  煬帝說:“朕負百姓,不負汝等。”

  司馬德說:“普天同怨,何止我等。今借陛下之首以謝天下。”

  煬帝嚇得魂飛魄散,苦苦哀求道:“天子怎能身首分離”,於是自解中帶給狐行達,狐即將布套於煬帝脖子上,用力一抹,煬帝氣絕身亡。

  《孫子兵書》開篇就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開宗明義地指出戰爭關係國家存亡,應持慎重態度。國君不可以因一時的憤怒而興兵打仗,將帥不可憑一時怨憤而與敵交戰。

  孫武同時提出了“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的思想。並且告誡說,“怒可以變喜。慍可以變悅,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在曆史上,有不少主以怒而興師,將以慍而致戰,危及社稷的例子。

  《史記·晉世家第九》載,晉文公救宋,用先軫之策,“執曹伯,分曹衛地以與宋”。楚將子玉,使宛春告晉,請複衛侯而封曹,臣亦釋宋。先軫複獻策:請文公私許曹衛以誘之,執宛春以怒楚。晉文公從之,乃囚宛春於衛。且私許曹衛,曹衛遂告絕於楚。子玉怒,擊晉師。晉師退,楚師欲去,子玉不肯,戰於城濮,楚師大敗,子玉收餘兵遁去。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