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九地篇

  一衢地則合交

  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圯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譯文”

  因此,處於散地就不宜作戰,處於輕地就不宜停留,遇上爭地就不要勉強進攻,遇上交地就不要斷絕聯絡,進入衢地就應該結交諸侯,深入重地就要搶掠糧草,碰到圮地就必須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設謀脫險,處於死地就要力戰求生。

  “心得”

  孫子曰:按照用兵的法則,兵要地理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在本國境內作戰的地區,是散地。進入敵國淺近縱深作戰的地區,是輕地。我軍得到有利,敵軍得到也有利的地區,是爭地。我軍可以往,敵軍可以來的地區,是交地。三國交界、先到就可以得到諸侯列國援助的地區,是衢地。深入敵境、遠離城邑的地區,是重地。行於山林、險阻、沼澤,凡是難於通行的地區,是圮地。進入的道路狹隘、退歸的道路迂遠、敵軍能夠以其少擊我之多的地區,是圍地。

  迅速奮勇作戰就能生存、不迅速奮勇作戰就隻有死亡的地區,是死地。因此,散地,不宜作戰。輕地,不宜停留。爭地,不要在被動情況下進攻。交地,部隊的聯係不可斷絕。衢地,則應結交諸侯。重地,就要掠取。圮地,就要迅速通過。圍地,就要運謀設計。死地。就要奮勇作戰,死裏求生。

  孫子在此說明了廣泛結交鄰國,爭取盟國的益處,強調要親仁善鄰,反對到處樹敵,以便長遠發展。

  二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譯文”

  從前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夠使敵人前後部隊不能相互策應,主力部隊和小部隊之間無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間不能相互救援,上下隔斷無法聚集。至於我軍,則是見對我有利就打,對我無利就停止行動。

  “心得”

  孫子在這裏提出了“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的戰爭指導原則。他認為高明的將帥應該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時機采取行動。他們采用各種計謀使敵人力量分散,處於支離破碎的不利狀態,並審時度勢,根據戰爭的形勢,進退有度,攻守有法,從而符合整體戰爭有利的原則。

  234年,東吳陸遜率30萬大軍攻合肥,正值酷暑,人馬多生疾病,陸遜打算撤退,但他絲毫不露聲色,仍然讓軍隊在營外種豆菽,自己和諸將在轅門外射箭取樂,令諸葛瑾整頓船隻,張揚聲勢,顯現出要向襄陽進發的態勢。對此,魏軍捉摸不透,正在揣測謀動之際,東吳分三路大軍已安然撤回。魏主曹睿歎道:“陸遜用兵,不亞孫吳”。“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陸遜可謂深諳此道。

  三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譯文”

  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候,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

  “心得”

  用兵貴在神速,這是孫子著名的軍事思想,這裏主要強調一個“速”字。俗話說,時間就是戰鬥力,隻有爭取時間、抓住戰機,才能速戰速決,殲敵製勝。用兵作戰,貴在迅雷不及掩耳,使敵猝不及防……我軍如以破竹之勢,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方能速戰速決,一舉獲勝。因此,孫子一向主張用兵神速,行動要快,行軍、攻擊都使敵人意料不到,來不及防範。古今中外在戰役和戰鬥上都要求爭取速決,即使在戰略上,進攻的一方也要求速決,因此,孫子這一思想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說的就是這個故事。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諸王。劉邦被封往巴蜀、漢中,心中非常不滿,但在向漢中進發時,他下令燒毀了沿途的棧道,意在告訴項羽,他以後不出去了。四個月過後項羽陷入了與齊王田榮的戰爭,無暇西顧。劉邦決定北上,還定三秦。明裏命樊噲遣1000兵員去修複棧道,限一個月完成。

  雍王章邯認為綿延數百裏的棧道,就是用一年都難以修複,於是不加防範,不久,關中三王被消減。漢軍神速,原來是韓信暗中發現陳倉有一條小道可通中原。於是揚言修複棧道,以迷惑項羽和章邯,而大軍從小路晝夜兼程,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至大散關,使章邯成為甕中之鱉。

  四深入則專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

  “譯文”

  在敵國境內進行作戰的一般規則是:深入敵國的腹地,我軍的軍心就會堅固,敵人就不易戰勝我們;在敵國豐饒的田野上掠取糧食,全軍上下的給養就有了足夠的保障。

  “心得”

  孫子主張深入敵國腹地作戰。他認為越深入敵境,越能使士兵心智專一,聽從指揮,勇往直前;在富饒的地區作戰,還可以容易獲得供給,為戰爭勝利取得必要的保障;深入腹地,可以通過提高士氣、巧設計謀來戰勝敵軍。

  409年4月,東晉劉裕率十萬大軍,深入南燕境內的浪牙。南燕征虜將軍公孫樓主張堅守號稱“齊南天險”的大峴山,阻敵深入,挫其銳氣,而國主慕容超主張放晉深入,再以精銳之師出擊。南燕的縱敵深入,使晉軍順利地越過天險,一到平川,到處都是成熟的莊稼,晉軍因此輕易地解決了缺糧之憂。

  當劉裕軍至臨朐,慕容超親率九萬大軍迎戰。晉軍前鋒迅速攻占城南之區蔑水,直攻臨朐,城中空虛,一攻即破,慕容超逃向廣涸。劉裕乘餘威攻破廣涸,慕容超被活捉處斬,南燕亡。

  五連兵計謀,為不可測

  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譯文”

  要注意休整部隊,不要使其過於疲勞;保持士氣,積蓄力量,部署兵力,巧設計謀,使敵人無法判斷出我軍的意圖。

  “心得”

  孫子在這裏指出,在戰鬥中,要善於保養士兵的體力,使軍隊具有充沛的戰鬥力。並且要嚴守軍隊的機密,出兵神出鬼沒,使敵人無法捉摸,或是推測我軍的動向,最終落入我軍的圈套。

  吳王夫差即位,興兵伐越,勾踐降,做了吳王夫差的仆役。勾踐立誌報仇,為了迷惑吳王,勾踐服侍夫差寸步不離,千依百順。夫差生病,勾踐親嚐糞便,探詢病情。夫差被勾踐迷惑,以為他喪失報仇之誌,於是放之回國。勾踐回國後,一麵臥薪嚐膽,勵精圖治,蓄積國力,一方麵向吳王進貢珠寶美女,裝作絕對地服從,使其不起疑心。

  吳王夫差驕奢淫逸,殺忠臣,致使人心不穩,但勾踐仍奉承、巴結他。吳王伐齊,越王派兵相隨,使吳王更加深信其忠心。吳王於艾陵大敗齊軍,又與晉軍戰於黃池,被擊敗。越王勾踐趁吳王新敗出兵,三戰三勝,最後攻克吳都,殺了吳王夫差。

  六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

  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譯文”

  將部隊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士卒就會寧死不退。士卒既能寧死不退,又怎麽會不殊死作戰呢?士卒深陷危險的境地,心裏就不再存有恐懼,無路可走,軍心自會鞏固。深入敵境,軍隊就不會離散。遇到迫不得已的情況,軍隊就會殊死奮戰,因此,這樣的軍隊不須整飭就能注意戒備,不用強求就能完成任務,無須約束就能親密團結,不待申令就會遵守紀律。禁止占卜迷信,消除士卒的疑慮,他們就至死也不會逃避。

  “心得”

  孫子指出,軍隊將士越是深入險惡的環境,越是無路可退,就會更加自覺嚴明,團結一致,戰鬥力也會越強,這樣將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孫武說,“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死地則戰。”軍處死地,奮力拚殺則生,必死則生,不奮力拚殺就必然滅亡,幸生則死。在這樣的地方,應當告訴士卒,抱定必死的決心,奮勇作戰,死裏求生。

  公元前204年,韓信率部同趙國作戰。趙軍20萬守井陘口,韓信處於劣勢,且有許多新征士兵。韓信認為,要使他們奮戰而不潰散,必須置於危險境地,迫其為求生而戰。因而背水列陳,漢軍死戰,大敗趙軍。

  七齊勇若一,政之道也

  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譯文”

  所以,想用把馬並縛在一起、深埋車輪這種顯示死戰決心的辦法來穩定部隊,那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隊能夠齊心協力奮勇作戰,關鍵在於部隊管理教育有方;要使優劣條件不同的士卒都能發揮作用,根本在於恰當地利用戰區地形。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能使全軍將士攜起手來像一個人一樣,這是因為他能造成一種形勢,使部隊不得不這樣做的緣故。

  “心得”

  孫子在這裏強調了領導藝術和將士齊心的問題,管理部隊要有方,指揮者或領導者要使軍隊能夠協調一致,形成整體的作戰指導思想。孫子認為作戰是兩軍集體力量的較量,而不是個體之間的鬥勇角力。這種“治眾”“鬥眾”的指揮藝術,需要具備統軍禦眾的才能,指揮三軍像指揮一個人一樣,使各部隊之間,能夠相互策應,相互配合,互相救援,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宋將嶽飛治理軍隊的確達到了攜手若一人的良好成效。嶽飛非常親愛其部卒,“竿有疾,親為之調湯藥;將遠戍,遺妻慰勞其家;將士戰死,厚祀而育其孤;凡有賞賜,均給將士”。

  有一次,一部將分賞不均,嶽飛將之處斬。由於嶽飛部隊令行禁止、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且部隊作戰中,總是互相協助,萬眾一心,排除萬難,奮勇向前。

  八將軍主事,靜以幽,正以治

  將車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

  “譯文”

  在指揮軍隊這件事情上,要做到考慮謀略沉著冷靜而幽深莫測,管理部隊公正嚴明而又有條不紊。要能蒙蔽士卒的視聽,使他們對於軍事行動毫無所知;變更作戰部署,改變原訂計劃,使人無法識破真相;並不時變換駐地,故意迂回前進,使人不能揣測其行動的意圖。

  “心得”

  孫子在這裏講的是為帥之道,要處危不亂,具有遠見卓識,要“靜、幽、正、治”。人們仰慕諸葛亮,在“空城計”中的沉著冷靜、在“隆中對”時的遠見卓識、在“舌戰群儒”中的條理分明,無不體現孫子所提倡的“靜、幽、正、治”。不過曆史上另一個宰相,東晉的謝安也很出色。

  383年,前秦王苻堅以90萬之軍伐東晉,連陷重鎮,認為他的軍隊投鞭便可斷流,滅晉不在話下。東晉君臣驚慌失措,唯宰相謝安泰然處之,推薦姪兒謝石、謝玄率軍八萬拒秦。謝石、謝玄問他破敵之策,謝安回答說:“到時自有安排”。然後駕車出遊,至夜方歸。

  謝安回到府中之後連夜發布號令,對眾將指示機宜,眾將無不信服。結果,肥水一戰,晉軍以弱勝強。當捷報送到謝安處,他正在與客人下圍棋。當客人問他“戰況如何”時,他淡淡地回答:“兒輩遂已破賊”。後人評他具有“靜以幽、正以治”的大將風度。

  九登高而去其梯

  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譯文”

  將帥向軍隊分派作戰任務後,要使其像登上高樓而去掉梯子一樣,有進無退。將帥率領士卒深入諸侯國土,要像弩機發出的箭一樣勇往直前。要燒掉舟船,打碎煮飯的器皿,以示死戰的決心;對待士卒要能如驅趕羊群一樣,使他們隻知服從命令往前走,卻不知道要到哪裏去。

  “心得”

  孫子在此提出了“登高去梯”之計,這要求將帥在指揮作戰時,要善於蒙蔽、使用士兵,斷絕他們一切退路,讓他們能進不能退,從而聽從指揮,與敵人決一死戰。

  公元前206年秦軍大敗趙軍,趙王歇退守巨鹿,秦將王離奉軍包圍巨鹿。趙王四處求救,楚懷王命宋義、項羽率軍救趙。楚軍行至安陽,宋義害怕,臨陣退縮,一連幾天不肯前進。項羽下令,每人隻帶三天幹糧,砸破所有的飯鍋,鑿沉所有的渡船,準備決一死戰,不解巨鹿之圍決下生還,因此鼓舞全軍將士。

  接著,項羽接連發動九次攻擊,以一當十,銳不可擋,終於大破秦軍,俘秦將王離。經此一戰,項羽名震天下,成為各路諸侯軍之領袖。

  十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

  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譯文”

  凡是稱霸的軍隊,進攻敵國,能使敵國的軍民來不及動員集中;兵威加在敵國頭上,能夠使敵方的盟國無法配合策應。

  “心得”

  孫子認為,真正雄霸天下的威武之師,在戰爭中要先入為主,先發製人,掌握戰爭的主動權,一旦起兵攻伐敵國,便可使其措手不及,兵不得聚,人心散亂,軍無鬥誌,盟國也不敢馳援。

  公元前260年秦國攻打齊之盟國——趙國,於長平坑殺趙兵40萬。齊與趙雖有合縱抗秦盟約,但由於懼怕秦國而拒絕援助。謀臣周子諫道:“趙乃齊之屏障,今日趙亡,明日齊危”。

  齊王田建不僅不采納,反而撤除合縱之盟,不修攻戰之備,一味恭順秦國。秦見各國國力削弱,聯盟破裂,於是,接連發動戰爭,破燕,滅韓、亡魏,一個一個地收拾,齊國坐視各國滅亡而不救。代國滅後,秦國大軍壓境,並直搗齊國首都臨淄,齊王毫無抵抗之力,隻好向秦國求降。懼敵媚敵的齊國終遭滅亡。

  十一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譯文”

  將士卒投置於危亡境地,才能轉危為安。使士卒陷身於死地,才能起死回生。軍隊深陷絕境,然後才能反客為主,贏得勝利。

  “心得”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是孫子的一句名言,也是他認為將領帶兵打仗的一種有用的方法。他認為如果將三軍置於“死地”、“危地”、“重地”後,既不可能退避,也不可能堅守自保,必然會同心協力,奮力作戰,以超常的勇氣與敵人決一死戰,這樣反而可能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527年,梁將陳慶之守衛渦陽城,與魏軍對峙長達數月,經過了上百次交戰,梁軍已非常疲乏。這時,魏軍援軍又想在梁軍的後方構築營壘。梁軍諸將怕腹背受敵,商議退兵。

  陳慶之則認為現在梁軍消耗極大,喪失鬥誌,應先將他們置之死地,再與敵人交戰,必能取得勝利。於是,諸將依計行事,率軍夜襲魏軍,在攻下四個營壘後,士氣依然高漲,再驅趕著俘虜向魏人發起進攻,大敗魏軍。

  十二並敵一向,千裏殺將

  故為兵之勢,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裏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譯文”

  所以,指導戰爭這種事,在於謹慎地觀察敵人的戰略意圖,集中兵力攻擊敵人的一個部分,這樣就可以千裏奔襲,擒殺敵將。這就是所謂巧妙用兵,實現克敵製勝的目標。

  “心得”

  孫子這裏論述了集中兵力攻擊敵人一個部分,從而巧妙地獲得戰爭勝利的思想。在戰爭中首先要弄清楚敵軍真實的戰略意圖,然後集中兵力於某個主要方向,攻擊敵人,以取得成功。無論攻或防,都采用集中兵力打擊敵人之一部分的戰術,這是兵家共同的主張。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軍抽調14架戰鬥機,組成突擊隊,襲擊伊位克的核反應爐。令人驚訝的是,整個襲擊過程僅用了兩分鍾,就將原子反應爐的圓形屋頂坍塌,中心大樓被夷為平地,核反應爐被毀壞,另兩座建築物也遭到嚴重破壞。

  核反應爐的保護部隊,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攻擊得暈頭轉向,高射炮放了一陣空炮,無一命中,薩姆導彈沒有來得及發射,攔截飛機也沒有來得及起飛,以軍飛機已逃之夭夭了。

  十三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譯文”

  因此,戰鬥展開之前要像處女那樣顯得深靜柔弱,以誘使敵人放鬆戒備;戰鬥展開之後,則要像脫逃的野兔一樣行動迅速,使敵人措手不及,無從抵抗。

  “心得”

  兩國相爭,兩軍相鬥,是不可能完全按照原定作戰方案不折不扣的執行。一般要根據敵情、我情兩變法靈活掌握運用,曹操像作戰時要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三國時,魏國的程昱據守鄄城,手下的兵士隻有700人,曹操聽說袁紹在黎陽將要南渡,便想再給程昱補充2000名士兵,但程昱不願接受,他說:“袁紹擁有70萬大軍,自認為所向無敵,現在他看我的兵這麽少,必然不會來攻我。如果為我補充兵員,袁紹反倒會來進攻。那麽我就是有2700人,也不是袁紹的對手。”後來,袁紹果然因為程昱兵少,未攻鄄城。

  曹操對其謀士說:“程昱的膽量勝過古代勇士孟賁夏育”,他根據袁紹好大喜功的性格,巧妙地采取了不增兵的策略,終於保住了鄄城。此例證明程昱棋高一著,勝過了曹操。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