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節 行軍篇

  一半濟而擊之,利

  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

  “譯文”

  橫渡江河,必須在遠離水流之處駐紮。敵人渡河來戰,不要在江河中迎擊,要等它渡過一半時再出擊,這樣較為有利。

  “心得”

  孫子於此論述在江河地帶行軍作戰的處置方法,提出了令敵“半濟而擊之”的作戰原則。意即當敵人渡河來戰,不要在江河邊迎擊,而應該在它渡河渡到一半時再發動攻擊,分批殲敵於水際灘頭。孫子這一項作戰原則,雖僅就渡河作戰來說,但實際上,其精神是適用於一切水域防禦作戰。現代抵抗登陸作戰中,以劣勢裝備勝優勢裝備之敵,尤其要掌握這樣一個作戰原則,以便抓住最有利的戰機殲滅敵人。

  1821年8月,拿破侖遠征莫斯科受挫,撤軍至別列津納河一線,準備渡河。但河上的橋梁已被蘇軍炸毀,河水解凍,無法徒步過河,拿破侖遂於渡口邊以北五公裏外不足十米寬的淺水區架了兩座高架浮橋。

  11月26日晚,法軍開始渡河,就在前衛剛到達彼岸,而大部分士兵仍在渡河之際,俄軍大舉進攻,轟炸浮橋、封鎖通道。一時之間法軍如入甕中,任人宰割,死傷無數。此時,一座浮架被炸毀,形勢更加混亂,許多人企圖泅渡,結果葬身河底。29日,法軍為擺脫追擊而炸毀浮橋,一萬多名法國士兵留在東岸,成了刀下之鬼。

  二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譯文”

  大凡駐軍總是喜好高地,厭惡低窪之地;看重向陽的地方,輕視陰濕的地方;靠近水草,軍需充實,將士百病不生,這是軍隊必勝的條件。在丘陵堤防行軍,必須占領它向陽的一麵,而主要側翼要背靠它。這對軍隊有利,算是得到了地形的輔助。

  “心得”

  孫子在這裏提出了關於軍隊駐地的選擇問題,他認為行軍打仗時,軍隊駐地的選擇必須在高處、向陽處和物資豐富處,這既有利於我軍的出擊與休整,也有利於糧食的供應,而占據有利條件,勝利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唐昭宗幹寧四年,汴州剌史、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大舉興師,討伐淮南節度使楊行離。朱全忠命令龐師古攻揚州,葛從周攻壽州。龐師古率兵七萬駐清口,部屬認為清口低窪,不宜駐軍,但師古自以為兵多,不以為意。

  楊行離奉軍至楚州拒敵,命朱謹在灘河上堵水截流,準備水淹汴軍。探子報告師古,師古認為是謠言惑眾,一意孤行。一天,朱謹率軍5000人,偽冒汴州軍旗號,將汴軍殺得措手不及,楊行離後又決堤放水,汴軍死傷無數,繼又親率大軍掩殺,全殲龐師古軍於渭水,葛從周隻好撤退,楊行離乘勝追擊,汴軍大敗。

  三謹覆索之

  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蘙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

  “譯文”

  凡是遇到“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須迅速避開它、遠離它,讓敵人接近它。而行軍路上遇到險山大川、窪陷、水草叢聚之地,一定要仔細、反覆地進行搜索,因為這裏往往是敵人伏兵或奸細的藏身之處。

  “心得”

  行軍作戰時,遇到地勢不開闊,難進又難退的地方,必須趕緊離開,不然會導致兵折將損,全軍覆滅。這裏孫子強調的是重地利的原則,闡述在地方位置的選擇上,要明利弊。

  1863年5月初,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發兵四川,由花園津至德昌、馬道子,得知渡口有清軍及地方勢力把守,於是派澆冕寧、越崔,於14日到緊打地。其間左有鬆林小河、右有先鴉漩河,前麵更有洶湧的大渡河。山高水急,峭壁絕澗,凶險異常。

  遇到這種不利的地形,本應迅速離開,但石達開由於當夜妻子產下一子,犒賞三軍,休息3日。石達開的延緩,使清軍雲集,占據險隘,拆去索橋。致使其最後全軍覆沒。

  四辭卑而益備者,進也

  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車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

  “譯文”

  敵人措辭謙卑恭順,同時又加強戰備,這表明敵人準備進犯;敵人措辭強硬,在行動上又表示出進攻的姿態,這是其準備後撤;戰車先出而擺在側翼,是在布列陣勢。敵人還沒有陷入困境,卻主動前來請和,其中必有陰謀;敵人急速奔走、擺開兵車陣勢,是想與我作戰。敵人似進不進,似退不退,是為了誘我入圈套。

  “心得”

  這是指敵人想進攻而施用的陰謀詭計,我方一定要加強戒備,切不可上當。笑為其表,刀為其裏,退為假象,進是本質。指揮作戰,一定要眼光敏銳,決不可為假象迷惑,上當中計,導致失誤。

  在銷售中利用“辭卑而備者”,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兵非益多也

  兵非益多也,唯無武進,足以並力、料敵、取人而已。無唯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譯文”

  打仗不在於兵愈多愈好,隻要不盲目貿進,能夠集中兵力、判斷敵情、取勝於地就足夠了;那種既無深謀遠慮而又輕敵的,必定會被敵人所俘虜。

  “心得”

  本段提出了“兵非益多”的作戰思想,戰勝敵人的關鍵在於將帥能否集中使用兵力、準確判斷敵情。要先敵製勝,慎戰、並力、料敵、取人是用兵取勝的四個要素。但要獲得最終的勝利,主要要靠兵精、將謀。

  秦始皇十一年,王翦帶兵進攻趙國,攻陷九座城池。公元前229年,王翦再次帶兵攻打趙國,趙王投降。之後,王翦代李信伐楚國,楚國便集合全國三軍拒秦,王翦到達楚地後,堅壁不出。

  過了一些日子,王翦問身邊的士兵:“在做什麽?”

  士兵回答:“在練投石。”。

  待楚軍退卻時,王翦即命士兵追擊,結果大敗楚軍,項燕戰死。一年後,楚滅,楚王當了俘虜。

  六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

  “譯文”

  士卒已經親近依附,如果仍不執行軍紀軍法,也是不能用他們來打仗的。所以,要用政治道義教育他們齊心協力,用軍紀軍法來統一他們的行動,這樣的軍隊才是必勝的軍隊。

  “心得”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孫子所提出的治軍戰略原則。其核心思想是以政治道義教育士兵,用軍紀軍法來統一步調,使士兵服從將帥的指揮,這樣的軍隊才能夠打勝仗。他主張獎與罰、寬與嚴並用,恩威兼施,孫子的這個原則為曆代兵家引以為典,極為推崇。這表明,恩威並舉、寬嚴相濟,是孫子統軍的基本思想。

  公元前636年春,晉文公回國主持政權後,為爭霸中原,積極備戰。他首先采取有效措施,使人民安居樂業,並以“尊周”來獲得諸侯的擁護。他攻打周天子賜給他的封地——原,出兵前說隻打三天,三天一到,明知敵人馬上就敗,仍退兵30公裏以示自己言而有信。此外,還設置專門機構辦理官吏升遷和處理有關紀律的問題。後來他看到晉國老百姓對國家已有信任,便於公元前632年出兵,在城濮大敗楚軍,稱霸天下。

  七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

  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譯文”

  平時認真執行法令、教育士卒,士卒就會服從。向來不注重執行法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不會服從。平時法令能夠認真執行的,這表明將帥與士卒之間關係相處得很好。

  “心得”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者以身作則是無聲的命令,中外古今莫不如此。隻有這樣,才能增加軍隊的凝聚力,眾誌成城,銳不可擋。

  1799年6月,拿破侖進軍維利亞,吃了敗仗,於是向埃及撤退。隊伍行進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上,高溫、鼠疫威脅著官兵,不少人生了病。為了保持戰鬥力,拿破侖命令所有的馬匹和馬車運送傷病人員,其餘的人一律步行,軍官和士兵都一樣。

  命令下達後,管馬匹的軍官認為總司令拿破侖應當例外,便問他要哪匹馬。拿破侖說:“全體步行,我第一個先走。”全軍深受鼓舞,終於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順利到達開羅,接著與土耳其軍隊展開英勇戰鬥,殲敵1.5萬多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