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節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題解”

  本文選自《左傳·僖公四年》。在大國、強國欺淩甚至兼並小國、弱國的春秋時代,最早“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成為霸主的是齊桓公。他在基本控製北方各諸侯國以後,為了進一步達到稱霸天下的目的,便以“夾輔周室”的名義,尋找各種借口,揮師南下。而南方的楚國這時也日益強大,在“得誌於漢東”以後,開始向北擴張。這一年(前656年)的春天,齊桓公在“以諸侯之師侵蔡”並打敗蔡國以後,便乘勝伐楚。楚成王先派使者到諸侯聯軍中質問齊國為什麽要發動對楚國的進攻,之後又派屈完到諸侯聯軍中,雙方先後展開了兩次唇槍舌劍、針鋒相對的外交鬥爭。最後雙方達成妥協。屈完代表楚成王在召陵與各諸侯國訂立了盟約。本文繪聲繪色地描述了這場外交鬥爭的動人場景,反映了春秋時代軍事鬥爭和外交鬥爭常常交互進行的曆史現象。

  “一段”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複,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複,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

  “譯文”

  (僖公四年)春天,齊侯率領諸侯國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後,(緊接著)就進攻楚國。楚成王派遣使者到諸侯國軍中(並以他的名義和口吻)說:“貴國)國君住在北方,寡人住在南方,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啊。沒想到(貴國)國君會涉足我國領土,這是為什麽呢?”管仲(則以齊侯的名義和口吻)回答說:“以前召康公命令我的先君太公說:‘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討他們,以便輔助周王室。’賜權給我的先君征討的範圍是: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你們應該進貢的包茅沒有奉獻到朝廷,(致使)天子祭祀(所用的包茅)供給不上,沒有用來祭酒的東西,寡人特來問罪;昭王南巡而沒有回去,寡人特來責問。”(楚成王的使者)回答說:“應該)進貢的東西不(及時)奉上,這是寡君的罪過,(但)怎敢不供給呢?(至於)昭王(南巡)沒有回去,還是請您到(漢)水邊去問吧!”(齊侯率領的諸侯)軍隊向南(挺)進,臨時駐紮在陘地。

  “二段”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轂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轂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徽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

  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一種句式。方城,山名,在今河南葉縣南。城,城牆。池,護城河。“雖眾”兩句:即使軍隊眾多,也沒有用他們的地方。盟:訂立盟約。

  “譯文”

  夏天,楚成王派屈完到諸侯軍。諸侯軍後撤,臨時駐紮在召陵。齊侯把諸侯軍列成方陣,與屈完乘坐兵車觀看。齊侯說:“這次起兵)難道僅僅是為了我自己嗎?這是為了繼承我先君建立起來的友好傳統啊。(貴國)和我同歸於好,怎麽樣?”(屈完)回答說:“承蒙國君您向敝國社稷之神求福,(使國君您)蒙辱安撫敝國國君,這正是敝國國君的願望啊。”齊侯說:“用這樣的軍隊來作戰,誰能抵禦?用這樣的軍隊攻城,哪座城攻克不了?”(屈完)回答說:“國君您如果用德來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國君您如果憑借武力,楚國以方城山為城牆,以漢水為護城河,(國君您的軍隊)雖然眾多,也沒有用。”(最後)屈完和各諸侯訂立了盟約。

  “評析”

  此文在記述春秋時代齊楚兩國的這場外交鬥爭時,並不是用敘述語言來記述它的過程,而是把“出場”人物放在雙方的矛盾衝突中。並通過他們各自的個性化語言和“交鋒”方式,把這場外交鬥爭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雙方達成妥協,訂立盟約。這樣,既使我們明白了這場外交鬥爭的性質及其過程,又讓我們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曆史人物。楚國兩位使者,特別是作為楚平王“特命全權代表”的屈完,沉穩冷靜、不卑不亢的外交風度,堅毅果敢、不為威武所屈的外交風範,機智靈敏、隨機應對的外交智慧,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曆史、諳於事故、無理也能說出理來的外交才情,以及齊桓公那種雖然驕橫霸道、軟硬兼施,卻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讓我們過目難忘。總之,閱讀欣賞此文,不像是讀史,倒像是看一場高潮迭起、精彩紛呈的外交鬥爭話劇。

  此文作為記敘外交鬥爭的一段史體散文,在語言的運用上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雙方出場人物,雖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辭令,但並不覺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針鋒相對,也不金剛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厲色。尤其是楚國兩位使者的語言,更是柔中有剛,剛中有柔。

  此文有的選本題為《齊桓公伐楚》,怕遠不如以《齊桓公伐楚盟屈完》為題好,因為此題雖然多了三個字,卻較切合此文的中心內容。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題目確實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