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鬼穀子: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牛人

  中華五千年來人才濟濟,曆史上的傑出人才大都係師出名門。那麽,誰是曆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老師呢?是孔子嗎?不是。孔子雖有弟子三千,但姓名可考者是七十二位,這些學生除子貢一人可稱為奇才外,大部分是賢德之士,知識多、品行端而已,在曆史上並無大的作為。

  奇才者,是能將知識與智謀最大限度地用於社會實踐之中並使之產生巨大威力之人,武可安邦,文能治國。愚以為,這樣的人才,一生能培養出一個來,這個老師就足以驕傲一輩子。可有一個人先後共培養出四個驚天動地的曠世奇才來,是曆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牛人。

  他就是鬼穀子先生。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魏國人。常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穀,故世稱其為鬼穀子先生。

  我國傳統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說,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縱橫家”。鬼穀子被公認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見《孫龐演義》)。

  蘇秦、張儀是戰國時候的最為耀眼兩顆政治明星,同時又是最為出色的兩大外交家。蘇秦佩六國之相印到處遊說,聯合六國共抗強秦。一人同時任六個國家的宰相,在世界史上也再無第二人。張儀憑借著高超的智謀和辯術而成為秦國宰相,瓦解了蘇秦生前所創的六國合縱,使秦國最終統一了天下。蘇秦主張的是合縱策略,而張儀卻主張的是連橫策略,可以說兩個人的策略是背道而馳的(可見鬼穀先生教育觀之先進,因材施教,主張學生個性化發展),但都一前一後達到了各自的目的,功成名就,將戰國後期各諸侯及天下形勢掌握於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馬遷曾經高度評價他們二人:“此兩人真傾危之士!”

  孫臏與龐涓一同在鬼穀子門下學習兵法,他倆後來都成了戰國時期的大軍事家。著名戰例“圍魏救趙”就是在這對師兄弟間展開的。龐涓生不逢時,與軍事造詣極深的孫臏同時代,所以老敗給孫臏。加上他心胸狹窄陷害過孫臏,所以曆史上對他的評價不高。其實當時除孫臏外,龐涓的軍事才能可說是天下無敵。史載,龐涓在鬼穀子求學快畢業時,正逢魏國招聘人才,他去一應試,就被魏王看中,任命他為軍師兼元帥,執掌魏國兵權。龐涓上任不久,便攻打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當時,他每戰必勝,每攻必克。魏國因擁有龐涓而威震天下,宋、魯、衛、鄭的國君紛紛去到魏國朝賀,表示歸屬。不僅如此,龐涓還打敗了當時非常強大的齊國軍隊!

  孫臏更是傑出的軍事家,他畢業後受過不少磨難(曾被同門的龐涓陷害致殘),後來得到齊威王的賞識,一躍成為叱吒風雲、扭轉乾坤的英雄人物,名揚天下。他不僅打仗神威,而且在軍事理論研究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寫出了流芳百世的《孫臏兵法》。孫臏的《孫臏兵法》,在曆史上久負盛名,又名《齊孫子》,與兵聖孫武的《孫子兵法》並稱,至今猶以“兵聖兩孫子”的美稱載譽中外。在《漢書藝文誌》中則更為明確,把《孫子兵法》列為所有兵書之首,而《孫臏兵法》則位居第二,其地位在吳起兵法、範蠡兵法以及其他所有兵法之上。

  兩大政治家、外交家蘇秦、張儀,兩大軍事家孫臏與龐涓均出自門下,鬼穀子的教師生涯真是風光無比!與現在終其一生都在照本宣科的教師不同,鬼穀子還自編教材,主要著作有《鬼穀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穀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講養神蓄銳之道。《鬼穀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穀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誌,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由於鬼穀子所代表的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曆代學者對《鬼穀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這與儒家思想長期在中國占據統治地位有關,是極其不公正的。

  “戈”為何能成為古代第一兵器?

  漢語中與戰爭有關的字詞多含“戈”,字有武、戰、伐、戍等;詞有枕戈待旦、止兵息戈、大動幹戈、化幹戈為玉帛、反戈一擊等。由此可看到戈在古代兵器中絕對老大的地位,這一獨特地位一直從遠古保持到秦漢。

  從作戰的角度來看,戈與刀劍斧矛等相比,戰鬥力明顯遜色。戈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有帶柄兵器,可用於勾、啄、割等。它有橫刃前鋒,垂直裝柄,其內刃用於勾割,外刃可以推杵,而前鋒用來啄擊對方。當用戈鉤住敵人回拉時,自然同時也將自身的要害暴露給對方了。將敵人拉向自己的風險很大,一旦不能重創敵人,很容易反遭其害。這就不如劍與矛直接刺殺方便;如果采取啄擊的方式,戈的戰場殺傷力又明顯不如刀與斧等。

  那麽,戰鬥力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戈為何能成為古代第一兵器?可能有人要說,其他作戰力強的武器當時還沒出現。事實不是這樣的,這些更具戰鬥力的武器當時早就有了,現在出土的商朝文物中就有青銅劍、矛頭等。如斧鉞等至少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但在當時並沒有被大規模用作武器,而是作為禮器及權力標誌物,有時也用作刑器。

  原來,“戈”成為古代第一兵器的主要原因與當時盛行的作戰方式有關。

  先秦時期,作戰方式以馬拉木質戰車的交戰為主。據有關資料推斷,夏代已開始使用戰車進行小規模車戰,經商代、西周以迄春秋,戰車一直是這一時期軍隊的主要作戰裝備,駕乘戰車作戰即成為這一時期戰爭的特征。戰車是當時的諸侯國最重要的軍事裝備,戰車的擁有量,也是衡量各國軍事力量的基本標準。

  車戰的基本作戰單位是乘。乘是以戰車為中心配以一定數量的甲士和步卒(徒兵),再加上相應的後勤車輛與徒役編組而成。所以乘是車、卒組合的基本單元,也是當時軍隊的基本編製單位。古代車戰分攻守兩種,攻車直接對敵作戰,守車用於屯守及載運輜重。考古發掘證實,商代的戰車為四馬兩輪,木質結構,重要部位一般還飾以青銅車器,西周和春秋時期戰車的形製大體略同。

  作戰時,甲士在車上,步卒以兩為單位隨同戰車行動;各戰車隊的戰車則以一定方式展開成陣。車上的甲士以手中的武器交手格鬥,如果手中的武器是矛等直擊兵器,如果一刺不中,兩車錯過後,就失去了斃敵的機會。這時,戈的鉤擊功能便可大顯其威。車上的甲士以手中的戈鉤住對方頸部或衣甲,用自身戰車奔行的力量將對方拖下來致死或殺死。當時的步軍也在作戰中普遍使用戈,舉戈執盾的戰鬥方式在先秦時期非常普遍。

  車戰為主的先秦戰爭中,戈的優勢是其他武器所無法比的,所以被列為當時的第一兵器。

  直到戰國時期,各國軍隊中戰車的絕對數量仍然可觀,筆者考證,《史記張儀列傳》就記述了當時秦軍的組成是“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戰國後期,鐵兵器的廣泛采用和弩的改進,使步兵得以有效地遏止密集整齊的車陣進攻。同時,由於戰車本身車體笨重,駕馭困難,特別是當參戰車輛的數量驟增以後,戰車對於戰場地形及道路條件仰賴日趨嚴重,其機動性隨之減低,而小塊耕地的大量出現又嚴重地破壞了井田的道路係統,更增加了戰車團隊運動作戰的困難。此外,隨著戰爭性質和結構的轉變以及城邑地位的提高,對要塞的爭奪日趨頻繁,從而大大降低了戰車在作戰中的地位。於是,秦漢以後,傳統的車戰被曆史所淘汰,戈自然也就隨之退出了戰爭的曆史舞台。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