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十九章 最後的舟山之行

  1950年5月,又是暮春時節。遙想江南,此時應是綠肥紅瘦、風光宜人之季,但台灣島上已是春深似海、綠蔭遮天了。

  亞熱帶氣候,已經很灼熱了,春日晏晏,春宵沉沉,使蔣介石整天頭腦昏昏欲睡,身體感到非常困倦。

  那天晚上,蔣介石在台北草山別墅裏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夢中的麗人——宋美齡已從美國飛回來了。他們兩人又在重慶的黃山官邸舉行記者招待會。

  啊!場麵真壯觀喲,中外嘉賓,仕女如雲,外交使節,文武官員,頻頻舉杯。一時,衣衫雲鬢,杯光燈影,叮叮當當,環珮作響……

  突然,警報“嗚——嗚”地呼嘯,日本飛機黑老鴉似的鋪天蓋地而來。火光、氣浪,一陣狂轟濫炸。他們全倒在地上,大呼大叫。

  “達令,達令!”耳邊響著的隻有宋美齡的聲音……

  這夢是否是一個凶兆?蔣介石的心劇跳不停。他連忙給遠在美國的愛妻宋美齡發去電報,催她速歸。

  宋美齡連忙自美國飛回來了,來到台北的草山別墅。

  經過這一年的動亂、別離,他們似乎更感到夫妻的恩愛。這幾天,蔣介石整天同宋美齡在一起,不是去觀賞山景,就是徜徉在花徑,要不就坐在陽台上聊天。

  “達令,你從溪口出來時,沒有到武嶺學校去彎一彎嗎?那個學校氣勢不凡,當年我給學生們講話時照的照片也還在。值此春光明媚季節,武嶺風光一定是美妙非常,你說是嗎?”

  宋美齡不知為什麽,眼前草山的景色使她回憶起蔣介石家鄉的風光。那一年,她陪蔣介石衣錦榮歸、返回故裏,當他倆在武嶺門外下了汽車,步行走進武嶺門口時,受到人們夾道的歡迎,那是何等氣派,何等出風頭!那天,蔣介石身穿長袍馬褂,她呢,穿一件藏青色旗袍,外罩一條白色絨線外套,明眸淺笑,左右顧盼,真是春風滿麵,雍容華貴啊!隻可惜好景不長,連武嶺門也被共產黨的紅旗插上了。

  “唉——”蔣介石長歎一聲,悶悶不樂地皺著眉頭說:“我離開溪口的時候,家鄉的名山大刹、祖墳祖廟都去拜別過。年年清明,我們都回鄉掃墓,今後清明,恐怕隻能在異鄉客地為我母親大人祈禱了。”

  蔣介石歎息著,他完全清楚:此時大陸上已全是共產黨的軍隊,共產黨已在全國城鄉建立了政權……而且解放軍居然還用木帆船渡過海峽,攻下了金塘島!真叫人想不通喲!這批土八路怎麽如此神通廣大!

  “我們的盟國朋友,”宋美齡也顯得蒼老了,眼梢已布滿魚尾紋,她憂鬱地一笑說,“國務卿杜勒斯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雷特德福說,定海離台灣數百海裏,而大陸近在咫尺,孤懸得很。雷特德福建議你縮短戰線,撤出定海,撤出舟山群島。”

  蔣介石來回踱步,踱著踱著突然停住腳步,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

  “那定海、普陀山離我的家鄉近哪!”

  確實,他是多麽想回家鄉去一次呀,特別在這清明時節。

  但是,蔣介石還有僥幸心理。

  因為自金門、登步兩戰之後,他感到還可以踞島防守,因此陸續派軍隊去舟山,至1950年4月,在舟山的國民黨軍已達5個軍16個師共25萬人。這時蔣經國來向他匯報:

  “父親,根據國防部情報部門匯總情況,舟山對麵大陸之共軍,係三野陳毅部主力,計14個軍38萬人;已征集大批船舶,光是機帆船在鎮海穿山一線就有300多艘;張愛萍、林遵率艦艇44艘;另外,以徐州、南京、上海、衢州為空軍基地,有戰鬥機,驅逐機、偵察機、轟炸機177架。共軍戰備一年,決心準備攻擊舟山。”

  蔣介石特別對林遵率領的海軍艦艇和飛機感到很痛心,說:“共軍又沒有艦艇和飛機,這些東西還不是我們的,都送給共軍了,現在用來進攻我們。”蔣介石思索了一會說:“4月28日再飛定海。”這是他最後一次到定海,隨行的還有美國前駐華艦隊總司令柯克海軍上將。

  蔣介石先驅車看了舟山本島北端新造的幹深水碼頭和環島戰備公路。

  這個幹碼頭水深8.5米,長32米,可泊大型艦輪。後來5月中旬的三天中,從幹碼頭撤走兵民十幾萬人赴台灣,就是在這裏上船的。

  大批民夫日夜修路,還有碉堡工事,紫薇鄉鄉長韓良禹和鹽和鄉鄉長周孝懋正在督工,蔣介石下得車來,為韓和周兩人分別題字:

  “服務桑梓!”“努力救民!”

  1950年4月29日上午,蔣介石在定海召見浙江省政府、黨部、參議會諸人,以及定海縣縣長還有江蘇省政府要員。實際上這些黨政要員都是流亡政府,沒有地盤了。他又分別召見三軍主要將領。

  柯克海軍上將特別活躍,除列席三軍匯報外,還登上太字號護航艦,與第二艦隊司令黎玉璽等幾名軍官敘談。柯克又分別會晤舟山防守司令官兼浙江省主席石覺、六十七軍軍長劉廉一、五十二軍軍長兼舟山防守副司令官劉玉章,以上這些軍官都在英、美留過學,所以柯克就不用譯員,直接用英語交談。

  這時候,突然傳來一個電報:

  共軍千帆競渡登上海南島!

  薛嶽告急,這個南霸天在3月份,當大陸最後一支蔣介石的部隊——盤踞在西康省西昌的胡宗南殘部被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殲滅後,曾專程飛往台灣謁蔣,請求放棄海南,撤到台灣。可是蔣介石不許,他牢牢盯住台灣的南北兩翼,說:海南不可放棄,舟山更要加強。3月間,還從台灣調獨立九十二師海運舟山;4月13日,又將駐金門的十九軍兩個師調至岱山;還派蔣緯國率裝甲兵一部計坦克121輛馳援舟山,蔣緯國到舟山後即回台灣,由駱福全指揮。可是現在這個形勢怎麽辦呢?還是保牢軍隊要緊。他即命令薛嶽餘軍登船,撤回台灣。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全境解放。蔣介石已經動搖了,他準備從舟山群島撤走所有軍隊。但是此事還不能公開,他以“總統”身份,在定海街頭的“海陸空軍聯誼社”接見駐舟山的營以上軍官。因為蔣介石在1950年3月又複辟了。

  這個蔣介石還是大吹特吹“‘反攻’大陸”“第三次世界大戰快要打起來了”,訓話完畢,留下將級人員聚餐,蔣介石又一字一頓地說:“你們要加強戰術訓練,演習作戰要演習登陸戰,要使士兵們掌握船舶知識,我們要鞏固台灣這個‘反共複國’的基地,我們要‘反攻’大陸。”沒有一句要撤退的意思。

  但是他自己知道非撤退不可,他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舟山之行了,他跟蔣經國說:“再到普陀山去看看。”

  5月10月,台灣的國防部根據蔣介石的密令舉行最高作戰會議,決定立即轉移舟山的陸海空軍,集中精力保衛台灣。為了保密,以“美援和日本賠償物資運輸計劃”為代號。石覺出席了會議,當天飛回舟山,即下達命令“對共軍發動攻勢作戰”,命令各部隊迅速作登船準備。11日,蔣介石又派副參謀總長郭寄嶠、空軍副司令王叔銘、海軍代副總司令馬紀壯飛到舟山協助石覺實施這一計劃。自5月13日黃昏起,軍隊、物資開始分批登輪上艦,到17日晨8時裝載完畢。據舟山防衛副司令官柳際明中將所寫材料,“三天四夜共撤兵民計148000人,其中青壯年男丁13000餘人”。八十七軍和七十九軍實際上已殘缺不堪,人數差了一大半。當官的怕到台灣整編時被撤掉軍隊建製,就下令在當地突擊拉壯丁。這裏到處架起機槍,一夜的工夫,把成千上萬的青壯年男丁拉走,一時哭聲震天,亂成一團。

  當這批壯丁被押著在幹碼頭上船離開定海時,多少妻兒老小趕去,強拉著兒子、丈夫、父親的手,想把親人留下。一時間,生離死別的情景慘不忍睹,哀號哭叫之聲淒切難聞。為了硬把他們拆散,當官的竟下令對死不肯分手的親屬開槍,霎時,屍橫海灘,血流成河……造成了著名的舟山拉丁慘案。

  當然,這些蔣介石並沒有看見,也沒有聽見。蔣介石在舟山的最後之行又到普陀山海天佛國去了一次。

  他先到了普陀山的前寺——普濟寺,前寺在梅嶺山東麓的靈鷺峰下,與寺前的荷花放生池、禦碑亭、文昌閣等諸景相互襯映,是普陀山最熱鬧,也是風光最佳處。這寺廟也是島上最宏大的一座建築,共有十殿、十六堂、十二幢樓、四開軒。前寺建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78),當時欽差大臣王舜封的船隊到普陀洋麵,突然舟不能行。他以為是觀音大士顯靈,回來後向當朝啟奏。宋神宗遂賜金銀,在原來小庵基礎上擴建了這座寺廟,並賜名為普濟寺。現在,這號稱“海天佛國”的普陀山,也住滿了雜七雜八的部隊:保安團、正規軍,江蘇的、浙江的都有,簡直成了兵營,大小寺廟都住著不少大兵。俞濟時的弟弟俞濟民,1949年4月才任命的杭州市市長竟住在普陀山上。

  在戒備森嚴的情況下,俞濟時陪著蔣介石進了普濟寺的山門。

  一座萬壽亭,亭內豎著萬曆、康熙的禦碑。蔣介石駐足看了一會兒,便走進正門,來到天王殿。

  殿正中端坐著金光熠熠的彌勒佛。蔣介石回頭對蔣經國說,“這彌勒佛原叫布袋和尚,和我們的祖先三房太公摩訶居士很熟,布袋和尚在奉化嶽林寺出家,三房太公死後葬在天童寺小彌陀山上。去年我們去過,你還記得嗎?”

  “記得,記得!”蔣經國連連點頭。

  “人嗬,不可忘了祖宗。”蔣介石像動了真情似的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根本,根本,根才是本哪!”

  出天王殿,是一片寬廣的庭院,院中古木參天。正麵是大圓通殿,單層重簷,寬敞得很。殿內即使容納千人也不覺擁擠,平時上百和尚做佛事,莊嚴隆重。可是現在香火冷落,殿中供奉著高達近九公尺高的毗盧觀音,大殿四周端坐觀音三十二化身,或龍鍾古佛,或年輕僧尼,或三頭六臂,或威武神勇,為觀音大士道場所特有。

  蔣介石拈香禮拜,又跪在毗盧觀音的麵前,捧起簽筒,祈求起來。他在祈求什麽,隻有他自己知道。

  俞濟時拿了蔣介石求到的第二十八簽簽紙念道: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委座,好兆頭,好兆頭!”

  蔣介石接過簽紙,看了一下,喃喃自語,又像是在對隨從人員講話:

  “前途暫時困難,以後有好起來的一天,有希望好起來的……”

  當晚,蔣介石宿在紫竹林庵內。

  “不肯去觀音院”與紫竹林庵都建在潮音洞的崖頂上。傳說:唐鹹通四年(863),日本和尚慧鍔從五台山請得觀音大士像一尊,攜帶回國,經普陀蓮花洋,浪泛蓮花,船不能行。他以為這是菩薩顯靈,觀音大士不肯走,於是禱告說:

  “若我國眾生無緣見佛,當從所向建立寺院。”

  結果船漂流到潮音洞下,那裏的居民張氏,讓出房屋供奉觀音,稱為“不肯去觀音院”,為普陀開山供佛之始。

  “不肯去觀音院”小巧玲瓏,襯映著紫竹林高大的梵宇,形成了普陀山東南角的獨特風光。

  紫竹林,又名聽潮庵,殿宇麵臨東海大洋,門前一片巉岩庭台,雕欄玉砌,景色佳麗,相傳是觀音大士修道之所。

  蔣介石遙望西天落日,滿海殘陽,輕聲吟誦著張煌言的《月夜登普陀山》:

  海岸真孤絕,青青三兩峰。

  月圓清梵塔,潮上翠微鍾。

  鶴夢來何處,龍吟隔幾重。

  近門有燈火,僧話舊時蹤。

  如火如血的晚霞和海上的波光漸漸熄滅了。暮色越來越濃,海麵也變成了灰藍色。

  晚潮升了,大海湧浪了,嘩嘩的波濤卷上海岸,衝進了海邊的潮音洞,發出“咣啷啷——”一連串巨響,回聲陣陣,餘音嫋嫋,像一連串的音韻、旋律,這是大海的旋律,回腸蕩氣,扣人肺腑。

  蔣介石依著欄杆,坐在潮音洞頂的岩石下,望著洞下翻卷的雪浪花,聽著這激越、抑揚的潮音,心潮是那樣的不平靜,曆曆往事一下湧到腦海,這些年的不平靜日子也如眼前的浪花在翻騰、飛卷……

  天完全黑了,夜幕完全籠罩著海洋,隻有對麵落迦山上的燈塔一閃一閃。紫竹林中傳來杜鵑聲聲啼叫,這杜鵑的叫聲是那樣令人斷魂,此刻的蔣介石是否回想起去年的今日,離開家鄉溪口的淒涼情景呢?他是不是又聽到了家鄉武嶺山下杜鵑的哀叫……

  濃濃的夜色,吞沒了山巒,吞沒了大海,也吞沒了岩石上孑然一身、孤影憑吊的蔣介石……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