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十七章 蔣經國代父傳言

  1949年10月以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人民解放軍以勢如破竹之勢直指西南,眼看重慶、成都旦夕不保,川康、雲貴等地都要相繼解放。

  10月16日,解放軍攻占大庸,緊接著就解放了永順。宋希濂的一二二軍被殲滅,恩施受到威脅。

  緊接著宋希濂的九十九、一二四兩個軍在宣恩、鹹豐地區被消滅;一一八軍的五十四師在黔江以東遭殲,十五軍的一六九師也在鹹豐附近被消滅了一部分,僅存第二軍和十五軍大部和一一八軍的二九八師;而二九八師在梅子關陣地也被消滅大半……川東、鄂西形勢不妙!

  告急的電報,雪片一般向台灣飛來。

  蔣介石現在最寄予希望的宋希濂六個軍,居然在短時間內大部分被殲滅,致使川東的門戶洞開,蔣介石怎能不心急如焚呢?大西南不保,整個大陸就沒有希望了。

  11月14日,蔣介石又匆匆從台灣飛到風雨飄搖的重慶,企圖作垂死掙紮。16日,蔣介石電召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到重慶與重慶衛戍總司令楊森等商定“軍政一元化”的作戰方案。劃四川為四個作戰區:川北區由胡宗南負責;川東區由孫震負責;川中區由楊森負責;川西區由王陵基負責。17日,派蔣經國帶秘書、副官各一人,由六個憲兵護衛,分乘兩輛吉普車來到川東武隆縣境的江口。麵對長江門戶,蔣經國心緒非常複雜。他到江口是會見宋希濂,傳達蔣介石命令的。

  本來,蔣介石叫俞濟時通知宋希濂,要他到重慶來報告前線情況。宋希濂推托說:

  “軍務在身,還是到江口會麵吧。至於陳克非等我是會通知到的。”

  在這非常時期,蔣介石還能怎麽樣呢?他不得不派蔣經國乘吉普車趕去了。

  蔣經國到得早,宋希濂卻到下午5時左右才到達江口。宋急匆匆到達江口時,真是風塵仆仆,一身硝煙,疲憊至極!

  宋希濂和陳克非一到江口,蔣經國馬上迎出來了,非常客氣地說:“宋長官、陳司令,領袖叫我代他向你們問好!”

  他把兩位請進會客室,馬上叫副官拿出六個信封,由他親手分送,邊送邊說:

  “這是領袖親筆給各位將軍的手書。”

  宋希濂拆開給他的信一看,共有五張信紙,每張紙卻隻有六七十個字,字是用毛筆寫的,每個字都很大。信尾有蔣中正的簽名。

  蔣介石在信中說:他一月間的引退是出於求和的“苦心”,接著又說共產黨竟要我們投降,這樣將使“黨國陷於萬劫不複之地,吾輩亦將死無葬身之所矣!”為了救黨救國,他不能不起來與大家一道與共產黨進行生死存亡的鬥爭。

  蔣介石在信中特別吹了一通最近在金門的勝利,說:在金門斃傷俘虜了共軍萬餘人,以此來證明共軍是可以擊敗的。最後,他勉勵宋希濂與諸將士“同心協力,鞏固川東戰線,給共軍以迎頭痛擊……”

  宋希濂讀完信,看看大家,都沒有過分興奮的神色,而是意味深長地對視,表情是十分複雜的。大家也沒有什麽議論,就匆匆吃飯。

  吃過晚飯,已近7點,陳克非等相繼告辭走了。

  8時半左右,宋希濂和蔣經國單獨進行會談,一直談到深夜一點多鍾。“宋長官,”蔣經國首先問道,“領袖要我問你在指揮上有否困難?各軍師長有否不服從命令的情況?”

  宋希濂很審慎地回答:“這情況倒沒有。但是說實話,將士戰鬥意誌是不強的。川東戰場上我軍失敗原因眾多……”

  “請告其詳。”蔣經國顯得很虛心,一副討教的樣子。

  “我直說了。”宋希濂很直率地說,“共軍實力雄厚,總兵力遠遠超過我軍。共軍指戰員戰鬥意誌旺盛,作戰時猛打猛衝,並且經常從一些崎嶇小徑,抄襲我軍側背,把我軍前後截斷,分割包圍,逐個消滅。”

  蔣經國點點頭,不住稱是,表示讚同宋希濂的看法。

  宋希濂繼續說下去:“我指揮的六個軍,除第二軍較有戰鬥力以外,其餘部隊大多殘缺不堪,有些新編的部隊,戰鬥力更弱。特別是國軍主力在東北、平津、徐蚌一帶被殲後,許多將士對和共軍作戰,完全失去信心。再說鄂西山地,非產糧之地,就地征糧十分困難。依靠重慶運送補給,又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運輸力量也深感不足。這樣,前線官兵吃不飽,個個麵黃肌瘦……”說到這裏,宋希濂突然聲調提高,感情衝動得簡直要聲淚俱下了。

  蔣經國對宋希濂如此激憤的態度和語氣感到驚訝,心想勸說他幾句。可是宋還是滔滔不絕地說了下去,不給蔣經國插嘴的機會。看來宋希濂心中有一股怨氣,雖不好明說,但溢於言表,已經無法控製。他繼續說:

  “鄂西川東一帶,崇山峻巔,經常下雨,現在已相當寒冷,到晚上更冷得厲害。而各部隊所領到的棉軍服,還不足半數,連我的警衛團都是如此。你在江口街上就可看到許多士兵身穿單衣,吃不飽,穿不暖,士氣低落,當然談不上戰鬥力了……”

  說到這兒,彼此相對沉默了好一會兒。

  蔣經國從窗外看到宋希濂的士兵身穿單衣,縮著脖子,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宋希濂沒有誇大,事實確是如此。

  宋希濂說到這裏,想到部下一些軍長、師長的悲觀論調,心裏十分沉重。例如二十兵團司令陳克非就曾唉聲歎氣地說過:

  “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經曆了三十年就完蛋了,我看我們校長為首的黃埔係統,也是快三十年了,看來也快完了。三十年一個輪回,這是天命,氣數已盡。”

  陳克非這種說法,在部隊中流傳得相當普遍。

  宋希濂又想到今年8月初,程潛、陳明仁起義時,陳明仁拍密電給他,約他采取一致行動,但被他回電拒絕了。此事,他當時未向蔣介石報告,怕引起蔣介石的懷疑。誰知此事走漏了風聲。8月上旬,蔣介石派了他的內侄毛景彪到重慶來調查了。毛景彪是國防部第一廳廳長,一到重慶就和當時在巴東的陳克非通電話。他在電話裏說:

  “老先生指示,要你隨時把情況直接用電報報告。”

  陳克非是浙江天台人,和蔣介石是大同鄉,是蔣介石一手提拔起來的,當然聽命於蔣介石。

  這次通話,被宋希濂司令部檢查郵電的情報人員記錄下來了,送給宋希濂。宋希濂看後,心中大為不快,覺得蔣介石對自己已經不信任了。

  再說剛才的情況,當陳克非接過蔣經國親手交給他的蔣介石親筆信時,一種抑製不住的喜悅之情溢於眉際,這種表情早被一向敏感的宋希濂察覺到了。蔣介石在給陳克非的信中說了些什麽呢?使他那麽高興!

  當天,宋希濂和陳克非一起在彭水西岸察看地形,部署新的戰役。當宋希濂看到自己的部隊從前線大股大股潰退下來,那種又狼狽、又緊張的渡河情景時,心中真有說不出淒涼之感。他隻好苦笑著拍拍陳克非的肩膀說:

  “今天晚間,蔣經國到江口來,可能老頭子又對我們有什麽重要指示。等一下你我同到江口去見他,然後再到我司令部吃晚飯。”

  “總裁有什麽重要事情,要派自己兒子親自出馬呢?”陳克非自言自語地說。

  “到江口就知道了。”

  陳克非從來沒有見過蔣經國。這次是經宋希濂介紹,第一次認識這位太子的,使宋感到奇怪的是,蔣經國竟會親手交給他一封蔣介石的親筆信!從陳克非看到蔣介石信後的喜悅表情,以及剛才離去時的興奮神態來猜測,蔣介石在信中一定在拉這位同鄉的關係了,說不定又暗中囑咐他監視我宋希濂呢!

  在這種時候,在嫡係部隊中還玩弄親一派、疏一派的手腕,仍然以親屬和浙江同鄉作為自己的可靠勢力,真使人太寒心了,誰還願真心實意地賣命呢?

  這就是宋希濂接讀蔣介石的親筆信而高興不起來的原因。他回想起這些往事,心頭總籠罩著一層陰影。

  蔣經國見他沉默得太久了,就打破僵局,主動發言了:

  “宋長官,你的話說得很有道理。我認為,近三年內失敗之根本原因,是由於二十年來,國民黨既沒有領導政治,也沒有領導軍隊。隻有徹底改造國民黨,使每一個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都能真正為黨的主義而奮鬥,才能產生偉大的力量。”

  蔣經國說的話可能出於真心,可是宋希濂對此不感興趣,因為蔣經國講得太原則了,也太玄乎了。

  “經國兄,”宋希濂急急地問,“貴州已被共軍占領,他們可能一路進取昆明,一路出畢節,進攻瀘州。而川東局勢又是這樣緊迫,總裁對這樣嚴重的局勢,究竟打算怎樣應付?”

  蔣經國見宋希濂問這個問題,覺得自己無法答複,就不作正麵回答,籠統地說:

  “現在打算把胡宗南的第一軍調過來,希望能撐上一個時期。”

  “哦——”宋希濂聽後無精打采地沉吟著,無神的眼睛呆呆地望著天花板上的陰影。

  胡宗南的情況,他又不是不知道。在這以前,他們倆在重慶談過好幾次。胡宗南還求教於他。而現在,自己的部隊已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依靠胡宗南的部隊行嗎?恐怕他的情況不會比自己好。

  “宋長官,你今後作如何打算呢?”蔣經國不動聲色地問。

  “啊,”宋希濂愣了一下,馬上收起神來,提起精神說,“經國兄,我隻有一句話,盡人事以聽天命而已。”說完,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宋希濂心中之所以一直恍惚不定、煩躁不安,是因為在談話中他早已走了神,他腦子裏還一直在猜測著剛才蔣介石給陳克非的信中究竟寫的是什麽內容呢,信中對自己又說了些什麽話呢!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