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十六章 蔣介石請張伯苓赴台遭拒

  蔣介石為了能盡可能多地網羅人才送到台灣去,還在重慶兩次親自去請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到台灣去。

  1948年國民黨政府改組,原考試院院長戴季陶辭職,各派係都想爭奪考試院院長這一空缺。

  蔣介石一連三次打電報給張伯苓,想把他請出來擔任考試院院長。

  張伯苓那時候常患頭暈病,南開校友景大夫給他診斷,張的血管有老年性硬化現象。張的夫人和景大夫都勸張不要去南京,還是留在南開大學好。

  張伯苓乃致電蔣介石,表示自覺難以擔負此重任,婉請蔣諒解。

  蔣介石又寫了一封親筆信給張伯苓,信中說:

  “……行憲後,把教育部劃歸考試院,請先生為全國教育事業著想,再多盡一分力量……”

  抗戰勝利,南開複校回到天津八裏台後,經費按月由教育部撥給,照理是應該沒有問題,但教育部卻多方阻礙,遲遲不撥。現在蔣介石既然聲稱要把教育部劃歸考試院,張伯苓覺得南開的經費就有希望了。

  張伯苓先生是南開中學和南開大學的創辦人,他抱著“教育救國”的宗旨,身體力行,為培植青年,為中國教育事業嘔心瀝血,使南開成為中國很有名望的學府。但在舊中國,辦教育非常艱辛,政府不管,經費無著落。特別是抗戰期間,華北陷落,南開被迫遷到重慶,勉強繼續開辦下去,抗戰勝利後搬回天津,重新複校,向教育部一再申請,經費問題還是困難重重。如果張伯苓自己擔任考試院院長,南開的經費就可由他直接過問了。於是,他向蔣介石提出幾個條件:隻同意擔任考試院院長三個月,南開校長一職還是兼著。

  蔣介石自然一口答應,派張群北上去迎接張伯苓。

  張伯苓到了南京就職,但僅一個多月就又回到天津去了。大家都覺得很奇怪。

  夫人見張伯苓回到家裏,眉頭緊皺,神色沮喪,就問:

  “國民政府怎麽樣?”

  張伯苓搖搖頭,不住歎氣,過了半天才說:

  “唉!真是無官不貪、無吏不汙啊!”

  南京見考試院院長遲遲不回,接二連三打電報來催,要他回去任職。張伯苓沒有辦法,隻得硬著頭皮回到南京任上。這時,淮海、平津戰役相繼展開,南京政府亂成一團,考試院這種有名無實的空衙門,根本無事可幹,張伯苓隻得閑著,為處於平津戰役前線的南開大學,為天津的家眷擔心。

  不久,天津解放了。張伯苓回北方的歸路斷了,他隻好一個人躲避到重慶去了。

  抗戰期間,南開學校一度西遷重慶,在重慶的沙坪壩繼續辦學,受到當時正在重慶的八路軍辦事處的周恩來同誌的殷殷關切。

  因為周恩來曾經是南開中學的學生,和張伯苓先生的長子張希陸是同班同學。周恩來當時在南開,是個非常優秀的學生,不光有遠大的理想,宏偉的抱負,而且學習成績優秀,是學校聞名的活躍分子。他辦刊物、演話劇、參加演講比賽,才智超群,為全校師生所矚目。他和鄧穎超同誌都是南開學生運動的骨幹分子。他在南開就樹立了要使“中華躍飛於世界”的豪情壯誌,從而東渡日本,遠去法國,尋求救國的真理。

  周恩來對母校,對老校長懷著深厚的感情,對張伯苓先生一貫敬重。所以抗戰時南開西遷到重慶時,周恩來常同鄧穎超同誌一起去沙坪壩看望張伯苓,也不時來老校長家做客,暢談國內外形勢,交換對時局的看法。

  每當周恩來和鄧穎超同誌來到,張伯苓老先生的心情就格外好。他為南開學校培養出周恩來這國家的棟梁、民族的俊傑而感到自豪和驕傲,所以更增強了他辦好南開、為發展教育事業而嘔心瀝血的信心。抗戰時期的重慶條件雖十分艱苦,張伯苓還是同師生們一起,盡力辦好這所“流亡大學”。

  現在,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抗戰勝利了,南開遷回天津去了,而張伯苓卻當了這倒黴的考試院院長。天津解放了,他有校難回,有家難歸,卻又一次流亡到山城重慶來了。而周恩來呢,現在卻成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離開重慶後到了延安,現在正在解放了的平津籌劃新中國的成立。這個曆史的大變化,怎能不叫張伯苓老先生感慨萬分呢!

  張伯苓這次到重慶,仍住在抗戰時住過的沙坪壩南開學校老寓所。

  人去樓空,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張先生耐不了這種淒清與寂寞,就想方設法輾轉地把在天津的夫人和兒媳接到重慶。他聽夫人講述天津解放後的情況,便決心在重慶作長期居留的準備,不想再擔任什麽考試院院長這種空頭職務了。

  這樣一住就是十多個月。這十個月來,形勢變化更大,整個華東地區都已解放,現在隻剩下風雨飄搖的西南了,連不可一世的蔣介石也逃亡到重慶來了。

  蔣介石到重慶,知道張伯苓避居在沙坪壩,就驅車直赴沙坪壩津南村拜訪。

  蔣介石當然知道張伯苓同周恩來的關係。他認為,這樣一位在教育界有影響的人物,決不能落入中共之手,要把他弄到台灣去。所以他一見張伯苓就非常恭敬、非常懇切地說:

  “張老先生,還是請你回去擔任考試院院長吧。”

  “蔣先生,你來得正好!”張伯苓見蔣介石叫他回去,就推托說,“我年老多病,正想辭去考試院院長一職呐。”

  蔣介石見張伯苓口氣如此堅決,知道再勸說也無用,就起身告辭:“這事慢慢再說吧,再說吧。”

  過了幾天,張伯苓在寓所裏午睡剛剛起身,蔣介石已經徑自走進來了,親切地問道:

  “老先生近來身體可好喲?”

  “還好,還好。”張伯苓敷衍地說著。

  “最近,我將飛回台灣,”蔣介石把來意說明,“老先生是否離開重慶,跟我同機去台灣?”

  蔣介石的言辭十分懇切,態度也顯得很和藹。

  可是,張伯苓始終低頭不語,不加回答。蔣介石坐在對麵,也不好說話。室內出現了難堪的沉默。

  王夫人見到這尷尬局麵,就毅然打破僵局說:

  “蔣先生,他老了,又有病,做不了什麽事啦,也該退休了,你就叫他辭職吧。”

  “退休?”蔣介石苦笑了一下,又不能斷然拒絕,隻得悻悻地說,“老先生要退休,就到美國去休養。夫人、兒子和孫子全家都去,不更好嗎?去台灣也可以,無論去哪兒,一切生活上的安排和費用,都由我給想辦法。”“我們的三個兒子都在北方,”王夫人有些尷尬地說,“我們哪裏也不去。他舍不得兒孫,更舍不得他的南開學校。蔣先生,你叫他辭職吧。”王夫人這段情詞懇切的要求,說得蔣介石無話可答。蔣介石又沉默了一會兒,不得不起身告辭了。

  張伯苓默默地將客送到門外。蔣介石在大門口又站了好半晌,兩人相對無言,心中各有心事,又不好明言。

  最後,蔣介石向張伯苓點頭告別,緊了緊身上的大氅,反身跨上汽車。不知是神思恍惚,還是心煩意亂,上車時不小心,額頭竟撞在汽車的門框上。

  衛士和司機嚇得麵如土色,都不知該怎麽做才好。

  張伯苓夫婦也連忙上前關切地問:“撞得怎麽樣?”

  蔣介石捂著額角,緊皺著眉頭,半晌才應道:

  “不,不要緊。”

  回到林園,蔣介石又氣又惱,心中感到非常懊喪,埋怨自己真不該屈尊,去遷就這個張老頭子。自己額角還無緣無故撞了一個包,真是越想越氣,恨不得對張伯苓拿出一點硬的來,狠狠發泄一下自己心頭的氣。

  他思索了一下,還是把火氣壓下去了。他抖抖索索地抓過毛筆,在一張公文箋上寫道:

  “茲批準張伯苓先生辭去考試院院長職務。”

  寫好後,他套上信封,交給蔣經國說:

  “你親自送去,交給張伯苓,並且再告訴他:我給他留下一架專機,他幾時想走就幾時走。”

  蔣介石確實給他留下了一架飛機,可是張伯苓一直沒走。

  1950年6月,周恩來總理派飛機來接張伯苓和夫人,由重慶飛往北京。當時周恩來已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了。

  同年秋天,張伯苓回到天津,回到他曾用心血澆灌的南開校園。使他能歡度晚年並迎來新生的不是蔣介石,而是他曾經的學生周恩來同誌。

  1951年2月23日,張伯苓老先生去世了,終年76歲。他死在祖國,葬在祖國,他沒有離開他心愛的南開學校。當時周恩來同誌專程從北京趕到天津吊唁,在這位老校長、這位中國傑出的老教育家的靈前獻上一瓣心香。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