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蔣介石宿在天童寺內。第二天,他離寺乘汽船回寧波。
蔣介石下船,見一人等候在那裏。這不是別人,便是重慶綏靖公署主任張群,他是特地從重慶乘飛機趕來的。
說起張群,大家都知道他是政學係的頭子,可是卻不知道他與蔣介石早年的關係,像蔣介石這樣在上海灘上混過的人還上過張群的當呢!
那是1913年後的事,陳英士被袁世凱派人暗殺,陳英士的部下都來依附蔣介石,蔣介石一為避開袁世凱的追捕,二為安置陳英士的部下,因此去孫中山先生處謀求工作。中山先生以陳英士死事壯烈,蔣介石能不避個人危險,銳身任事,足見是有才識有膽略的俠義之人,乃為蔣修函介紹於四川督軍熊克武,為其安插一個四川警察廳長之職。蔣因不知四川情形,乃往問張群,張群自己想回四川,故意告訴蔣說:“熊克武為一驕橫之人,對中山先生亦不會買賬的,孫先生與熊無深交,隻憑一函,恐兄未必得意,萬一不歡而散,反失去中山先生這一方機會。而上海英士先生舊部,又與你失去聯絡,將來你做事要用人,匆促之間,從何處去找呢?不如請中山先生另修一函,介紹另一位熟悉四川情形者去見熊。可與此人約定,入川如成就,令每月撥一部分經費與兄,則兄可在上海安心暫住,以待中山先生有發展時,取得適當工作,自比入川好得多。”蔣介石一聽就知道張是在為他自己謀事,因為蔣自己並不是很想去,乃問張群:“我如在中山先生跟前推薦你去見熊克武,你何以為報?”張群大喜:“我如由兄之力,得到好差事,一定按月匯上300大洋,決不食言。你如在中山先生處得意了,我即棄卻四川的事再來投奔你。”蔣介石去見中山先生,說明自己不去的原因,推薦張群去四川,請另修一函。中山先生不快地說:“你若不願去四川,可在此稍待,我可以為你另覓出路。至於張群為人如何,我不知道,不便代薦於熊。原介紹信可仍還我。”蔣把原信呈上,中山先生略一展閱,即撕碎投入字紙簍中。
蔣介石將中山先生不肯另薦他人去見熊克武之事據實告訴張群,張群悵然若失,但去四川之心不死。他看過中山先生介紹蔣介石給熊克武的信,就大膽假冒中山先生書信一封,略述孫、熊過去情形後,請熊一定要為張群安排一個美缺。張群秘密入川見熊,如願以償。未幾,中山先生召蔣去見,蔣參見禮畢,未及坐下,中山先生很不愉快地將一件電報交於蔣,蔣介石展開一看,是熊克武來電:“已遵命委張群為成都警察廳長”,大為駭然,答道:“張群之事,我實在不知情。此必張群假冒先生薦信去見熊無疑。此人如此無恥,請先生去電熊克武處否認,請熊追究。”中山先生歎口氣說:“去電否認,似可不必,你既不知此事,我可對你原諒。但張群為一不擇手段之小人,你以後切不可信任他,以不近他為是。”所以,中山先生在世、蔣介石當黃埔軍校校長時,始終不敢起用張群……
汽船開動了,當天中午抵達鄞縣南鄉橫溪豐成鄉道成嶴。豐成鄉的鄉長和當地士紳們,早在河埠頭列隊鵠候。四頂小轎,抬著蔣氏父子、張群、俞濟時四人,徑往金峨寺。蔣從天童動身時,侍從人員僅十餘人,到金峨寺時,已有一營警衛從溪口同時趕到,因此四處都有全副武裝的軍人放哨。金峨山上的警戒,更加森嚴。
金峨寺雖不甚出名,但環境幽靜。一條山路上去,寺前是數十株參天大鬆樹,有十幾米高,一棵棵有一抱粗細,樹皮像蒼龍的鱗甲。寺分兩進:第一進是大殿,與其他寺院一樣,第二進傍山的是大悲閣,一排樓房;兩旁還有小樓房,倒也清靜。
當時專門負責采購、接待的顯程和尚說:“當年蔣介石來時,身穿長袍,頭戴呢帽。我去送茶,他點頭表示謝意,他問當家和尚:你們寺的地契田契在嗎?當家和尚說:在。蔣介石說:交給我吧,這地契田契沒有用了。”金峨寺的當家和尚,法號定能,生得十分魁梧,不僅身材高大,而且肥頭大耳,濃眉豎目,好不怕人。他身披袈裟,步出山門外迎接。俞濟時向蔣介石介紹說:“總裁,這位是定能師父,原在我兄弟俞濟民部下當過中隊長。”
“好,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蔣介石笑著,隨口說了這句話。但立即感到這話不妥,此時此刻更是尷尬,不覺蹙一蹙眉頭。
定能毫不介意,他迎進蔣介石,在方丈室坐定。“蔣先生,深山冷嶴,荒村窮寺,沒有什麽好招待。”定能一邊捋著念珠,一邊喃喃而言。
“定能師父,先生平日愛吃素食,你可準備烤麩和苔條各一,其他不必靡費。”俞濟時吩咐。
“是,是,小僧遵命。”
這天夜裏,蔣介石一行人就宿在金峨寺。他與張群就在大悲閣樓上,秉燭夜談,直至天亮。那俞濟時則找了豐成鄉鄉長和鄉隊附說:“你們去弄一隻多年的老母雞來,熬成雞湯,以充明日早餐。”
這鄉長和鄉隊附點頭應命,但心中卻甚納悶。他們明明聽見俞濟時向定能和尚講過,蔣介石是愛吃素食的,怎麽要起老母雞來了?何況為了招待蔣的侍從人員和警衛部隊,他們已經宰了一頭豬、好幾隻雞和備了好幾壇酒哩!
第二天臨行時,蔣介石又命俞濟時打了一張條子,布施給金峨寺白米十石,也給了豐成鄉十石米。
隨後,蔣介石一行人坐上轎子,翻過山先到奉化境內樓隘地方,在蔣氏宗廟金紫廟上祀祭祖後,便向奉化蓴湖吳家埠進發。
吳家埠村坊上,有個名叫吳瑞賡的士紳,人稱“小孟嚐”,他是蔣介石從前一位周姓老師的女婿,也是他的同學,曾任寧波印花局局長多年,他平素為人隨和,交接頗廣,有求必應,故人緣甚好。這天晌午時分,忽有一人前來通知他,說蔣介石上他家來了,叫他準備接待。吳瑞賡嚇了一跳,忙說:“此刻已是中午,蔣先生突然駕臨,拿什麽來招待好呢?”來人笑道:“你不用驚慌,蔣先生來此不過是歇歇腳,不用張羅。”這吳瑞賡正在疑惑之時,蔣的警衛人員已經入村,當地老百姓自然少不了出門站在路兩旁迎接。不一會,隻見四乘轎子在吳瑞賡門前停下。蔣介石下轎後,即對迎候他的吳瑞賡說:
“哦,瑞賡兄,久違久違。”
吳瑞賡揖讓客人進廳堂坐,誰知蔣介石卻謙讓說:“不用,就在這廊簷下歇歇吧!”主人隻好搬出桌子椅子,讓蔣等一行人坐在廳前的遊廊下,然後送上茶水。吳瑞賡見諸事妥帖,心神始寧,才上前輕輕說:“不知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望乞恕罪!”
蔣介石笑道:“你我都是自己人,何出此言,切莫見外。”
須臾,蔣的侍從端上四盤菜,四雙筷子,放到桌子上,蔣介石說:“再拿一雙筷子來!”侍從當即又拿來一雙筷子。蔣笑著向瑞賡道:“你也在這裏吃吧!”於是,蔣介石父子、張群、俞濟時、吳瑞賡一起用飯。這四盤萊,一是毛筍烤鹹菜,一是豆腐湯,另兩盤是苔條和烤麩,全是素食。五人默默地吃著。蔣隻吃了小半碗飯,就放下筷子,其餘的人也隻好隨著放下筷子。吳瑞賡起身去打洗臉水,回來時見蔣與張群低聲在交談著什麽,但聽不真切。
原來這次蔣介石特地繞道吳家埠來,為的是探明下海的路徑。吳家埠附近象山港有一處獅子口,港灣較深,又極隱蔽,宜於停泊兵艦。
吃過中飯,蔣就離開吳家埠,直接回溪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