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章 河西款檄[1]

  “粉蝶兒”(大河西回回粉麵大鼻胡須上[2])撒采天西,泥八喇相連葛刺[3],咱占定失蠻田地[4]。馬辣酥,拌飲食[5],人兒肥美。花蕊布纏匝胸臍[6],骨碌碌眼凹兒滴不出胡桐半淚[7]。

  自家大河西國王是也。天時萄葡正熟[8],東風起,釀酒貢獻吐番。今又聞得大唐天子起兵把定玉門關,要咱國伏降。咱國無定,先到者為大;咱便釀下葡萄酒,看大唐吐番誰先到也。(番卒上)報報報!大唐使臣到。(內呼介)使臣到!大唐皇帝詔諭大河西王跪聽宣讀:昔漢西域說開萄葡歸漢,今遣劉節鎮李參軍鎮定大河西,可從節製,不服者興兵誅之。叩頭謝恩!(番王起介)請大唐使臣吃馬桐宴[9]。(內應介)即往小河西,不可久停。請了!(番王)俺國降唐也。自古河西稱大國,從今北鬥向中華。(下。小河西回回青麵大鼻胡須上[10])

  “新水令”火州西撒馬兒田地[11],大狻猊降伏了覆著旃兒做坐席[12]。恰咬了些達郎古賓蜜[13],澡了些火敦惱兒水[14]。镔鐵刀活伶俐[15],燒下些大尾子羊好不攛人的鼻[16]。

  自家小河西國王是也。先年臣伏大唐,近來貢奉吐番。到瓜熟時吐番便來蹂踐一番,若再來擾,到不如降了大唐也。(內呼介)詔使到!大唐皇帝詔諭小河西王跪聽宣讀:皇帝念小河西絕遠[17],今遣劉節鎮李參軍撫之;逆者興兵誅討。叩頭謝恩!(番王起介)請大唐使臣吃了燒羊尾巴去。(內應介)使臣便往回中受降城斷絕吐番西路,不得遲留。請了。(番王)咱降唐罷!正是詔從天上下,嚇殺小河西。(下)

  “一枝花”(吐番將黑臉領眾上[18])當風白蘭路[19],避暑黃楊渡[20],槍槊兒剔透在三門豎[21]。閃閃風沙,陣腳紅旗布,打一聲力骨碌[22]。俺帽結朝霞[23],袍穿氆魯[24],劍彈金縷[25]。

  天西靠著悶摩黎[26],回鶻龜茲拜舞齊[27]。隻有河西雙鷂子[28],西風吹去向南飛。自家吐番大將,起了部落,搔擾大小河西。好景致也!(行路打圍介[29])

  “端正好”旗麵日頭黃,馬首雲頭綠,草萋迷遮不斷長途[30]。大打圍領著番土魯[31],繞劄定黃花穀[32]。

  “滾繡球”風吹的草葉低,甚時節青疏疏柳上絲。聽的咿呀呀雁行鴉侶,吱哳哳野雉山狐[33]。急張拘勾的捧頭獐[34],赤溜出律的決口兔[35]。戰篤速驚起些窣格落的豪豬[36],咭叭喇喝番了黑林郎雕虎[37]。急迸咯的順邊風[38],幾捧攔腰鼓[39]。濕溜颯喇的是染塞草雙雕濺血圖[40],錦袖上模糊。

  呀!到大河西了。問萄葡酒熟麽?(內應介)大唐使臣到此,俺國降唐了。(番將怒雲)呀,大河西降了唐也!

  “倘秀才”呆不鄧的大河西受了那家們製伏[41],滿地上綻葡萄亂熟,醞就了打辣酥兒香碧綠[42]。你獻了嗬三杯和萬事,降唐嗬也依樣畫葫蘆,罵你個醉無徒[43]。

  把都們,且搶殺他一番。(作走殺介)呀!前麵小河西了。問他鎮心瓜熟麽?(內應介)大唐使臣到此,已降唐了。(番將怒介)呀,小河西又降了唐也!

  “倘秀才”些娘大的小河西生性兒撇古[44],東瓜大的小西瓜瓤紅子烏,刺蜜樣香甜冰雪髓[45]。小河西你獻咱瓜嗬省可了咱心煩暑[46],不獻嗬瓜分你國土,敢待何如[47]?

  (內)大唐分兵去截你歸路了,你國敢怕唐朝也。(番將)說大唐麽?

  “尾聲”暫回去放你一線降唐路,咱則怕大唐家做不徹拔刀相助[48]。咱不道決撒了嗬[49],有日和你打幾陣戰河西得勝鼓[50]。

  番家射獵氣雄粗,去向河西嘴骨都[51]。

  似倚南朝做郎主[52],可知西域怕匈奴。

  注釋:

  [1]款檄:對檄文表示順服。款,歸順。

  [2]“大河西”句:回回,舊時對回民的稱呼。粉麵,粉白臉,古代戲曲中一種化妝造型,除眼紋及眉心紋勾黑外,全臉皆塗以白粉。作為角色,稱“白麵”、“粉麵”或“副淨”,通常扮演反麵人物,以心地險惡又有權勢者居多。

  [3]“撒采”二句:撒采、泥八喇、葛刺,均為“番語”,或為地名,未詳其所在。

  [4]失蠻:地名,即獅蠻,回回所居。

  [5]馬辣酥:即打辣酥(馬乳酒)。見本書第二十八出注[25]。

  [6]花蕊布:宋代龜茲所產的布,有貨幣的功能,可見其廣受歡迎。《宋史·外國傳六·龜茲》:“國城有市井而無錢貨,以花蕊布博易。”

  [7]“骨碌碌”句:胡桐半淚,一名“胡桐淚”,即胡楊樹脂。“胡桐”為胡楊的別名,其結晶體名胡楊堿。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胡桐淚,出波斯國,是胡桐樹脂也,名胡桐淚。”這句話帶有打諢性質。前半句說到“眼凹兒”,故後半句說“淚”,巧妙引出本地之出產。

  [8]“天時”句:這時葡萄正熟。天時,(這)時候。萄葡,當作“葡萄”。

  [9]馬桐宴:指用挏馬酒即馬奶酒待客的宴席。馬桐,當作“挏(d騨g)馬”(“挏”意為搖動),漢官名,主管取馬乳製酒。《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中太仆掌皇太後輿馬,不常置也。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馬為挏馬。”唐顏師古注:“如淳曰:‘主乳馬,以韋革為夾兜,受數鬥,盛馬乳,挏取其上肥,因名曰挏馬。’”

  [10]青麵:古代戲曲中一種化妝造型,通常扮演性格頑強暴躁的人物。

  [11]“火州”句:火州,亦作“火洲”,即唐代的高昌,宋元時為高昌回鶻國都,在今新疆吐魯番的哈喇和卓。撒馬兒,又作撒馬爾,即撒馬爾罕(Samarqand),中亞地區曆史名城,亦為伊斯蘭學術中心,現為烏茲別克斯坦的舊都兼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州首府。

  [12]“大狻猊”句:意思是降服了大獅子,鋪上氈當坐席(坐騎)。狻猊(sunn恚盜拋櫻湟晃♀ィ嗡剖ㄗ印:笠嘁遭♀ゴ甘ㄗ印l梗╠i閦hn)兒,即氈,用木棉織成的布氈。

  [13]達郎古賓蜜:沙鹿海牙產的一種糖稀。其地在撒馬爾罕西五百裏(《明史》卷三百三十二)。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引《大明一統誌》言:“西番薩馬爾罕,地有小草,叢生,葉細如蘭,秋霜凝其上,味甘如蜜。可熬為餳,土人呼為達郎古賓,蓋甘露也。”這裏說到的植物為Alhagidesortorum,以之熬成的糖漿(manna)即達郎古賓(Taranjabeen或Tarangabeen)。

  [14]火敦惱兒:一般寫作“火敦腦兒”,即星宿海,見本書第二十六出注[42]。蒙古語中“火敦”意為“星宿”,“腦兒”,意為“湖”。《元史·地理誌》:“河源……有泉百餘泓……燦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腦兒。火敦,譯言星宿也。”

  [15]伶俐:此指輕快,鋒利。

  [16]“燒下些”句:大尾子羊,蓋指大尾寒羊,屬綿羊品種,尾部扁平肥碩,富含脂肪,肉質甚佳。攛人的鼻,撩撥人的鼻子,謂其氣味很香。

  [17]絕遠:極其遙遠。《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所以不報恩不懼誅者,自知絕遠,兵不至也。”

  [18]黑臉:臉塗成黑色。作為角色,又稱“黑麵”。扮演勇猛豪爽的英雄將領。

  [19]白蘭:山名,在今青海省西寧縣外圍,曆史上為羌族所居,故“白蘭”又為西羌的別種,原居今青海南部與四川西部一帶,唐時被吐蕃所並。

  [20]黃楊渡:地名,未詳其所在。

  [21]“槍槊兒”句:意思是長矛在三門整齊地豎立著。槍槊(shu潁┒っH牛糯詈罟鈑腥牛純餉擰裘擰18.訪擰U飫鋟褐複竺嘔蟯餉擰?

  [22]“打一聲”句:發出一個聲響之間。形容時間極短。打一聲,就是“一聲”。宋元時口語,“打”用在“一聲”前無義。力骨碌,象聲詞,表示快捷。

  [23]朝霞:即朝霞布,為唐時南海中陁洹(tu骽u醤)國所產。《舊唐書·陁洹國傳》:“土無蠶桑,以白氎(di椋┏疾嘉隆!閉飫鍤欠褐幹偈褡宓厙牟噬ú肌?

  [24]氆魯:即氆氌(pl),藏族手工生產的一種毛織品,可作衣服、床毯等。

  [25]金縷:此處指金屬製成的穗狀物。唐溫庭筠詞[定西番](海燕欲飛):“雙鬢翠霞金縷,一枝春豔濃。”華鍾彥注:“金縷,釵穗也。”

  [26]悶摩黎:一說即冷龍嶺,位於青海省東部門源縣城東北,頂峰冰川,積雪終年不消。其山日光映雪,霧呈紫色,又名“紫山”。山下灌林密布,色呈青黧,因而古羌語稱之為“悶摩黎山”。據吳景傲《西垂史地研究》考證,悶摩黎山即今巴顏喀拉山,為昆侖山脈的南支。

  [27]回鶻(h汗糯褡迕婀蘋劓╤椋3跏芡回釋誠劍鋪轂θ昝鶩回屎蠼15.珊拐ǎ暝哪旮某蘋傖劍晌迥晡鏹┧顧穡嘀詵秩髑ǎ閡磺ㄍ侶撤璧兀聘卟傖交蛭髦蓴傖劍灰磺ù辛胛鞽優希拚辛胛骰傖劍灰磺ê遊髯呃齲坪遊骰傖健:蟾某莆肺岫唇裎岫步謝鞀亍?

  [28]河西雙鷂(y鄌)子:喻指大、小河西。鷂子,一種猛禽,體形比鷹小。

  [29]打圍:即圍獵。

  [30]萋迷:草木盛貌。宋葉適《題潘彥庶群書辨正》:“漢沔之間,草樹萋迷。”

  [31]番土魯:吐蕃語,指士兵。

  [32]繞劄定黃花穀:圍定黃花穀。繞劄,圍。黃花穀,五代時後周征後蜀有黃花穀之戰,其穀在今陝西寶雞市鳳縣東北。此處的黃花穀所指不詳。

  [33]吱哳哳(zh):象聲詞,鳥獸叫聲。

  [34]“急張拘勾”句:指後麵有棍棒追打而慌忙奔逃的獐。急張拘勾,亦作“急張拘諸”、“急獐拘豬”,緊張慌亂貌。元張國賓《薛仁貴》雜劇第三折“堯民歌”:“唬的我心兒膽兒急獐拘豬的自昏迷,手兒腳兒滴羞篤速的似呆癡。”元康進之《李逵負荊》雜劇第二折“叨叨令”:“他這般急張拘諸的立,那老兒一會家便怒吽吽在那柴門外。”捧頭獐,“捧”當作“棒”。棒頭獐即後麵有棒子在追打的獐。

  [35]“赤溜出律”句:跌跌撞撞急走的兔子。赤溜出律,亦作“赤留出律”,急走跌撞貌。今象聲詞有“哧溜”,義同此處“赤溜”。元孟漢卿《魔合羅》雜劇第一折“油葫蘆”:“我與你便急章拘諸慢行的赤留出律去,我則索滴羞跌屑整身軀。”元無名氏《黃花峪》雜劇第一折“油葫蘆”:“唬的那呆呆鄧鄧的麋鹿赤留出律的撞。”決口兔,兔豁口,故稱“決口兔”。

  [36]“戰篤速”句:意思是驚起一些豪豬,它們戰戰兢兢地發抖。戰篤速,亦作“戰都速”、“戰篤索”,形容因驚恐或寒冷而顫抖。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石榴花]:“唬的我意慌張心喬怯,戰都速無了魂魄,軟了身軀。”窣(s)格落,象聲詞,亦作“窣磕”,窸窣作響。

  [37]“咭叭喇”句:意思是喝翻了黑林子裏的老虎。咭叭喇,象聲詞,猶“嘰裏巴拉”。番,即“翻”。黑林郎,黑森林。林郎,亦作“林浪”。元王仲文《救孝子》雜劇楔子:“聽說林浪中一個屍骸,準是我那女孩兒的,俺是看去咱。”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迎仙客”:“見一簇惡林郎黑模糊,不由我心兒裏猛然添愁怕懼。”雕虎,即虎。虎紋似雕畫,故稱。漢張衡《思玄賦》:“執雕虎而試象兮,阽焦原而跟趾。”

  [38]“急迸咯”句:急迸咯,象聲詞,形容風聲。順邊風,不詳所指。

  [39]“幾捧”句:捧,當作“棒”。攔腰鼓,或即腰鼓。

  [40]“濕溜颯喇”句:濕溜颯喇,象聲詞,這裏是模擬雕中箭落在草地上的聲音。雙雕濺血圖,指射落雙雕。唐杜牧《贈獵騎》詩:“已落雙雕血尚新。”

  [41]“呆不鄧”句:意思是呆呆的大河西被唐朝製伏了。呆不鄧,亦作“呆不騰”,發呆貌,猶今言之“呆不愣登”。元李文蔚《燕青博魚》雜劇第四折“攪箏琶”:“為甚麽乾支剌吐著舌頭,呆不騰瞪著個眼腦?”那家們,猶“那家夥”。帶有輕蔑之意。

  [42]打辣酥兒:馬奶酒。見本書第二十八出注[25]。

  [43]無徒:指無賴之輩。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錦上花”:“沒來由遇著無徒,使盡威權。”

  [44]“些娘大”句:些娘大,一丁點兒。也作“些娘小”。娘,口語中表驚異或怨詈之辭。明顧起元《客座贅語·方言》:“南都方言……物之細小者曰些娘。”宋趙師俠詞[蝶戀花](解語花枝):“茶飯不忺猶自可,臉兒瘦得些娘大。”元張可久《齊天樂·湖上書所見》曲:“笑指梅香罵,檀口些娘大。”撇古,也作古撇、憋古,執拗,偏執。見本書第九出注[5]。

  [45]刺蜜:產於鄯善,是駱駝刺的一種分泌物,色如琥珀,呈顆粒狀,似蜜而微甜,味道佳美獨特,還可入藥。刺蜜自漢、晉以來一直作為一種土特產入貢中原王朝,受到王公貴族的青睞。

  [46]省可了咱心煩暑:可以省得我因暑熱而心煩。省可,可以省得。煩暑,悶熱,燥熱。《南史·梁武陵王紀傳》:“季月煩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裏。”此處喻煩躁。

  [47]敢待:將要。元佚名《博望燒屯》雜劇第三折:“大小三軍,擺開陣勢,夏侯惇敢待來也。”

  [48]做不徹:做不徹底,做不到頭。

  [49]不道決撒了嗬:沒料到壞事了。不道,不料。決撒,壞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旦怒叫)紅娘!(紅做意雲)呀,決撒了也!”

  [50]“有日”句:意思是終有一天和你大戰幾場。有日,等哪天。打幾陣戰河西得勝鼓,即大戰幾場。得勝鼓是民間的一種大型吹打樂器表演。傳說武王伐紂時,紂王布群牛陣與武王決戰,薑子牙命工匠做多麵大鼓,組成鼓隊,藏在軍中。戰鬥打響,牛群將近,鼓隊衝出,大鼓齊鳴,聲如巨雷,群牛受驚嚇,反轉衝入紂王軍中,紂王軍兵不戰自亂,武王得勝。得勝鼓因而得名。現江西萬載縣民間尚有頗具特色的得勝鼓表演。

  [51]嘴骨都:亦作“嘴盧都”,撅著嘴,表示生氣。元喬吉《金錢記》雜劇第二折“滾繡球”:“鎖春愁楊柳煙,對著的都是些嘴骨都乳鶯嬌燕。”

  [52]郎主:即“狼主”,古代北方民族對其君主的稱呼。突厥係民族和蒙古人(屬阿爾泰民族)皆以狼為圖騰,東胡(阿爾泰民族的另一支)也敬畏狼。據史載,高車民族(屬突厥係)認為自己是一匈奴公主與一匹狼的後代,烏孫的祖先則傳說是一個棄嬰與母狼“阿史那”(意為“蒼色的狼眼”)的後代。以此推之,匈奴可能也有狼祖神話,但未見記載。這裏是泛指君主或首領。

  評析:

  這一出講大小河西收到大唐使臣的詔書,先後臣服;吐蕃部前來搔擾,聽說此事後,雖欲興兵,但有唐軍斷其後路,亦無可奈何。李益的策略得見成效。本出從側麵烘托出李益的才能,豐富了人物形象。也為下文盧太尉對他欣賞有加提供了一個依據。

  就全劇情節而言,這一出實際是“過場戲”,所以有些場景一帶而過,如大小河西收到詔書表示臣服的場景,隻做簡單交代。這並不等於說邊關之事如此易如反掌。

  本出戲中出現了大量北方少數民族日常語言和地名、風物,其“蒜酪味”更加濃重。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