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三章 她依然關心著時代的進步——近訪黃宗英

  周明

  甲午年正月初三,在上海的霏霏細雨中,我又一次走進延安西路的華東醫院住院部看望病中的黃宗英。

  如今已屆八十九歲高齡的黃宗英,近年由於老年病纏身,在此已住院五年。盡管年事已高,但她精神依然煥發,給人的印象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路清晰。她人雖住院,依舊天天讀書看報。她的病房窗台上堆了幾摞書,有朋友送的,也有新買的。有時忽然想起一段往事,便落筆成文。這幾年她在《新民晚報》上發表好多篇散文隨筆。有老朋友讀了她的文章後驚訝地說,這哪裏像八十多歲的人寫的,文章還是那麽樂哈哈,生動、可親!她說,不寫怎麽行呢?我說,你住院就專心治病,怎麽又寫了那麽多文章?

  最近我又高興地讀到了她洋洋灑灑一萬多字的回憶錄——《命運斷想》。這篇文章真實記述了黃宗英前半生的演藝生涯、愛情、婚姻、寫作的人生經曆。文章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悲涼,也有歡樂。坎坷的經曆,豐富的人生,拚搏的精神,構成她精彩的人生。

  因為是新春佳節,一些朋友紛紛打電話向黃宗英問候,祝願她專心療養,早日康複。在她住院的這幾年,每到年三十,兒女們就會從四麵八方趕回上海,接她到醫院附近吃一頓團圓的年夜飯。今年也如此,這讓她感到十分寬慰。

  在病房,我和黃宗英談起《命運斷想》。我說你在住院,還能寫出這麽長的文章?她說住院了,才有時間回憶過去,才能對以往有個思索、思考。這篇文章經由文學評論家李炳銀在他主編的《中國報告文學》雜誌發表後,反響熱烈。於是,我在她病房裏撥通了炳銀的電話,黃宗英高興地說:炳銀,好久不見,我想你們大家了!謝謝你發了這篇文章。炳銀在電話中也表達了報告文學界作家朋友們對她的掛念。放下電話,黃宗英眼圈濕潤了,我想,這時她一定想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想到了那個時期活躍在報告文學戰線的包括她在內的那一批作家朋友們:徐遲、劉賓雁、柯岩、理由、陳祖芬、魯光等等,想到了他們那一代報告文學作家們取得的輝煌的成就!當時,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風起雲湧,日新月異,新的事物、新的人物不斷湧現,不少有誌於改革開放的開拓者、創業者閃現在改革這個中國的大舞台上,大大激發了作家們投入現實生活的熱情,相繼出現了一批又一批記錄時代風雲、反映百姓心聲的報告文學作品。當時有些報告文學轟動一時,幾乎家喻戶曉。如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劉賓雁的《人妖之間》、黃宗英的《大雁情》、理由的《揚眉劍出鞘》、張鍥的《熱流》、柯岩的《船長》、陳祖芬的《祖國高於一切》、魯光的《中國姑娘》、程樹榛的《勵精圖治》,楊匡滿、郭寶臣的《命運》等等,以及隨後黃宗英的影響深遠的《小木屋》,都是引起社會關注的作品。這些作品大都是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焦點、熱點問題,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接地氣,因而顯示了報告文學獨特的積極作用。

  那個時候的黃宗英幾乎每年有大半年奔波於祖國的天南海北,采風、采訪、寫作,幾乎馬不停蹄。有時為了尋訪一個采訪對象,她跋山涉水,不辭辛苦,不懼危險。為了潛心研究有關的專業資料,熟悉采訪對象的專業知識,她還要抽出時間沉下心去請教去思考。為了寫報告文學《小木屋》,她克服種種困難,三次進藏,和作品的主人公——生態學家徐鳳翔同吃同住同勞作,甘苦與共,這使她寫出的《小木屋》格外真實、生動而親切感人。

  黃宗英就是這樣,她每采訪和寫一個人物,便會同對方打成一片,成為知心朋友,甚至一直關注著所寫人物的命運。比如她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曾多次去河北省寶坻縣采訪三個下鄉知青。當時寶坻縣有兩個全國知名的知青先進人物:大中莊公社的張秀敏,司家莊燕子隊的邢燕子。黃宗英在寶坻農村同她們生活了一個多月後,收拾行李準備打道回府時,縣委宣傳部部長老楊卻對她說:我們寶坻還有一個姑娘,鄉親們都說她特別。黃宗英一聽“特別”,這引起她的興趣,不知怎麽個“特別”,決定留下來去看看。哪料,一見到二十歲的北京姑娘侯雋,她就十分喜歡,及至以後在同其朝夕的相處中,她了解了她的“特別”在於安心紮根農村,立誌建設新農村,隨後她在所寫的《特別的姑娘》中充分描寫了侯雋的動人事跡。

  一九六四年,黃宗英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了一篇報告文學《小丫扛大旗》,寫的是寶坻“鐵姑娘”張秀敏。我有幸擔任該篇作品的責任編輯。在上海湖南路八號她家裏,趙丹、黃宗英,我們三個圍桌而坐,熱烈討論《小丫扛大旗》的初稿。趙丹有時發表一些不著邊的意見,說這裏應該怎麽改,那裏應該怎麽寫,黃宗英認為趙丹偏激,就在桌子底下用腳踢打趙丹暗示他少出餿主意,客觀點。趙丹不服,還大聲說:百家爭鳴嘛,我這也是一家之言啊,對,你就吸收,不對,權當耳旁風。我們從細節描寫到章節安排都作了縝密的討論,當然主要還是聽黃宗英的,因為她從生活中來,她希望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那種氣氛讓我至今難忘。她寫寶坻幾個知青姑娘的報告文學,當時很有影響,她也用這些作品向周恩來總理作了匯報。有一次,周總理在一個座談會上說:我知道寶坻三個知青姑娘,還是宗英同誌告訴我的。

  哦,我記得還有一次,八十年代中期,《人民文學》想邀請黃宗英去廣東深圳采訪,為刊物寫一篇反映特區新麵貌的報告文學。編輯部派我到上海去約請,可能是由於那幾年黃宗英離開上海,離開家,奔波於四麵八方,很少在家,我去商談時,趙丹也在座,他表示不同意,說:宗英整月整月地在外麵跑,寫報告文學,連家都不回了。她這才從四川回來呀,哪能又出去,歇也該歇歇。趙丹言之有理,可我任務在身,因此我懇求阿丹說:就一個月,一個月可好?一個月後我送她回上海。趙丹撲哧一聲,笑了。於是他認真地說:那就借你一個月,你要給我打個借條哦。我真的打了個借條。那時黃宗英真的是不停歇地追蹤采訪一個又一個人物,然後一個又一個把他們的事跡寫出來,神州大地的改革者、開拓者的事跡和精神傳遍天下,鼓舞和激勵著無數的讀者!

  就是這樣一個黃宗英,這樣一個曾經馳騁於中國文壇的作家黃宗英,在文學的園地辛勤耕耘了大半輩子,如今卻因勞累過度病倒了,而且一病就是五年。即使在醫院裏,在病床上,她依然關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展,民族的興旺,還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堅持寫作。她說:不寫怎麽行!有好多事情忘不了啊!如她所言:一息尚存,征帆不落!

  原載《中國文化報》2014年2月12日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