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藤虎次郎,號湖南,京都大學教授,曾任《朝日新聞》主筆,著名漢學家。他與王國維的學術交往,深入到共同研究甲骨文的領域。辛亥革命以後,內藤力勸羅振玉、王國維東走日本。他本人早就曾來華訪問過劉鶚,是日本學者中最早對甲骨文有研究的學者之一。後來,王國維考定王亥為殷之先公,內藤虎次郎亦寫過《王亥》一文。王國維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文中指出:“博士亦采餘說,旁加考證,作《王亥》一篇,載諸《藝文雜誌》,並謂:‘自契以降諸先公之名,苟後此尚得於卜辭中發現之,則有裨於古史學者當尤巨。’餘感博士言,乃複就卜辭有所攻究,複於王亥之外,得王恒一人。”這樣的相互切磋的學術友誼,實屬難得。據郭沫若《卜辭近纂》記述,他見到京都大學考古學研究室藏甲骨四五十片,內藤湖南博士二十餘片,故富岡謙藏氏七八百片。內藤虎次郎生於丙寅年,比王國維年長十歲。在研究甲骨文的學者中間,他可算是日本老一輩的漢學家。
王國維定居京都之後,與內藤虎次郎等一批學者相處,有詩雲:“閭裏尚存唐舊俗,橋門仍習漢遺經。故人不乏朝衡在,四海相看竟弟兄。”
1917年內藤虎次郎與富岡謙藏同來參觀甲骨文的出土地。王國維很重視內藤來華的事。1917年10月,他告訴羅振玉:“湖南博士行程,先魯次湘,然後入燕,則似尚須有所觀察乃定宗旨也。”過了一個星期,王國維又告:“湖南明後殆可抵滬。”不久,預料未果,王國維又寫信說:“湖南尚未來,豈在齊魯又有勾留耶?”期待殷殷,躍然紙上。內藤虎次郎去上海,是由水路從青島直抵上海的。他到了上海又拜訪王國維,所以,王國維說:“飆輪直抵黃歇浦,回車陋巷叩蓬戶。”王國維寫了《海上送日本內藤博士》一詩記盛:“西來長揖八神主。翩然遊戲始齊魯,陟登泰山睨梁父。摩挲泰碑溯三五……送君西行極漢滸,遊目洞庭見娥女。北轅易水修且阻,困民之國因殷土。”可見,內藤虎次郎到了上海後擬再西行去河南看殷墟。在上海期間,王國維還介紹內藤虎次郎會見沈曾植等人,並作翻譯。其詳細的日程如下:“渠等自青島行登泰山,謁孔林,濟南、金陵又複小住,故至今日始行。……今日同往訪遜老,但談學問,不及他事。明日往劉翰怡觀書,後日遜,約晚餐,當可暢談。”內藤虎次郎與富岡謙藏回國不久,富岡謙藏英年早逝,王國維甚為悲痛,賦詩《哭富岡君》:“親知聚散成流水,文獻凋殘到異方。豪氣未應澆酒去,奇書須遣鑿楹藏。”
內藤虎次郎與王國維在學術上相知甚深,頗有共鳴。1918年9月,王國維告訴羅振玉:“內藤博士有欲延維至大學之意,蓋出於相慕之真意。渠於近數年,維所作之書無不讀者,且時用維說,但雖有此意,亦未必能通過耳。”這件事最後沒有獲得成功。
內藤虎次郎有一次赴歐進行學術訪問的機會,特致函說:“靜安先生:大雅不相聞久矣。春間所賜大作一再捧讀,多聞所未聞,獲益實大。弟遊歐之役,頃方成裝,以七月六日上舟矣。臨發,豹軒博士有見送七律二首,君山、雨山諸友皆有和章。弟亦漫成二律,今謹呈覽。不知吾兄亦可賜和否?但弟不願吾兄拘於豹公原韻,隻能為弟作五七言長古一篇,以壯行色,至禱至禱。糎印一篇附上,亦係倚裝率作,幸刪正之,從此數月,雲濤萬裏,通問惟艱。耑希為道保重。弟虎頓首。”內藤還在信後說明:“弟本年內在英法兩都,若能賜函,請寄倫敦日本大使館轉交弟可也。”
1924年7月20日,京都學者送內藤虎次郎時,鈴木虎雄贈七律。之後,內藤虎次郎的學生神田信暢即席吟七律六首,作為送行。這六首詩,神田也抄寄給王國維,希望有所指正。末章是“觀風采樂向天涯,嗟我此行難得隨。灑酒離亭殘雨暮,臨風還唱柳枝詞”。這就是記述日本學者在鴨涯旗亭送行之盛情的。
內藤虎次郎賦詩三首留別諸友。他將這三首都寄給王國維,希望王也能賦詩一首,以便結集出版。內藤的詩可舉一首為代表,《將赴歐洲留別諸友用豹軒博士見送詩韻》:“不願神仙臥白雲,平生樸學愧方聞。爭傳鹽澤墟中牘,快睹沙州石室文。三保星木通貢利,八觀輪跡慨瓜分。歸來四庫重編日,欲把黃金鑄叔君。”
內藤虎次郎專心學習,平時寫信不多。王國維稱他“性疏懶甚,永不肯作書”。1925年內藤虎次郎花甲之壽,王國維於1925年9月寄《西遼都城虎思斡耳朵考》一篇,加入祝壽論集。王國維《觀堂集林》出版以後,首先想到的是送給內藤虎次郎。
王國維突然去世的消息傳到日本,內藤虎次郎十分悲痛,成為日本學者悼念王國維的組織者。內藤虎次郎是與王國維友情最深的日本學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