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重視古代文化遺產

  自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怎樣對待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正確解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和激進的文化人反對封建文化,批判複古派,無疑是正確的。可是,由此卻導致了全盤否定古代文化遺產的傾向,並認為古書有毒,青少年應少讀甚至不讀古書。林語堂早年也曾持此種看法。

  到了這時,林語堂對古代文化遺產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在《煙屑》一文中表示最愛看佛老孔孟莊等“極上流書”,並在《古書有毒辯》一文中對古書問題談了頗為精當的看法。他不否認古書中有不好的東西,如“義俠小說之毒一,在提倡忠孝節義”,“言情小說之毒二,在讀者學寶玉的好吃女人胭脂”,“詩文小品之毒三,在吟風弄月”。但他並不認為凡古書都有毒,更不是隻有毒,否則:“胡適之早已中毒,梁任公早已瘋癇,周作人、周樹人早已七孔流血,鄭振鐸、傅東華雖未能撰著《中國小說史略》,抄抄唐宋傳奇,毒雖未深,亦當呻吟床褥矣!”他還進一步指出:“古書誠不能無病,現代人也不能單看古書,這何消說,但一見古書,便視為毒品,未免有點曬不得太陽吹不得野風的嫌疑罷。現代人貴能古今,難道專看什麽斯基譯作,讀洋書,說洋話,打洋嚏,撒洋汙,史記漢書不曾寓目,詩經左傳一概不識,不也是中洋毒嗎?中國用得著這種讀書人麽?這樣讀書,不是洋書也有毒麽?所以毒不毒,在人善利用他是非鑒別的聰明,不是把古書束之高閣,便可自謂清白身體。”他甚至表示:“古書有毒,也讓他們嚐嚐;西書有毒,也讓他們嚐嚐。”顯然,他認為問題不在於可以不可以看古書,重要的是要具有鑒別和分析的眼光。這樣的看法,無疑是對的。

  基於這樣的認識,林語堂對當時翻印古籍予以充分的肯定。他曾搜集新印的大批古籍,並撰寫了《翻印古籍珍本書》一文。該文先是指出“翻印古書,成本甚輕而利潤不薄,書賈與讀者雙方便宜,且因此使古書普及流通,確實是一件好事。……其間接影響於我國文化也非同小可”。然後,分“大書局之翻印古書”、“一折書”、“印行中國文學珍本叢書及國學珍本叢書”和“國學名著,浮生六記全集”等四部分,分別對新印的各種古籍作了評論。

  在“大書局之翻印古書”中,他稱讚“前商務書館出四部叢刊,中華書局出四部備要,其功未嚐不偉”,開明出版的《廿五史補編》“確為學界一大貢獻”,商務出版的《叢書集成》“嘉惠士林,厥功不小”。在“一折書”中,他認為“翻印一折書者功德無量”,“誠便宜之至”,有利於讀者大量購讀。他做了統計,買上《曼殊小說集》、《飲冰室全集》、《孟子集注》、《隨園詩話》、《陶庵夢憶》、《浮生六記》、《曾文正公集》、《絕妙好詞》、《白香詞譜》、《鄭板橋集》、《龔定庵集》、《篤素堂集》、《今古奇觀》、《儒林外史》、《徐霞客遊記》、《虞初新誌》、《明清十大名人尺牘》、《李笠翁曲話》、《桃花扇》、《紅樓夢》、《粉妝樓》、《孟麗君》、《經史百家什抄》、《十八家詩抄》等廿八部書,隻需3.11元。而這麽多的書,已夠人們“自修國文兩年了”。在“印行中國文學珍本叢書及國學珍本叢書”中,他認為上海雜誌公司印行的“中國文學珍本叢書”和中央書店印行的“國學珍本叢書”,都是明末清初珍本,“於中國文獻上,有特別貢獻”,“明末清初之文學,從這兩部叢書可略窺一斑了”。在“國學名著,浮生六記全集”中,他則對世界書局印行的《諸子集成》及國學名著各集,給予好評,並指出《浮生六記全集》是“偽托”。

  可見,林語堂不僅十分重視重新印行古代文化書籍,而且對許多國學著作也是頗熟悉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