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三節 以科研促教學——元明清文學教學和改革芻議

  關於元明清文學的教學,現行幾種通用的文學史,大都按朝代講述。以明清為例,則先講明代小說、戲劇、詩文,接著講清代小說、戲劇、詩文。這樣的講授往往把文學史搞得支離破碎、線索不清;而且由於未能突出重點而麵麵俱到,以至事倍功半,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多年的教學科研實踐,我有以下幾點較為深刻的體會。

  一、教是為了不教,授學生以治學的方法

  元明清文學是一個十分寬廣的領域,要了解它,是很不容易的。但由於教學的需要,又不得不思考有關的問題。朱光潛先生關於治學的一段話,給我以有益的啟示。他說:

  每逢青年朋友們問我怎樣學美學時,我總是勸他們切記毛澤東同誌集中精力打殲滅戰和主攻主要矛盾的教導,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打,不要東竄西竄,浪費精力。我希望青年朋友們不要再蹈我的覆轍,輕易動手寫什麽美學史,美學史或文學史好比導遊書,你替旁人導遊而自己卻不曾遊過,就難免道聽途說,養成武斷和不老實的習慣,不但對美學無補,而且對文風和學風都起敗壞作用。

  我們所麵對的元明清文學,雖然其廣度不能與朱光潛先生研究的美學相比,但要學習它、了解它同樣要采取打殲滅戰的方法。朱先生提出的有關治學的經驗之談,是值得我們仿效的,要做好教學工作,首先自己要治好“學”。一個好的教師,不應老是照本宣科地向學生講述書本知識,而應把學習的方法(對大學生來講,則是治學的方法)傳授給他們。教是為了不教,中小學講究教學方法,高等學校同樣也要注重教學方法。

  二、積極開展科研,必將大大促進教學工作

  高等學校既不同於中小學,又不同於研究機構,但對於每個大學教師來講,在搞好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則是有利於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

  例如元代雜劇的代表作《西廂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流作品,清代小說《紅樓夢》就深受其影響。書中寫到寶玉、黛玉讀《西廂記》,一個讚歎“真真這是好書”,另一個“自覺詞藻警人,餘香滿口”。輪到我要為同學們講《西廂記》了,怎麽講呢?光說“真真這是好書”不行,還得說明為什麽“好”,光說自己有“滿口餘香”的經驗也不行,還得剖析“香”的具體內容,探索“香”的前因後果。這就迫使自己深入“科研”。為此,我寫出了一萬多字的論文《從崔鶯鶯到杜麗娘》,並參加了湯顯祖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

  隨後,我又陸續寫成了《湯顯祖詩歌選評》《蔣士銓與臨川夢》《艾南英及其散文理論與創作》《湯顯祖與洪昇劇作比較論》《玉茗堂四夢與紅樓夢》《虞集及其詩、詞、散曲》《陸王心學與晚明文學》《侯方域散文論》《南洪北孔散論》《聊齋誌異評析四題》等論文,其中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紅樓夢研究》和《戲劇研究》全文複印。在論文寫作的基礎上,我先後出版了《紅樓夢發凡》《湯顯祖綜論》《湯顯祖》《湯顯祖與玉茗四夢》《邯鄲記評注》《牡丹亭評注》等學術專著。這些都是我在搞好教學的同時完成的。中小學教師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先得有一桶水”,在高校,教師若能結合教學搞好學術研究,則有百利而無一弊。

  從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高等學校教師,擔任教學工作是最基本的任務,但教學和科研又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之間有著相互促進的辯證關係。結合教學搞科研是提高教學水平、學術水平的根本途徑。隻有通過科研,才能加深對元明清文學總的特點和重要作家作品的理解,也才能將自己治學的過程、經驗和體會告訴學生,讓他們更進一步去鑽研教材和有關書籍;而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治學(自學)的方法,進而去閱讀、欣賞、分析和研究元明清文學。

  三、經常注意查找教學科研中的“落後麵貌”

  元明清的戲劇和小說,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們常把它們和先秦散文、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相提並論,稱為“一代之文學”,就是在世界文學史上,元明清文學也久負盛名。元雜劇早在18世紀前期就傳到西歐,《竇娥冤》和《趙氏孤兒》是“放之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的傑出作品;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紅樓夢》的研究已經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即便在當前,元明清文學對當代文學和藝術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許多傳統劇目仍在舞台上演出,而《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等小說,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作品。

  但遺憾的是,成就巨大的元明清文學,在高校整個古代文學的教學中,卻曆來不受重視。由於作品太多、太雜,教師上課往往是蜻蜓點水,草草了事,造成了老師不愛講、學生不愛聽的局麵。

  在教學中,我經常注意查找造成各種“落後”麵貌的原因。我認為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處理上,脫離作品的實際、脫離學生的實際、脫離當前的實際,是三個重要的方麵。

  這種情況具體表現在:教學時間太少,無法講深講透;教學內容過分注重文學史的講解,忽視作品的分析;講授局限於幾部名著,許多好的作品沒有涉及;強調講授名著片段,作品的整體教學不夠;過分強調作品思想內容的分析,輕視藝術形式的探討;教材中有些觀點過於陳舊,無法及時體現學術研究新成果等。

  四、教學中的幾點具體做法與教學改革措施

  根據以上狀況,我試圖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一些改革,具體做法有:

  1、以戲劇和小說為主,兼顧詩文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元明清的詩文比起唐宋詩文來說,無疑是強弩之末,而戲劇和小說則處於頂峰階段。所以,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戲劇和小說上,兼顧詩文。在課時分配上,戲劇、小說和詩文講授的時間比例大體為7:3.另外,為了突出戲劇和小說的教學,力圖過渡到不按斷代史講而按文體史講的講授方法,即按戲劇發展史講戲曲作品,按小說發展史講小說作品,按詩文發展史講詩文作品。

  2、以作品分析為主,文學史講述為輔

  元明清戲劇小說,不僅浩如煙海,而且多長篇巨製。但它們的發展主流是清晰的,線索亦是分明的。所以,應改變過去以講文學史為主,講作品為輔的傳統舊套,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具體作品的分析上,以講授作品為主,文學史知識為輔,兩者的時間比例為7:3.當然,根據戲曲和小說的不同情況,比例可以適當變動。例如講戲曲,由於古代戲曲的形式學生比較生疏,為了講好作品,一定的戲曲史知識、戲曲理論的講授是必要的;但小說史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因學生比較熟悉,則可以少講或者不講,教師可以按照時代的先後講述和分析各個時期小說的代表性作品。

  3、講授以傳統名著為主,較好作品亦不應忽視

  元明清的戲曲和小說名著,當然是教學的重點所在。但考慮到學生在中學階段已讀過若幹作品,所以中學學過的篇目,一般不列入教學計劃,而增選一些傳統名著以外的較好作品進行講授。例如戲曲中的《李逵負荊》、《十五貫》,小說中的《鏡花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

  4、講授名著以整體為主,適當穿插片斷

  對於長篇名著,中學都選取片斷進行教學,但對於中文係的學生,如還采取這種辦法,顯然是不行的,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斷章取義”勢必削弱對作品的理解,衝淡他們學習的興趣。實際上,要講好名著,是離不開作品的整體構思的。例如講《西廂記》的藝術特色,就離不開整個戲曲故事情節的分析,具體地說,離不開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夫人之間的矛盾衝突所構成的情節,離不開“許婚”與“賴婚”、“拷紅”與“送別”、“搶親”與“團圓”這三大戲劇波瀾;如若隻選取其中兩折講其大概,《西廂記》的藝術特色就無從可述了。

  5、既深刻剖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又重視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

  光從時代社會的背景、作者生平思想上去分析作品思想內容和人物藝術形象的教學方法,是不利於教好複雜而豐富的文學作品的。例如分析《西遊記》,我們不能用現實主義小說的特點去套孫悟空的形象,簡單地跟現實生活中的階級人物作類比,以致得出孫悟空是什麽農民英雄或市民英雄的錯誤結論;而隻有從作品的藝術形式入手,了解到《西遊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知道孫悟空的形象具有人的性格、妖的本領、猴的特點,才能得出孫悟空是一個具有反抗性的神話英雄,是人民群眾所理想的人物的正確結論。所以,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講授重點可逐漸移到作品的分析和鑒賞方麵,加強對作品思想性、藝術性的論證和評價。

  6、采取講座形式,及時反映學術研究新成果,擴大學生知識麵

  古代文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通過作品和專題的講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遺產有所了解,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精神文明的素養。

  元明清的戲曲和小說,內容豐富,知識淵博,研究精湛,不斷出現新成果,而現行教材跟不上研究的步伐。對於研究動態,學生也隻能零星地了解一些,很不全麵。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多年來我力圖抓住基本知識和學術研究新成果的主要方麵,向學生進行比較係統的介紹。對某些思想內容爭議較大的作品,我在列舉了各種不同觀點後,提出自己的看法,去引導學生繼續研究,擇善而從。例如,我針對元明清文學中“硬塊”——《紅樓夢》,舉辦了“紅學係列講座”,講述了“紅樓夢》研究的典範意義”、“金陵十二釵——美的毀滅”、“王熙鳳和《紅樓夢》的藝術結構”等十多個專題,幫助同學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評價《紅樓夢》,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分析、鑒別和賞析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同學們對於這類講座極感興趣。由於“紅樓夢》講座”的推動,中文係學生中掀起了一股“紅樓夢》熱”。2008年以來,福建省社科聯、福建省圖書館多次邀我作客“東南周末講壇”,講授《紅樓夢與中華文化》、《紅學與人生》等專題。另外,我的學術講座《湯顯祖與牡丹亭》、《閩劇芳華》等,也陸續由福建教育電視台、海峽衛視和福州電視台播出。

  綜上所述,如何以科研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高校教師的自我發展,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學習和研究元明清文學乃至整個古代文學,幫助學生獲得較為係統的中國文學發展史的知識,獲得閱讀、分析、鑒別和賞析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從而提高思想修養、美學修養和語言文學修養,養成大學生的創新素質,促進高等學校的學科建設,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重大課題。本文所談,僅為一得之見,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教正。

  (原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複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編《第一屆全國高校中國古代文學科研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12月,收入本書時題目、正文略有改動)

  §§第四章 書評之頁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