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鼎現”(王引眾上)綠槐風小,正絳台清暇[1],日華低照。巧江山略似人間,立草昧暗憑天道。(生同右相上)且喜君臣遊宴好,南郡偶然邊報[2]。(合)看尺土拳山,寸人豆馬,一樣打圍花鳥[3]。
(見介)[玉樓春](王)吳頭楚尾我家國[4],台殿玲瓏秋瑟瑟。(生)萬年枝上最聲多,報道早寒清露滴。(右)日高風細爐煙直,洞壑朝天天咫尺。(合)諸邦蟻伏盡無虞[5],惟有檀蘿費裁劃[6]。(王)昨日覽奏,檀蘿侵攪南柯郡界。國久無事,人不知兵[7]。右相欲請寡人畋獵龜山,以講武事。不知本朝先世曾有征戰之事乎?(右)有祖宗朝的故事:漢乾封元年,曾在河內人家,千人萬馬,從朝至暮而往來[8]。晉太元中,曾在桓謙之家,披甲持槊,沿幾登灶而飲食[9]。元魏天安元年,在兗州赤黑相鬥,赤者斷頭而死[10]。東魏武定四年,在鄴都黃黑交戰,黃者班師而薨[11]。此吾國征伐之故事也。(王)先朝可有畋獵之事乎?(右)南齊朝,曾在徐玄之家,武士數千,縱橫於花氈之上,不止火獵,兼之水嬉,網罟數百,釣於硯山之池,獲魚數百千頭[12]。此我國畋獵之故事也。(王)獵於龜山者,何也?(右)天上星宿。龜為玄武[13]。以此國家講武,應向龜山。(王)右相言之有理。陪從官員可已齊備?(生)已著司隸校尉臣周弁掌武,處士臣田子華掌文,臣棼與右相段功護駕。(王)這等,就此駕行。(行介)
“好事近”遊踐海西郊[14],擺鸞輿天開黃道[15]。陣旗花鳥,閃開了獸喧禽噪。連天金鼓,山川草木驚飛跳。揀良時,奏旨施行,圍子內聽號頭高叫[16]。
(到介)(王)此所謂龜山乎?上隆法天,下平法地。背有盤文,以法星宿[17]。昔人九月登龜伐黿[18],良有以也[19]。且是豐草茂林,禽多獸廣。長楊上林,可以方矣[20]。分付六軍,大煞手打圍。(眾應領旨介,擂鼓殺介,射作擒虎介,射雁介)
“千秋歲”展弓刀,便有翅飛難道。看紛紛驚彈飛炮。地網天牢,地網天牢。索撞著[21],掘海爬山神道。接著的剽[22],踏著的搗。騎和步,橫叉直鈔。(眾喊介)拿倒穿山甲。(王大笑介)此俺國世仇也[23]。(眾)任你穿山攪,這風毛雨血,天數難逃。
(田)處士臣田子華,文墨小臣,躬逢盛典,謹撰《大槐安國龜山大獵賦》奏上。(王)奏來。(田跪念介)幽哉!大槐安之為國也。前衿龍嶺[24],後枕龜山。龜山者,玄武之精也。西望則有西王母之龜峰焉。東顧則有東諸侯之龜蒙焉[25]。爾其為山也,其上穹窿[26],其中空同[27]。形如巴丘之蛻骨[28],勢似鼇山之頂蓬[29]。草木生其背,禽獸穴其胸。文有河、洛之數[30],武有介胄之容[31]。駙馬都尉臣淳於棼、右丞相段功等仰首歎曰:丕休哉[32]!龜山鬱鬱蔥蔥。吾王不遊,虎兕出於匣外;今日不樂,龜玉毀於櫝中[33]。君王感焉,武功其同[34]。是月也,涼風至,草木隕。鷹擊鳥[35],豺祭獸[36]。君王乃冠通天之冠,被玄袞之袍[37]。佩幹將[38],登華芝[39]。雨師灑道[40]。風伯清塵[41]。因是以左丞侯、右淳侯,率其蟻附之屬[42],若大若小,紛紛蟄蟄[43],乘玄駒而綴步趨者,殆以萬計。金鼓震天,旌旗耀日,雷炮霜刀[44],風矰雨畢[45],周圓而陣於七十二鑽之上[46]。時至令起,人喧物嘩。掛飛猿,跐長蛇。碎熊掌,糜象牙。咀豹文,嘬犀花。髓天雞,腦神鴉[47]。至於雉兔數萬,他他藉藉[48],君王未之顧也。最後得一甲獸,蓋鯪鯉雲[49]。帶穿山之甲,露浮水之嘴,舐啖至毒,不可勝紀。穴於山腹,火而獻之。君王欣然,仰天而嬉曰:龜山有靈,此其當之矣。寡人鄙小,其敢朵頤[50]?蓋茲山以土石為玄殼,以草樹為綠毛,今此之獵盡矣。乃遂收旗割鮮[51],鳴鍾舉酒,凱歌而旋。既醉既飽,微臣授簡作頌[52],獻於座右。頌曰:隆隆龜山,龍岡所蔽。玄玄我王[53],卜獵斯至。非虎非羆[54],曰雨曰霽[55]。服猛示武[56],遺膻去智[57]。願以龜山,卜年卜世[58]。螻蟻微臣,願王千歲千千歲。(王大笑介)妙哉賦也!昔漢武皇見司馬相如《子虛賦》,歎恨不得與他同時[59]。今寡人與子同時,幸哉!
“好事近”一聲驚破紫霞毫,賦就《上林》分曉[60]。堂堂一貌,好個田郎京兆[61]。飄飄,淩雲氣色爭高[62]。駙馬,這田子華才子之文,不可泯滅,可雕刻在金鑲玉板之上,顯的俺國中有人。添故事與龜山榮耀。賞他何官則好?笑子虛烏有,寡人得侍同朝。
右侯,今日之獵樂乎?(右)今日以南柯有警,講武茲山[63],非樂也。臣已於國史之上書了一行。(王)怎麽書?(右)大槐安國義成元年秋八月,大獵於龜山,講武事也。(王)這等,可傳旨:再講武一番。(鼓吹演介)
“千秋歲”演《龍韜》[64],把猛獸似誅強暴,密劄劄做勢兒圍繞[65]。(演介)一點旗搖,看一點旗搖,齊聲殺上,休教流落。鈀兒罩,槍兒照。前頭跳,後頭撲著。就裏把兵機討[66],看臂鷹老手,汗馬功勞。
(王)傳旨眾軍。罷獵回朝。(眾應介)(鼓吹介)
“越恁好”大打圍歸去,打圍歸去,畢崩崩鼓細敲,迸鉦鉦點鐃。齊悉索[67],齊獲鐸[68],唧喳喳玉簫、玉簫。間著匹喇喇笛聲兒嚌嘈嘈唳嘹[69]。翦茸茸翠矟[70],齊臻臻馬道兒立著隊梢[71]。盔纓繳[72],撒袋兒搖[73],一個個把歸鞭嫋嫋。順西風揚疾[74],馬上調笑。(傳旨趲行介)
“前腔”灑風塵故道,風塵故道。呆咍咍狡獸挑[75],喘籲籲想逃。狗兒載,鷹兒套,洬泠泠樹梢[76]。蘸著濕漈漈獸巢兒暫蕭條這遭。鬧炒炒氣淘,打孩孩順哨兒前喝後邀[77]。觀禽貌,揣獸膘,猛說山川小[78]。有這些殺獲[79],不算窮暴[80]。
(右)奏知俺王,已到都門了。
“紅繡鞋”聽諸軍肅靜羅唕[81],羅唕。賀君多得腥臊,腥臊。有分例[82],大賞犒。毛赤剝,肉生燒。沾老小[83],祭槍刀。
“尾聲”倚長空秋色打圍高,暗藏著觀兵演哨。(眾)願萬萬歲龜山鎮國寶。
(王)國家大閱禮成,駙馬中宮留宴。右相可陪眾國公王親以下,賜宴槐角樓,商議南柯一事。(眾應介)
曾濟齊師學陣圖[84],千人萬馬出郊墟。
吾王所饌能多少,一獵歸來滿後車。
注釋:
[1]清暇:清靜安閑。亦指清閑之時。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解元,趁此清暇,好歹多飲幾杯咱。”
[2]邊報:舊時邊境地區向朝廷匯報情況的文書。
[3]打圍:打獵。因須多人合圍,故稱。
[4]吳頭楚尾:指古豫章(今江西省)一帶。其地位於春秋吳的上遊,楚的下遊,故稱。宋黃庭堅《謁金門戲贈知命》詞:“山又水,行盡吳頭楚尾。”
[5]無虞:沒有憂患,太平無事。
[6]裁劃:考慮,打算。
[7]兵:軍事,戰爭。
[8]“漢乾封元年”四句:晉崔豹《古今注問答釋義》:“牛亨問曰:‘蟻名玄駒者何也?’答曰:‘河內人並河而見人馬數千萬,皆如黍米,遊動往來,從旦至暮,家人以火燒之,人皆是蚊蚋,馬皆是大蟻,故今人呼蚊蚋曰黍民,名蟻曰玄駒也。’”“乾封”為唐高宗年號,漢無。
[9]“晉太元中”四句:宋劉敬叔《異苑》:桓謙,字敬祖,太元中,忽有人皆長寸餘,悉被鎧持槊,乘具裝馬,從埳中出,遊走宅上,數百為群,部陣指麾,更相撞刺。馬既輕快,人亦捷能。能緣幾登灶,尋飲食之所。或有切肉,輒來叢聚。力所能勝者,以槊刺取,逕入穴中。蔣山道土朱應子令作沸湯澆所入處,因掘之,有斛許大蟻死在穴中。太元,東晉孝武帝年號。
[10]“元魏天安元年”三句:事見《魏書靈征誌》。
[11]“東魏武定四年”三句:事見《古今五行記》。
[12]“南齊朝”九句:見《太平廣記》引《纂異記》。
[13]龜為玄武:玄武是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其形為龜,或龜蛇合體。
[14]遊踐:猶遊蹤。
[15]黃道:地球一年繞太陽轉一周,我們從地球上看成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太陽這樣移動的路線叫做黃道。古代曆法家以為黃道日子是吉日,作事相宜;黑道日子是凶日,作事不利。
[16]號頭:號角的別稱。
[17]“上隆法天”四句:賀述《禮統》雲:“神龜之象,上圓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盤法丘山,玄文交錯,以成列宿。”法天即效法自然和天道。
[18]九月登龜伐黿:《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
[19]有以:猶有因。有道理;有規律。
[20]方:等同;相當。
[21]索:盡;空。
[22]剽:割殺。
[23]世仇:累世的仇人,也指累世的冤仇。
[24]前衿:上衣、袍子等前麵的部分。這裏意指龍嶺可作為大槐安國屏障。
[25]龜蒙:龜山和蒙山的並稱。均在山東省境內。二山連續,長約八十餘裏,其西北一段名龜山,東南名蒙山。《詩魯頌閟宮》:“奄有龜蒙。”毛傳:“龜,山也;蒙,山也。”因山在魯國,故曰東諸侯。
[26]穹窿:中間隆起,四周下垂貌。常用以形容天的形狀。這裏形容山高大貌。
[27]空同:虛無渾茫。
[28]蛻骨:脫骨。本句意思是它形狀像巴地山丘間大蛇的遺骨。據《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29]鼇山之頂蓬:據《列子湯問》言海上有五山,其根互不相連,天帝命十五巨鼇舉首負戴之,五山乃峙布而不沉。
[30]河、洛之數:指河圖洛書。古代儒家關於《周易》卦形來源及《尚書洪範》“九疇”創作過程的傳說。《易係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黃河。洛,洛水。據漢儒孔安國、劉歆等解說:伏羲時有龍馬出於黃河,馬背有旋毛如星點,稱作龍圖。伏羲取法以畫八卦生蓍法。夏禹治水時有神龜出於洛水,背上有裂紋,紋如文字,禹取法而作《尚書洪範》“九疇”。古代認為出現“河圖洛書”是帝王聖者受命之祥瑞。
[31]介胄:甲冑之士。指武士。
[32]丕休:謂極其美善。
[33]“吾王不遊”四句:出自《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這裏並非用《論語》之意。
[34]武功其同:《詩經豳風七月》:“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鄭玄箋曰:“其同者,君臣及民因習兵,俱出田也。”
[35]鷹擊鳥:《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孔穎達疏:“謂鷹欲食鳥之時,先殺鳥而不食,與人之祭食相似。”高誘注《淮南》雲:“是月鷹搏鷙殺鳥於大澤之中,四麵陳之,世謂之祭鳥。”
[36]豺祭獸:豺殺獸而陳之若祭。《逸周書時訓》:“霜降之日,豺乃祭獸。”朱右曾校釋:“豺似狗,高前廣後,黃色群行,其牙如錐,殺獸而陳之若祭。”《禮記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獸戮禽。”
[37]袞: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繪有卷龍的禮服。《周禮春官司服》:“享先王則袞冕。”
[38]幹將:古劍名。《太平禦覽》卷三四三引《列異誌》載,楚人幹將、莫邪夫婦為楚王鑄雌雄二劍,三年乃成。幹將以誤期自分必死,乃留雄劍囑其妻:若生男,告以劍所在。幹將果被殺。其子長,得客助舍身為父複仇。
[39]華芝:華蓋。帝王或貴官車上的傘蓋,泛指高貴者所乘之車。
[40]雨師:古代傳說中司雨的神。《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41]風伯:神話中的風神。《楚辭遠遊》:“風伯為餘先驅兮,氛埃辟而清涼。”
[42]蟻附:像螞蟻一樣趨集緣附。
[43]蟄蟄:眾多貌。《詩周南螽斯》:“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朱熹集傳:“蟄蟄,亦多意。”
[44]霜刀:雪亮鋒利的刀。杜甫《觀打魚歌》:“饔子左右揮霜刀,鱠飛金盤白雪高。”
[45]風矰雨畢:箭如風,網如雨。矰:係有生絲繩以射飛鳥的箭。畢:古時田獵用的長柄網。《莊子胠篋》:“夫弓弩畢弋機變之知多,則鳥亂於上矣。”
[46]鑽:特指鑽刺龜甲並以火灼以卜吉凶。古人鑽刺龜裏甲,並以火灼,視其裂紋以斷吉凶。《荀子王製》:“相陰陽,占祲兆,鑽龜陳卦。”
[47]“掛飛猿”八句:指射殺或擒獲獵物。跐:踏;踩。嘬:一口吃下去,吞食。髓、腦都用如動詞,取其髓、腦之意。
[48]他他籍籍:縱橫錯雜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不被創刃而死者,他他籍籍,填坑滿穀,掩平彌澤。”李善注引郭璞曰:“他他籍籍,言交橫也。”
[49]鯪鯉:穿山甲。又名龍鯉、石鯪魚。《楚辭天問》“鯪魚何所”漢王逸注:“一雲鯪魚,鯪鯉也,有四足,出南方。”
[50]朵頤:鼓腮嚼食。柳宗元《遊南亭夜還敘誌七十韻》:“朵頤進芰實,擢手持蟹螯。”
[51]割鮮:割殺畜獸。《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騖於鹽浦,割鮮染輪。”呂向注:“鮮,牲也。謂割牲之血染於車輪也。”
[52]授簡:給予簡劄。謂囑人寫作。語出南朝宋謝惠連《雪賦》:“梁王不悅,遊於兔園……授簡於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53]玄玄:深遠貌;幽遠貌。
[54]非虎非羆:《六韜文師》載:文王將往渭水邊打獵,行前占卜,卜辭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彲,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遣汝師以之佐昌。”果遇太公於渭水之陽。後因以“非羆”為老而遇合之典。
[55]曰雨曰霽:《尚書洪範》:“乃令卜筮,曰雨,曰霽。”孔傳:“龜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
[56]服猛:謂降服凶猛之敵。《禮記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57]遺膻去智:遺膻謂不慕貸利,不與百姓爭利。《莊子徐無鬼》:“蟻慕羊肉,羊肉膻也。”去智意謂不苛擾百姓。《管子》:“君子恬愉無為,去智與故。”
[58]卜年卜世:《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此指祝願槐安國運與龜山一樣長久。
[59]“昔漢武皇”二句:語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60]《上林賦》:指司馬相如《上林賦》。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相如《上林》,繁類以成豔。”
[61]京兆:官名。漢代管轄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職權相當於郡太守。後因以稱京都地區的行政長官。田子華後來做南柯司農,代理太守。
[62]“飄飄”二句:《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說,飄飄有淩雲之氣,似遊天地之間意。”
[63]講武:講習武事。《國語周語上》:“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韋昭注:“講,習也。”
[64]龍韜:太公望兵法《六韜》之一。泛指兵法、戰略。唐錢起《送崔校書從軍》詩:“寧惟玉劍報知己,更有《龍韜》佐師律。”
[65]密劄劄:稠密的樣子。
[66]“就裏”句:就裏,個中;內中。《隋書禮儀誌七》:“開皇中,就裏欲生分別,故衣重宗彝,裳重黼黻。”兵機,用兵的機謀;軍事機要。
[67]悉索:象聲詞。
[68]獲鐸:喧鬧,慌亂。
[69]唳嘹:形容聲音響亮而淒清。《天雨花》第十六回:“隻見天邊一群鴻雁,自南而北,唳嘹高飛。”
[70]矟:《六十種曲》本《南柯記》誤作“稍”,據萬曆本改作“矟”。矟,古代兵器。長矛,槊。
[71]齊臻臻:整齊貌。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齊臻臻鴈行班排,密匝匝魚鱗似亞。”
[72]繳:纏繞;扭轉。
[73]撒袋:盛弓和箭的袋。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二折:“左右,與我拾將那枝箭來,插在我這撒袋中。”
[74]揚疾:謂大吵大鬧。金元方言有“暢叫揚疾”、“暢叫揚疾”,“唱叫”,吵鬧之意。“揚疾”猶嚷唧,亦吵鬧之意。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三折:“我可也不和你暢叫揚疾,誰共你磕牙抖嘴。”亦省作“暢叫”。
[75]咍咍:歡笑貌。明高濂《玉簪記南侵》:“我這裏笑咍咍把弓刀整。”
[76]洬泠泠:模畫聲音。洬:象聲詞。形容細小的摩擦聲。泠泠:形容聲音清越、悠揚。
[77]打孩孩:即金元方言“台孩”,形容器宇軒昂,精神煥發。
[78]猛:別,不要。
[79]殺獲:斬殺捕獲。漢班固《西都賦》:“覽山川之體勢,觀三軍之殺獲。”
[80]窮暴:窮困;貧寒。
[81]羅唕:騷擾;吵鬧。
[82]分例:常規。
[83]沾:通“覘”,觀看;觀察。《禮記檀弓下》:“我喪也斯沾”。鄭玄注:“沾,讀曰‘覘’。覘,視也。”
[84]曾濟齊師學陣圖:《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司馬穰苴曾為齊景公抵抗燕晉的侵略。後人編有《司馬穰苴兵法》,此處借以說明槐安國圍獵正是演練陣法。
評析:
本出寫槐安國君臣前往龜山畋獵演武之事。蟻王得知南柯遭檀蘿國侵攪,便聽從右相的建議,以田獵之名往龜山演陣練兵,駙馬淳於棼、右相段功、司隸校尉周弁、處士田子華皆侍從之。
全出由九支曲子組成,開頭以“寶鼎現”曲寫槐安國君臣商議舉行畋獵事宜,右相段功陳述蟻國曆來征戰與田獵之事,“南郡偶然邊報”,“諸邦蟻伏盡無虞,惟有檀蘿費裁劃”、“畋獵龜山,以講武事”等語,點出了畋獵的目的在於備戰,並曆數“漢乾封元年”、“晉太元中”、“南齊朝”、“元魏天安元年”、“東魏武定四年”等螻蟻征伐畋獵之事,以為借鑒仿效,藝術上多用鋪陳描寫。接以“好事近”與“千秋歲”四支曲子詳細描寫畋獵場景。第一支“好事近”寫打獵的浩大聲勢,兩支“千秋歲”寫打獵中追殺獵物與演陣場景:“接著的剽,踏著的搗,騎和步,橫叉直鈔”,“鈀兒罩,槍兒照”,不僅展現畋獵緊張場麵,也說明槐安國兵士的勇猛。在打圍的間隙,作者又從閑處著筆,插入田子華向蟻王上《大槐安國龜山大獵賦》一段,使本出情節張弛相間。賦中極盡鋪排之能事,引經據典,借畋獵歌頌太平盛世,給蟻王打獵增光添彩,烘托出蟻王對文治武功躊躇滿誌的歡心。“越恁好”至“尾聲”四曲則寫打圍歸去情景,既有滿載而歸的喜悅,更包含湯顯祖對此時大槐安國君聖臣賢,與民同樂的和平景象的歌頌,最後,曲終奏雅,再以“暗藏著觀兵演哨”將這次備戰的主題點出。結尾以國王與身邊大臣商議南柯一事,既回應開頭南柯被擾之事,也為第十七出《議守》中淳於棼升任南柯太守作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