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度即測量的正確性,指測驗或其他測量工具確實能夠測得其所欲測量的構念之程度。測量的效度越高,表示測量的結果越能顯示其所欲測量內容的真正特征。一個測量若無效度,則無論其具有其他任何要件,也無法發揮其測量功能。因此,無論選用標準測驗或自行編製測量工具,都必須審慎評估其效度,詳細說明效度的證據。測量的效度通常以測驗分數與其所欲測量的特質之間的相關係數表示,與信度係數一樣,其數值大小反映程度上的不同,而非全有與全無的差別,故效度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106]。從內容來看,效度的評估有三種不同的模式,從測量的內容與範圍來著手的內容效度;從外在標準適配程度的評估模式所發展出的效標關聯效度;以及強調概念含義的構念效度。
內容效度反映測量工具本身內容範圍與廣度的適合程度。本研究各項變量具體指標的提出,都經過了適當的界定和發展過程,包括從概念範疇的確定、以往研究所提出的衡量尺度的綜合、符合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成效的變量建構到通過實地調研實現的調查量表修訂等過程。本研究借鑒了前人研究成果,並請一些學者對研究量表進行了評價,並根據他們的意見對量表進行微調;同時,在調研的過程中,根據不同高校相關部分負責人對此量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調查量表進行了細小的修改。因此,本研究所提出的各項變量以及相應的指標,應該具有相當的內容效度。
效標關聯效度又稱實證效度或統計效度,是以測驗分數和特定效標(Validity criterion)之間的相關係數,表示測量工具有效性的高低。效標關聯效度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效標的選用。作為測量分數有效性與意義度的參照標準,效標必須是能夠反映測量分數內涵與特質的獨立測量,同時也必須是為社會大眾或一般研究者接受的能夠具體反映某項特定內涵的指標。本章的相關效標都具有相關理論文獻支持,其合理性在前文已有大量敘述。在前人很少涉及這個領域的情況下,幾乎沒有現成的評價標準,需要通過實證檢驗來驗證效度。
構念效度是指測量工具能測得一個抽象概念或特質的程度。構念效度的檢驗,必須建立在特定的理論基礎上,透過理論的澄清,引導出關於潛在特質或行為表現的基本假設,並以實證的方法,檢驗測量結構是否符合理論假設的內涵。因子分析是檢驗此效度的常用方法[104]。前文已經對問卷的結構設置、各變量的結構進行了較為清晰的描述,因而該量表應具有相當的構念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