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戰略目標與戰略價值效應的關係
辦學特色具有獨特性、穩定性、持久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實踐證明,高等學校的發展隻有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才能在同行的競爭中凸顯自身價值,才能保持永不衰竭的生機和活力[95]。有學者研究指出:世界一流大學在學科、專業建設和設置上,在人才培養方麵,都是各具特色的。有的以文科著稱,有的以理工出名,有的長於信息,有的精於太空,都以各自的特色譽滿全球。美國高等教育的強國地位就是由諸多這樣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學匯聚而成的[96]。教育部高教司鍾秉林司長也指出:各高等學校要“在各自的層次上準確定位,各按其位,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教育部周遠清副部長曾指出:“各個高校一定要辦出特色,國家需要多種層次、多種類型、多種規格的人才,各個學校實際上也屬於不同的層次和類型,擔負著不同的人才培養任務,具有不同的辦學環境和特長,都應在各自的領域內辦好自己的學校,也完全有能力辦出自己的特色和高水平。”由此可見,特色與水平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不同層次的高等學校有不同層次的水平要求,也就有不同層次的特色要求。對於任何一所高校來說,質量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辦學特色則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靈魂和基石,它決定著學校辦學的品位、層次和成效。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欠發達地區高校必須發揮自身優勢,集中學校的資源,采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發展戰略,實施不同高校、不同地區的梯次發展戰略,形成特色,辦出水平,力爭在某些學科、某些領域獨占鼇頭,增強對區域服務的貢獻,已經成為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承擔曆史重任的戰略選擇。
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正確的發展戰略目標對高等教育質量水平提升、服務貢獻增強及創建一流步伐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要促進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科學發展,就必須確定正確的戰略目標,以利於發展戰略效應的實現和提升。基於上述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a: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目標對高等教育特色質量水平的顯著提升有顯著影響。
假設1b: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的形成對區域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5.2.2 戰略任務與戰略價值效應的關係
戰略效應的取得需要通過戰略任務的完成才能實現。戰略任務可以分解成若幹具體的子任務或更細致的任務。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戰略任務可分解為以下四個子任務:
(1)全麵協調發展。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協調發展既指高等教育內部要做到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也包括各級、各類和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要協調發展;還包括高等教育結構與經濟社會結構要相銜接,高等教育的質量、規模與經濟社會的實際需求要相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要與經濟社會文明進步相互促進。由此可見,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協調發展有豐富的內涵,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與製約。
(2)人才質量提高。綜觀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學的功能因為不同時代的要求而有所拓展,但是其核心功能——人才培養始終沒有變。作為一個社會機構,高校是因為培養人才而存在的。因此,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依賴於教育質量的提高,教育質量的核心則是人才培養的質量。我們要提高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質量,就是要花大力氣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3)特色強化。世界一流大學都十分重視在辦學的實踐中不斷豐富辦學特色的內涵,以提高國際教育競爭力。一所高校的辦學特色反映了它的精神文化的積澱和傳承它的辦學能力和水平。因此,辦學特色是學校生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欠發達地區的高校不應千校一律,而應百花齊放,各有千秋。
(4)科研和服務水平上升。高等教育質量是指高等教育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社會服務三大功能實現的程度(水平),高等教育質量評價也就是對其三大功能實現程度即水平的判定[97]。由此可見,全麵協調發展、人才培養、科研和社會服務水平及特色強化是影響高等教育質量、水平及服務貢獻提高的重要因素。
基於上述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a: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協調發展程度對高等教育特色、質量水平及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2b: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對高等教育特色、質量水平與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2c: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特色強化對高等教育特色、質量水平與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2d: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科研和服務能力對高等教育特色、質量水平及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5.2.3 戰略目標與戰略任務的關係
戰略任務是戰略目標的分解,是詳細的具體的戰略目標。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分解戰略目標,製定明確、詳細的戰略任務,以便於戰略方案的實施。
(1)區域特色顯著。欠發達地區高校肩負著引領區域高等教育特色化發展,推動區域科技創新、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重任。“以區域特色打造辦學特色,以辦學特色贏得比較優勢,必將成為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98]欠發達地區高校的區域特色不僅體現在人才培養模式、學科專業上的特色,而且還體現在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特色方麵。
(2)“兩個一流”。所謂“高水平大學”,必須是有一流的學科、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研究能力和一流的科技轉化能力的大學;必須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精神和能力,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重,能夠獨立解決國家和社會重大發展問題,能為國家和社會未來發展不斷準備知識和人才;大學本身必須是可持續發展的,必須是國際化的,要得到國際公認;人才培養必須注重把知識培養和素質培養相結合[99]。由此可見,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要實現部分高校和部分學科進入國內一流行列,就必須重視人才培養、提高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形成區域特色顯著的辦學模式,並注重區域高等教育結構的協調發展,才能全麵提高辦學質量與水平。
基於上述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a: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人才質量、科研和服務能力等方麵的特色對高等區域特色的形成及質量水平提高有顯著影響。
假設3b: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結構、人才質量、特色強化、科研和服務能力對部分高校和學科進入國內一流行列有顯著影響。
5.2.4 戰略任務與戰略措施的關係
戰略措施是為了實現戰略目標、完成戰略任務采用的各種方式方法、手段。《規劃綱要》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是教育事業的物質基礎。”經濟力量的懸殊,導致經濟欠發達地區在高等教育的投入方麵大大落後於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尤其在一些沒有部屬高校的欠發達地區,地方財政的支持非常有限,中央的支持強度還不夠。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導致人才流失嚴重,教育質量不高,從而嚴重製約了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同時,欠發達地區地方高校由於非中心城市的區位劣勢,對人才吸引力不強。此外,地方高校教學科研條件相對落後,高水平科研平台少,這對人才的發展客觀上造成製約。因此,要解決欠發達地區高校發展的難題,除了中央政府加大投入外,地方政府應承擔更大的責任。(1)要從認識上真正重視高等教育發展,把地方高校發展納入人才培養和經濟發展的大戰略,要舍得投入。(2)國家要對一批地方重點建設的高校予以關注,尤其是高等教育資源要合理配置和布局,一些與地方經濟發展建設相關聯的重大項目應該以地方高校為主去實施。(3)國家以研發項目的方式加大對中西部地方高校重點實驗室和重點科研基地的投資力度的同時,應在人事政策上,在戶口、編製、住房等方麵采用更加寬鬆、靈活的政策和機製,用項目和事業發展吸引人才。(4)財政部、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重點建設體係中,應當考慮設立“國家示範性新建本科院校建設計劃”,或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中拿出一定比例,遴選並重點建設一批示範性地方高校,以此帶動、引領中西部地方高校的發展[100]。
基於上述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4a: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條件保障對高等教育全麵協調發展、人才質量提高、特色強化、科研和服務能力上升有顯著影響。
假設4b: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振興計劃對高等教育全麵協調發展、人才質量提高、特色強化、科研和服務能力上升有顯著影響。
假設4c: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改革創新措施對高等教育全麵協調發展、人才質量提高、特色強化、科研和服務能力上升有顯著影響。
5.2.5 戰略措施與戰略效應的關係
戰略措施,也稱戰略手段,是為準備和實施戰略構想而實行的具有全局意義的戰略保障,是為完成戰略任務所采取的各種全局性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步驟。因此,戰略措施是戰略係統中最關鍵、實踐性最強部分,戰略措施的實施效果與戰略效應密切相關。
(1)條件保障。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影響因素很多,如師資、設備、資金、管理、教學、科研、後勤、校園規劃、學校文化等,可以說高校的各項基本工作中沒有哪一項是對教育質量沒有影響的,從根本上說高校教育質量取決於高校的整體實力。如果一所高校擁有一流的經費保障、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學生、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管理,這樣的學校沒有理由辦不好,教育質量沒有理由沒保障。因此,從長遠來說,要把提高高校的教育質量和其他各項工作聯係起來考慮,從整體上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這是確保高校教育質量的治本之策[101]。
(2)振興計劃。作為全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西部地區地方屬高校為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與科技支撐的任務,還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方麵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因此,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支持,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中華各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科學發展,縮小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和發達地區地方屬高校的差距,統籌好區域間高等教育的協調發展的必要舉措[102]。
(3)改革創新。加速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是提高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質量和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有學者研究指出,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必須深化改革。要深入進行高等教育管理體製、辦學體製和教學科研體製改革,通過改革提高高等學校的教育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中西部地區要通過高等教育管理體製改革,促使部委屬高校更好地同地方高校結合,促使高等學校同科研機構和產業部門結合,更好地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大幅度提高高等學校的辦學效益。在教學改革創新中,中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要注意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自學能力的培養,要進行艱苦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開拓進取精神和創業能力[103]。
基於上述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5a: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條件保障對高等教育特色與質量水平、區域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5b: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振興計劃對高等教育特色與質量水平、區域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5c: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改革措施對高等教育特色與質量水平、區域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本章小結
本章在第2、3、4章的理論基礎、國外發展經驗、戰略環境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概念模型,探討了戰略目標、戰略任務、戰略措施與戰略價值效應之間的關係,提出了一些基本假設。本章提出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概念模型的基本假設。總結如下:
假設1a: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目標對高等教育特色與質量水平的顯著提升有顯著影響。
假設1b: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的形成對區域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2a: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協調發展程度對高等教育特色、質量水平及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2b: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對高等教育特色、質量水平與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2c: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特色強化度對高等教育特色、質量水平與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2d: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科研和服務能力對高等教育特色、質量水平及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3a: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人才質量、科研和服務能力等方麵的特色對高等區域特色的形成及質量水平提高有顯著影響。
假設3b: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的結構、人才質量、特色強化、科研和服務能力對部分高校和學科進入國內一流行列有顯著影響。
假設4a: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條件保障對高等教育全麵協調發展、人才質量提高、特色強化、科研和服務能力上升有顯著影響。
假設4b: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振興計劃對高等教育全麵協調發展、人才質量提高、特色強化、科研和服務能力上升有顯著影響。
假設4c: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改革創新對高等教育全麵協調發展、人才質量提高、特色強化、科研和服務能力上升有顯著影響。
假設5a: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條件保障對高等教育特色與質量水平、區域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5b: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振興計劃對高等教育特色與質量水平、區域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假設5c: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改革創新對高等教育特色與質量水平、區域服務貢獻顯著增強有顯著影響。
§§第6章 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