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2 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內部戰略

  環境分析內部戰略環境分析的目的是確認自己所具有的優勢,認識自己的劣勢,從而更好地發揮內部優勢和克服內部缺點。

  4.2.1 各類高等學校數量、規模和水平狀況

  1999年高校擴招政策推動了我國高教規模的迅速擴張。普通高校數1999—2010年從1071所增至2681所,增長了1.5倍。其中,民辦高校數達到353所,獨立學院已增至323所。

  就高教學生規模而言,其當量和存量都有大幅提升。從學生規模當量來看,普通高校招生數從1999年的159.7萬人增至2010年的661.8萬人,畢業生人數從84.76萬人增至575.4萬人,在校學生數從413.4萬人增至2231.8萬人。擴招以來,在校生的平均增速為16.8%,且頭7年增速高達26.5%。其中,民辦高校、獨立學院和高職院校的在校生比重逐年攀升,截至2010年民辦高校在校生占9.05%,獨立學院占10.81%,高職院校占28.44%。[81]

  近年來,東中西部地區公辦高校、民辦高校(不包括獨立學院)數量都明顯增長,成人高校數量則呈現逐年減少趨勢。從東、中、西部地區公辦高校、民辦高校數量逐年增長的趨勢看,不同區域公辦高校、民辦高校增長速度呈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依次排列的遞減態勢,這既反映了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原有的區域間高等學校布局不均衡的狀況。同時,受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東中西部地區公辦高校數、成人高校數、民辦高校數三者的比例呈現出梯度結構:東部地區為5.94:1.63:1,中部地區為9.41:2.49:1,西部地區為9.51:2.49:1.顯然,公辦高校仍舊是東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主體,中西部地區表現得更為突出。同時,東中西部地區民辦高校數量增長明顯,在整個高等學校體係結構中的比例已明顯提高,東部地區民辦高校占整個區域高等教育中的比例大於中西部地區。

  4.2.2 高教經費投入狀況

  “十一五”期間的前四年(缺2010年數據),中西部地區普通高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為5491.52元,中西部地區年均增長較快的前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為寧夏(39.37%)、四川(23.39%)、新疆(23.09%)、內蒙古(21.32%)、江西(20.86%),但是江西省普通高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年均增長率排在中部地區卻是倒數第二,略高於河南。在中部的7個省份的普通高校每生平均預算內教育經費中,中西部每生平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為5491.52元。其中,江西(3559.51元)、安徽(3709.79元)、湖北(3718.28元)、湖南(3905.57元)、河南(4221.08元)、河北(4278.92元)、山西(4928.37元)分別位居中西部地區倒數第1,3,4,5,6,7,10位。西部的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普通高校每生平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為6334.78元。其中,西部12個地區的名次依次排列:西藏(12337.66元)、寧夏(9125.92元)、青海(8040.80元)、雲南(6432.11元)、內蒙古(5732.03元)、甘肅(5432.98元)、廣西(5415.04元)、新疆(5396.70元)、貴州(5236.16元)、重慶(4710.2元)、陝西(4575.08元),分別位居中西部地區第1,2,3,4,5,6,7,8,9,11,12位。

  “十一五”期間,江西省普通高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比“十五”期間明顯高了很多,但仍然排在中部地區倒數、中西部地區倒數第六位,而且年均增長率處於中西部地區的倒數,位居西部地區倒數第二的陝西省(4575.08元)也比江西省高,可見,江西省普通高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與中西部地區相比顯得捉襟見肘,解決高等教育經費投入問題顯得迫在眉睫。[82]

  高等教育的經費投入不足是製約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瓶頸”。盡管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在近年來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但仍然麵臨著許多新的困難和問題,其中最致命的是教育投入製度的缺陷所導致的教育經費和有效資源投入不足的問題。擴招以來,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需求,欠發達地區高校加大基礎建設資金的投入勢在必行。但由於欠發達地區高校的地位難以與中心城市的大學的地位相比,因此得到社會的重視程度也相應較低,得到政府的資金投入明顯少於其他大學。學校的發展資金除了靠政府撥款外,不少高校不得不走上了貸款的道路,而年複一年的貸款,也就成為壓在這些高校身上的一副重擔。近年來,銀行加大了對高校貸款風險的評估,欠發達地區高校由於地處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貸款的風險明顯較大,得到的貸款也日益減少,資金的短缺必然影響到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4.2.3 師資隊伍狀況

  人力資源是高等學校的戰略性資源,也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更是欠發達地區高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目前,欠發達地區高校麵臨的另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特別是高層次師資力量的明顯匱乏。有資料表明,2001年東部高校教師的研究生學曆比例為34.61%,中部為33.68%,西部則為26.00%,西部比東部低8.61個百分點[83]。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我國欠發達地區在穩定現有人才、吸引高層次人才方麵雖苦苦探索,但收效甚微。目前各個高校都在進行擴招,都十分重視對人才的引進,特別是中心城市的大學和重點綜合性大學,更是在待遇、環境等方麵提供了更為優越的條件來吸引高素質人才,欠發達地區高校在人才的引進上沒有多少優勢可言,這嚴重影響了學校的辦學質量。由於資金的緊缺,不少欠發達地區高校在師資引進上出現了“先熱後冷”的現象,使引進的人才工作不安心,作用發揮不出來。甚至出現人才二次外流的現象。人才“引進難、留住難”的兩難境地,成為學校發展的瓶頸。2005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蘭州大學校長李發伸憂心忡忡地說:“過去10年蘭州大學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可以再辦一所同樣水平的大學。”[84]。蘭州大學絕對不是一個特例,它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成為欠發達地區眾多高校人才流失的一個縮影。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高等教育投資力度的增加,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地區間的差異依然十分明顯。據統計2004年全國專任教師858393人,其中,東部地區390869人,中部地區為292497人,西部地區為175027人。有些地區,如貴州、寧夏、青海和西藏地區,雖然國家每年財力在不斷增加,但是由於人力資源投入嚴重不足,使得這些地區的高等教育水平依然很低。[85]

  4.2.4 生源與就業狀況

  由於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競爭力較薄弱,在生源市場競爭中始終處於不利地位,特別是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這一矛盾更加突出。隨著重點大學、中心城市高校的分步擴招,考生又具有較大的自主選擇權,他們往往選擇那些條件好、名氣大、地理位置優越的學校就讀,以期為今後的就業打下基礎。在這方麵,與重點大學、中心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相比,欠發達地區高校完全處於劣勢。因此,雖然在招生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源卻無法在規定的分數線上滿足,隻有通過降分、補錄的方法來保證錄取人數,生源的質量出現明顯的下滑,這不僅直接影響到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也將影響學校對人才培養規格的提升。此外,由於區域經濟落後地區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社會對人才總量的需求不旺盛,影響高校畢業生在本地區的就業,使高校畢業生的出口不暢。

  4.2.5 管理體製狀況

  高校內部管理製度的建設是高校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內容,是高校依法辦學、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教育管理目標的重要保證。建立健全合法的、規範的、係統的、科學的高校內部管理製度對於保障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提高辦學效率,促進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完成各項教學、科研任務和發展目標有著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對公立高等教育而言,管理體製仍然是國家及教育主管部門集舉辦權、辦學權、管理權於一身,自上而下做出決策並進行管理,學校沒有明確的自主辦學和獨立決策的權力。在高度集中控製下的高等教育係統中,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無法顧及地區、行業、學校發展的差異性,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前提下,往往製訂統一的計劃、統一的政策和統一的發展模式,形成了對欠發達地區弱勢高校利益的製度性損害。規則的製定者與執行者錯位,權利與義務的嚴重分離與失衡,這種明顯的製度缺陷,是導致高等學校自身製度建設僵化、製度創新動力不足的關鍵因素。

  在高校內部管理上,由於學校規模擴大與提升的需要,許多欠發達地區高校的領導長期陷入跑經費、跑項目等諸多具體事務中,很少或基本上沒有時間認真學習和提高,缺乏對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認真研究與思考,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上,仍然沿用老一套的管理製度和方法[86]。而對社會轉軌、教育轉型、學校超常規發展等多方麵帶來的新問題、新情況,隻能依靠領導們的應急決策應對,缺乏長遠的管理目標和管理體製。學校領導事事親為,而基層幹部缺乏管理的自主權和積極性,整體管理效率低、效果差。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