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4 基礎性概念範疇的界定

  在本研究中,“欠發達地區”、“科學發展”、“高等教育”和“發展戰略”等屬核心範疇。為了避免誤讀和消除歧義,有必要對“欠發達地區”、“科學發展”等概念的內涵做出闡析。

  (1)欠發達地區。如果把國家看成是區域的一種形態,那麽欠發達地區這一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概念是指一個國家內部相對不發達的經濟區域。廣義的概念則不僅包括狹義概念,而且還包括全球範圍內相對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如我們通常講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或第三世界地區。本書研究的是狹義的欠發達地區。它是指在特定國家、地區及其組合的國民經濟體係中的某些特定經濟區域:由於地域差異、製度差異和生產力空間配置的非均衡性等原因,這些特定的經濟區域或次級經濟區域同相對發達的經濟區域相比,在經濟發展速度、人均國民收入、勞動生產率、社會文化發育程度、經濟體係的彈性與活力、經濟主體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等方麵,都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作為欠發達地區,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社會經濟特征:①落後性;②二元社會經濟結構;③經濟發展水平低;④社會發育程度低;⑤少數民族聚居;⑥富饒與貧困並存。[13]

  (2)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是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製訂“十一五計劃”要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科學發展觀是在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時期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基礎上,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適應現代化建設,努力把握發展規律、汲取人類關於發展的有益成果,著眼於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解決發展難題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所謂科學發展,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3)高等教育。《實用教育大詞典》將高等教育界定為:“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礎上的各種專業教育。程度上一般分為專科、本科和研究生。教學組織形式有全日製的和業餘的,麵授的和非麵授的,學校形式的和非學校形式的,等等。高等教育一般承擔著培養各種專門人才和開展科學研究的雙重任務。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通常是大學、學院和專科學校。”[14]也有學者認為:“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礎上的專業教育,以培養專門人才為目標,一般全日製本科生的年齡是20歲左右的青年,他們的身心發展已趨於成熟。”還有學者認為:“高等教育是在受完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在國家認可的高等教育機構接受一年以上的專業教育的教育,一般入學年齡在18歲以上。”[15]這些界定方法,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和有益的啟示。筆者認為,高等教育是完成中等教育後的專業教育。其內涵包括: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礎之上的一種專業教育,它是學術性與職業性有機結合的教育,具備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三大職責。

  (4)發展戰略。“戰略”一詞來源於軍事學。在西方,“戰略”一詞來源於希臘字“Stratege”,其含義是“將軍指揮軍隊的藝術”。把戰略作為一個概念並給予明確的定義是18世紀以後的事。德國軍事理論家比洛(1757—1807)是第一個給戰略以明確定義的人,他在《最新戰法要旨》中說:“戰略是關於在視界和大炮射程以外進行軍事行動的科學,而戰術是關於上述範圍內進行軍事行動的科學。”

  1962年,企業曆史學家、企業戰略研究奠基人阿爾弗雷德·錢德勒在《戰略與結構》中把戰略定義為“製定企業宗旨和長期目標,為實現目標選擇行動方案,配備必要資源”。1965年,伊戈爾·安索夫在《公司戰略》中提出戰略計劃的安索夫模型(Ansoff Model of Strategic Planning)。這個模型的核心是簡單可靠的差異分析,弄清楚你所處的位置,確定你希望到達的目標,然後確定為實現目標必須采取的行動。美國哈佛《商業評論》2004年1月號,在“哈佛經典”專欄摘要中介紹了邁克爾·波特的新文章——《什麽是戰略》。在這篇文章中,波特不但對“戰略”意義做了新闡述,而且對“戰略”含義做了新注釋。他說,“戰略”一是“創造一種獨特、有利的定位”,二是“在競爭中做出取舍,其實質就是選擇不做哪些事情”,三是“在企業的各項運營活動之間建立一種配稱”。

  全美最新工商管理權威教材係列,由湯姆森·斯迪克蘭德所著《戰略管理:概念與案例》(第十版)的說法是:“戰略是公司前進的路徑地圖,是公司經營的藍圖;戰略是公司展開業務的一道命令;戰略是一個策略規劃,公司依此建立其對顧客的忠誠度,贏得一個相對其競爭對手持續的競爭優勢。”

  “戰略”一詞,我國自古就有這一概念,是指戰爭全局的籌劃。《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就是世界著名的戰略傑作。毛澤東同誌深刻論述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指出“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局的規律性東西”,“凡屬帶有要照顧各方麵和各階段性質的,都是戰爭的全局,研究帶全局性的戰爭指導規律,是戰略學的任務”。

  Maassen和van Vught曾言:“盡管戰略概念在不斷演變,從一個內涵狹窄的、常規的概念(作為計劃或一套引導和控製活動的行為)到一個寬泛的、靈活的途徑(即將戰略作為行動模式或連續的行動)……但卻並沒有一個意義明確的指標體係來標明‘這就是’戰略,或者相反。”[16]因此,根據本研究的需要,書中對戰略的使用主要指“對重大的、帶全局性的問題的謀劃”,具有長久性、競爭性、層次性和全局性等特征。每一種戰略的形成都是一個係統、複雜的過程,需要進行戰略的分析、製定和實施。

  §§第2章 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理論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