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三章 錢俊瑞考察都昌農村文化工作

  程鵬

  1958年9月14日(農曆八月初二)文化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錢俊瑞同誌率領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湖南、江西、上海等七個省、市的文化廳、局長前來都昌考察農村文化工作,中共都昌縣委書記王仲發同誌安排縣委副書記、縣長占日新同誌和我陪同文化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錢俊瑞等領導到都昌縣的東山、北山等鄉考察農村文化工作。到東山鄉我們是坐船去的。錢俊瑞同誌在船上看到了南山古寺,便指著問占日新同誌,那叫什麽廟?占日新同誌答道:這是都昌的風景名勝之一--南山古寺。接著向他介紹了北宋傑出的文學家蘇東坡在這裏寫下的詩:

  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

  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

  錢俊瑞同誌從衣袋裏,拿出筆和記錄本,寫下了一首和蘇東坡《過都昌》的原韻七言絕句:

  都昌城外鄱陽湖,煙霧迷漫有漁家。

  水隔南山人可渡,東風吹醒滿園花。

  當即交給占日新同誌。回頭就向我說:程鵬同誌,你們文化館是怎樣輔導農村文化工作的?我即愉快地向他匯報了都昌縣文化館輔導農村文化工作的十條方法:抓重點、抓片地會傳授業務知識,抓訓練骨幹,抓評比,抓總結經驗,抓典型宣傳,抓宣傳農村文化工作方針,抓供應宣傳資料,抓會演,抓輔導員。如匯報片地會時,做法是:縣以一區為一個片,區則以幾個鄉為一個片,分別召開片地會。方法是開會前先寫好工作計劃,報請縣委、縣人委批準,由文化館幹部在當地區鄉黨委統一領導下召開。參加人員為俱樂部主任和業務劇團團長等。會議內容一般是總結工作,交流經驗,傳授業務,組織參觀。召開片地會的好處是:及時傳播先進的經驗,充實了俱樂部幹部領導活動的本錢。有人形容片地會的作用說:“片地會,好處多,好的經驗來傳播,學歌學舞學排戲,服務生產本錢多。”

  當匯報到組織俱樂部開展典型宣傳,對推動生產的作用很大。如東山鄉明星社的婦女出工人數不多,俱樂部立即抓住王賽娥這一好典型,把她的材料編成順口溜登在油印小報上:“十一隊三組,婦女王賽娥,天天都出工,從未偷過閑。開塘忙挑土,擔擔不離肩,日夜都堅持,賽過男子漢。”這篇順口溜登出來後,首先在組裏唱開了,接著在全隊、全村、全鄉唱開了,鼓動了其他婦女也天天出工了。再如耀光社有個女社員叫鄭春花,好吃懶做,從不做工。俱樂部也編了一首快板:“鄭春花,天天懶,日上三竿床上眠。說她是豬她是人,說她是人不生產。”

  當這首快板傳到鄭春花耳朵裏時,引起她一場痛哭,自此以後,她不但參加生產,而且在去年冬季還被評為社裏的生產模範。

  當匯報到抓輔導員,我們在全縣小學教師中,聯係了162人做農村俱樂部的輔導員--平均每鄉擁有3~4人,通過他們加強對農村俱樂部的具體輔導。辦法是:一方麵發動各個俱樂部分別聘請;另一方麵抓住寒暑假在縣或區、鄉召開小學教師會議時,利用空餘時間組織教師座談,進行動員和聯係;並有教師們在會上交流輔導經驗,研究輔導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擴大了輔導隊伍,豐富了俱樂部的活動內容。如源頭鄉縣小的老師和耀光社俱樂部訂了教歌、排戲等合同,並在星期天組織學生和俱樂部開聯歡會。群眾高興地說:“愛社日,星期天,有歌舞,有宣傳。推動生產效果大,感謝我們輔導員。”我說到這裏,錢俊瑞同誌即說:“你們輔導的辦法很好。因為你們依靠黨領導的辦法,都是事前拿出具體計劃來,請示縣委、縣人委批準後執行,真正做到黨的中心工作是什麽,你們就輔導文化宣傳活動搞什麽,當然會受到群眾的歡迎,望繼續努力,寓教育於文化娛樂之中,貫徹‘靈活多樣,小型為主’的方針,多采取田間地頭分散活動,以鼓舞生產熱情,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積極促進生產的發展,為政治服務,為當前中心工作服務,為生產服務。”

  這時,船已到東山鄉了,等候在湖邊迎接的業餘團和歌舞隊敲鑼打鼓,跳舞唱歌,迎接錢俊瑞同誌的到來。東山鄉黨委書記段興中和明星俱樂部主任陳仁水走上前來迎接,和錢俊瑞同誌等一一握手。然後段興中和陳仁水在前麵引路,走在路上,看到了數不清的田間報牌、大字報牌,滿布田間、路旁村口,牌上有圖有字,圖文並茂。另外引人注目的每戶、每家牆上都粉刷得白白的,這是社員們講衛生的成績。白白的牆壁,給明星俱樂部宣傳員們大開方便之門,到處寫著鬥大的紅字宣傳標語,如“修塘如修倉,積肥如積糧”、“千條心,萬條心,人人為了畝產一千斤”……

  加上一幅一幅的壁畫:水利化、綠化、車子化……真是綠的樹,白的牆,紅的字,有詩,有畫,絢麗奪目。

  當走到明星俱樂部,走進俱樂部的大廳。左邊是寬敞明亮的圖書室,圖書滿架,坐在椅子上看書的人很多。當錢俊瑞同誌走進圖書室,大家都自動起立,喊錢部長好!錢俊瑞同誌即揮手致意說:“大家好!”看完圖書室就到了文藝創作室,見到很多文藝宣傳材料掛在牆上,錢俊瑞即拿下來翻看著,邊看邊說:“這些宣傳材料編得很好,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及時。”

  這時,廣場上的演出開始了,錢俊瑞和同來的七個省、市的文化廳、局長,便坐在主席台上看演出,首先是業餘劇團演出的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社會主義好》、《四十條綱要到農村》、《中共都昌縣委六件大事》,接著是《喜盈門》、《小演唱》和中共東山鄉黨委書記段興中同誌唱的《十查生產》等。兒童們跳起了《祖國花朵紅豔豔》的舞蹈。彈腔老藝人用民間樂器的鑼鼓、胡琴、嗩呐、笛子等演奏坐堂戲。獨唱、聯唱、龍燈、獅舞、采蓮船、打連湘等豐富多彩,每一節目演完,全場群眾,都是掌聲如雷。

  演出結束,錢俊瑞同誌站起來對演出人員和群眾熱烈鼓掌,並說:

  “你們的文藝活動開展得很好,今天眼見是實。”說著,走到群眾之中,同群眾跳起了《團結舞》,此時此刻使大家沉浸在一片共享歡樂幸福之中。並銘記在都昌東山人民心裏,傳為美談。

  下午,轉道北山,一路之中看見村莊牆壁顯眼處有壁報、壁畫,涼亭道旁、路口都豎著田間報、黑板報,詩歌如海,表達北山人民美好的願望。如:

  社會主義是天堂,沒有文化不能上;

  文化隨著生產走,生產到處打勝仗。

  高山遠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

  公路兩旁林蔭道,村莊左右是果園。

  快到北山鄉政府門口,隻見鑼鼓喧天、男女老幼,跳舞唱歌,龍燈、獅舞、采蓮船、打連湘等,歡迎錢俊瑞同誌的到來。當接錢俊瑞同誌走進北山鄉寫作展覽會,展覽會門口貼著醒目的紅對聯,左邊是“紅秀才文武雙全”,右邊是“好文章促進生產”。走進第一室,鄉黨委餘式旺書記就向錢俊瑞同誌說:早在去冬至今春,這裏的文藝創作活動,在合作化形勢的鼓舞下,朝氣蓬勃民歌快板風起雲湧,出現了‘生產越緊張,創作越活躍’的新局麵。各社都建立了創作委員會,各生產隊都建立了創作小組,領導帶頭寫,在田間隨編隨唱。樹蔭下,涼亭裏,地頭邊,夜校裏,三五成群,湊在一起,有空就集體創作,母女、夫妻、兄妹、妯娌互相賽詩,就連白發蒼蒼的老人和黃發垂髫的兒童也是快板、山歌不離嘴。十多個月來,全鄉出現了1230個農民作者,群眾的創作已是成千上萬,他們把這些詩歌寫上牆、貼上板、插上畫、印成冊、唱出來,成為政治宣傳鼓動生產的工具。

  走進第二室,餘式旺指著牆上布滿的“寫作園地”和“賽詩會”專欄,對錢俊瑞同誌說:這些作品絕大部分是剛掃除文盲農民自己創作的,形式多樣,短小精悍,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它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願望。錢俊瑞同誌看到展覽室桌子上整整齊齊、層層疊疊地擺滿了幹部、農民、工人、學生、教師創作的山歌、小演唱、論文……顯得很高興,就說:真是文化隨著生產走,生產文化雙豐收。

  走進第三室,像走進了圖畫世界一樣。農民繪畫鄉、社建立的肥料廠、石灰廠、磚瓦廠、皮革廠……繪出的糧食、棉花……豐收的新景象,而且還創作了富有民間藝術風格的美術作品,從這裏可以看出農民的聰明才智和豪邁的情懷,他們不但是勞動者,而且是最出色的畫家。

  展覽室還展出了社、隊、俱樂部、學習的喜報、決心和挑戰書,充分反映了農業合作化中的輝煌成就,反映了勞動人民征服自然、創造美好生活的英雄氣概。

  錢俊瑞同誌看完了寫作展覽會,特別高興的對餘式旺書記說:“這裏展出的作品,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這是社會主義文藝在這裏生根、萌芽、開花的見證。”

  這時候,餘式旺同誌把錢俊瑞同誌引到北山鄉農民賽詩會來了。恰好,他們舉辦寫詩,誦詩的“賽詩會”,正在拉開序幕。

  社主任餘式雲的開場詩:

  八月桂花正飄香,領導考察來我鄉。

  我們吟詩千萬首,首首獻給共產黨。

  五十六歲的老農邵同惠:

  共產黨,比娘親,人人文化大翻身。

  江河為墨地做紙,寫不盡黨的恩情。

  婦女吳銀春:

  村村壁畫畫滿牆,人人都是美術家。

  歌頌生產畫生產,促進生產力量大。

  青年餘友鵬:

  口不唱歌冷清清,唱隻山歌有精神。

  山歌越唱聲越高,一心生產不留停。

  賽詩台上,一個接一個,如滾滾長江,源源不斷。錢俊瑞同誌神情怡怡,也走上了賽詩台,吟詠出:

  北山鄉是幸福鄉,春色滿園百花香。

  ……

  這時,天色已晚,錢俊瑞同誌回到都昌縣城休息已是“燈火樓台一萬家”了,事後,當時的九江人民出版社還把北山的寫作展覽會詩稿和賽詩會的詩歌匯集起來,精選出版了《北山詩歌選》。

  時移境遷,錢俊瑞副部長來都昌視察農村文化工作,已過去56年。

  都昌南山博物館永久性文化碑廊,刻著錢副部長1984年修改後的《和蘇詩》:“都昌城外鄱陽湖,煙霧迷漫多漁家。水傲南山人競渡,東風吹放滿園花。”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