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一章 田英與大港紅色山區

  劉發茂

  田英(1908-1938)。原名黃萬生,又名黃水泉。樂平縣鎮橋鄉坑口黃家村人。5歲時與母親一道被其父黃為君賣與鄰村胡水仂,便更名為胡萬生。田英在胡家讀私塾四年,因家貧輟學,後隨繼父外出幫人做長工。1927年8月,田英18歲,樂平縣鎮橋等地有共產黨秘密活動,田英就積極投入了革命,並於當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8年,田英奉組織派遣,到樂平鳴山煤礦以挖煤做掩護,在工人中秘密開展革命活動。1930年3月18日,田英參加了鳴山煤礦暴動,由於英勇頑強,勝利後當選為煤礦工會負責人。5月,又被選為樂平縣總工會常委。1930年8月,贛東北特區總工會籌備委員會在弋陽縣成立,田英當選為籌備委員會委員。11月,樂平眾埠街召開了13縣雇農代表大會,田英又被選為贛東北特區雇農總工會委員長。同月,紅十軍向弋(陽)

  橫(峰)方向轉移,田英離開樂平到葛源。不久,國民黨第五師血洗樂平,田英的母親和繼父均慘遭殺害。敵人的暴行更加堅定了田英的革命意誌。1931年5月1日,田英當選為贛東北特區總工會常委青工部長,11月,又當選為贛東北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兼勞動部副部長。1934年1月,田英作為閩浙贛省蘇維埃代表團成員,去瑞金出席了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並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34年4月,田英與省委委員柳真吾等一道奉命到贛北開辟新蘇區。

  6月,新的蘇區向彭澤和安徽東至方向發展,中共贛北特委決定,將彭澤縣委擴建為彭(澤)、湖(口)、都(昌)、鄱(陽)、東(流)、至(德)、望(江)7縣中心縣委,田英為縣委委員兼少共中心縣委書記。12月,中共皖贛分區委和彭澤中心縣委均遭破壞,田英根據省委指示在都湖鄱彭邊境的武山一帶--都昌大港望曉源組織力量,開展遊擊鬥爭,並建立中共都湖鄱彭中心縣委,任書記兼工農紅軍都湖鄱彭遊擊大隊政委。在田英的領導下,至1935底,這一遊擊區即擴展到鄱陽黃龍港、謝家灘、石門街、彭澤上十嶺、嚴家山、定山、湖口棠山、劉泗橋,都昌徐埠、汪墩、三汊港、土塘、大樹、新妙、春橋,並東至上下蔓,將彭澤浩山、湖口劍山、鄱陽黃金山、都昌武山與陽儲山連成一片,縱橫200餘華裏,以武山為中心開拓了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

  1935年5月,為了消滅國民黨駐張家嶺的一個保安中隊,趁多數敵人到外村吃酒之機,田英率領遊擊大隊埋伏在敵人回據點的必經之路兩旁,另派少數人攻打據點。當敵人聽到據點槍聲之後,立即回據點增援,區公所所長騎馬在前,被遊擊隊活捉,其餘敵人亦被遊擊隊擊潰。

  碉堡裏的敵人,看到增援無望,紛紛繳械投降,這次戰鬥共斃敵30人,俘敵32人,繳獲長、短槍60餘支,燒毀敵碉堡一座。

  1935年7月的一天晚上,遊擊隊將山下一個地主的老婆殺了。次日,國民黨派駐張家嶺中隊,在九江和孤山的國民黨軍配合下,三麵圍攻遊擊隊。遊擊隊依托筲箕山易守難攻的有利地形,集中兵力,在田英率領下,將三股敵人各個擊破。經幾十分鍾的激戰,張家嶺中隊丟下10多具屍體敗下陣來,九江之敵剛一交鋒,就紛紛後退,說碰到了“紅七軍團”。孤山側翼之敵聽說紅七軍團來了,也聞風而逃。

  1935年8月,駐大港的國民黨保安十六團的兩個排,乘田英率部外出,做深入群眾擴大根據地的工作之機,對武山據根地中心望曉源附近群眾,進行血腥鎮壓。田英得知消息後,即率遊擊隊迅速返回望曉源。

  正趕上國民黨都昌保安隊駐大港的何清、段奎兩個排進山“剿共”。

  田英率領遊擊隊、赤衛隊40餘人,埋伏在大港至望曉源的必經之路側家山。當敵人進入伏擊圈時,田英指揮隊伍全力出擊,當場斃敵2人,除1人逃跑外,何清排包括排長在內21人全部當了俘虜。繳獲長槍24支。段奎不敢上前增援,帶隊撤回。

  1935年9月,田英、匡海龍率遊擊隊2個中隊去打土豪,在源頭港抓到了縣自衛大隊孫麻子和7個土豪的兒子,在返回望曉源時,與國民黨保安隊遭遇,遊擊隊搶先占領有利地形,先敵開火,打死敵士兵10人,俘敵8人,繳獲步槍18支。

  1935年9月12日晚,田英為了消滅國民黨駐張家嶺的獨立三十六旅的一個連,采取了調虎離山打伏擊戰的方法:在曹炎村商販曹克柳店鋪前放火燒掉了一堆稻草,引出張家嶺碉堡裏的敵人50餘人,當其行至姊妹塘至羅家山路段時,埋伏在羅家山的遊擊隊首先開火,切斷其退路。

  緊接著埋伏在姊妹塘的遊擊隊員迎頭痛擊。碉堡裏的敵人聽見槍聲又匆匆派出30餘人進行增援,該增援之敵把遊擊隊當作自己人,結果又被遊擊隊全殲,這次戰鬥,共殲滅國民黨官兵40人,俘敵45人,繳獲長短槍80餘支。

  都湖鄱彭遊擊大隊在不斷打擊敵人的鬥爭中,鍛煉壯大了自己的隊伍,至1937年,已由原來的50多人發展到160餘人,武器裝備也從繳獲中得到改善。

  1937年12月,為了抗擊日寇,根據中央分局和皖贛特委的指示,田英率領150餘名遊擊隊員離開都昌,開赴浮梁瑤裏參加改編。部隊改編為新四軍一支隊二團三營七連後,奉陳毅和特委指示,田英又轉到地方工作,負責組織抗日救國宣傳隊,分別到祁門、休寧、至德、婺源、浮梁等縣進行宣傳發動工作,動員了200多名青壯年到瑤裏參軍抗日。1938年1月,田英經陳毅和皖浙贛省委書記李步新同誌的安排,返回都昌於大港設立了新四軍駐都昌辦事處,並任辦事處主任,黨內仍為都湖鄱彭中心縣委書記,繼續領導4縣的抗日活動。

  田英在都昌組織武裝鬥爭數年,曾根據人民的要求,處決了一些為非作歹、魚肉鄉裏的土豪劣紳和反革命分子。因此國民黨縣當局的頑固派對他恨之入骨,表麵上礙於國共合作的大局,對他予以承認,暗中卻千方百計欲置田英於死地。因田英在胡家曾名胡萬生,參加革命後改稱黃萬生,到贛北後才化名田英,國共合作文件備案時,他認為沒有必要再用化名,就用真名胡萬生備案,但人們仍習慣稱他為田英,這就給國民黨頑固派鑽了空子,他們製造謊言,誣告田英部仍在地方打土豪,破壞國共合作,國民黨省政府即複電稱新四軍查無田英其人,仰即將其所部殲滅。1938年清明節前一日(4月4日)與田英有殺母之仇的都昌常備自衛大隊李運輝率第二、三中隊和與田英有殺子之仇的湖口縣第三區區長張旭輝率區一分隊,加上大港一個分隊共300餘人,相約連夜突襲新四軍都昌辦事處,分三層實施包圍僅有7人的辦事處。5日清晨辦事處炊事員鄭玉太開門挑水,即被敵尖兵摸去。發現敵情後,辦事處工作人員邵榮興持槍衝了出來,又被敵人開槍殺害。這時辦事處隻有5人,在寡不敵眾的態勢下,田英等不幸被俘。辦事處的辦公用品、抗日經費及槍支彈藥也被國民黨頑固派分子瓜分一空,田英等6人被押送到敵一分隊的碉堡裏,李運輝當即喪心病狂地親手將鄭玉太、丁大倪、劉國均3人槍殺。4月6日,李運輝得知國民黨的愛國民主人士李幼農先生將出麵保釋田英,於是搶在李幼農趕到之前,將田英等2人押往大港後麵的獅子山腳下殺害。這夥劊子手殺害田英後,為掩飾罪行,竟在上報文件上無恥地把殺害田英的時間改動,並謊稱是“剿匪”中打遭遇戰殺死了田英等人。

  根據地人民聽到田英被殺的消息後,無不悲痛欲絕,並為他做了一口棺材,將其屍體掩埋在武山山麓,表示對田英同誌的深切悼念。田英等同誌犧牲的消息傳到贛南新四軍時,陳毅同誌十分悲憤,說田英“往來於景德鎮、都昌之間作統戰工作”,是“贛北鄱陽、湖口、彭澤、都昌一帶的領袖”。中共中央機關報《新華日報》先後發出消息和社論,對國民黨政府蓄意製造借口、破壞國共合作的行徑表示強烈的抗議。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