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章 吳猛與都昌道教文化

  吳柏初

  吳猛,字世雲,《江西通誌稿氏族誌》說他祖籍河南濮陽,東晉時任西安(今江西武寧)令,家族南遷至分寧。據《中華吳氏大統宗譜》載:吳猛是中華吳氏泰伯、仲雍之後季劄次子征生係,是都昌吳姓人之47世先祖,生於公元255年,河南濮陽人,後遷江西豫章(南昌)。

  少至孝,盛夏臥不驅蚊,恐蚊蟲叮咬父母,元朝郭居敬將其收入《廿四孝》內“恣蚊飽血”廣為流傳,世人所崇。西晉惠帝朝為散騎常侍,公博學,擅長醫術,濟世為民,祛除瘟疫,人稱神醫。江州刺史瘐亮(把妹為東晉明帝皇後)病重請為醫治,公見亮病重無救,不給醫治料亮會加害,遂離家隱居,雲遊山水,求仙慕道。此中傳說,公乃神仙般人物。例如誅殺海昏蛇精、力拔豫章石笱等傳奇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吳猛同許遜結伴同行,雲遊到彭蠡澤邊,許遜在大磯山(今天都昌縣城濱水西區)隱居修道。而吳猛在遊曆廬山途中遇蘇耽,來到位於左蠡湖畔的舊山廣福庵建立道場。據清同治版《都昌縣誌》記載:在東晉元帝建武年間,有名道士許遜(又名旌陽)之友蘇耽(郴州人)偕吳猛(豫章人)在此(即舊山)修道煉丹,建蘇吳祠,立匾額為《古顏仙》。若幹年後,蘇耽移居左裏(蠡)與蘇山交界的元辰山繼續修道煉丹,道書稱此地為第五十一福地,後人稱此山為蘇山,吳猛仍留舊山。

  晉時舊山蘇吳祠,當地民眾時奉兩人為鎮祠大仙。傳說吳猛的孝心和誠心感動了天上的神仙,不惑之年神仙丁義授其仙術,有一次他回豫章,到江邊時竟不要舟楫,以一把蒲扇劃水而渡。公善卜八卦,明辨陰陽,德尚以道,名噪天下。且其道行深,以扇劃江水,如履平地;醫德高,指草為藥,拯救黎民。然公道深德厚而不事王侯,此公之高節也。

  公能體恤貧賤,懲惡揚善,大得民心。是以貪仕廉,庶民樂,大有功於後世也。

  吳猛在舊山修道四十餘年,成為東晉早期一代道教宗師,也是我縣道教文化的開創者,蓄公之道,出乎日月之上;公之德,包乎天地之間。北宋政和年間追封公為“神烈真人”。千餘年來,道冠諸公,德濟天下,而成為道教之宗,良有以也,故公於舊山得道成仙。贛省域內外,無不敬仰而祀之。

  撫今追昔,浮想聯翩。舊山為道教聖地,自猛公得道成仙後,此地經台、水眼猶存,惟有慧心者能識之。偉哉猛公,洵無愧於“三讓”門第,至德世家之苗裔。明代楊繼盛在《吳氏餘宗》中稱:周朝開國以後,在全國大封同姓子侄為諸侯,周成王用“文、武、德、功、忠、孝、信、義、禎、和、順、祥”12個字,以命吳氏的宗派(即十二大宗)。其中由山西南遷的屬“禎”字宗,開派始祖吳猛。

  舊山蒼蒼,蠡水泱泱;猛公之風,山高水長。經曆千餘年的滄桑,曆遭劫難的“吳猛祠”現在舊貌換新顏,麵貌煥然一新,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鼎盛。特別是佛道合一,共生共榮,使當今的“淩雲閣”更顯其活力。讚曰:左蠡湖邊仰舊山,古顏仙寺換新顏;《恣蚊飽血》聲名遠,佛道調和化鶴還。再讚:淩雲閣上九重天,佛道修成了俗緣;自古蓬萊無覓處,康寧長壽賽神仙。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