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章 檀道濟左裏城山屯兵

  熊素斌 餘星初

  檀道濟不是都昌人,都昌卻有一座檀道濟廟,坐落左裏鎮舊山村委會城山嶺上。廟齡至今1500多年,屢廢屢興,千年香火不斷。

  清同治版《都昌縣誌》“寓賢”載:“檀道濟(山東)高平人,初為晉太尉劉裕參軍,義熙六年從征盧循,循敗,將趨豫章,悉力柵斷左裏(蠡),道濟就今縣北境,依山築城,紮營為遊兵。道濟累官至征南大將軍,江州刺史,封武寧郡公。文帝疾篤,會魏南侵,召道濟入朝未發,義康忌其威名,矯詔收付廷尉。道濟憤怒,脫幘於地曰:‘乃壞汝萬裏長城’。遂被殺。子孫流落城山,今名檀家嘴。”可知檀道濟因隨裕從征盧循,而屯兵鄡陽(後稱都昌)。

  劉裕征剿盧循,在鄱陽湖左裏(蠡)打了一場惡仗。據有關史料交待:盧循先是隨妻兄孫恩造反,孫恩敗亡,由恩手下殘眾,推他為主。

  這時,荊州刺史桓玄,方都督荊、江八州軍事,威焰逼人。晉安帝從弟司馬元顯,與玄有隙,玄遂舉兵作亂,授盧循為永嘉太守,使作爪牙。

  循攻長沙,一鼓即下,連陷南康、廬陵、豫章諸郡,沿江東趨,舟楫甚盛。盧循剛在長江水域被劉裕打敗,倉卒遁走,既還潯陽,複趨豫章,就左裏(蠡)豎起密柵,阻擊晉軍。劉裕在長江大獲勝仗,再督兵往攻左裏(蠡),將到柵前,劉裕所執旗竿,無故自折,沉入水中,大眾不禁惶懼。劉裕卻振臂一呼:“天助我也,破賊無疑了!”遂易旗督攻,破柵直進。賊眾雖然苦戰,始終招架不住,或飲刃,或投水,死亡萬餘人。盧循孤舟遁去,餘眾多降。這一仗,直殺得天昏地暗,左蠡附近,湖水泛紅。晉末發生在鄡陽左蠡之戰,是太尉劉裕親自指揮,檀道濟以“參軍”從征。

  檀道濟通過參加征剿盧循的左蠡之戰,有一個意外的收獲。他發現鄱陽湖的北廟水灣,以及離岸很近的傅家橋一帶,是寓兵練兵的最佳場所。劉裕代晉為宋,檀道濟為宋主平定謝晦之亂,立了大功。宋主加封檀道濟為征南大將軍,兼江州刺史。鄡陽是江洲屬地,檀道濟即在鄱陽湖的北廟水灣,臨水泊船,依山築城,水陸兩棲,異常隱蔽,秣馬厲兵,兵強馬壯。那築城之山,後人稱為城山。據老年人回憶新中國成立前尚留有城垛,有跑馬馳道。檀氏寓兵於此,軍紀嚴明,軍民互助,秋毫無犯,老百姓談起檀道濟的往事傳說,至今津津樂道。

  檀道濟遭冤死後,消息傳到兵營,傳到村莊,軍民為之痛哭。為悼念這位忠臣、好官,當地居民捐款建廟、塑像,永遠祭祀,以慰忠魂。筆者近日走訪檀道濟廟,檀公廟建在檀道濟駐兵的城山嶺上,由附近趙、熊、陳、邵、呂等姓共同管理。廟容整潔,廟內敬奉一位黑臉將軍,廟宇主管趙賣保說:“檀道濟是白臉,遭冤氣成黑臉,怒視奸臣、昏君。”村民遇有生病、失竊、問計前程、消災辟禍等,均入廟求助,靈驗有加。檀公菩薩在當地村民心目中,成為一方平安保護神。

  檀道濟當年在城山嶺結營設寨,駐馬練兵,後來老百姓都稱他為“城山老爺”,敬奉祭拜,虔誠非常。每逢初一、十五和重大節日,都要到城山廟敬香、燃燭,放鞭炮,祭拜老爺。據傳,八月初一是檀道濟生日,當地形成例規:每年初一至初四由甲村敲鑼接“老爺”進村敬奉四天,初五至初八由乙村接到村敬奉四天……為迎接“老爺”進村,家家戶戶大掃除搞衛生,幹幹淨淨迎“老爺”,熱熱鬧鬧做佛事,促進村容整潔,村民向善,社會和諧。“文革”中廟宇被毀,2003年群眾捐錢捐物,城山廟又被重修一新。由熊素斌老師做了一副對聯,嵌了“城山”二字,慶祝廟宇重光,紀念檀道濟將軍:

  城隍禦匈奴,民族興,社稷穩,九州起舞頌道濟;

  山雨壓忠良,狂風淒,天地暗,兆民橫目咒奸雄。

  檀道濟是怎麽死的?劉宋元嘉十二年(435),由右衛將軍劉湛主謀,要把那宋室長城,憑空毀壞。當時宋室良將,首推檀道濟,自曆城全師退歸,進位司空,仍然還鎮潯陽。左右心腹,並經百戰,有子數人,如檀植、粲、隰、承伯、遵等,各具才華,在京任職。功高未免震主,氣盛益足淩人,朝廷已時加疑忌。會宋主寢疾,曆久不愈,劉湛密語義康道:“宮車倘有不測,餘不足憂,最可慮的是檀道濟。”義康道:“君言甚是,應如何預防呢?”湛答道:“莫如召他入朝,但托言索虜入寇,要他來都麵議,乘此除患,便易下手了。”義康點首稱善,乘宋主有病,含糊答應。義康遂下詔飛召。道濟到達建康,與義康晤談,義康謂索虜已退,隻是主疾可憂。道濟入宮問疾,略略慰問,便即趨出。此時宋主病情牽纏不退,道濟隻好在都問安,自元嘉十二年冬入都,至次年春暮,見宋主稍痊,乃辭行還潯。方才下船,忽有中使馳至,謂聖躬又複不安,命他還朝議事,道濟不敢不依,遂入都城,甫至闕下,忽由義康出來,指示禁軍,拿下道濟,且令他跪聽詔書,旁邊趨出劉湛,宣讀聖旨,誣以“不義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不臣顯著,納受邪說”雲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道濟聽畢詔書,不禁大憤,張目注視劉湛,好似電閃一般,脫幘投地:“乃壞汝萬裏長城!”

  即自投獄中。那陰險毒辣的劉湛,竟慫恿義康,收捕道濟在京諸子,與乃父一同牽出,駢首都市。還有隨從參軍薛彤,一體收斬。又派人領兵至潯陽,抓捕道濟妻向氏,少子夷、邕、演等,及參軍高進之悉置死刑。道濟有子十一人,統遭殺戮,諸孫亦死,隻留邕子孺一人,使續檀氏宗祀。薛彤、高進之皆有勇力,為道濟所倚任,時人比為關羽、張飛。(敵國)魏人聞道濟被誅,自相慶賀道:“道濟一死,吳人均不足畏了。”

  檀道濟作為劉宋第一良臣,在曆次戰爭中衝鋒陷陣,功勳卓著,是宋廷無以比肩的將帥:

  道濟接到宋廷詔書,即整裝起行。其妻向氏道:“震世功名,必遭人忌,今無故相召,恐不免及禍哩!”道濟心懷坦蕩,對妻說道:“詔書中說有邊患,不得不赴,諒無甚妨礙,卿可放心。”隨即啟程入都。

  是其大忠的表現。

  在征剿叛臣桓玄弟桓謙的戰鬥中,前鋒為檀道濟,首突謙陣,水陸各軍,乘勢而上,夾擊桓謙,謙眾大潰,並將謙射死;在征秦的戰鬥中,檀道濟領兵前驅,連下秦陽、滎陽,直抵成臬;在平定謝晦的戰鬥中,受命征西大元帥,重任在肩,捕作戰機,到了日暮,東風大起,來艦四集,前後綿亙,處處懸著檀字旗號。(謝晦)驀聞鼓聲大振,來艦如飛而至,慌忙下令對仗,偏部眾不戰先潰,頃刻四散。先聲奪人,未戰先屈人之兵。是其大勇的表現。

  征秦圍攻洛陽,戰鬥異常激烈,檀道濟殺至,四麵圍攻,洛陽司馬姚禹即逾城出降。道濟俘得秦兵四千餘名,或勸道濟悉數坑殺,以作京觀,道濟斷然反對,他說:“伐罪吊民,正在今旦,何必多殺哩?”遂皆鬆綁放歸,秦人大悅,望風歸附。是其大仁的表現。

  宋廷伐魏,出師不利。宋主命征南大將軍檀道濟,都督征討諸軍事,出兵伐魏。道濟自清河進兵,大小三十餘戰,多半得勝。轉戰至曆城,遇魏軍前後邀擊,焚其芻糧,道濟食盡,後援不繼,隻好退兵。魏將獲知道濟缺糧退兵,即趨兵追擊。將及宋軍,宋軍大懼。道濟卻不慌不忙,擇地安營,夜令軍士做成不少糧囤,囤內盛沙,沙上放少許米糧,遮蓋囤上。到了黎明,魏兵探知宋軍有糧,報告主將,魏將半信半疑,有魏兵逼近道濟營,道濟令軍士披甲跟隨,自乘小車,從容不迫,向南徐行,婉如諸葛孔明空城計,魏將疑為誘敵,不敢進擊,慌忙引退。道濟遂得全軍安全而退。是其大智的表現。

  檀道濟大忠大勇大仁大智,是難得的將帥。因功高遭忌,劉宋自毀長城,將其殺害,誅戮全家,真是千古奇冤,千古遺恨。後人為嶽飛作傳,結尾歎道: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裏長城!高宗忍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忠臣良將自在民心,都昌檀道濟廟曆1500多年長盛不衰,將繼續鍾鳴鼎食,燈火長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