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鴨太公積善成德 祖孫輩耕讀傳家

  大塘坪鄉位於新建縣東北部、贛江西岸,瀕臨鄱陽湖,距南昌45公裏。區域麵積57.5平方公裏。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南北為丘陵,中部為濱湖淤積平原,有耕地麵積5萬餘畝,其中水田4.6萬畝,人口3萬餘人,為典型的農業鄉。春夏時節,萬畝稻田碧綠一片,彎曲的水溪、平靜的水塘中有紅、白蓮花點綴,秋天的稻田則是一片金黃。

  據考證,大塘坪鄉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居住。戰國時為楚地,漢屬南昌,唐屬西昌,後改豫章。南唐宰輔因唐滅亡而隱居於此,並留“紀念大唐”匾懸於堂,後經人提醒,見門前大水塘,因改“唐”為“塘”,“大塘”之名由此而得。新中國成立之初為大塘區,後改為大塘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設鄉時稱“大塘坪鄉”。

  大塘坪鄉曆來都是“人文昌盛之地,文明禮儀之鄉”。公元628年,唐貞觀二年,歲在戊子,太宗皇帝已掃平諸雄,天下一統,巡行江州,直抵豫章。經過西昌之儀鳳鄉,見此地山河秀麗,天顏甚喜,即就地敕建一寺,禦筆親題曰“大唐極樂寺”,命扈從學士蔡允恭記之。

  明代大學士張元楨有詩題讚大塘:“先儒道學遠流芳,一派淵源到大塘。天漾日光通戶牖,波搖雲影動宮牆。西山薈萃文章府,子姓熏陶禮儀場。濟濟英才爭鵲起,好施經濟矢賡颺。”

  大塘坪鄉南通南昌,西接新祺周,北連永修,東臨鄱陽湖。修水支流螞蟻河通贛江西汊經大塘坪地段有個汪山崗,宛若一個隱蔽的“港灣”,成為永修與新建交接處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汪山崗上有一座大宅院,前麵是300多米的粉牆,粉牆襯托著一大群高高聳立的旗杆,旗杆上立著一對對金雞,倒映在月牙塘的清水中,清風徐來,水波蕩漾,倒影就活潑靈動起來。進入圍牆,是一片紅石鋪就的場地,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幢大宅第的前臉,東西足足有300多米長,外觀青磚黛瓦,封火山牆,氣勢磅礴,宏偉壯觀。這就是人稱“江南豪宅,民間故宮”的汪山土庫。這座宅院是由史稱“一門三督撫”的湖廣總督程矞采、江蘇巡撫程煥采、安徽巡撫程楙采等九兄弟於道光元年(1821)籌資興建。這個家族百餘年間科甲鼎盛、官運亨通,給這座獨具江南特色的清代古建築群罩上了一種神秘的色彩。

  來自台灣的客人在導遊小姐的引領下,走進這座深宅大院,客人中大房程學恂的孫子程應鑄看到那些祖宗牌位,不禁想起小時候祖母給他講述的故事。

  程應鑄的祖母許老夫人不僅是出身大戶人家的閨秀,而且是一個知書達理的慈善老人,對子孫十分疼愛,經常給他們講述汪山土庫大宅院的故事。因為很多事情都是她親眼見、親耳聞的,所以,在應鑄他們聽來特別動聽和感人。祖母告訴他們,相傳400多年以前,汪山村從大塘街遷入一戶人家,戶主名叫程玉琭。這就是汪山程氏的始遷祖。玉琭公愛玩山水,見梅嶺山脈從金橋上天峰往北,沿大塘以西一直延伸至泥嶺河,再朝東伸展,過了一片竹林有個小山崗,曾住過幾戶姓汪的人家,所以叫汪山崗。汪山崗前麵和後麵都是一片淺湖,一條小河由西向東彎曲流過,西邊竹林附近住著十幾戶姓潘的人家,東邊有個叫牛龍口的地方住著幾戶姓汪、姓徐、姓餘、姓饒的農夫。玉琭公覺得這裏有山有水有土地,是個適合居住的地方,於是與魯夫人商定,就在這裏圍湖造田。夫婦倆在汪山崗上用竹子和茅草搭了個棚子叫“望廬”,因為每逢晴好天氣,在這裏北望可清晰看到整個廬山的輪廓。

  他們整天辛勤勞作,在周邊開墾的幾畝湖田裏栽種稻穀,稻穀很快就由綠轉黃,眼瞧著可以收割了,突然下了好幾天大雨,把將要收割的稻田給淹沒了。魯夫人整天歎息。玉琭公站在路邊,隻見四五隻鴨子鑽到水下吃著穀子,他眼睛一亮,回家與夫人說,穀子是淹了,我們去買群鴨子放養,到下半年或許賣得好價錢,還能過個豐收年。他們很快購買了六十多隻鴨子,在湖中放養。鴨子尋找水下的穀物和水中生物,自然而然地長大了。農曆年前,鴨子長得又大又結實,玉琭公把五十多隻鴨子裝上四籠,劃小船從村後的小河到老觀咀集市上去賣,一隻鴨子三十緡錢,夫婦倆大賺了一筆。從此以後,玉琭夫婦一邊種田,一邊養鴨,過著忙碌而平淡的農家生活。在他叫“望廬”的茅棚邊陸續又搬來了幾個開荒的農夫。

  程玉琭為人忠厚、樂善好施,對家境比自己窮的人,總是千方百計地接濟。有一天,他發現鄰居徐家一整天沒生火,琢磨這戶人家肯定是斷糧了,便假意到他家灶前去借火種,在灶口偷偷放了些糧食和鴨蛋,使其度過饑荒。平時,有逃荒討飯者、遇天災人禍者,他都要盡其所能施舍和救濟。程玉琭的厚道很快博得貧困鄉鄰的讚揚,晚輩都尊稱他為“鴨太公”。他的後代成了名門望族之後,廳堂中一直掛著祖宗趕鴨的鞭子和撿鴨蛋的籃子。積善成德、不忘祖先、勤儉持家,成了程家的好傳統。

  “望子成龍”“鯉魚跳龍門”是中國自古千千萬萬老百姓的普遍願望,“鴨太公”第七世孫良纓公(字清可)也不例外。在他年輕的時候,一次挑擔鴨子去賣,三十多隻鴨子本可賣到五十多緡錢,可這個人一隻,那個人一隻,十六兩一斤的秤,算來算去竟少收了六緡。他是多麽後悔自己少讀書,不會算,所以吃虧上當。曆經風餐露宿、飽嚐生活磨難後,良纓公暗暗咬牙,把兒子啟垣(字維豐,號峻崖)送進學堂,希望他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就像許多讀書人說的:“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隻可惜,啟垣剛讀了幾年書,父親良纓公四十五歲時就因病去世。啟垣此時隻有十五歲,雖然參加過二三次考試,不知是功夫不到,還是時運不濟,逢試必敗。良纓去世前在病床上對兒子說:“兒呀,我辛苦一輩子,沒有賺到什麽東西,就想讓你好好讀書。我已經不行了,你以後要好好過日子,多種田地,有了收成和積蓄就把住房蓋好,安居才能樂業。看來我們家還沒有讀書的背景,還是踏踏實實挑起養家糊口的重擔吧。”啟垣含著眼淚說:“爹,你放心,我會照顧好家庭,也會繼續讀書。”他勤奮苦讀,但到老還是沒有考到半點功名,後來和兒子、孫子同時讀書,屢敗屢試。就這樣,前仆後繼,祖孫三代同窗苦讀。兒輩程楷、程達先兄弟倆仍以種田養鴨為生,同時養豬、養雞,還種了不少菜。經濟有了盈餘後,他們決定做一幢三間三拖的土坯瓦房。他們把晚稻收上來以後,選擇幾丘高岸田,把禾蔸割掉,用石滾子把田裏的幹土碾平壓實,再用拖鏟切割成八公分厚、十公分長、六公分寬的土磚,曬幹後挑回家,用這些土磚壘牆,牆內用木柱支起屋架,再在木柱上架梁,梁上鋪長板椽,上麵再蓋上茅草。房屋重建後,他們仍舊不忘父誌,“苦誌誦讀”,可是仍然沒有考取功名,程楷隻是通過捐贈才取得一個“秀才”(國學生)的資格。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