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母親和我生活在一起後,我們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其實也不為別的,就因為母親看不慣我的浪費。比如,每頓吃剩下的飯菜,我從不留到下頓,總是統統倒掉。洗碗時,我喜歡在盆裏放很多清水,或是直接在水龍頭下清洗。晚上,我喜歡把房子裏的燈開得亮亮的,讓每一個角落都沒有陰影。過時的衣服,或自己買回來後又覺得不喜歡的衣服,我通常都丟在衣櫃裏不再穿,然而又重新買新的……
而母親,恰好是另一種類型的人。早上剩下半碗稀飯,她會留到中午再吃。洗了衣服的水,她會用一個桶盛裝起來,用於衝廁所。晚上,她會不動聲色地將所有大燈關掉,隻剩下一個十瓦的節能燈泡。一件衣服,都穿得發白了,她也舍不得換一件新的。最不能讓我接受的是,一個蘋果爛了半邊,她會削去爛掉的,然後若無其事地說,你看這半邊全是好的,還能吃……
對於母親的節約,我十分不解。要說像我這樣的家庭,房子車子都有了,父母不僅身體健康,而且還有一份不錯的退休金,我也有一份比較可觀的穩定收入,根本就不差那點兒小錢。至於那樣精打細算,斤斤計較嗎?無形中,我將母親的節約理解為了斤斤計較,吝嗇,跟不上時代。
雖然,我對母親的行為很不理解,也很不樂意,但又毫無辦法。畢竟母親是從困苦年代走過來的人,為了供我讀書,又吃了不少的苦頭。因此,我隻能遷就母親,盡量讓她滿意。但從內心講,我是不讚同母親的。
日子就這樣在遷就與嘮叨中過著,直到一個周末的一天,在經曆了一件小事後,我才算真正懂得了母親的心。
那天,我去郊外踏青,中午的時候,有幾個青少年玩累了,他們將剛買來的報紙鋪在地上,有的用來墊坐,有的用來放東西,有的用來疊紙飛機,但就是沒有人拿來閱讀。這本來是一個很平常的舉動,許多人都這麽幹過,然而在我的眼裏,卻猶如進了一粒沙子,讓我十分難受。作為一個寫作者,我深知一份報紙雖不值錢,但其中浸潤了編輯的心血,浸潤了作者的心血,浸潤了印刷工人的心血,浸潤了郵遞員的心血……這些青少年太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了,我在心裏暗暗地責備著。
就在我責備那些青少年的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母親節約的行為。原來,每一粒糧食,每一滴清水,每一縷燈光,每一件衣服……都流淌著別人的汗水和心血。雖然很多東西是你用錢買來的,看似與別人無關,而事實上任何一樣東西,都是他人用心血與汗水澆灌出來的。
從那以後,我懂得了珍惜,變得同母親一樣節約,我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