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嫁到婆家以後,我一直小心翼翼地與婆婆相處著,對她恭敬孝順,客客氣氣,生怕在什麽地方得罪了她。
我知道,一個家庭不是隻有老公和孩子,還有婆婆與公公,如果婆媳關係不好,不光會影響到家庭的和睦,也會影響到夫妻之間的感情。我的閨密小麗就是因為與婆婆不合,從而導致了他們離婚,讓人感到萬分惋惜。作為一個有文化的職業女性,我暗暗發誓,我絕不能重蹈小麗的覆轍,我要用心經營自己的家庭和婚姻,不讓它出現一絲裂痕,畢竟兩個人的相遇是一種緣分,尤其是一段幸福的婚姻,更需要彼此珍惜和維護。
在與婆婆的相處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三項原則。
第一項原則是“忍”。俗話說,忍字頭上一把刀,隻要凡事忍一忍,事情就過去了。許多不可遏製的矛盾衝突,都是因為一時衝動,逞口舌之快。所以,我告誡自己,遇事一定要冷靜,一定要學會忍讓。每當我與婆婆發生爭執或磨擦時,即便是婆婆不對,我也努力克製自己,盡量避免與婆婆發生激烈衝突;每當我對婆婆充滿抱怨和恨意時,我就安慰自己,婆婆是老公的母親,如果沒有她十月懷胎,沒有她的耐心教育,我又如何會能擁有這麽優秀的老公呢?我不應該衝撞她,怨恨她,而應該感謝她,遷就她。為了老公和家庭幸福,自己受點委屈又有什麽大不了的呢?
第二項原則是“讓”。我明白,一山難容二虎,在一個家庭中,隻能由一個女人作主,於是我主動讓權,一切聽從婆婆的安排。雖然婆婆有些要求不太合理,甚至有些過分,但我仍以第一原則說服自己。同時我知道,兒子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她們最怕被媳婦搶奪和霸占,尤其是剛過門的新媳婦。不是有一句話叫“有了媳婦忘了娘”嗎?為了不讓婆婆覺得我奪了她的愛,在她的麵前我總是故意示弱,讓老公多與她親近。
第三項原則是“孝”。都說“百善孝為先”,有哪個婆婆不希望自己的媳婦孝順體貼呢?為了表現自己的孝心,我常常對婆婆說些言不由衷的好聽的話,並想方設法地哄她開心,還經常給她買營養品和衣服等。
然後,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努力全都白費了,這三項原則並沒有換取到婆婆的好感和真心,相反,她覺得我是一個沒有主見、虛偽、做作的人。那天,我終於忍無可忍與婆婆大吵了一架,並賭氣回到了娘家。在母親的懷裏,我哭得一塌糊塗,把心中所有的委屈都一古腦兒地倒了出來。
母親輕輕地拍著我的肩膀安慰說:“傻孩子,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你的處事方法不對,你知道自己失敗在什麽地方嗎?”我搖搖頭。母親又語重心長地說:“你最大的失誤就是把你婆婆當作了領導者或局外人,你想她怎麽會高興呢?以後你得把她當作媽媽來愛,該說就說,該笑就笑,該鬧就鬧,該撒嬌就撒嬌,該發脾氣就發脾氣……那樣,你才能真正走近她,了解她;她也才會真正接納你,疼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