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有人說,家是一盞溫暖的燈,無論外麵的世界多殘酷冷漠,隻要這盞燈還亮著,就一定會溫暖你的心,甜蜜你的夢。因為那一盞燈下,有一顆,甚至許多顆牽掛你的心!
趙大姐是我們單位的一名退休職工,老伴在二十年前因一場意外去世,從此她也沒有再嫁,含辛茹苦地將兩個孩子拉扯大。現在她的兩個兒女都有了出息,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趙大姐退休後,同事們都勸她跟著兒女們一起生活,一個人實在太孤獨,況且這麽大歲數了,要是有個什麽三長兩短,兒女們該有多擔心啊!麵對大家的勸慰,趙大姐總是淡淡地笑笑說:“謝謝大家的關心,沒事的,我這把老骨頭硬朗著呢?”
大家都猜不透,像我們這樣一個小地方,到底有什麽東西值得趙大姐如此留戀。要說她的兩個兒女,我們都見過,長得文質彬彬,說話輕聲細語,待人熱情而有禮貌,應該是很孝順的孩子,可趙大姐就是死活不願跟著他們。在外人的眼裏,趙大姐是孤獨的,大部分的時間都一個人呆在家裏,偶爾會在黃昏時去鎮外的那片小樹林走走。
重陽節那天,我代表單位工會前去趙大姐的住所慰問。趙大姐住在一套老式建築裏,那還是當年他老伴單位裏分的房子。房屋十分陳舊,家中的家具家電也多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品,有一台十二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一台老式收音機,一台雙卡錄音機,一個過時的立櫃。走進趙大姐家,就仿佛回到了過去。
趙大姐招呼我在書屋裏坐下。趁她為我泡茶的時間,我打量了一番她的書屋。整潔而精致,長長的書櫃裏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我沒想到這樣一間毫不起眼的屋子裏竟然有這麽多珍藏。一會兒趙大姐端著茶走了進來,看著我好奇的目光,她解釋說:“這些書都是老頭子留下的,也是老頭子生前的命根子。”
趙大姐的老伴是一個業餘作家,空閑時不是看書,就是寫作,生前還出過兩本著作,雖然沒什麽名氣,但也耗費了他大半輩子的精力。趙大姐說:“我以前不喜歡看書,也反對老頭子寫作,甚至還燒過他的一些書稿。以前我不理解他,但他去後,我才慢慢走進他的世界。沒事時,我就一遍一遍地翻閱他曾經寫的書或讀過的書,那些書裏有他甜潤的呼吸,有他勤勞的汗漬,有他炯炯的目光,有他深邃的思想。看到這些東西,我就仿佛看到了他當年的影子,仿佛看到他坐在書屋裏聚精會神地看書,仿佛看到他挑著油燈伏案寫作,仿佛看到他悠閑地漫步在鎮外的那片小樹林裏……”
從趙大姐家中出來,我終於明白了趙大姐為何不願跟著她的兒女,因為這裏有太多她揮不去的影子,有太多她曾經遺失的時光,有太多她思念的事物。那棟舊房子,那些舊家電,那一本本舊書,那一片小樹林,在她的眼裏全是他的化身。原來愛可以如此深沉,甚至可以穿越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