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讀到一篇小文,題目叫《不對父母說的十句話》,盡管整篇文章隻有十句話,但讀後仍讓人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這十句話,也許你和我都曾隨意地說過,或將來在某個時候就會脫口而出。我們在說這些話時,絲毫沒有考慮到聽者的感受,可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粗心的我們不曾發現這些隨口而出的話,深深地傷害了一顆慈愛的心。
“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真羅嗦”,這句話聽起來是多麽的耳熟呀,因為自己就曾對母親說過無數次。小時候,當母親催促我起床時,我說,好了,好了,知道了,真羅嗦!上學後,母親對我說,路上注意安全,過馬路要走人行道,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要好好學習。我不耐煩地回答說,好了,好了,知道了,真羅嗦,都說了上千遍了,你不煩,我也煩了。長大後,母親說,孩子,要努力工作,要服從領導的安排,要與同事和諧相處,不要熬夜,少喝酒,不抽煙,注意身體。我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真羅嗦!
“有事嗎?沒事,那我掛了啊”,這句話也是我對母親時常說的。念大學時,由於學習比較忙,加之我與母親之間存在著代溝,因此我很少回家,也很少給母親打電話,倒是母親隔三差五地將電話打到我的寢室裏來。我每次接電話的開場白都是,有事嗎?母親說,沒事,就是想聽聽你的聲音。我說,沒事,那我掛了啊,我正忙著呢!盡管母親特別失望,但她還是極不情願地說,好,你忙吧,我就不打擾你學習了,多保重身體。大學畢業後,我留在了外地工作,每年隻有過年才回一趟老家,電話是聯係我們母子親情的唯一方式。然而,每次母親興致勃勃地打來電話,我總是拿“有事嗎?那我掛了啊”這樣的話來搪塞她。我不知道母親聽到這樣的話是什麽感受,但我卻對她說了一次又一次。
“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這是處於青春期時,我常對母親說的一句話。母親沒有什麽文化,但她又很想與我溝通和親近,於是,她就有意無意地詢問我在學校的情況,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對於母親的關心,我總是說,別問了,說了你也不懂。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不知道母親曾遭到過多少次這樣的閉門羹。
“你那一套,早就過時了”,每當母親以過來人的身份,教我為人處世,向我傳授生活的經驗時。我會毫不留情麵地打斷她說,你那一套,早就過時了!母親聽後也不生氣,還是語重心長地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我說的話的。
……
麵對父母的關懷,我們總是不以為然,或認為理所當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傷害著父母的心,而父母卻仍然義無反顧地愛著我們。拿什麽報答你們呢?我親愛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