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年的努力打拚,我終於在城裏擁有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裝修完畢,我便迫不及待地將母親從鄉下接了來。母親為了供我讀書,辛勞了大半輩子,現在也該享享清福了,我要趁母親健在之時,好好地孝敬她。
母親來城裏以後,我從不讓她插手家裏的任何事。當母親情不自禁地想幫我擇菜時,我對母親說,您去客廳裏坐著看電視吧,這些小事讓我來做;當母親挽起袖子想為我洗衣服時,我趕快勸阻道,水涼,您還是歇著吧,我用洗衣機洗;當母親拿起拖把想為我擦地板時,我連忙阻止說,媽,您好好休息,實在覺得無聊就去小區的花園裏散散步;當母親想為我出去買菜時,我擔憂地說,外麵車輛多,萬一有個什麽差錯怎麽辦呢?還是我下班後帶回來吧。
我滿以為母親在我的悉心照料下,一定過得很幸福,很開心。誰知一段時間下來,我吃驚地發現母親明顯憔悴了,精氣神也大不如在農村時。我問母親是不是生病了,讓她趕緊去醫院看看。母親淡淡地笑著說,沒什麽,可能是還不適應這裏的生活,過些時候就好了,你不必擔心。聽母親這樣說,我也就沒有再多想。
一天,我去一個朋友家作客,看見朋友兩夫妻都悠哉遊哉地陪客、喝茶,而她的老母親卻在廚房裏忙得不亦樂乎。我十分不解,小聲地責備朋友說,你怎麽可以讓你的母親如此操勞,而自己卻袖手旁觀呢?朋友解釋說,你不知道,我母親才來城裏不久,剛來那會,我什麽都不讓她做,結果她憋悶得慌,天天吵著要回老家。沒辦法,我隻好讓母親幫忙做些家務,你別說,從那以後,母親再也沒有鬧著要回農村了。
聽了朋友的述說,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怪不得近來母親心情煩躁,悶悶不樂,原來問題就出在這裏。回到家後,我對母親說,今天太累了,麻煩您幫我洗一下那幾雙襪子。母親無事可做時,我便故意在她身邊抱怨,現在買的毛衣又貴又不暖和,還是手工織的穿著舒服。結果第二天,我就看見母親的房間裏多了一圈一圈的毛線。吃飯時我對母親說,近來感覺有些頭暈,不知是何緣故。於是第二天我就喝到了母親熬的鯽魚湯,我一個勁地誇讚好吃,一旁的母親聽得樂嗬嗬的。傍晚時我對母親說,我心情不太好,想出去走走,您能陪我一起出去嗎?
就這樣,我不斷地為母親找“麻煩”,母親樂此不疲地為我解決麻煩。漸漸,我欣喜地發現母親臉上的愁容消失了,心情也變得開朗起來。
原來,給母親適時地找點“麻煩”也是一種孝順。父母不喜歡被子女當作廢人一般地供著,他們喜歡自己的孩子像小時候一樣需要他們,依賴著他們,那樣他們才快樂,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