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五節 最美的聲音

  當我們都在玩MP3時,孟小光還整天抱著一部老式單放機在身邊,並且像寶貝似的愛惜著。真不知道孟小光的腦袋是什麽做的,現在都什麽年代了,還對那種老古董感興趣,即便懷舊,也不用如此做作呀。

  我們猜測,孟小光的家裏可能很窮,沒有閑錢給他買奢侈品。可是,一台MP3就賣一兩百塊錢,他家不至於窮到這種地步吧。於是,有個別比較直的人忍不住問他:“孟小光,你那破單放機有啥子好的,是該換一個新產品了,如果你有什麽困難,告訴大家,我們願意幫你。”麵對大家善意的關心和詢問,孟小光總是笑而不答,或找其它話題岔開了。久而久之,大家也懶得問了,隻當他是一個跟不上潮流的人。

  每天晚上臨睡前,孟小光總要拿出他的單放機聽上一會兒。我不知道他的單放機有什麽魔力,不管他的心情多麽糟糕,遇到多大的困難,隻要他一聽到裏麵的聲音,內心就平靜了,臉上總是呈現出幸福、沉醉的表情。有時我都懷疑孟小光是不是神經有問題,因為再好聽的音樂也不可能百聽不厭。私下裏,我曾認真地觀察過,自始自終孟小光都沒有換過一盒磁帶,而像我們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幾乎都是喜新厭舊的,哪會隻鍾情於十幾首歌曲。

  孟小光的單放機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樣,時刻誘惑著我們,總想什麽時候拿來聽聽,看它到底有什麽神奇的地方。可是,孟小光一點也不給我們這樣的機會。跟他借,他死活不肯;想趁他不在時,偷偷拿來,那也不行,因為他幾乎機不離身,就算上廁所和洗澡也帶著,即使偶爾不帶,也會鎖進箱子裏,我們根本沒有動手的機會。

  孟小光越是這樣小心翼翼、神神秘秘,我們就越是想弄個明白。終於有一天,我們幾個人經過商量後,將孟小光強行控製住,然後從他緊緊拽著的手裏奪過了那部單放機。我不顧孟小光的苦苦哀求,得意洋洋地按下了播放開關。這時,大家都屏住了呼吸,豎起耳朵仔細地聆聽著。隻聽單放機裏傳出一個沙啞的聲音:孩子,你別怕,爸爸會在身邊保護你的。聽來聽去,單放機裏就重複著那一句話,根本沒有什麽新鮮玩意兒。大家失望之極,趕緊將孟小光放開。

  孟小光從床上掙紮起來,一把奪過單放機,接著傷心地哭了起來。一時間,我們全都怔住了,不知該如何是好。雖然我們不知道單放機裏的那句話有什麽特殊意義,但從孟小光歇斯底裏的痛哭中,我們明白了,我們的行為深深地傷害了他的心。

  孟小光哭夠之後,開始斷斷續續地告訴我們一些他的事情。原來,孟小光生性膽小,不敢一個人睡覺,不敢一個人上學,不敢一個人呆在家裏,就連上下樓梯也嚇得哇哇直叫。後來,他的父親想了一個辦法,將自己的聲音錄到磁帶裏,讓孟小光害怕時就放出來聽聽。你還別說,這招真管用,從那以後,孟小光戰勝了內心的恐懼。然而,讓人難過的是,沒過多久,孟小光的父親就在一次礦難中不幸逝世了,這段錄音便成了他父親最後的聲音。盡管孟小光現在已是一個勇敢的男子漢,但他還是習慣聽著父親的聲音成長、入睡。

  經曆了這件事,我們仿佛都在一夜之間長大了,我們將孟小光磁帶裏的聲音複製了很多份,還刻成了光碟和音頻,大家與孟小光一起分享著這世間最美的聲音。

  父親的懲罰

  十二歲那年,我在學校闖了禍,將一個同學的牙齒打掉了兩顆,老師通知父親來學校協商處理。父親以為我出了什麽事,急匆匆地往學校趕,但到了學校後他才知道,是我把別人打了。父親恨得牙癢癢,要不是旁邊站著幾個老師,他肯定會當場給我幾個巴掌。

  在辦公室裏,父親被同學的家長狠狠地責罵了一頓,父親是一個愛麵子的人,要是換作平常,他早就跟人家幹上了,但這一次,父親除了陪笑臉,就隻有一味地說:“是,是,是!對不起!”後來經過老師的說和,父親賠了兩百塊錢,才算把這件事解決了。

  接著,我被父親領回家中教育。一路上,父親始終陰沉著臉,他一句話也沒說,我知道這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兆。其實,當老師給父親打電話時,我就做好了被父親痛打一頓的準備,說實在的,我並不畏懼父親的拳頭,因為從小到大,我不知挨了父親多少次打。小時候,我是一個調皮的孩子,不是將鄰居家的南瓜當球踢,就是撥了鄰居家的雞毛做毽子。對此,父親不知給別人賠了多少不是。起初,父親很有耐心,輕言細語地勸導我,但他很快發現,說服教育對我一點用也沒有,漸漸地,他失去了耐心,隻要我做錯了什麽事,迎接我的就是一頓竹鞭。

  果然,到了家中,父親立即找來一根竹條。我知趣地趴在床邊,等待父親抽打我的P股,但等了好一會兒也不見有什麽動靜,正當我不知是該繼續等下去,還是該站起身時,父親淡淡地對我說:“你起來吧,把這根竹條握在手裏。”我猜想,父親可能懶得打我,他要讓我自罰,於是,我二話不說,舉起竹條,準備朝自己的大腿抽去。父親一把抓住我的手說:“等等,不是抽你,是抽我。”

  父親讓我抽他,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我懷疑不是父親瘋了,就是我的耳朵出了問題。父親又接著說道:“你犯下的事,我也有責任,是我沒有教育好你,今天就讓我替你接受懲罰吧!”說著,父親脫去上衣,弓起身子,讓我抽打他的脊背。

  我的手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我開始後悔自己的一時衝動,開始憎恨自己的所作所為,我丟掉手裏竹條,哀求父親像以往那樣懲罰我。但父親堅決不同意,他轉過身,嚴厲地對我說:“犯了錯就得承擔責任,就得接受懲罰,這是我們家的規矩,誰也不能例外。你把竹條撿起來,像以前我抽你那樣狠狠地抽我。”

  我知道父親是一個說一不二的人,他說出的話十匹馬也拉不回來,我淚流滿麵地拿起竹條,朝父親的背上輕輕地抽了一下。父親罵道:“你沒吃飯嗎?太輕了,不算,你必須用盡你的全力,直到抽滿三十下為止。”沒辦法,我隻得一邊慟哭,一邊用力地抽打著父親。沒人能夠想象,那時我有多麽痛苦,有多麽懊悔,有多麽慚愧,每次竹條落著父親的背上,都猶如抽打著我的靈魂。雖然我不清楚自己是怎麽抽完那三十下的,但我知道我受到了世間最殘酷的懲罰,望著父親背上那一條條像蚯蚓爬過一樣的傷痕,我感到我的心都快碎了。

  從那以後,父親再也沒有打過我,我也再沒有惹過什麽禍,當然,這不是因為我怕受懲罰,而是因為我愛我的父親,我不想讓他失望,更不想讓他替我受過。

  懷念父親

  接到父親病重的消息是在一個蕭瑟的秋天。那天,父親正在工地上幹活,他突然感到身體一陣不適,隨後被工友送到了醫院,父親以為是胃病發作,但檢查結果卻是肝癌晚期。這猶如一個晴天霹靂,把我們所有的人都炸蒙了。

  癌症晚期,這個隻在悲情劇和小說裏出現的詞語,卻意想不到地發生在了我的身邊,發生在了父親的身上,這如何能夠讓我接受呢?父親一生從未進過醫院,像傷風感冒這樣的小毛病也很少有,父親的身體非常強壯,就像一座山,我怎麽也想不到,這座大山會在某一天轟然倒塌,這是多麽殘酷和殘忍的事啊!

  我打電話給遠在老家的母親,想要安慰她,而母親卻反過來安慰我說:“孩子,你不要傷心,這都是命,老天爺的安排,誰都改變不了。”盡管母親努力地想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但她始終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說著說著,母親哭了,我也哭了。我不知道是怎麽掛斷電話的,也不知電話那頭的母親哭成了什麽樣子。

  父親的表現倒是十分平靜,他說:“人從生下來就注定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隻是時間的早晚問題,沒有我,你們照樣會活得很好。”話雖如此,但我卻從父親的眼裏看到了他對生命的渴望,父親其實並不甘心,隻是他無力與命運抗衡罷了。父親不想拖累我們,天天吵著要出院,醫生似乎也沒有辦法,勸我們早日回家,陪父親度過人生中的最後時光。

  那段時間,我向單位請了假,幾乎天天陪在父親的身旁,還給他買了很多好吃好喝的東西。然而這一切都是徒勞,因為無論什麽山珍海味,對於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都沒有絲毫的意義。父親什麽都不想吃,哪裏也去不了,隻能蜷縮在椅子上,等待死神的到來。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孝敬父母一定要趁他們健康之時,錯過了,那將是一道永遠無法彌補的傷痛。

  父親的最後時光過得十分痛苦,用度日如年來容易[U10]毫不誇張,癌症帶來的痛苦不是常人能夠想象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盡管父親有著鋼鐵般的意誌,但他仍然無法阻擋那一陣陣撕心裂肺的疼痛。望著父親因痛苦而扭曲的臉,我常常流著淚對他說:“爸爸,你難受就叫出來吧,也許那樣會舒服一點。”父親很少在我們麵前呻吟,他總是極力地克製著,每次問他,他都輕描淡寫地說:“沒什麽,不打緊,忍一忍就過去了。”

  父親這輩子從未想過福,年少時,遇到大饑荒,吃過草根,吃過樹皮;青年時,入伍當兵,風餐露宿,扛槍衛國;中年時,為了生計,風裏雨裏,勞碌奔波;如今,好不容易盼到我有點出息了,而他卻一病不起。病痛的折磨讓父親骨瘦如柴,體重驟降,有時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每每看到父親無助的眼神,我的心都如同被刀割一般,此刻我才體會到,人世間最大的痛苦,是你站在一旁看著親人遭罪,而你卻無能為力。父親的最後時光幾乎是靠嗎啡片和曲馬多度過的。

  父親一直堅持了三個半月,但最終還是未能擺脫癌症的宿命。去世前,父親沒有太多的交待,因為他根本沒有力氣多說話,他隻是無力地抓住我的手說:“你媽媽交給你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顧她。”我哭喊著,祈求父親不要離開我們,但父親卻再也聽不見了,他去了天國,去了一個沒有病痛和煩惱的地方。

  父親走了,留給我的是永恒的傷痛。我後悔自己沒來得及給父親一個擁抱,沒來得及對父親說一句“我愛你”,沒來得及陪父親下一盤棋,沒來得及與父親照張相,沒來得及好好和他說說話……我多麽期望時光倒流,讓父親重新回到我的身邊,哪怕每天看他一眼,喚他一聲,扶他一把。然而,逝去的時光永遠無法追回,我隻能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緬懷著我的父親。

  那個冬天,我失去了父親,失去了最親最愛的人。

  人生中的等不及

  有一次,一位記者在采訪比爾蓋茨時問道:“尊敬的蓋茨先生,您認為在您的人生中最等不及的事,是什麽?”記者猜想,比爾蓋茨一定會回答,是商機。但出乎意料的是,比爾蓋茨想也沒想就微笑著對記者說:“我覺得人生中最等不及的事,是孝敬父母。”

  比爾蓋茨的回答令記者大失所望,但卻令我倍受感動。我是一位父母寵愛的兒子,也是一位妻子深受的丈夫,更是一位女兒依賴的父親。如果有一天,自己出個什麽意外,豈不是來不及愛他們了嗎?長期以來,因為工作的緣故,我很少顧及父母的感受,很少給予妻子關懷和溫暖,也很少陪孩子玩耍和交流。我總覺得人生漫長,以後還有很多很多的機會彌補,可是我完全忽略了,有些事是來不及等待的,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來,並將成為自己永遠的痛。

  我一廂情願地認為父母永遠也不會老去,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父母臉上的皺紋越來越深,父母兩鬢的頭發越來越白,父母的腰板越來越彎曲。父母一天天變老了,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至於父母是什麽時候變老的,粗心的我全然沒有發覺。說實在的,這些年來,自己基本上沒能盡到什麽孝道。年少時忙於求學交友,無暇關心父母的生活。長大後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忙於戀愛,父母幾乎處於遺忘的角落。等到有了家庭、有了事業後,又被房子和車子深深套牢,孝敬父母更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細細想來,與父母相處的日子屈指可數,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地侍奉他們,是做兒女的最大的福份和快樂。

  我一直以為女兒永遠都不會長大,可是一轉眼她就成了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緊接著她還會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學,最後完全脫離我們的庇護。孩子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對我們的依戀越來越淡薄,不再沒完沒了地纏著我們給她講故事,她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和意識。這時我才猛然發現,原來能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也同樣有限,孩子長大了終究是要高飛的,能在這段時間裏細心地嗬護她,是做父親的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雖然妻子是與自己在一起的時光最長的人,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和辜負的人。從走進紅地毯地那一刻開始,她就將自己的一切交給了我,無怨無悔地為這個家辛勤地忙碌著。能用自己的一生去疼愛她,照顧她,與她相攜相守,白頭到老,是做丈夫的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一生最大的悲哀。有些事來不及等待,我們隻能盡量地抓住它,珍惜它,用自己全部的愛去澆灌它。

  父親的三句話

  朋友向我抱怨,說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倒黴的人,好不容易弄到的訂單轉眼就成了別人的。朋友是一個生意人,但生意一直做得不好,時常虧本,朋友想不通,自己要文化有文化,要能力有能力,要才華有才華,可為什麽總是不如別人呢?朋友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運氣,他認為一切的失敗都是源於運氣不佳,如果上天給他一點運氣,他能將地球撬動起來。

  朋友的訴說不禁讓我想起兒時的一段經曆。小時候,我是一個自私的孩子,有什麽好的東西,我總是想到自己,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結果同伴一個個離我而去,為此,我十分苦惱,常常在背後指責別人的不是。

  一天晚上,父親煮了兩碗麵,一碗麵上有一顆白生生的雞蛋,而另一碗麵看上去什麽都沒有。父親問我,你吃哪一碗?那時雞蛋是十分珍貴的食品,若非逢年過節或生日,是很難吃到的,我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於是,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有雞蛋的那一碗。事實上,我的選擇是錯誤的,正當我洋洋得意地吃完那顆雞蛋時,我驚訝地發現父親的碗底竟然藏著兩顆雞蛋,我後悔不迭,恨自己過於心急。見此,父親微笑著對我說:“孩子,你務必記住,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想占別人便宜的人最終會吃大虧。”

  第二天晚上,父親又煮了兩碗麵,仍然是一碗麵上有一顆白生生的雞蛋,而另一碗麵看上去什麽都沒有。父親讓我選擇,這一次我學乖了,選擇了麵上沒有雞蛋的那碗。父親默默地注視著我,一句話也沒說。我趕緊拿起筷子,將上麵的麵條扒開,我滿以為下麵會臥著兩顆白生生的雞蛋,但很快我失望地發現,碗底除了清湯,什麽也沒有。這時,父親意味深長地對我說:“孩子,你一定要記住,不要過分相信以往的經驗,因為生活有時也會欺騙你,不過,你不用氣惱,也不用悲傷,權當是一次人生體驗吧,這是你從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

  第三天晚上,父親同樣煮了兩碗麵,還是一碗麵上有一顆白生生的雞蛋,而另一碗麵看上去什麽都沒有。父親讓我先選,這一次我沒有貿然行事,而是情真意切地對父親說:“爸爸,您是長輩!又為我和這個家庭付出了太多,還是您先選吧!”父親沒有推辭,直接選了上麵有一顆雞蛋的那碗。我猜想,剩下的那碗肯定沒有雞蛋,但出乎意料的是,我非常幸運,碗底臥著兩顆白生生的雞蛋。父親抬起頭,眼裏滿是慈愛,他淡淡地對我說:“孩子,你千萬要記住,當你為別人著想時,好運就會降臨到你的頭上。”

  父親的話令我慚愧不已。從那以後,我把這三句話當作了自己的人生準則,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事,我首先想到的總是別人的利益,果然如父親所言,好運接踵而至,我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聽完我的故事,朋友如醍醐灌頂,眼前一下子豁然開朗,他終於明白了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

  除了種瓜,還可以種豆

  那年秋天,我應聘失敗,情緒十分低落,自卑迷蒙了我的雙眼,總覺得自己很無能。父親見狀,本想安慰我幾句,但他又不知道說什麽。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沒有多少文化,一年四季,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跟泥土打交道,並且父親不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很多時候,他鼓勵我的方法就是一個眼神,或是一個簡單的動作。

  第二天,父親讓我跟他一同下地,當然,他不是為了讓我幹活,而是讓我分散一下注意力,緩解一下鬱悶的心情。來到地裏,一片碧綠的大豆映入我的眼簾,隻見粗壯的豆杆上掛滿了脹鼓鼓的豆夾,像一個個胖嘟嘟的孩子,十分惹人喜愛。父親微笑著對我說:“你瞧,這些豆子長得多好啊!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收割了,起碼能產四、五[U11]百斤。”

  我點點頭說:“那是當然,您可是咱們村裏有名的種植能手,做出來的莊稼肯定比別人好。”

  父親聽後,搖搖頭說:“那也未必,去年,我在這兒種了一片西瓜,不僅產量低、個頭小,而且口感也很差。”

  我笑著說:“那一定是您種植的方法不對,不然,怎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呢?”

  父親說:“這跟種植方法沒有關係,關鍵在於土壤,每一種植物都有適合它的土壤,當然,也有不適合它的土壤,這就需要摸清它們的生活習性。有時,我們播下種子,沒有獲得豐收,不是土壤有問題,而是其它方麵的原因,比如,幹旱、病蟲害等,或者壓根兒就不適合栽種這種作物。不過,孩子,你要始終堅信,隻要是土地,就一定能種出莊稼,如果種瓜不行,那我們就試著種豆,如果種豆不行,那我們就試著種菜,如果種菜不行,那我們就試著種麥……”

  父親頓了頓,慈愛地凝視著我,然後又接著說道:“其實,做人也是如此,當不了商人,我們就當工人;當不了工人,我們就當農民,[U12]社會上那麽多職位,你又何必隻盯著某一個呢?很多時候,不是你不行,也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你應聘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沒有本事,沒有能力,隻說明你不適合幹這項工作。就像這塊地,同樣的土壤,同樣的澆灌方法,但種瓜沒有收成,而種豆卻能豐收,你不妨試試其它工作,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父親說得很煽情,就像一個睿智的學者。直到這時,我才明白父親叫我來豆地的真正目的,他是想通過種豆,告訴我不要輕易地否定自己,也不要鑽牛角尖,凡事要往好的方麵想。從那以後,每逢遇到不順心的事,或遇到過不去的坎時,我總會想起父親那句意味深長的話,“除了種瓜,還可以種豆”。

  父親的種地哲學

  我的父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他沒有讀過什麽書,也沒有見過什麽大世麵,一年四季,總在那幾畝田地裏忙活著。在別人的眼裏,父親就是一個本本分分的莊稼漢,而在我的眼裏,父親卻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有一年春天,父親在東邊的山坡上種了一片玉米,那是一塊向陽的好地,平整而肥沃,不管種植什麽農作物,總會有不錯的收獲。父親是一個盡職的農夫,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去除一次草,澆一次水,施一次肥。我原以為,這些玉米在父親的精心嗬護下,一定會茁壯成長,結出又大又長的玉米棒。誰知天不遂人願,整個春天隻下了一場像樣的雨,再加上蟲害肆虐,收成幾乎減了一半。

  我問父親:“收成這麽差,您明年還在這片地裏種玉米嗎?”父親點點頭說:“那是當然!這季收成不好,並不代表下季收成也不好。作為莊稼人,農作物歉收是常有的事,沒有必要耿耿於懷,隻要土地沒有問題,種子沒有問題,耕種方法沒有問題,就一定能種出好莊稼來。”父親信心滿滿,絲毫沒有受到失敗的打擊。

  到了第二年春天,父親果然在那塊地裏又種了一片玉米,還是每隔一段時間去除一次草,澆一次水,施一次肥。這一次,父親的運氣不錯,風調雨順,也沒有什麽蟲害,地裏的玉米長勢喜人,不僅個頭大,而且米粒十分飽滿,還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清香。那一年,父親的玉米獲得了特大豐收,產量超過了之前所有的記錄。

  父親自豪地對我說:“怎麽樣?我說得沒錯吧,沒有永遠的好運,但也沒有永遠的厄運。種莊稼如此,做事也是如此,你不要指望每次付出都能大獲豐收,畢竟有時會遇到幹旱、冰雹、泥石流等意想不到的災害;但你也不用擔心每次都空手而歸,畢竟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哪怕是從失敗中得來的經驗與教訓。其實,不管做什麽事,都重在執著與堅持,我是一個農民,我不會因為一次歉收就放棄耕種,當然我也不會因為一次豐收就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土地是我永恒的伴侶,也是我永恒的事業。”

  還有一次,我看見父親在菜園裏種菜,一時興起,也跑過去種了幾行,還特地做了一個記號。我想看看,到底是父親種的菜好,還是我種的菜好。到了收獲的季節,我失望地發現,我種菜的地方幾乎看不見菜,隻有茂密的雜草;而父親種的菜嫩生生的,水靈靈的,剛拿到市場上,就被人們一搶而空。父親笑眯眯地對我說:“孩子,種菜和做人一樣,光有理想和熱情是不夠的,還得付出辛勤的勞動,汗水是澆灌成功的最好養料。”

  父親不是哲學家,但他卻用種地的經驗告訴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正是因為有了父親的正確教導,所以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無論我遭遇到多大磨難,多少失敗,我總是泰然處之,一笑而過,將它視為成長的必然。我知道,父親和他的莊稼,永遠是我堅強的後盾,是我力量的源泉。

  父親的秘訣

  我的父親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深受老板的喜愛和器重。父親修建的房子,幾乎從未反過工,也從未出現過什麽質量問題。因為父親的手藝好,方圓幾十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同時,也因為父親的手藝好,我們一家人跟著他沾了不少光。小時候,每次父親幹完活回來,總會變魔術般地變出許多東西來,諸如,瓜果、糖和肉等,那都是主人感謝他的。

  我一直以為父親有什麽過人的天賦,要不然他怎麽會學得如此好的一身手藝呢?因為在武俠小說裏,那些名動江南的大俠,往往都有一副好筋骨。我想,父親多半也是如此。有很長一段時間,父親都是我崇拜的偶像。有時,我甚至想,要是我能遺傳父親些許基因該多好啊!

  17歲那年,我愛上了文學,一口氣寫了很多散文、小小說和詩歌,但由於文筆尚嫩,發表的作品微乎其微,幾乎屢投屢不中。那段時間,我苦惱極了,覺得自己根本不是寫作的料,想要就此放棄。父親知道後,並沒有怎麽責備我,而是跟我交流起了他修房子的經驗。

  父親問我:“你知道為什麽我的技術比別人好嗎?”我肯定地回答說:“當然是因為你的領悟力高,聰明人做什麽都比別人快,比別人好!”

  父親聽後,搖搖頭說:“你錯了!許多人都誤以為我的天賦極高,其實,我也隻是一個普通人,他們根本知道,我的天資還趕不上他們。”

  父親的話猶如一顆炸彈,在我的心裏炸開了鍋,我難以置信地望著父親說:“那為什麽你做事情總是比別人做得好呢?”

  父親絲毫沒有覺得驚訝,他淡淡地回答道:“那是因為我比別人付出得多,別人用一個小時完成的事情,我通常要用兩個小時,或者三個小時,高付出,必定會有高回報,所以我成了行業裏的骨幹和精英。”

  父親凝視著我,頓了頓,又接著說:“你碼字跟我碼牆一樣,需要勇氣、耐心和毅力。剛開始,我也不相信自己能建起一座座高樓大廈,但後來經過我的努力,我確實做到了,不但能讓一座高樓拔地而起,還能讓它更結實,更安全,更美觀。沒有什麽事情能一蹴而就,你不要著急,慢慢來,隻要掌握了碼字的技巧,我相信,將來你也能碼出一本本漂亮的好書。”

  我點了點頭,然後微笑著問父親:“以您的經驗,那我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父親堅定地回答說:“重複,重複,再複!這就是我成功的秘訣。你可不小看了簡單的重複,它往往能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簡單的事情中也蘊含著許多細節,而這些細節就體現了一個人的能力和本事。一件看似很繁雜的事情,隻要你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就能由生到熟,由熟到精,由精到巧,自然就會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掌握別人沒有掌握的領域,甚至創造出新的方法,新的路徑,成功就是這樣一點兒一點兒地積累起來的。”

  聽了父親的訴說,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來天才和大師是這樣練成的。從那以後,每逢我遇到什麽困難和挫折時,總會想起父親那些意味深長的話,並學著父親的樣子,不斷地重複,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創新。我相信,隻要數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事,沒有不成功的。

  看不見的成長

  他十分不幸,天生就比別的孩子差許多,別人十分鍾完成的事,他通常需要二十分鍾,並且還沒有別人完成得出色。在學習方麵,他更是糟糕透頂,別人一學就會的東西,他往往需要老師重複許多遍才能弄明白。盡管他在學校比任何同學都努力,可是每次考試下來,他總是倒數第一名。為此,他很沮喪,也非常自卑,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一天,他灰心喪氣地問父親:“爸爸,我是不是很笨、很蠢,同學們都取笑我,連老師也不喜歡我,他們說我一輩子都不會有前途,永遠都隻會拖別人的後腿。”

  父親慈愛地撫摸著他的頭,微笑著說:“孩子,你一點也不笨。雖然你比別的同學考得差,但你每天都在進步,當你的努力達到一定程度時,你就會趕上他們,甚至超越他們。”

  “是嗎?我每天都在進步,但為什麽我感覺不到呢?”他迷惑不解地問。

  “是的,孩子,你每天都在進步,隻是你沒有發現罷了!”父親肯定地說。

  他還是有些不相信,認為父親在哄他。對此,父親沒有再作解釋,而是從屋裏拿出一把鐵鍬,又從山上找來一株小樹苗,然後交給他說:“孩子,你把它種在院子裏吧,千萬記得要為它澆水、除草和施肥。”他不知道父親這樣做有什麽用意,但他還是很樂意地聽從了。他拿起鐵鍬,在院子裏挖了一個小坑,將樹苗放在裏麵,然後壘上土。

  時間一晃,一年過去了,這天他又考了一個倒數第一名回來。他憤怒地責問父親:“你說我每天都在進步,那為什麽一年下來,我仍然考了倒數第一名呢?”

  父親沒有回答他,也沒有像往常那樣安慰他,而是將他帶到院子裏,指著那棵樹苗對他說:“孩子,你瞧,這棵樹苗是你去年親手種下的,那時它隻有一尺來高,幹枯瘦小,弱不禁風。現在你再看,在你精心的嗬護之下,它長得綠油油的,顯得生機勃勃,已將近兩尺高了。”

  他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臉上溢滿了自豪。“可是,這與我的學習有什麽關係呢?”他抬起頭問父親。

  “孩子,當然有關係!樹每天都在生長,但你看得見嗎?”

  他搖了搖頭。

  父親又接著說:“看不見,並不代表它沒有生長,因為一年後你再去看它,你會發現,其實它長高了。學習也是一樣,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就像一棵樹的成長,也許你一月、兩月看不到進步,甚至一年、兩年都看不到進步,但是五年、十年後,你再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你一定會發現自己成長了、進步了。”

  聽了父親的訴說,他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自己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於是他又有了信心和希望。就這樣,他數十年如一日,矢誌不渝地努力著。最終如父親所說的那樣,他超越了所有之前讓他羨慕和嫉妒的人。他成了那一屆的高考狀元,順利地考入了北大。

  多年後,當他回到故鄉時,驚奇地發現自己當年種下的那株小樹苗,竟然長成了一棵十幾米高的參天大樹,枝葉繁盛茂密,綠蔭遮天蔽日,強大得好像能征服一切。望著那棵樹,他忍不住淚流滿麵,為自己,也為父親的良苦用心。

  背石頭

  曾經,有一個孩子,他膽小而內向,學習成績也不太好,在學校經常挨老師的批評,受到同學的譏笑。為此,他十分苦惱,想要改變自己的處境,成為一個老師喜歡、同學尊敬的好學生。可是,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呢?在這方麵他一點經驗也沒有,並且又不敢向老師請教,於是他隻好在書中悄悄地尋找答案。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若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韓愈說:“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而馮夢龍說:“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看來,獲取成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勤奮與刻苦。隻要自己能付出別人雙倍的努力,甚至數倍的努力,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也可以站在學校的領獎台上。

  從那以後,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每天晚上挑燈夜戰至深夜,周末和節假日也不休息,一頭紮在書山題海裏。他滿以為到了期末,即便自己不能考到第一,至少也能進前十。然而,令他感到沮喪的是,一學期結束,他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有進步,還把自己弄成了近視和神經衰弱。

  那天,他終於忍不住撲在父親的懷裏放聲大哭,並絕望地告訴父親,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自己根本就不行。父親聽後,沒有向往常那樣安慰他、鼓勵他,而是從後山撿了一背簍碎石頭回來,起碼有五、六十斤。父親命令道:“孩子,把它背起來!”他低著頭,不敢正視父親威嚴的目光,雖然他不明白父親叫他這樣做有什麽用意,但他還是委屈地聽從了。

  他蹲下身子,將背簍上的兩根繩子掛在肩上,然而使勁地想站起來。可是,背簍實在太沉了,他嚐試了很多次,也沒能將背簍背起來,還差一點閃了腰。他無可奈何地望著父親說:“不是我不盡力,而是我的力量不夠。”父親聽後,不僅沒有責怪他,還伸出手,慈愛地撫摸著他的頭說:“孩子,沒事,你別著急!慢慢來,爸爸相信你能行的。”說完,父親將背簍裏的碎石取了一半出來,讓他重新再去背,這一次,他沒有費多大勁就將背簍背了起來。

  接下來的日子,父親每天都讓他背著背簍去上學,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往背簍裏添加些石頭。大概過了半來年,他驚奇地發現,自己竟然不知不覺地可以成功地背起一背簍的石頭了。他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父親。父親聽後滿意地笑了,並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孩子,其實學習就跟背石頭一樣,如果你一次背得太多,身體肯定承受不了,那樣隻會給你帶來傷害;但如果你懂得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地增加份量,日積月累,你定然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聽了父親的訴說,他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自己失敗就失敗在過於心急,想要一鋤頭挖個金娃娃。而事實上,飯得一口一口地吃,路得一步一步地走。從此以後,他給自己製定了一個詳細的“背石頭”計劃,並時刻提醒自己、鼓勵自己。就這樣,他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孜孜不倦地朝著自己的目標進發。多年後,他像當年背石頭一樣,輕輕鬆鬆地取得了成功,成為了一個讓人羨慕和尊敬的人。

  §§第三章 感恩父母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