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臘八是臘月的一個重要節日,每逢這一天,無論是官家,還是百姓,都會熬一大鍋色香味俱全的臘八粥,以慶祝豐收,祭奠先祖神靈,喜迎新春。
記得童年時,剛進入臘月,母親便念叨著,再過幾天就是臘八節,又該為你們爺兒倆熬臘八粥了。臨近臘八節,母親便開始著手準備熬粥所需的材料。聽母親說做臘八粥得用八種糧食和瓜果,其中包括:糯米,綠豆,豇豆,花生,核桃仁,大棗,蘿卜和白菜。糯米,綠豆,豇豆,花生,蘿卜,白菜這些都是自家地裏種的,隻有核桃仁和大棗需要到集市上去購買。
到了臘月初七的晚上,母親便忙活起來,將糯米、綠豆等用清水泡起來。我不解,問母親為什麽要這樣做。母親說,用水泡一泡,一則可以去除這些食物中的異味,二則熬出來的粥濃稠綿軟,爽滑可口。
我沒有親自見過母親熬臘八粥的過程,每次我都還在床上,母親就將粥做好了。第二天早上,當嗅到一股誘人的粥香時,就聽到母親在廚房裏親切地呼喊:“娃兒,快起來吃臘八粥了。”
母親是一個迷信的人,在吃粥前,有幾個儀式是必須進行的。一是敬神。敬神前,母親先將手清洗得幹幹淨淨,然後在堂屋的香爐裏插上點燃的香燭,再拆幾封錢紙置於地上,隨後去廚房裏舀來幾碗粥放在桌子上,並擺好筷子,最好點燃錢紙,跪在地上,雙手合什,嘴裏念念有詞。我曾仔細地聽過,母親所念的詞大意是,感謝老天賜予風調雨順,使我們衣食無憂。希望來年老天能繼續作美,讓我們有更好的日子。二是敬祖,大意是,感謝先祖的蔭庇和保佑,讓我們一家老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三是祈福,大意是,祈望來年沒災、沒難、沒病痛,老人健康長壽,兒女乖巧能幹。
待上麵的儀式結束後,便開始給鄰居送粥,這美差通常都會落到各家的孩子身上。鄰居接到粥後,又是誇讚感激,又是往孩子的兜裏塞些瓜子、糖果。忙完這一切,一家人才圍坐在一起,享受這美味的臘八粥。母親做的粥非常好吃,香香的、甜甜的、黏黏的,我狼吞虎咽地吃著。母親在一旁著急地喊道,別慌,鍋裏還多著呢!兩三碗粥下肚,一股暖流在胸中升騰,頓時全身都熱和起來,尤其是心裏感到特別的溫暖,因為我喝下的不光是一碗粥,還有母親濃濃的愛。
離鄉多年,已許久沒有再吃到母親熬的臘八粥了。轉眼又快到臘八節了,空氣裏四處彌漫著粥的馨香,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為我做的臘八粥,想起了與母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愛的偏方
那天,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我急匆匆地趕到醫院,隻見母親躺在病床上正在打點滴,她的麵色看上去很差,慘白慘白的。我焦急地問父親:“媽這是怎麽了,嚴重嗎?”父親淡淡地說:“沒什麽大礙,就是食物中毒,已經洗過胃了,過兩天就能出院,你不用擔心。”
母親的身體向來硬朗,一年四季,連感冒也少有,更別說住院了。我不解地問父親:“媽好端端的,怎麽會食物中毒呢?你們平常吃的東西不都是自己種的、自己做的嗎?按理說很安全啊。”
父親歎了一口氣說:“還不是因為你媽……”父親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母親打斷了。母親安慰我說:“沒啥事,可能是吃了家中變質的飯菜,別聽你父親胡說。”看這情形,我就知道,一定是母親想隱瞞什麽事。於是,我將父親叫到走廊裏,詳細地詢問了一番。父親欲言又止,但最終還是吞吞吐吐地道出了實情。
原來,母親不知從哪裏得到一個偏方,說鐵樹的果實能夠根治我的病,於是,她四處托人收集鐵樹的果實。在我們西南地區,雖然鐵樹比較常見,但鐵樹果卻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東西。為了尋找鐵樹果實,母親幾乎跑遍了附近所有的鄉鎮,工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在五十多裏外的一戶人家找到了幾顆鐵樹果實。盡管母親沒有多少文化,但她也知道東西不能隨便吃,為了保險起見,她事先嚐了一顆,結果沒過多久,就出現了惡心嘔吐的症狀。父親嚇壞了,趕緊將母親送進醫院,所幸母親隻食了一顆,中毒不深,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醫生說,鐵樹種子並不是什麽神藥,其中含有有毒的成分,它能誘發肝、腎腫瘤,造成脊髓萎縮,嚴重的還能使人窒息死亡。
聽了父親的訴說,我的眼裏噙滿了淚水。自從那年我患病住院以來,母親就四處為我尋找偏方,她固執地認為,隻要是病,就一定有醫治的藥方,哪怕是走到天涯海角,也要將它尋到。為此,母親遍訪鄉間“神醫”,找了無數副“祖傳秘方”,然後按照那些方子抓藥,能買到的,她就去藥店買,買不到的,她就去山裏挖。每次熬完藥,母親總要偷偷地嚐一嚐,等過兩三個時[U1]沒事後,她再讓我服下。
回到病房裏,我責備母親說:“你怎麽什麽東西都敢往嘴裏放呀?要是你有個什麽三長兩短,那該怎麽辦呢?下次千萬別這樣了。”母親嘿嘿地笑著說:“沒事,媽的命硬,閻王爺想收也收不了。”
經曆了那次中毒事件後,母親並沒有從中汲取到“教訓”,沒過多久,她又給我弄了一個偏方--核桃根煮蛋。為了取得核桃根,她不惜把那棵陪伴了她幾十年的核桃樹砍了。爾後,母親遞給我一顆黑乎乎的雞蛋說:“吃吧!我嚐過了,沒有毒。”
吃了母親的那些偏方,雖然我的病並沒有得到徹底根治,但基本穩定下來,已有七、八沒住院了,[U2]我不知道是偏方的作用,還是母親的愛給了我抗病的勇氣。
你沒長大,我豈能倒下
這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剛剛過了二十五歲的生日,就被查出患有一種不治之症,醫生說,如果不盡快手術,最多隻剩下半年的壽命。女人的家庭並不富裕,對於那筆像天文數字一樣的手術費,他們隻能搖頭歎息。
起初,男人不相信這個殘酷的宣判,帶著她四處求醫,希望能碰到一位藥到病除的神醫,可是當他把僅有的一點積蓄花光時,女人的病情依然沒有絲毫的好轉。漸漸地,男人沉默,害怕了,他不想陪著女人一起受苦,終於有一天,他拋下女人,去了一個沒人知道的地方,從此音信全無。
麵對疾病的折磨、愛人的背叛,女人徹底崩潰了。此時的她是那麽的孤獨無助,脆弱得就像一片搖搖欲墜的枯葉,隨時都可能被無情的命運折斷。女人每天以淚洗麵,她對未來已不抱任何希望,隻期盼死神能早日叩門,結束這種疼苦的人生。
正當女人絕望得想要自殺時,卻意外地發現自己有了幾個月的身孕。這個孩子來得真不是時候,要是換作以前,她一定會高興得跳起來,可如今,她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又如何能生養孩子呢?女人躺在床上想了一天一夜,最終她決定活下來。女人想,或許這是上天饋贈給她的最後的禮物,也是最好的禮物,她不能讓孩子胎死腹中。於是,女人學會了堅強,她不再尋死覓活,不再自暴自棄,隻想向上天借一年的生命,讓孩子健健康康地、平平安安地出生。
為了活下去,女人不得不到處尋找工作,可人家一看她病懨懨的樣子,再加上還是一個孕婦,哪有人敢要她呢?沒辦法,女人隻好做了一個城市拾荒者,每天提著一個蛇皮口袋,遊走在大街小巷。雖然日子過得清苦,還時常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但女人一想到肚子裏的孩子,她的渾身就充滿了力量。夜深人靜時,每每感受到孩子在肚子裏的陣陣律動,她的臉上總是溢滿了幸福,並摩娑著隆起的肚子,親切地說,孩子,你要堅強,咱們一起努力!
十月懷胎,孩子終於呱呱墜地,女人成了一位母親,那一刻,她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撫摸著孩子那胖嘟嘟、嫩生生的小臉蛋,她再次告訴自己,我不能倒下,如果我死了,孩子就沒人照顧,我不能讓孩子沒有母親,不能讓孩子受到一絲的委屈,我要陪著他慢慢長大。想到這些,女人變得更加堅強了。靠著一種頑強的信念,女人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轉眼間,孩子已長到了十多歲,正在城裏的一所學校念初中。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奇跡,但女人知道,其實是孩子救了自己。
不知是誰說過這樣一句話,女人是天生的弱者,但母親是天生的強者;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奇跡,但很多奇跡都是母親創造的。當一個女人變成母親時,她的意誌是堅不可摧的,這也是為什麽女人還能活下來的原因。女人經常對別人說一句話,孩子沒有長大,我豈能就此倒下。
母親的“好記性”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的記性一直很好,很多情事[U3]常常隻用說一遍,她就能牢牢地記住,並且過一段時間,她還能說得清清楚楚,即便現在母親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但她從未因為健忘而耽誤過我的任何事情。
記得上中學那會兒,我時常打電話讓母親給我送東西,有時是換洗的衣服,有時一瓶鹹菜,有時是一包花生米……工作後,我也時常讓母親幫我捎一些鄉下才有的東西,諸如:竹編、野菜和土雞蛋等。可是說,凡是我交待的事情,母親從未忘記過一次。我常常感歎母親的好記性,要是我能夠遺傳幾分的話,學習和工作肯定會更加優秀。
前些日子,母親因病住院,我在幫她收拾衣物時,無意中在枕頭下發現了一個筆記本,封麵和內頁都已發黃,看起來應該有不少年成了。母親記筆記,這倒是一件聞所未聞的新鮮事。母親是一個農民,幼時家貧,沒錢讀書,僅上過一個月的掃盲班,除了認識幾個簡單的漢字和會寫自己的名字外,基本上算是一個睜眼瞎的文盲,她不可能有記日記的習慣。我猜想,這大概是一個賬本吧。
帶著幾分好奇,我打開了那個筆記本,隻見裏麵畫滿了大大小小的各種符號,有的像太陽,有的像月亮,有的像碗盆,有的像筷子,有的像樹苗……每個符號的旁邊還附有日期,足足有二、三十[U4]頁厚。我看了半天,也沒弄明白上麵到底記錄的是什麽,索性放了回去,等有空時直接問母親。
到了醫院,我將母親安頓好,然後坐在一旁陪她聊天。聊著聊著,我突然想起了那個筆記本,於是,我微笑著問母親:“媽,您老什麽時候學會記筆記了?夠時髦的啊!”
母親聽後疑惑地說:“什麽筆記?你別拿那些文縐縐的東西來考我這個老太婆,我不懂的。”
我趕緊解釋說:“就是您床頭的那個筆記本,密密麻麻的寫了一大本。”
母親一下子明白過來,淡淡地說:“就那本子呀,都是你從小到大叮囑我做的事情。你知道,你媽沒上過學,記性也不好,每天的農活又多,時常忘記這忘記那。有一次,大概你上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吧,你讓我給你買一套三角板和直尺,結果我忘了,害得你被老師罰站了一節課。從那以後,為了記住一些事情,我特意買了一個筆記本,把你叮囑的事畫在本子上,然後每天看幾次,並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
聽了母親的訴說,我的眼裏溢滿了淚水。我完全沒有料到母親的好記性竟是這樣得來的,想想以前母親交待我的事情,幾乎十件有九件都忘了。那一瞬間,我的心裏感到既溫暖又慚愧。
這便是母親,這便是母愛,隻要是兒女的事情,哪怕再小,對她們來說也是頭等大事,也要想辦法做好。
母親的白發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皺紋不經意間爬上了母親的額頭,銀絲悄悄替換了母親滿頭油亮的黑發。母親是什麽時候老的,我竟全然沒有察覺。
小時候,父親外出打工,家中就剩下母親和年幼的我,一家人的責任地全部落到了母親的肩上。我常常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在田間地頭、家裏家外來回穿梭,就像一個上緊發條的鬧鍾,總是不停地轉動。母親是一個好強的人,她認為男人能做到的事,她也同樣能做到。所以田裏地裏,無論是犁田打耙,還是栽秧收割,她都從不求人。
看著母親終日勞碌的身影,我有些於心不忍,便主動幫襯著母親做一些事。但母親總是不讓我沾手,每每這時她就對我說:“你這麽白皙的皮膚怎能受得了烈日的暴曬呢?你這樣稚嫩的雙手怎能受得了鋤頭的磨擦呢?你這樣狹窄的肩膀怎能承受得了重物的擠壓呢?”
母親不僅不讓我下地勞動,還省吃儉用給我買這買那,她總說自己受點苦受點累沒什麽要緊的,但決不能讓孩子受半點委屈。於是,同村的孩子有新衣服穿時,我也會有;同村的孩子有漂亮的文具盒用時,我也會有;同村的孩子有糖吃時,我也同樣會有。總之別的小孩該擁有的東西,我一樣也不少,並且都不比他們的差。我知道我所得到的這些東西都是母親用家裏僅有的糧食換來的,為此平常隻能我吃細糧,母親吃粗糧。
母親長期的超負荷勞動,加之營養不良,有一天竟昏倒在了地裏。那年我正念高中,匆匆忙忙趕回家,看著躺在床上的母親瘦弱不堪的樣子,我痛苦萬分,把所有的書都扔到了門外。我哭了,母親也哭了,這是母親第一次落淚。她從床上艱難地爬起來,把書一本本的撿回來,撕壞了的,又用漿糊一頁頁的粘好,放進我的書包。母親摸著我的頭說:“孩子,快回學校去吧,難道你要像我這樣一輩子辛勞嗎?我送你讀書,就是不想讓你再走母親的老路,你現在要是放棄,我所有的心血不全白費了嗎?”望著母親滿眼的淚花,我咬著牙關又回到了學校。
驀然回首,風風雨雨三十餘載,是母親伴我一路走來。您無怨無悔,心甘情願地為兒子耗盡了自己的青春。凝視著母親頭上的根根白發,我的心潮翻滾。母親啊,您辛苦了!
母親的白發,似曆史的長卷,真實地鐫刻了歲月的滄桑。似一本厚重的日記,一點一滴地記錄了兒女的成長。也似一淺彎彎的月亮,在每個不眠的夜晚,把兒女的臉龐照亮。母親的白發,是她的驕傲,卻是兒女的心酸。
我的耳畔仿佛又傳來了閻維文那首動聽的的歌謠:“你委屈的淚水有人給你擦,你身在他鄉有人牽掛,你露出的笑容有人樂開花,這個人就是娘,這個人就是媽……”
奇跡的名字叫母親
未懷孕前,妻子總說一輩子都不想要小孩,她說小孩是大人的負擔,生小孩會影響身材和美觀。夫唱婦隨,琴瑟共舞的小日子多舒服、多幸福啊!
然而,老人想抱孫子,我想要孩子,妻子無奈,隻好委屈自己,極不情願地做了準媽媽。
十月懷胎,終於要盼到孩子臨盆[U5]了,為此我們全家人都歡喜不已。孩子的衣服鞋襪等用品早在一年前就準備妥當,孩子的名字,無論是男是女,我們都想好了一大堆。所有應該準備的都一應俱全,就等著孩子的臨世[U6]。
那天晚上吃罷飯,妻子突然發作,我打了120,慌慌張張地陪著妻子來到醫院。作[U7]過一係列檢查後,醫生說:“羊水不足,胎位也不正,必須得馬上手術。”
進入手術室時,妻子拽著我不放,無助地問:“做手術疼嗎?”我說醫生會用麻藥,一點感覺也沒有,而事實上我隻是安慰她,自己也不知做手術到底疼不疼。妻子平常最怕疼,哪怕是打針都會像小孩似的大哭大叫。她要求讓我陪著,但被醫生拒絕了。我眼睜睜地看著妻子被推進了手術室,而自己卻不能幫上她絲毫的忙,隻能在門口踱來踱去,焦急地等待著。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到等待的滋味、時間的綿長。
十多分鍾後,麻醉師走了出來,神色凝重地把我叫到辦公室,他說妻子屬於罕見的麻醉耐受,麻醉藥對她一點作用也沒有,隻能就這樣手術。他讓我立刻簽字,不然晚了孩子就保不住了。我怯生生地問,大人會有危險嗎?麻醉師說這個誰也不能保證。我說還有其他的辦法嗎?麻醉師搖搖頭說,要孩子就得冒險。
我握著筆的手不住地顫抖,但遲遲沒能落下,我征求妻子的意見,她堅定地說無論如何也要保住孩子。醫生怕手術中有什麽意外,讓我陪著,於是我破例留在了婦產科的手術室。妻子被五花大綁於床,我的雙手緊緊地握著妻子的一隻手。我從不信奉神靈,可是那一刻,我卻多麽希望世間有神靈的存在,讓他保佑母子倆能平平安安。
不知手術進行了多久,當那一聲清脆的啼哭唱響在空氣中時,我的整個人猶如從地獄一下子上升到了天堂,那有力的啼哭就是孩子健康的證明。謝天謝地妻子和孩子都安然無恙,醫生把孩子抱到我的麵前讓我看看,我沒有看,而是讓她抱到妻子的麵前。妻子微微睜開眼睛,一行幸福的淚水順著她的眼角流淌,她想摸摸孩子紅撲撲的臉蛋,可是她的手卻沒有絲毫的力氣。
手術結束後,醫生驚歎,真是個奇跡!
我想說,奇跡的名字其實叫母親。
迷途
經過天龍網吧時,葉小凡情不自禁地停住了腳步。
半年前,我迷上了網絡遊戲。那天,我的一位同學過生日,並邀請我參加生日Party。宴會結束後,那位同學豪爽地請大家到網吧玩遊戲。起初我不想去,但那位同學說:“今天是我的生日,誰也不能走,不然就是看不起我。”
我嘴上說想走,其實內心並不想走,因為我一直對上網充滿好奇,早就想找個機會嚐試一下,不然就out(落伍)了。然而一想到自己的母親,我又有些膽戰心驚。
我懷著激動而忐忑的心情打開了一台電腦,在同學的指點下,我很快就學會了上網的基本操作,接著像其他同學一樣玩得酣暢淋漓,不亦樂乎。
第一次我忘了回家的時間,直到東方泛白,才猛然清醒,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走在回家的路上,十分後悔,也十分害怕,我不知該怎樣麵對母親,這麽多年來母親含辛茹苦地供我讀書,要是被母親知道了這一切,我不敢想像將是一個什麽樣的後果。
我第一次對母親撒了謊。隨後便開始接連不斷地對母親撒謊,今天要交資料費,明天要給同學買生日禮物,後天要為白血病兒童捐款……我編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向母親要錢,而這些錢都用於上網。
網遊過後是痛苦。每次經過網吧,我都有一種抑製不住的衝動,想進去玩一會兒。而每次從網吧裏出來,心裏都有一種沉重的罪惡感。我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老師,更對不起母親。父親在我五歲時就因一次意外去世了,這些年來,是母親一個人將我拉扯長大。去年母親又下崗了,為了供我上學,母親不得不幹起了收破爛的工作。我一次一次地責備自己,甚至用小刀劃傷自己,可就是控製不住自己。我很後悔,很矛盾,也很痛苦。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我又一次次地走進網吧,然後又一次次地後悔和痛苦。在這種痛苦的煎熬中度過了大半年。
終於我的異常舉動和成績的急劇下降引起了老師和母親的注意,在一個下著小雨的黃昏,我被母親從網吧裏拎了出來。念在我是誤入歧途,母親並沒有怎麽嚴厲地處罰我,隻是警告我不許再逃課,也不許再進網吧。母親的寬容讓我更加後悔,有好幾天我都沒敢再去網吧,然後不久後便又鬼使神差地跨了進去。
第二次被母親從網吧裏拎出來,被狠狠地揍了一頓。從那以後我開始憎恨母親,每次遭母親毒打時,我都會在心裏暗暗地說,你打吧,你盡管打吧,你打了我,我就不欠你了。
又一次,剛上完網很晚才回到家,我站在客廳裏等著母親的懲罰,但這次母親卻出奇的平靜,既沒有打,也沒有罵。在惶恐中我度過了一個難眠的夜晚,我不知道母親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意味著什麽。第二天早上,我在自己房間的書桌上發現一封信,拆開一看,竟是母親寫的。母親在信裏說“孩子,對不起,媽媽不該罵你、打你,請你原諒媽媽,咱們談談好嗎?你告訴媽媽,如何才能幫助你戒除網癮,如何才能做一個你喜歡的媽媽……”
讀完信,我不以為然,心裏暗暗地說,我們有什麽好談的,隨即便將信丟進了抽屜。第三天早上起來,我發現課桌上又有一封信,信裏講述了我小時候的一些事,我厭煩地將信丟到了一邊。第四天早上起來,我發現課桌上還是有一封信,信裏講述了網絡遊戲的危害……每天早上起床,我都能看到母親寫的信,漸漸地我被母親的行為感動了。母親隻有小學文化,寫這些信對她來說是多麽不容易呀。起初我隻看不回,後來便開始用書信這種方式跟母親交流,告訴母親自己的苦惱。
在母親的幫助下,我慢慢地學會了克製自己,並從每天上三小時網,到一小時,又從每天上一次網到一星期上一次網,再從一星期上一次網到一月上一次網。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母親給我寫了整整三百六十五封信,這天我終於徹底戰勝了自己,告別了網癮。
我打算把這一好消息告訴母親,可是找遍了所有的房間也不見母親的蹤影。原來在兩年前,母親就被查出患有肝癌,但為了拯救我,母親一直強撐著。我伏在母親的病床前泣不成聲,並緊緊地握著母親的手說:“媽媽,對不起,我錯了!你一定要好起來,我會做一個好孩子的……”
青春的顏色
當母親從一個工地上找到他時,陳清華已離開學校整整二十五天了,他渾身曬得黑黝黝的,像一個非洲人,人也瘦了不少。
陳清華是一名高三學生,二十五天前,學校放月假,他如往常一樣回到家裏拿生活費,但令他失望的是,母親跑遍了村裏的每一戶人家,也沒有借到一分錢。這樣的場景,陳清華不知經曆了多少次,從他記事起,家裏就一直很窮,盡管母親省吃儉用,拚命地幹活,但還是常常入不敷出,跟人借錢是常有的事,尤其是他念高中之後。每當需要交學費或拿生活費時,母親就厚著臉皮挨家挨戶地借,可是人越窮,往往越沒人願意借錢給你,更何況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過。每每看到母親低三下四地向別人借錢時,陳清華的心裏就猶如刀割一樣,一次又一次地想要放棄學業。
這是母親第一次沒有借到錢,她無奈地說:“孩子,下個月的生活費,你暫時在食堂裏賒著,等過一段時間,我把家裏的豬賣了,立刻給你送來。”陳清華含著淚點了點頭,但他沒有再回到學校,而是向一位初中同學借了五十塊錢,去了省城打工。
母親心疼地拉著陳清華的手說:“孩子,讓你受苦了,趕緊跟媽回去吧!”陳清華倔強地說:“媽,我不想讀書了,我要掙錢養你。”母親溫和地說:“傻孩子,如果你半途而廢,媽媽所有的辛苦不都白費了嗎?你趕緊跟媽回去,一切都還來得及。”
陳清華知道,母親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他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當然,他也很想上學,可他不忍心讓母親再為他受苦受累,於是他咬著牙關說:“媽,你不用勸我了,我已經決定了。你放心,我會好好工作的。”
母親決絕地說:“今天你必須跟我回去!否則就別認我這個媽。”陳清華同樣決絕地說:“你就算打死我,我也不會跟你回去。”
母親氣得直發抖,她順手從地上撿起一根木條,“啪”地一下打在了陳清華身上,邊打她邊問:“你到底回不回去?”陳清華倔強地說:“我不回去!”母親聽後愈加氣憤,手上的木條像雨點般地落到他身上。陳清華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任憑母親狠狠地抽打著。
打著打著,母親突然丟掉了手裏的木條,抱著陳清華傷心地痛哭起來。過了好一會兒,陳清華將母親扶到一塊石頭上坐下,然後神情淡然地說:“媽,你整天就知道叫我讀書,可是,你知道我內心的感受嗎?自從進入高中後,我一直生活在矛盾與痛苦中。因為家裏窮,我從來不敢參加同學的聚會,也從來不敢亂花一分錢,每頓飯都揀最便宜的飯菜吃,為了害怕被同學看到,每次我都躲得遠遠的。當然,最令我難受的還是臨睡前的那段時光,學校的晚餐本來就早,五點半就開飯了,而我又正處於生長期,消化特別好,加上頓頓吃素,餓得非常快,到了睡覺的時候,肚子常常餓得咕咕直叫。如果大家都餓著,我也不會有什麽想法,可偏偏同寢室的其他同學家境比較好,他們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加餐,不是去學校小賣部買包方便麵,就是買幾片麵包,或買幾根火腿腸,而我卻隻能躲在背窩裏咽口水。雖然貧窮不是你的錯,但我也有我的自尊,我也有我的虛榮。”
聽了陳清華的訴說,母親不禁淚流滿麵,她愧疚地說:“孩子,對不起!是媽媽不好,是媽媽沒有本事,是媽媽拖累你了,從今以後,媽媽不再讓你受任何委屈。”
母親的眼睛
高三那年,剛入冬,天氣驟變,氣溫一下子下降了十幾度,寄宿學校的同學都沒有帶厚衣服,一個個冷得直打哆嗦。陳小雨蜷縮在教室的一個角落,盡管她強打著精神,但依舊感到寒氣逼人,不受控製地磕打著牙齒。她想,要是現在有一件棉衣穿在身上,那該多好啊!想著想著,她不禁走了神。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在教室外晃動,陳小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人竟是自己的母親。念了這麽多年的書,母親還是頭一回來學校。從小學到高中,每一學期都要召開家長會,但陳小雨的母親從未參加過,她總是推說忙,來不了。雖然陳小雨不希望母親來看她,但當她看到母親的影子時,心中還是有幾分難以言說的激動和溫暖。
母親在窗子邊瞧了半天,沒有看見她,於是徑直走進了教室,大聲地喊著她的名字。聽到這一聲呼喊,老師停止了板書,同學停止了記錄,大家的目光齊唰唰地聚集在了這個穿著一雙舊布鞋,褲子上有一個補丁,眼睛看起來有幾分嚇人的鄉下女人身上。母親不打招呼就擅闖教室的行為,令同學們十分反感,甚至有個同學小說[U8]聲地說,這個鄉下女人真沒有禮貌,她不會是陳小雨的母親吧?那一刻,陳小雨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
母親的突然造訪令陳小雨尷尬不已,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她逃也似地[U9]跑出教室。母親是來送棉衣的。她氣喘籲籲地說:“問了幾個人,跑了幾層樓才找到你的教室。”
也難怪,母親沒有文化,又不知道自己在幾年級幾班。對於母親的好意,陳小雨並不領情,她冷冰冰地說:“你來幹什麽?我不是告訴過你,沒有我的同意你不要來學校嗎?”
母親明白陳小雨的意思,她像一個犯錯的孩子,不知所措地說:“我……我是來給你送衣服的,快穿上吧,別凍著了。”
“誰讓你來的,誰稀罕你送衣服,你快走吧。”不由分說,陳小雨將母親推到了校門口。
回到教室,有同學問陳小雨:“剛才那個老太婆是誰呀?”陳小雨故作輕鬆地說:“哦,她呀,是我同村的一個長輩,來城裏走親戚,順便給我帶幾件厚衣服。”同學聽後,釋然地說:“我說嘛,那老太婆又黑,又老,又瞎了一隻眼睛,怎麽可能是你的親人?”
的確,陳小雨長得文靜可愛,皮膚又嫩又白,大家怎麽也不會將她和一個瞎眼醜女人聯係到一起。這場風波雖然平息了,但陳小雨的心裏卻並不好受,她能欺騙同學,但她騙不了自己,也無法改變那個又醜又老的瞎子女人是她母親的事實。
直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陳小雨也沒有與母親合過一次影,沒在公開的場合叫過她一聲媽媽,一切隻因為母親那隻恐怖的眼睛。可是陳小雨做夢也想不到,母親那隻可怕的眼睛,其實是她造成的。
去年,陳小雨的母親去世了。在母親的墳頭,父親告訴她說:“本來我答應過你母親,一輩子都不把這件事告訴你,但現在你已經成年,我想告訴你也無妨。”
“什麽事?”陳小雨不解地問。
“你知道你媽媽那隻眼睛是如何瞎的嗎?”父親問。
“聽母親說,是被柴禾刺瞎的。”陳小雨回答說。
“不,是你用鋼筆頭刺瞎的。”父親堅定地說。
“是我刺瞎的?”陳小雨無比愕然,難以置信。
父親神情莊重,平靜地說:“在你四歲那年,有一次你玩鉛筆,不小心刺中了你母親的眼睛,結果就成了你看到的樣子。你媽媽一直不讓我告訴你,她是怕因為這件事在你的心裏留下一個陰影,怕你背負一輩子的愧疚。”
聽了父親的訴說,陳小雨淚如泉湧,她終於知道了,母親為什麽不去參加家長會,為什麽從不去學校看望她。雖然母親的眼睛裏沒有瞳人,但卻滿滿地裝著對女兒的愛。
帶著母親去旅行
在母親節即將到來之際,我決定帶著母親,作一次長途旅行。自從父親過世後,母親的心情一直鬱鬱不樂,正好趁此機會讓她出去散散心,忘卻一些不愉快的事。
母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一輩子沒有出過遠門,更沒有去過什麽風景名勝區,她到過的最遠的地方,就是我所居住的縣城。我本以為母親為拒絕我的請求,沒想到她卻爽快地答應了。或許母親在鄉下呆得太久,想去看看外麵的世界,也或許是受到隔壁老太太的影響,想要時髦一回。
一路上,母親顯得特別興奮,跟我聊了很多事,說了很多話,她從未看到過這麽多的車,從未看到過這麽寬的路,從未看到過這麽多的高樓,從未看到過這麽秀美的山川……母親像劉佬佬進了大觀園一樣,對外麵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也許每個人的心裏都渴望一次遠行,渴望一次心靈的放鬆,母親也不例外,隻是以前家裏沒這個條件,為了供我讀書,母親日夜操勞,債台高築,她沒有這個心思,也沒有這個能力。如今,我在城裏安了家,事業上也算小有成就,是該讓母親好好享享福了。有人說,父母賜予了我們生命,賜予了我們一雙觀察世界的眼睛,而我們最該回報他們的,就是趁他們健在之時,趁他們行動方便之時,帶他們去周遊世界。
其實,我早就該帶母親出來旅行了,之前,我隻注意到了母親物質上的需求,而忽略了母親精神上的需要。由於工作上的原因,我陪母親的時間很少,每次回家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幾乎吃完飯就走人。雖然母親嘴上沒有說什麽,但她的心裏是多麽希望我能陪陪她,哪怕是靜靜地坐上一會兒,或是拉拉家常。
到了目的地,母親直奔報國寺而去,這時我才明白,母親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進香祈福。寺裏人流如織,香火鼎盛,十分熱鬧,母親買了香燭,虔誠地跪在菩薩的麵前祈禱,她嘴裏喃喃地說,祈求佛主保佑,保佑我的兒子、媳婦健康平安,工作順利,保佑我的孫女學習進步,乖巧聽話……以前我一直嘲笑母親迷信,現在我才知道,她哪一次迷信不是為了自己的兒孫呢?
從報國寺出來,我又陪母親遊覽了伏虎寺、雷音寺、慧燈寺、廣佛寺、清音閣、華嚴頂等眾多景點。母親的體力很不錯,遠比我想象的好,幾個小時的山路,她竟然不喘不籲,而中途隻作過短暫的休息。我們所經之處,古樹參天,風景如畫;靈泉飛瀑,輕柔飄逸;溪水淙淙,清如明鏡;奇花異草,盡釋芬芳;鳥語呢喃,如訴如歌。山間回蕩著我和母親的歡聲笑語,夕陽映照著我和母親相擁相伴的身影。母親幸福得像個孩子。
比爾蓋茨曾說:“我覺得人生中最等不及的事,是孝敬父母。”原來,什麽事情都可以等待,唯獨孝敬父母不能等。這次旅行,極大地開闊了母親的視野,豐富了母親的生活,也增進了我們母子之間的感情,如果以後有時間,我還會經常帶母親出去走走。
§§第二章 父愛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