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看到一名小學生的習作《媽媽睡覺的樣子》,盡管文筆十分稚嫩,內容單薄蒼白,語言不加任何修飾,但我仍然仔細地讀了一遍。讀後頗感慚愧,屹立天地間三十餘載,自己竟從不知媽媽睡覺是什麽樣子。
小時候,我睡下了,而媽媽卻還在昏黃的油燈下忙碌著。她將我和哥哥安頓好後,就開始收拾桌上的碗筷,然後砍豬草喂豬。一切都忙完後,她又加入了父親的工作。那時家中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為了增加經濟收入,父親學會了打席子,並很快教會了媽媽。白天他們忙於農活,唯有晚上才有時間工作。媽媽收拾完家務後,就趕緊去幫爸爸的忙,多打一張席子就能多掙五塊錢。因此常常月亮都倦了,而媽媽和爸爸卻依然忙活著。我不知道他們是什麽時候睡下的,隻記得半夜醒來仍舊聽到嘩嘩的篾條響。
上小學時,每天清晨,我尚處在甜美的酣夢之中,外麵還是漆黑一片,而媽媽卻已輕輕地披上衣服,下了床。揉揉惺忪的睡眼,然後淘米洗菜,在氤氳的油煙裏,用鍋碗瓢盆演奏著一曲清晨交響曲。飯做好後,媽媽會用親切而帶有威嚴的聲音喊:“娃,快起床吃飯了,一會就要上課了。”這時在溫暖被窩中的我會不耐煩地回答:讓我再睡會吧,天還沒亮呢?母親又接著催促:“你看隔壁三娃子都起來了,你快起來吧。不然上學就要遲到了。”等我無可奈何地起床後,隻見桌上已擺好了飯菜,卻不見媽媽的蹤影,或許此刻她正蹲在井邊洗我換下的那堆髒衣服。
長大後,我輾轉在求學與工作的路上,漸漸地一天天離媽媽遠去。有一天我將一位陌生的女子迎進了家門,我有了自己的小窩,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孩子。從此我住在城市的這頭,而媽媽住在鄉下的那頭,至於媽媽睡覺的樣子,我更是無從知曉。偶爾媽媽心情高興,也來我們的新居看看,小住一些時日。在媽媽的眼裏,我依然還是她心中的那個孩子,每次來她總是幫著我收拾這收拾那,早上還是天不見亮就在廚房裏忙活著,為我弄早餐。我對媽媽說:我們早上一般都不做早飯,隨便在外麵吃點,不用那麽辛苦。而媽媽說:“那怎麽行呢?外麵的東西既不衛生,又沒營養,你們工作那麽累,早飯一定得吃好。”晚上我們都睡下了,而媽媽的房間裏卻亮著燈,她正戴著一副老花眼鏡,一針一線地為她的兒孫們編織著毛衣。
也許每一位媽媽都能繪聲繪色、津津樂道地描述自己孩子睡覺的樣子,而孩子卻永遠也無法描述媽媽睡覺的樣子。如今我也是孩子的父親了,每每看著孩子熟睡中紅撲撲的臉蛋,我的內心都有一種抑製不住的快樂和幸福,我終於體會到父母當初看著我長大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