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很羅嗦。小時候,母親經常在我的耳邊嘮叨:要多吃蔬菜水果,光吃白飯沒有營養。對人要有禮貌,不要滿口髒話。要聽從父母的話,不要調皮搗蛋。走路要看路,不要去河邊玩耍,不要爬樹,不要到有危險地方玩。稍大一些,每逢天氣變化,母親又會不厭其煩地嘮叨:外麵冷,多加件衣服,別感冒了。出門帶把傘,看樣子今天會下雨。每天上學前,母親總要重複這樣幾句話:要注意過往車輛,要尊敬老師,要專心聽講,要認真完成作業,不要和同學打架,不要亂丟東西。
麵對母親的嘮叨,我總是很不耐煩,常常朝母親吼道,知道了,都說了一千遍,你煩不煩呀!母親聽後也不生氣,隻是語重心長地歎息說:唉,你這娃,媽不是為了你好嗎?
在母親的嘮叨聲中我漸漸長大。為了遠離母親的嘮叨,我在填報誌願時,刻意選擇了省外的一所大學。於是,我離開了家鄉,離開了母親,我以為這下耳根可以清淨了,誰知母親卻隔三岔五地打來電話。說來說去,無非就是,好好學習,注意身體,不要太節約,想吃什麽就買什麽,天冷了記得加衣服,沒有媽媽在你的身邊,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隻要一接母親的電話,就會沒完沒了。有時我不得不打斷母親的話,沒好氣地說,行了,我正忙著呢,掛電話了。母親聽後有些失望,但還是極不情願地說,那好,你忙,我就不打擾你學習了,多保重身體。臨了,母親還會羅嗦這麽一句。
結婚後,我又多了一個嘮叨的對象。由於我喜好寫作,一旦進入狀態,就很難刹住車,完全沒有時間觀念,有時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或是一個通宵。妻常常嘮叨,要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餐,按時休息。電腦有輻射,不能長時間地呆在電腦旁,更何況,缺少運動,還會得頸腰椎病,到時病倒了,誰來照顧你。麵對妻的嘮叨,我像對待母親一樣不耐煩,有時火了,就朝她吼幾句。偶爾妻也會為此賭氣不理我,但她還是會悄悄地為我泡上一杯茶,杯裏沒水了,她又會默默地續上些。
有了孩子後,我也變得嘮叨起來,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嘮叨也是一種愛。於是,當母親打來電話時,我不再像以往那樣千方百計地想辦法掛掉電話,而是對母親噓寒問暖,家長裏短,認真地傾聽母親的一言一語,感受母親嘮叨中的溫暖。當妻善意地提醒我時,我不再像以前那樣顯得不耐煩,對她大吼大叫,而是盡情地享受著那聲聲嘮叨中濃濃的愛意。
有人說,男人這輩子聽得最多的是女人的嘮叨。而事實上,男人這輩子得到最多的卻是女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