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景德鎮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三月,一位名叫昂特雷科萊斯(D。Entrecolles)的法國傳教士搭乘法國商船,越過大洋前往中國。那時的西方傳教士還沒有像後來一樣,如同無法克製的海浪一波又一波湧向東方。他們中有不少人也的確是想向東方傳播上帝的福音和仁愛,以為自己可以拯救世界。但也有一些人,隻是借此披上傳教的外衣,他們是科學家,是探險家,是藝術家。他們對東方充滿了好奇。

  清初的中國經過明末的戰亂後已經平息下來,在康熙皇帝對漢族文化的尊重下,這個古老的中國又重新恢複了寧靜。而此時,西方卻開始翻天覆地進行工業革命的前奏,在此背景下,傳教士們不畏艱險又滿懷雄心和自信地走向世界。昂特雷科萊斯就是在海上航行了整整一年多,才於次年七月抵達廣州。

  這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人沿嶺南北上,從水路先到南昌,最後選擇了定居江西饒州和景德鎮。從康熙三十八年到五十八年(公元1699年~1719年),他在江西傳教二十年,其中在景德鎮居住了七年。他孜孜不倦地研究漢學,被這個古老國度深深吸引,並取了個中國名字殷弘緒。在景德鎮時,除傳教布道以外,他潛心考察了景德鎮的風土人情和陶瓷生產,並在1712年9月1日,即康熙五十一年從景德鎮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法國耶穌教會奧日神父,自稱“有機會研究了傳播世界各地、博得人們高度讚賞的美麗的瓷器的製作方法”,並相信將對歐洲起到一定作用。此信曾摘要刊於1980年巴黎版的《裏摩日的瓷器史》一書中,還附有“車胎”(即製坯)和“裝坯”兩幅生動反映當時景德鎮製瓷工序的插圖。

  這封信,對景德鎮當時政治、經濟、風俗、文化、市民生活狀況以及瓷業生產作了詳細全麵的記述,成為研究清初景德鎮風貌的第一手資料。

  他在信中寫道,“景德鎮處在山嶽包圍的平原上”,“有兩條河從靠近鎮邊的山嶽裏流下來,並匯合在一起”,“寬闊的水麵形成了一裏多長的良港”。

  在昂特雷科萊斯的眼中,景德鎮的繁榮都是因瓷業而生。這個每日消耗10000多擔米和1000多頭豬的城鎮,擁有三千座窯,從隘口進港時首先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從各處嫋嫋上升的火焰和煙氣構成了景德鎮幅員遼闊的輪廓。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圍著的一座巨城。白天站在鬧市區,可以聽見從四麵八方傳來的擔夫叫喊讓路的聲音。景德鎮的物價遠比饒州要高,因為當地消費的所有物質都是外地運來,不過,它卻仍舊能成為鄰近城市和鄉村地區窮人的避難地。因為在這裏無論什麽人都能找到活幹,甚至盲人等殘疾者也能靠研磨顏料來維持生活。

  昂特雷科萊斯在信中寫道,這個人口如此稠密、富人如此之多且每日都有無數船舶停靠的地方,並無城牆的保護,而隻有一個官吏來管理,社會秩序卻十分良好,從未發生過絲毫的混亂。這是令人大為驚歎的。每條街道都由官吏任命一名街長,每一名街長手下管10個人,每人負責管理若幹戶居民。每條街道都設有柵欄,晚上則關閉。柵欄由街道派人守護,此外,還有當地官吏出來巡夜,浮梁縣的官吏也不時地來巡視街道。外國人是不準在景德鎮過夜的,隻能在停泊昌江之岸的船上過夜,除非有景德鎮的友人能為他們擔保品德,才能借宿在友人家中。這種治安方式,保證了擁有大量財富又極易勾起盜賊貪欲的景德鎮的地方安全。

  在景德鎮的河岸,除集攏著許多滿載瓷土塊和高嶺土的小船,還可以看到滿載白色釉料的小船。瓷器成型的工序是從景德鎮最不繁華的地方開始的,在鎮郊龐大的作坊群裏,無數棚板上並排擺放著許多土坯。工匠們都在各自從事專門的勞動。一件瓷坯,在被運出這座工場到窯房的過程中,至少要經過20餘人之手,卻不會發生任何混亂的現象。瓷胎在進入彩繪階段時,那些看上去非常普通的畫工,卻能在瓷器上繪出令人讚美的花草、禽鳥和山水。

  昂特雷科萊斯在信中詳細地描述了他所考察的製瓷過程:燒彩繪瓷的窯很小,彩燒的瓷器按大小摞起來。裝滿窯後,工匠們在窯頂中央留下一個觀察孔,隻用破壺蓋上,火燒旺後,則頻繁地從小孔進行窺視。當瓷器煥發出光澤,彩畫發色鮮豔時,就可以停火並取出瓷器了。

  在煉製色料的作坊裏,人們把倒入原料的坩堝架置在炭火中,用磚圍住。起初隻見熊熊黑煙,待到坩堝上的小孔中開始冒出薄而細密的雲彩般的煙時,工匠們則取出少量的原料進行檢驗;青料和釉的製煉,卻是在窯內煆燒進行,然後再研磨成微細的粉末。

  大型窯場,則又是另一番景象。入口處,堆積著大大小小裝瓷坯用的匣缽和筒。瓷坯的裝匣方法是令人驚奇的:裝匣工並不直接用手拿坯,因為那樣很容易使瓷坯破裂或變形。從坯板提坯時,使用一種係著繩子的木製叉棒,工人用一隻手拿著叉棒,另一隻手拿著繩子的兩端,交叉地繞掛住瓷坯,輕輕地提起再放在匣缽內的墊餅上。如此繁複的程序,工人操作得十分迅速,令人難以置信。

  幾乎任何樣式的瓷器都能在民窯中被中國工匠燒造出來,包括歐洲商人訂製的各種奇怪造型。這位傳教士還親眼看見了一種叫做“燈籠”的瓷製照明燈,完整一體的燈中,燭光可照得滿屋通亮。這種“燈籠”曾是皇太子定做的產品。清朝皇太子還定做了瓷樂器:橫笛、銀笛、雲鑼等,除了一種叫做“笙”的小風琴沒能燒製成功,其餘都獲成功。

  昂特雷科萊斯在歐洲時,曾聽說並且相信,要賦予瓷器以十分的美色,就得把它長久地埋在地裏。現在他知道這種說法的荒謬了。絢麗的瓷器十分走俏,一開窯,商人們便蜂擁而至,爭先恐後地想購得瓷器,它們是沒有時間也不會被埋在地裏的。

  景德鎮的外銷瓷主要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當時景德鎮最大的廟宇是天後宮,建在珠山之南。天後宮的梁柱板壁繪圖雕花圖案,以海浪和帆船為主體,明顯地有別於景德鎮其他廟宇。

  天後宮本是我國沿海一帶漁民的保護神,在這個內陸城鎮出現天後宮,可以想見年產100萬擔瓷器的瓷都,與海外貿易的關係是多麽緊密深切。

  昂特雷科萊斯的長信以《中國陶瓷見聞錄》為題刊登在《耶穌會傳教士寫作的珍貴書簡集》第十二期,這是歐洲人第一次讀到有關神秘的景德鎮及瓷器製作技法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從而在歐洲社會引起轟動。為了回答人們讀到第一封信後產生的許多疑問,康熙六十年年底他以六十歲的年齡冒著嚴寒再次來到景德鎮,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考察,並於康熙六十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寫成了第二封信,即《中國陶瓷見錄補遺》。這封信一共記述了二十個問題,如釉裏紅與紅釉的配製的具體技術細節、製成3尺多高的大花瓶需注意的問題、窯變瓷器的成因、在瓷坯上“吹青”施釉的技術等等。

  以上兩封信所記述的內容都是當時極為珍貴的技術資料,為當時歐洲正在蓬勃發展的陶瓷工場解決了許多疑難問題。同時由於信裏反映的是景德鎮匠師們在十八世紀製瓷經驗的總結,因而也把景德鎮的製瓷方法傳播到了歐洲和世界各國。昂特雷科萊斯後來一直待在中國,於乾隆六年在北京逝世。

  我不知該如何評價十八世紀這位法國傳教士的作為,是經濟間諜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國與國之間,本國利益與他國利益之間,有著那麽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因素。中國人發明了象形文字,“仁”在最初的甲骨文中,便是左邊一個人,右邊兩個人,人與人交往時親切友愛地在一起,謂之“仁”。即使漢字演變到今天,“仁”的字形字義也還是基本沿用下來。我相信昂特雷科萊斯生活在景德鎮期間,他的中國朋友們便是用中國的傳統道德來對待他的,是把他當做文化交流的客人來招待的。他也並不是要自覺地充當經濟間諜的角色,隻是十分迫切地想把風靡了世界的景德鎮瓷器的製作方法告知自己的同胞。昂特雷科萊斯去世時,中國仍然稱得上是世界強國。強國有強國的風範和自信,有客自遠方來求教,景德鎮的匠師們毫無防範之心。我倒是十分佩服西方人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務實精神,所以一個以布道為己任的傳教士,才會以七年的時間去鑽研一門陌生的知識和學問。對比之下,當一百多年後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八十年前由英國勳爵率使團前來拜訪這個古老帝國時,作為國禮贈送的當時英國最先進的火炮等現代化武器,竟然從一開始就被送進了圓明園的倉庫裏,再也沒人過問過。於是,英軍重新將它們運回了英倫,並深深慶幸中國人的疏漏。

  其實,根本不是疏漏。乾隆皇帝當時說,這可以給小孩子們當玩具。

  寫到這裏,我真想深深地歎一口氣。

  中國人也好學啊,當西洋彩料傳到中國時,景德鎮就試燒出了琺琅瓷。但不是對方將槍炮逼到眼前,他們不會對武器感有興趣。就像中國人最早發明了火藥,卻最終在美麗的焰火中將火藥的應用發揮到極致。說到底,這是個和平優雅極不好戰的民族,別看中國功夫如今風靡世界,其實那都是古人防身用的。中國傳統中博大精深的文化竟也將滿族人的英武之氣化解。如果沒有外族強權的侵擾,這個國度會如何慢慢發展她的文明和文化?而現在,在一百多年來內憂外患的折磨下,中國民間是否已不再擁有優雅平和的生活之態?作為這種生活態度的象征,景德鎮傳統製瓷業的文明鏈條,還能維係多久?

  不管如何,昂特雷科萊斯的《中國陶瓷見聞錄》及《補遺》,總算為我們留下了清初景德鎮瓷業的清晰風貌。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