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七節 看地

  自從景德鎮去婺源的高速公路開通以後,浮梁縣的地皮就開始漲價了。從官莊去景婺高速入口要經過浮梁地界,我感到那是景德鎮周邊最美的一段路。春天的山岡上開滿了紅杜鵑,山穀裏一片片的油菜花絕不會遜於婺源,而隨意穿過一片長出竹筍的竹林,裏麵還會藏著雞鳴狗吠的真正村落。

  馬總想在浮梁買一塊地皮建陶瓷藝術家村,想當然地以為我也會熱心此事,硬是開車拉著我在公路周邊的村莊瞎轉。浮梁縣的幾位局長陪著他,大談開發計劃。

  馬總看中了一塊地,那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幾乎與公路平行的一條狹長的山穀,左麵峭壁下是清澈寬闊的昌江。這一段昌江江麵開闊,兩岸都是林木蓊鬱,雜花生樹,江中還有突兀而起的一塊奇石,當地人稱寶石,旁邊一村子便叫寶石村。沿江的樹林高大而雜,林中無路,隻有當地村民修了一條便道可通昌江水邊。水邊有人釣魚,草深看不見人,隻看見有釣竿伸向江中。離岸高十幾米處,砌著一個大棚,石頭墩架上倒置著一條十幾米長的大龍船。正疑惑龍船為什麽要離江邊那麽遠,卻聽見一位局長說,這昌江,一漲水就是漲十幾二十米高,這看起來還很高的山地就全淹了。

  馬總悻悻然。我卻高興,真害怕這麽美麗的山穀從此要消失了。如果因為昌江的漲水,才挽留了這一塊天然的風景,我會在每年春夏的日子祈求老天多下點雨,讓昌江江水永遠洶湧澎湃。景德鎮曆史上一直是不設河防的城市,人們並不懼怕漲水,雨水大了自然要漲,漲夠了自然就落了,用不著建河堤,給昌江留出寬闊的回旋空間,也給生活在昌江邊的人們留出了寬闊的生存空間,這是古人多麽明智的選擇。

  浮梁縣今天的官員們,總不會愚蠢到為了多賣一塊地皮,在昌江邊築起一道大壩來吧?

  再走,昌江一拐彎,沿公路的自然風景就開始一段段地消失。地都被開發商一塊塊圈走了,隻有那些殘餘的山岡上,不食人間煙火的一樹樹杜鵑花還在天真地怒放,明年,它們還能再開花嗎?馬總也算是儒商,所以我幾乎是求他了,以後若在這一帶買下地皮建什麽藝術村,把那些開滿杜鵑花的山岡留下吧,一座城市,有山有水,那是上天的賜福啊,求都求不來的,為什麽為了建一些水泥的屋子就要將最美的自然毀滅呢?藝術是什麽?藝術家是幹什麽的?不就是為了留住美嗎?

  馬總說,當然,我會的。

  可我知道那是一個根本靠不住的承諾。

  沒有誰願意花錢買一堆山放在那裏,尤其是開發商。

  除非是國家,隻有國家和政府才具有這種能力、魄力和眼光。

  我曾與景德鎮一位官員討論過這個問題。我說我若是市長,就會將景德鎮所有的丘陵山岡保護起來,不允許開挖。將所有和瓷業有關的手工作坊保護下來,創造條件讓師傅能夠繼續帶徒,讓年輕人有興趣從事製瓷手工藝並感到有活路,讓曆史留存的傳統造瓷格局在國家的保護政策下延續下去。那景德鎮就會是一座美麗得無以複加的城市,一座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城市,一座真正值得我們炫耀和驕傲的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在這裏,古老的陶瓷文化不是博物館裏無生命的遺存,而是活生生的曆史,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這會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新貢獻。當然,它也完全可能成為吸引全世界遊客的頂級觀光地呢。那樣,不是能形成良性循環嗎?

  那位官員卻說,市政府也是無奈啊,建旅遊城市也要錢。不挖山,沒有地皮,沒有地皮,招不了商引不來資,沒有招商引資就沒錢,沒錢就什麽也幹不成。更不用說保護手工製瓷業了。

  被這位官員繞口令般地一繞,我也糊塗了。真是無奈嗎?我雖不懂經濟,卻知道凡事有輕有重,就看人們如何選擇了。

  幾十年前,景德鎮開始用煤燒窯。幾十年後,景德鎮又發明了使用液化氣的梭式窯,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被砍燒了一千多年的山林有了重新茂盛的基礎,四周皆山的景德鎮重新變得年輕美麗,昌江之水也有了條件重現當年的闊大湍急。

  難道這一切,又要在發展城市經濟的口號中毀於一旦嗎?

  我沒有去過日本。隻是聽說在東瀛號稱“日本景德鎮”的有田市,地勢也與中國景德鎮差不多,依山傍水,風景極佳。有田每年一屆的陶瓷節,已經舉辦了一百年,它讓有田成為世界著名的陶瓷旅遊城市。但一百餘年來,發展中的有田沒有推山建城,隻是沿著山穀建成了一條越來越狹長的城市帶,讓城與山融為一體。為了解決旅遊旺季的人流吃住,每年陶瓷節期間,所有的居民家中都成為臨時旅舍,據說每位主婦都有相當的陶瓷文化修養,都能說出幾段與陶瓷有關的故事。

  有田的製瓷技藝是堂堂中國大宋年代傳授過去的。如果它的發展真如上麵所傳說的那樣,我真為景德鎮這座千年瓷都感到羞愧。

  我現在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正是2009年春天的日子。景德鎮四周漫山遍野都開滿了紅紅的杜鵑花。在江西的任何城市周邊的山地,甚至以紅杜鵑著名的井岡山,我都沒有見過這麽多這麽密集開放的山花。但它們正在迅速地消失,一家一家廠子圈起了地,一座一座山岡將被削平。一想到也許幾年以後這些山岡這些山花都要魂斷黃土,我就無心畫瓷了。

  還在報社擔任記者時我曾寫過一篇關於景德鎮的報道,我擔憂中國這張“文化名片”實在是浪費了資源。我也曾在一切有可能會產生點影響的場合呼籲過關注景德鎮手工製瓷業的危機。它雖然已被列入受保護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但紙片上的光環與現實的距離太大。任何保護措施都不及生產性的保護重要啊!

  瓷業曆史上一直是景德鎮的命脈。手工製瓷業與其他手工業不同的地方,是從開采瓷土到產品成瓷銷售,都需要整個社會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景德鎮的瓷業風俗中,後來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行規和職業道德準則,這些行規準則,很多都是在從家庭手工作坊到小型工場的生產關係轉化中自然形成的。而今天我所居住的官莊,不知是不是唯一還保存著家庭手工作坊和小型工場生產關係的產瓷區。它被城市的擴張排擠出來,落腳於官莊,卻是實實在在的曆史文化遺存。正因為如此,它的經濟意義、文化意義,政府難道不應當給予高度重視?當紙上的文字無人理會,我隻身來到官莊,最終讓自己成為手工製瓷業鏈上的一環。我會不會就像那隻螳螂,自不量力地伸開雙臂擋在轟轟烈烈的推土機前?

  回到官莊,寶福沮喪地告訴我,他種在破瓷盆裏的那株紅杜鵑正準備開花,一個晚上花蕾卻全蔫了,一定是隔壁老謝家的打料機鬧的。老謝家的色釉料快賣完了,昨天白天就開始打料。打料是將釉料和很多的鵝卵石放進特製的球筒中,再用電動機帶動球筒不停地轉動,一般都是同時開動幾個球筒,聲音又響又糙。

  曾讀到過有人給花草播放柔和的音樂,結果在柔和的音樂中成長的花草比別的花草更鮮活更美麗。卻沒想到打料的噪音也能殺死一盆茂盛的杜鵑。

  以前打料都是人工用乳缽研細。以青花料為例,一般一乳缽盛放十兩(舊製十六兩為一斤)青料,乳缽和磨料的乳槌頭都是瓷器製的,磨研時,將乳缽放在矮凳上,乳槌柄穿孔懸掛在凳前木架上,人坐在凳上可雙手握住乳槌磨研,也有同時用兩手磨研兩缽青料的。這種研料活兒,從前大多是景德鎮老弱或殘疾人謀生的活路,現在有了電動打料機,它們就慢慢消失了。

  景德鎮四周的山岡上掘土機的轟鳴正日夜不停。想到人類為自己的私利製造出了無數的噪音,大地上的生靈會不會恨死了我們?

  而傳承了千年的瓷業之魂呢?當古鎮上的人們慢慢地放棄他們傳承千年的手藝,它會不會仍然痛心地守護在昌江之上?

  §§第三章 歲月之流(史前至上世紀初葉)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